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桦甸油页岩流化床燃烧基础研究的主要结果,就桦甸油页岩颗粒特性、特征流化速度、气态和固态可燃物放热分额等内容同“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运行”一文进行商榷,给出了作者的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就油页岩流化床燃烧究竟是采用鼓泡流化床还是采用循环流化床进行了探讨。本文还首次报道了抚顺32MW油页岩流化床锅炉运行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2.
大型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国内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问题、油页岩与煤在燃烧方面的差异、国际上开发新型锅炉的经验,就以国产65t/h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为基础放大到420t/h提出鲜明的反对意见,并就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放大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油页岩燃烧特性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原则与关键参数的确定,为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运行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燃用油页岩的流化床锅炉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读者介绍油页岩和煤在燃烧方面的差异,并介绍燃用油页岩的流化床锅炉设计计算方法。指出采用煤燃烧的计算方法来设计油页岩流化床锅炉会导致巨大的误差。这些误差来自灰分的差异、产生烟气量的差异、发热量的差异等。从流态化特性和锅炉运行的角度以及燃用油页岩曾经发生过的事故,讨论了油页岩流化床锅炉的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保证设计产品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根据然用油页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践,指出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只宜采用低循环倍率,较高的循环倍率不仅磨损是问题,在技术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  相似文献   

5.
1.概况为解决吉林省煤炭资源不足及开发利用其占有国内储量总数56%的油页岩来生产热能和电力,由国家电力公司和原机械部列项,由东北电力学院、东方锅炉厂和西安热工所共同承担了65t/h燃烧油页岩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研制开发任务。90年代以来,尽管我国开发和使用不大于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已有较成熟的经验,但在循环床上燃烧油页岩还是第一次。为此,他们在总结国内外燃烧油页岩锅炉经验的基础上,对排甸油页岩和锅炉总体性能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试验。在取得了大量的冷热态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开发出65t/h低倍率、中温分离循环流化床锅炉…  相似文献   

6.
大型油页岩循环床电站锅炉运行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65t/h低倍率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特点、总体结构、运行性能和测试结果,分析了油页岩电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测试结果表明,锅炉总体性能先进。  相似文献   

7.
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系统调节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首台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U型返器调节特性的工业试验,研究了U型返料器的启动特性,流化风和松动风数量对U型返料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并且给出了保证返 所需的流化风、松动风最小极限风量。讨论了U型返顺具有良好调节品质的流化风和松劝风组合调节方式,其结果可用于指导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亦可供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调节借鉴。  相似文献   

8.
油页岩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劣质燃料,如何变费为宝较为重要。在我国的一些地方蕴藏有丰富的油页岩资源,其中尤以茂名、捌顷最为丰富。利用现在日益成熟的CFB锅炉技术燃用油页岩发电,这对于缓解能源紧张,保护国土资源,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本文结合东方锅炉在循环流化床锅炉领域的丰富经验,介绍了东方锅炉自主开发型2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性能设计要点及总体布置。  相似文献   

9.
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秀民  孙键 《动力工程》1993,13(6):33-37
本文分析了油页岩的燃料与燃烧特征,并对入炉燃料,着火燃烧后的炉料及循环灰的颗粒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高灰分,低热值,宽筛分劣质燃料的有关循环倍率,分离器效率与炉粒颗粒特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更趋完善。同时讨论了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洁净燃料技术和锅炉设计中的几个关键数据。图4表3参2  相似文献   

10.
油页岩流化床燃烧N_2O生成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一个直径20mm,高450mm小型热态流化床燃烧试验台上,进行了不同运行参数对油页岩流化床燃烧过程中N2O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表明,提高燃烧温度、降低过量空气系数、提高循环倍率和进行炉内石灰石脱硫等可以降低N2O的生成量,为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油页岩的能源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秦宏  姜秀民 《节能》1997,(12):17-19
提炼页岩油,作为石油资源的一种替代与补充。油页岩有着巨大的页岩油当量储量,然而相对于现今产油价格,不得不承认油页岩的产油率低且成本较高。本文对油页岩的能源合理利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鼓泡流化床相比 ,有许多新的特点 ,床内的燃烧和受热面的传热过程很复杂。由循环倍率决定的颗粒浓度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对传热强度、燃烧与燃尽、过热器的汽温、负荷的调节范围以及分离器的设计等都产生重要影响。以 65t/h油页岩流化床锅炉的热力计算为例 ,从循环倍率入手 ,着重讨论了循环倍率以及由它决定的飞灰浓度对床内燃烧传热及过热器传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6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了油页岩半焦燃料的工业试烧实验,并对锅炉燃烧特性、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燃料给料量提高至适当值后,锅炉均能稳定运行,主蒸汽温度、压力及质量流量和主燃烧室床温等参数基本保持恒定,锅炉不存在任何燃烧不稳定的迹象,锅炉燃烧效率均在95%以上,且所有气态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均达到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染物排放限制的要求;循环流化床技术能够清洁有效地处理油页岩半焦这种高灰分、低热值的燃料,实现油页岩资源100%利用.  相似文献   

14.
刘辉  姜秀民  吴少华  秦裕琨 《动力工程》2003,23(4):2511-2514,2505
建立了基于热平衡法、烟气分析法和烟气量法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密相区燃烧份额计算数学模型,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在对1台65t/h油页岩循环流化床锅炉测试的基础上,应用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对该炉密相区燃烧份额进行了计算。图3参7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目前商业化程度最好的清洁煤燃烧技术之一 ,目前该技术发展非常迅速 ,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设计、制造和安装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并在已经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中暴露出来。根据多年来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 ,并结合对商业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态测试结果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进行研究 ,总结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准则 ,对于这项技术的发展和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勤辉  骆仲泱 《动力工程》1999,19(4):269-274,328
在对1台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能描述宽筛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流动体动力特性和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总体数学模型以所建流体动力特性模型为子模型,模拟了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模拟计算结果合理正确,与试验研究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流动和燃烧特性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勤辉  骆仲泱  李绚天  倪明江  岑可法 《动力工程》1999,19(4):269-274,328,322
在对1台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能描述宽筛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内流体动力特性和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总体数学模型以所建流体动力特性模型为子模型,模拟了12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模拟计算结果合理正确,与试验研究结果吻合良好。图11参6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回顾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在中国获得发展的内在原因,指出中国将可能成为循环流化床锅炉最大的商业市场,并探索了新世纪中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效率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一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详细的热效率试验,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效率及其各项热损失的影响,所得结果对如何通过改进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来提高锅炉热效率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油页岩是一种高灰分、高挥发分、低热值的劣质燃料,不适合通常的燃烧方式,而将其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是适宜的.采用收缩核模型对油页岩燃烧过程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在自行搭建的流化床试验台上对桦句油页岩及半焦混合燃烧燃尽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床层温度、流化速度、混合比等因素对燃尽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床层温度,增大流化速度和混合比,有助于减少燃尽时间;整个燃烧过程更接近于化学动力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