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陆琳  陈扬 《包装工程》2021,42(2):186-190, 194
目的基于民俗文化个性特征,探讨文化元素提取方法,研究民俗文化元素在城市品牌视觉形象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删繁就简法、临摹白描法、夸张变形法、元素重组等提取方法,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元素,提炼民俗文化元素的造型、色彩、文字等表现形式,将设计元素的思维理念应用于城市品牌形象视觉设计中,在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探寻一条视觉表现策略,分析两者结合有效路径及产生的价值。结论作为特定地域与历史时期所沉淀下的民俗文化,提炼元素并应用于城市品牌视觉形象塑造,将地域文化元素精准传播,避免城市塑造趋同,提升城市形象,展现独特文化,宣传城市理念,从视觉设计传播角度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彰显城市基因魅力,塑造个性化城市品牌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2.
王村杏  佟钰 《包装工程》2021,42(16):376-380
目的 建立富有地域文化辨识度的"辽宁礼物"品牌视觉形象.方法 以构建有生命力的品牌符号为导向,以视觉形象IP化为策略,从消费者的情感和情绪出发,降低品牌的物性,拓展感性路径,设计有情感温度,带给消费者情感体验的品牌视觉识别符号;以典型的地域特色文艺——辽宁二人转为创意资源,提炼表情语言、装饰符号等典型设计元素,并应用到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地域文化辨识度,也成为设计的创新点.结果 以"诞生"为吉祥寓意,研发出以朴实、夸张、幽默、呆萌为性格特征的二人转风格的"小辽蛋",关注IP形象的延展设计,通过"小辽蛋"系列化的形象设计拓展宣传辽宁地域文化,推广辽宁优质土特产及相关历史文化,树立辽宁人质朴、乐观、豁达的魅力人格.结论 品牌形象IP化与地域特色文化的碰撞可为地域性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生命力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潍坊城市景观设计实例为研究对象,探讨现代城市景观视觉造型基础元素构建中的地域文化特征因子。通过对潍坊风筝在造型、色彩、图案元素的特征分析,以及在潍坊建筑、广场、街道多方面特色景观中的应用研究,探究了潍坊城市景观视觉造型基础元素设计中的母体语言提炼方式,推进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打造具有虎山长城地域特色的文化IP视觉形象,通过对虎山长城区域附近的地域文化的分析,拓展传统文化表达路径,将带给游客情感体验的文化IP形象与当地知名的旅游景区虎山长城深度结合,运用当地青山绿水和非遗文化的元素,使得设计作品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魅力,促使形象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文化性。文章概述了虎山长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IP的相关内容,设计了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IP“虎山小队”,通过此IP的形象设计和一系列延展设计促进了虎山长城相关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和文创商品的衍生。地域文化IP形象与地域特色文化的碰撞可为地域性文化视觉形象的打造构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王晨林 《包装工程》2018,39(14):247-251
目的中国的卡通动漫领域随着信息革命、网络革新的时代到来,卡通形象与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乃至整体的VI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正进行着全方位融合,在当代跨界融合、全媒体互通的时代背景下,于视觉识别系统领域中研究卡通形象适应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卡通形象在视觉识别系统领域中的适应性研究,从应用归纳反哺理论研究,在丰富理论的同时,也让关于解决适应性问题的有效方法更加普及,从而引发更多的有关适应性问题的学术关注和研究讨论。方法通过综合已有经验并结合已形成的设计观点,推陈出新,在卡通设计概念及其现状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心理适应性、功能适应性、卡通形象设计在VI视觉识别系统中运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例论证和方法研究。结论在卡通形象设计适应力日渐趋强的时代,创新性地在传统的元素设计基础之上,更多地融入社会科学、心理学、科技成果、时代文化等,转化为复合设计知识结构才更能适应时代需求。具体表现在设计语言中的创新观念,即在造型、色彩、情绪表达等方面,更注重研究视觉心理、物化功能、媒介表达等诸多方面的适应性,寻找最吻合的设计思路和传媒策略,达到卡通形象设计与视觉识别系统策划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6.
唐春妮  戴禹 《硅谷》2010,(20):104-105
根据对泸州市旅游景区视觉形象现状的分析,指出视觉形象设计即VIS识别系统对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从城市LOGO的设计构思、整合景区视觉系统、高校教育与地方经济联姻、政府组织专门机构加大旅游景区的视觉形象系统的管理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7.
“滇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君  张茜 《包装工程》2016,37(18):198-202
目的依据云南地区地域文化特色,研究旅游纪念品设计与开发的价值根本,即外在形式的唯一性和象征性。方法以"滇元素"的再创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如何利用地域资源,更准确地提炼本土文化中典型的视觉要素,同时,归纳其在旅游纪念品设计应用中的多种可能,以此展开对相关设计方法所对应的几种设计思维的分析阐述。结论对设计要素的创新应用是构建特色旅游地区外在形象宣传和内在文化传递的重要媒介,"滇元素"的提炼和创新需要在深入调研和反复筛选的基础上,融入恰当的设计思维和表现形式,在对二维图形和立体造型的借鉴中应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视觉文化语境下广告文化性构建与意象感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朱炜 《包装工程》2014,35(24):99-103
目的研究视觉文化语境下广告文化性的构建方法以及视觉文化元素在表现广告视觉意象时的应用。方法基于视觉文化本体论,通过对广告视觉符号文化性构建体系及"有意味的形式"的阐释,结合广告创意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从社会生活中挖掘生动、鲜明的文化元素。结论通过创新将文化元素融入到雀巢(中国)咖啡的广告创意设计实践中,以此研究广告视觉符号文化性的构建以及视觉元素意象表现的方法与原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各民族都拥有丰富的艺术和文化,在打造乡村品牌,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中,融入当地民族艺术,有利于突显各乡村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视觉形象。文章通过分析闽东地区畲族乡村视觉形象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畲族艺术视觉元素的提取,进一步论述相关实践案例内容,旨在探讨民族艺术在乡村视觉形象设计中的价值与意义,使乡村视觉形象设计更具地域特色和艺术韵味。  相似文献   

10.
张爱鹏 《包装工程》2020,41(10):294-299
目的探析和发掘天津地域文化特色资源,通过分析、比较,将其运用在品牌视觉形象塑造的实践中。方法通过分析天津城市品牌视觉形象的现状,选择典型的天津建筑、民俗等地域文化进行分析,运用归纳提取、元素重组、图文结合等创意设计方法,有效地构建出"水韵天津"城市品牌标志符号、城市建筑文化和方言文化的视觉符号及其延展应用形象,形成协调共生、个性鲜明的视觉效果,为当代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传播与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结论本文通过对天津地域文化元素合理有效的运用,建立符合大众审美的品牌符号,为城市品牌注入新的视觉体验,旨在不断继承和传播天津城市文化,进而提升天津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和创意经济的发展,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化定位的区域形象识别系统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任君 《包装工程》2013,34(16):1-4,12
通过探讨文化与区域形象的关系,分析了文化定位的含义及其对于区域形象的提升作用,论述了区域形象识别系统构建的原则和方法,认为区域形象识别系统应该结合区域的文化特色,以视觉形象识别为基础,结合理念和行为识别,透过可见的视觉符号,对外传达区域形象。  相似文献   

12.
民俗艺术元素在非遗景区公共空间中的体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卓  王柳 《包装工程》2016,37(18):21-25
目的以非遗景区为载体,研究民俗艺术元素在其中的保护传承和再开发。方法从民俗的表现性、体验性、传承性、特征性4个维度,对非遗景区环境中的民俗性表现进行分析,阐述民俗艺术与非遗景区的双重导向性,找到其内在的天然联系。结论以凤凰古城为例对民俗艺术空间进行体验应用设计,总结民俗艺术在非遗景区公共空间中的设计表达方式。通过对民俗艺术元素的再设计,探讨民俗艺术元素融入非遗景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构建保护传承民俗艺术的非遗景区体验空间。  相似文献   

13.
杨思凝  沈自瑶  李志春 《包装工程》2023,44(12):223-234
目的 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民族旅游文化APP中,以满足用户在旅行体验中日益增长的情感需求。方法 采用层次分析法及正交试验对民族旅游文化APP内容及界面进行设计研究。首先,根据景区特色确定民族旅游文化APP设计的内容导向及预选内容,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优选和筛检;其次,在优选内容的基础上,对民族旅游文化APP界面进行设计,依据景区特色和界面设计标准建立正交表,同时对潜在用户的情感需求量化评价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优化的设计方案。结果 通过结合景区特色、民族文化元素与用户情感需求,对民族旅游文化APP的内容及界面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分析与设计,以赛汗塔拉城中草原景区APP设计为例,为民族旅游文化APP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结论 将民族旅游文化和用户情感体验相结合,以用户的视角判定设计元素,使APP的设计更加人性化,也为以后的民族旅游文化类APP设计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提取与旅游产品设计方法探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边坤  杨彦侃 《包装工程》2012,33(4):130-132
探析了地域特色文化元素提取的方法以及这些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形式。以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地区为例,通过对东河地区历史文化、历史延承、风景名胜、标志性建筑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提取地域特色元素,进而在产品中整合,设计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15.
徐燕 《包装工程》2018,39(6):266-270
目的导识系统是旅游城市形象的重要评价指标,融入城市环境的方方面面。分析旅游城市导识系统的视觉要素,为合理设置视觉导识指明方向,方便游客游玩,展现城市形象。方法通过分析旅游城市导识系统的视觉要素,以城市地域特色为基础,了解游客以及生活在城市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对导识系统中的图形导识、文字导识、色彩导识和形态导识进行设计研究,以实现区域识别、地标识别、方向识别以及社会公共信息的传播。结果旅游城市的导识系统视觉要素设计需遵循系统性、功能性、艺术性以及文化性原则。结论基于此设计的导识系统才能用多种形式去引导游客,实现旅游城市的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城市的亲和力与友好程度,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智孟  杨泽  梁燕敏 《包装工程》2023,44(16):431-439
目的 为改善广西河池市南丹县白裤瑶景区公共设施建设情况较差、无法营造地域文化特色的现状,对景区公共设施进行改造。方法 以Miryoku工程为理论基础,选取35个白裤瑶公共设施(作为研究样本)及32名受访者,使用评价构造法提取样本公共设施的魅力因素,再联合KJ法进行魅力语义的分类整理,制作评价构造图;根据评价构造进行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素分析和样本的魅力语义关联分析。通过数量化I类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体现魅力因素和公共设施设计要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出设计项目偏相关系数、设计类目得分和决定系数,进而指导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了白裤瑶公共设施设计要素和游客感性意向之间的关联性,求出了用户偏好的设计要素权重,对景区公共设施进行创新设计,并通过问卷调查对设计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设计出的公共设施更能满足用户的偏好,可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景区氛围、提高游客的认同感,此研究方法也可为类似的景区公共设施设计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近年来地域文化介入城市公共交通视觉形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方法通过归纳城市公共交通形象的内容与特点,结合地域文化的类型、特征与构成,归纳了站域空间和车辆设计中地域文化融入的方式。梳理了移情设计、视觉隐喻与叙事空间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方法,对地域文化在不同层面,不同侧重点融入设计的方式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文化符号的辨识、提取、转换、应用和评估的流程框架。同时从旅客的角度,对交通形象中地域文化的感知特点、认知特征、体验模式和体验评价进行了概括。结论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地域文化介入城市公共交通形象设计研究的现状作了归纳与定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历史文明的进程中,每个部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图腾,这些图腾代表了部落人民与氏族先祖之间的血缘关系,也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纽带,图腾的形象可能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但都是一种神灵化的形象。本文聚焦中国传统鸟纹形象中的古蜀神鸟图腾形象,梳理其起源及发展脉络,窥探其形象背后的文化底蕴,厘清其在中国鸟形崇拜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作用。文中以营盘山彩陶,三星堆青铜神树、青铜大鸟头和金沙太阳神鸟金箔,汉代砖画为研究起点,结合古籍、文献、图解和实物证据,对古蜀神鸟图腾的起源、主要功能、文化内涵等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古蜀神鸟图腾的造型特点和表现手法,并根据视觉元素的内涵寓意来进行造型元素分类整合。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传统鸟形纹及古蜀神鸟纹在现代视觉传达计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其应用规律并对古蜀神鸟图腾形象进行解构再创作的设计创作实践。对古蜀神鸟图腾视觉元素进行分析,同时对神鸟崇拜文化进行对比研究,这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古蜀地域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古蜀地部落之间文化的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实践时将这些元素根据主题思想进行解构重组,赋予现代设计作品民族文化的血液,可使其成为能承载区域文化传播、历史文化传承的优秀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9.
交互式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维艳  孙文想 《包装工程》2016,37(10):35-38
目的研究交互式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以人体工程学、艺术设计学为研究基础,采用系统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论证方法,阐述如何运用交互式理念来满足消费者对包装的情感需求。结论交互式理念在包装结构、视觉元素以及包装材料方面的应用,创新了现代包装设计,赋予了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贴切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