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石为基、海草为顶的海草房作为胶东沿海极为古老的民居建筑标本和建筑遗产,是承载了胶东沿海居民的文化意识和建筑智慧。研究以山东威海荣成鸡鸣岛为例,介绍了鸡鸣岛海草房的制作材料和方法、建筑布局、建筑结构等特点,分析并阐释了海草房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提出了海草房民居保护和发展的合理与现实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胶东半岛的最东端——山东省荣成市,坐落着一座座如诗如画般的渔家小村,渔民世世代代居住着古朴恬静、悠闲清雅的海草房。胶东渔村依山傍海,风景秀丽,环境独特,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渔村的民居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冬暖夏凉,百年不腐,这里的海草房,构成了我国胶东民房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威海楮岛村为研究对象,分析现有海草房的存在状态;根据村民民意调查海草房文化价值与保护意向,提出保护规划的模式;认为再开发—更新—再利用—复兴的循环更新过程是特色民居保护规划的合理过程;基于生态与旅游视角下的动态保护与规划优化是海草房民居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相似文献   

4.
海草房因其用海草苫顶而得名,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原生态民居,是海边的渔民为了方便生产和生活,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一种民居样式。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其所蕴涵的民俗文化,都具有巨大价值。作者走访相关区域,阐述海草房的特点和分布概况,对东楮岛、巍巍村、石岭子的案例做了实地考察测量,总结了海草房的类型特征、建造材料、建造技术和技艺,并提出其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五月的一个早晨,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楮岛村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一处处精美别致的海草房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古朴清新。各地美术家和摄影师纷至沓来,创作欣赏,这些海草房已经成为胶东的特色民居。2006年,荣成市城乡建设局推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成市东楮岛海草房以独特的题材顺利申报成功,并于2007年6月9日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6.
海草房是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传统乡土民居,针对其不断受到破坏和遗弃的现实问题,采用图解记录的建筑学语言模式,对海草房的营建技术、施工过程和材料加工方法等进行全面的记录和研究,总结其内在的营建智慧,以期对今后该地区的传统海草房的保护修缮工作及现代更新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海草房是我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民居,是异常珍贵的建筑遗产。作为胶东地区的特有传统民居,它曾经广泛分布于山东的黄海沿岸,如今仅在荣成市的滨海乡村尚有少量遗存,其中又以宁津街道的东楮岛村保留最多、保护最好。海草房建筑造型极具特色,从正面观察,屋脊线的两端高高耸起,屋脊线的中央微微平缓;从侧面观察,屋面显现出等腰三角形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从2016年年初开始,笔者数次到山东胶东半岛地区,对当地民居进行调研工作,尤其以荣成地区的海草房为主要研究对象。调研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伴随着海草房的逐渐消失,其营造技艺的传承也难以为继,这并不是个例,我国各地区传统营造技艺的流失愈来愈严重。笔者以海草房营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屋顶苫作为例分析我国传统民居及其营造技艺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吴岩  吕爱民 《华中建筑》2012,(7):149-151
该文以胶东半岛沿海地区的海草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建造工艺和建筑材料的特点,对海草房的生态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传统民居建筑材料的现实价值所在,以期倡导在现令城乡建设中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胶东丘陵地区传统民居特色鲜明,伴随着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胶东地区民居的节能改造设计逐渐被重视。结合胶东当地气候特点,从绿色与节能的理念出发,调研胶东传统民居建筑使用和运行状况,从建筑空间、围护结构、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三方面入手,为胶东丘陵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设计与保护策略,为乡村振兴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海草屋面是沿海地区乡村住居的一种传统屋顶形式,蕴含了沿海特定地域居民的生态智慧,却面临着原材料匮乏、营建技艺流失的困境。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其营造技艺也进行着演进和优化。本文结合实地调研和定量实测分析,从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防灾性能三方面对海草屋面的生态智慧进行剖析,并从技艺演进的传统建构、现代修缮及新技术创新三个角度研究海草屋面不同阶段的营造技艺,力求将我国海草屋面的营造技艺得以记录与保留,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技术优化,从而为传统海草房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析山东民居的多样性及其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能够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绝大部分民居因势而建,就地取材,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将山东民居按照地域环境划分为5大类并且加以论述,而且通过山东民居与徽州民居和江南水乡民居相比较,对山东民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为研究山东民居提供了可靠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几个传统乡土聚落的实例追踪调研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近十年来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民居景观的总体布局、居住单元、附属空间和建筑材料的变迁历史与趋势,并将其与同时期发生的保护行为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传统乡土聚落的民居景观变迁在不同村寨中均表现出较为相似的变化方向,由于受关注程度和保护级别的差异,村寨之间存在时差先后的分布特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强的保护关注程度会推进民居建筑的现代性变迁,而旅游介入因子的强弱会影响民居景观变迁的方向;民居建筑的各种变化趋势与村寨的传统性延续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保护级别较低的村寨的民居景观的变迁容易发生突变,而保护级别较高的村寨民居景观变迁会呈现出村寨内部范围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上海工业化住宅的发展现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工业化住宅面临的部分问题和发展机遇,结合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促进上海工业化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图案的定义,从起源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四个阶段阐述了藏式民居图案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并从分类、图案与色彩方面对藏东南民居装饰图案特色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在建设过程中对民居装饰领域的运用及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温旻 《建筑与环境》2010,(6):154-156
传统民居的开发利用有其独特的个性。赣州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应通过保护、改造、更新及功能置换等方式,实现传统民居保护和发展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佳 《山西建筑》2011,37(5):6-7
武汉里分住宅是武汉近代历史发展的产物,对里分住宅的保护与更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简析,重点对里分住宅的基本保护内容和基本更新方法做了探讨,力求找到一种适合于当下的里分住宅保护与更新的基本途径,更好地延续和传承传统历史文脉,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它更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杨子江 《住宅科技》2007,27(9):34-38
根据湖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村镇住宅的调查,提出发展村镇生态住宅的必要性,和本土生态技术的选择原则,应从节地、节能、环保、利废和新能源应用等多方面探讨,实现村镇住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述 《住宅科技》2012,(11):42-49
红砖大厝是闽南传统民居的典型类型。立足角美地区红砖大厝的多个调研案例,分析其选址布局、规模形制、功能、群体组织及公共空间等,突显红砖大厝的特征和独特价值,并探讨了红砖大厝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铮  杨锦辉 《山西建筑》2010,36(7):39-40
分析了广西民居的地域性及民居特征,探讨了广西民居保护与新农村规划建设,指出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尽量保留具有本地地域特征的民居,民居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和发扬,新农村建设须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