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室内测定了荧光假单胞杆菌菌株G20-9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G20-9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丝生长量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为82.1%,稀释2倍的无菌发酵液对茵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优于化学杀茵剂菌核净.应用双抗标记法测定了G20-9菌株在烟草叶面和根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在烟草叶面和根际定殖.  相似文献   

2.
防治烟草黑胫病的根际细菌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云南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大理等地13份烟田根际土样中,经分离纯化得到753株根际细菌.通过对黑胫病病原(Phytophthora parasitica.var.nicotiana)的平板拮抗筛选,共得到有抑制病原菌生长的根际细菌97株,用细菌悬液浸泡烟草种子,通过测定烟草种子发芽率和对烟草苗期的促生作用,选出有较好促生作用的细菌19株,再进行温室盆栽测定,选出对烟草黑胫病有防病促生作用的根际细菌6株,分别编号为RB-1、R4、RB-42、RB-59、RB-78、RB-89.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从明胶、几丁质培养基和从根表上分离到的细菌,其防病促生作用的机率较高.在防治苗期黑胫病的温室试验中,RB-42和RB-89菌株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达到42.22%和37.78%.通过形态学与生理生化初步的鉴定,RB-42、RB-78、RB-89鉴定为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p.),R4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3.
烟草根际促生菌(PGPR)的筛选、鉴定及促生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并鉴定了贵州烟区烟草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测定PGPR产激素能力、定殖能力以及对烟草苗期促生作用,以具备多项促生能力为筛选标准,确定目标PGPR,再通过16S rDNA、平板对峙以及PCR技术对目标PGPR进行属鉴定、抗病能力测定。通过筛选获得的7株目标PGPR均能产生脱落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素。烟苗盆栽试验表明7株PGPR均具有促生效果,其中LX-7处理的烟苗鲜重和根系活力最大;大田移栽30d后,LX-7根际定殖数量可维持107cfu/g根,显著高于其它菌株;抑菌试验证实LX-4、LX-5和LX-7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综合考量,LX-4、LX-5和LX-7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经16SrDNA鉴定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为挖掘对烟草根黑腐病菌有较高拮抗效果的根际促生菌资源,从四川广元和陕西汉中等地采集30份烟草根际土壤,以烟草根黑腐病菌为靶标,采用温度筛选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出有高效拮抗活性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抗生素标记法和温室盆栽法测定菌株LY79的定殖规律、对烟草的促生效果以及对烟草根黑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从烟草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烟草根黑腐病高效拮抗菌株LY7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RNA和持家基因ropB分析将菌株LY79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抗生素标记菌株LY79A在烟草根际土定殖规律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最终趋于稳定,且施药40 d后仍能在烟草根际土、根系、茎、叶分离到1.34×106、2.91×104、1.81×104、1.01×104 CFU/g的菌株LY79A,说明其定殖能力较强。(3)菌株LY79对烟草促生效果较好,处理60 d后,烟草的株高、茎粗、整株干质量、根干质量分别增加了34.68%、37.85%、103.79%、72.55%。(4)1×109 CFU/mL浓度的菌株LY79发酵液对烟草根黑腐病的盆栽防效达71.54%,仅略低于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解淀粉芽孢杆菌LY79在烟草根黑腐病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烟草内生细菌YN201448的定殖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测定烟草内生细菌YN201448的定殖能力,通过自然转化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GFP4412成功导入YN201448细胞中,获得了GFP标记菌株48-pGFP。48-pGFP能稳定表达GFP蛋白,且对5种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与野生型YN201448的相同。用48-pGFP菌液浸泡烟草种子和浇灌烟草苗后,在烟草的根、茎、叶等组织中都能检测到标记菌,其定殖数量分布为根 > 茎 > 叶;同时标记菌也能在根际土中稳定地定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标记菌株主要聚集在烟草茎组织的表皮、皮层部位及维管组织。因此,YN201448可以在烟草体内外较长期定殖。  相似文献   

6.
拮抗细菌AR03在烟草根部及根际土壤中的定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利福平为标记,采用浇灌根基部接种的方法测定AR03菌株在烟草植株根际的定殖。结果表明,在灭菌土条件下,AR03经人工引入可以有效的定殖于烟草根际土壤和根部,并在一定时间内可维持相当的数量,在根际土壤和根部的定殖动态趋势是先升后降;它们在根部的定殖力均比根际土壤中强。依据传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基因序列,菌株AR03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7.
前作的根际物质及根际微生物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小麦和油菜的根际物质和根际微生物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麦和油菜根系浸提液对烟株生长有促进作用 ,油菜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对烟株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 ,其中以真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云南烤烟根际土壤PGPR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本地PGPR菌株改善云南植烟土壤质量,提高磷、钾等元素利用率,促进烤烟生长,在云南主要植烟区采集烤烟根际土壤样品31个,对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和鉴定,共获得解磷、解钾或促生菌共773株,进一步筛选获得到了10株具有较强解磷、解钾或IAA促生作用的菌株。经鉴定发现10个菌株分别属于Bacillus(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rovidencia(普罗威登斯菌属)。筛选出的PGPR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了优质的菌种资源,进一步研究将关注PGPR菌株的混配以及在土壤中的定殖。  相似文献   

9.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在烤烟提质增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在烤烟提质增产中的作用,从攀枝花烟区优质烟株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促生性好且相互之间不存在拮抗作用的产吲哚乙酸菌、溶磷菌和解钾菌,这3种细菌的混合物即为多功能PGPR混合菌剂。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多功能PGPR混合菌剂对烤烟提质增产的作用。结果表明:多功能PGPR混合菌剂可改善烤烟的农艺性状及烟叶的化学品质,降低烤烟发病率。以复合肥为底肥施加PGPR混合菌剂可使中上等烟叶比例提高22.0%;以复合肥和有机肥为底肥,施加PGPR混合菌剂可使中上等烟叶比例和产值分别提高34.5%和26.4%。  相似文献   

10.
麦胚凝集素(WGA)是麦胚中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蛋白质,将它从小麦麦胚中提取出来,能提高面粉生产企业经济效益。利用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建立了从小麦胚中提取、分离和纯化麦胚凝集素的尼龙布袋法生产工艺;利用SDS凝胶电泳对纯化麦胚凝集素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采用40%~45%的饱和硫酸铵制备粗WGA样品;粗品麦胚凝集素溶液与布袋中壳聚糖的使用比例在3:1~1:1;壳聚糖吸附麦胚凝集素的时间为20h,电泳显示可获得较纯化的麦胚凝集素样品。纯化的麦胚凝集素相对分子量为20412。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分析优化小麦胚油浸出法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微波稳定化后小麦胚芽作为试验原料,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植物油抽提溶剂,建立了浸出法提取小麦胚油优化生产工艺。探讨了不同原料颗粒度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体积分数与麦胚质量分数比值(溶胚比值)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浸提温度对麦胚出油率影响、溶剂提取时间对麦胚出油率的影响等单因素试验。依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选择溶胚比值、浸提温度和提取时间为响应面优化分析试验设计因素,建立了小麦胚油浸出法优化提取工艺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优化小麦麦胚油浸出工艺:颗粒度为60目筛上麦胚粉碎物,以植物油抽提溶剂为提取溶剂,溶胚比值为20.5∶1,温度43℃、浸提38 min。优化工艺模型预测出油率的理论值为6.67%,验证试验显示小麦胚油实际出油率为6.65%。  相似文献   

12.
麦胚凝集素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红细胞进行蛋白酶处理、戊二醛固定,采用pH7.2等渗磷酸盐作为缓冲液,用光径0.5cm比色池测定凝集活性,读取测定终点的时间以2h为宜.建立的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得出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及重现性.  相似文献   

13.
麦胚抗氧化肽水解用酶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中性蛋白酶AS1.398、Neutrase及碱性蛋白酶Alcalase、Proleather FG-F、Protease S水解麦胚蛋白的进程特性,考察了5种蛋白酶水解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Proleather FG-F是制备麦胚抗氧化肽的最适水解酶,其酶解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最强,IC50为1.33mg/mL;其酶解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组分所占比例最高,达到68.28%。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得最低非水化磷脂(nonhydratable phospholipids,NHP)含量的小麦胚芽油。方法:采用微波法处理小麦胚芽,以初始水分含量、微波时间、微波功率为影响因素,以小麦胚芽油中NHP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获得最佳微波处理工艺。结果:最佳微波处理工艺为小麦胚芽初始水分含量26.0%、微波时间3 min、微波功率480 W。在此工艺条件下,微波处理小麦胚芽的小麦胚芽油提取率为9.22%,较对照和传统烘烤处理分别提高6.21%、1.09%,微波处理、对照、传统烘焙处理NHP含量分别为0.087、15.22、8.04 mg/g。结论:微波处理小麦胚芽能显著降低小麦胚芽油中的NHP含量并提高小麦胚芽油提取率。  相似文献   

15.
麦胚凝集素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胚凝集素是麦胚中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蛋白质.根据甲壳素和麦胚凝集素的性质,以甲壳素作为吸附固相,建立了从麦胚中提取、分离和纯化麦胚凝集素的绢丝布袋法工艺.试验结果显示,采用40%~45%的饱和硫酸铵制备粗麦胚凝集素样品时,粗品麦胚凝集素溶液与布袋中甲壳素的使用比例在3:1~1:1,甲壳素吸附麦胚凝集素的时间为19 h,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可获得纯化度近100%的麦胚凝集素样品.纯化的麦胚凝集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0415.  相似文献   

16.
很多植物中都含有酚类物质,它很容易与蛋白质相结合,因此酚类物质是各种植物蛋白产品色泽和风味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它也会影响食品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和营养特性。黄酮类化合物是麦胚中最主要的酚类物质。本文以脱脂麦胚为原料,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脱脂麦胚可溶性蛋白组分,测定各蛋白组分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尝试通过醇洗的方法脱除黄酮。实验结果表明:制备获得了三种脱脂麦胚可溶性蛋白组分:清蛋白、球蛋白和分离蛋白,三种蛋白组分的蛋白质含量均超过80%。小麦胚清蛋白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分离蛋白次之,球蛋白含量最低。黄酮类化合物可能主要是与麦胚清蛋白相结合。采用50%的冷乙醇对麦胚可溶性蛋白进行洗涤,洗涤三次可以脱除90%以上的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Wheat sprouts contain a remarkable level of various antioxidants. A fraction containing high amounts of powerful antioxidant glycoside molecules has been isolated.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is fraction reduces the lucigenin-amplified chemiluminescence produced by the superoxide anion generated from the xanthine/xanthine oxidase system, thus indicating a superoxide-scavenging activity. A protective effect of this wheat sprouts fraction on the oxidative damage of pBR322 plasmid DNA induced by Fenton reaction (Fe2+/H2O2) was subsequently demonstrated. Moreover, the results reported here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antioxidant compound strongly increases during the germination phase, while scantly present in the wheat germ, and virtually absent in the young wheat plant.  相似文献   

18.
麦胚对面包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全脂麦胚和脱脂麦胚对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和面包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面团的筋力随麦胚量的增加而降低;脱脂麦胚比全脂麦胚的面包质量较好;脱脂麦胚的适宜加量为8%;麦胚能改善面包的皮色、风味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麦胚多肽在粉状食品中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全脂奶粉作为粉状食品模型,利用SCHALL烘箱法,通过测定丙二醛吸光度值、过氧化值、荧光光谱及荧光强度的变化,对麦胚多肽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麦胚多肽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且量效关系在添加量为脂质含量的0.6%~5%时尤为显著;小分子的麦胚多肽抑制荧光物质产生的活性较强,当分子质量小于3 000 u的两种分级肽质量分数达到脂质含量的5%时,其抗氧化效果均优于1%的BHT,而稍次于1%的GSH.  相似文献   

20.
黄纪念  宋国辉  孙强  詹传保  魏红 《食品科学》2010,31(22):139-144
对脱脂麦胚中谷胱甘肽(GSH)和麦胚蛋白的提取进行研究。首先采用低pH 值条件从脱脂麦胚中提取谷胱甘肽,并采用超滤将该提取液中的谷胱甘肽与蛋白质进行分离。再对提取过GSH 后的麦胚残渣中的蛋白质进行碱提研究。最后合并超滤分离出的蛋白质与碱提蛋白质,采用等电点沉淀法对麦胚蛋白进行纯化制备。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分别对GSH 和麦胚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最终确定GSH 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pH6.3、提取时间15min、固液比1:13(g/mL)、提取温度55℃,GSH 的得率和提取率分别为0.31% 和72.1%。麦胚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pH10.5、提取温度65℃、固液比1:11、提取时间60min。提取蛋白质相对于碱提用沉淀的得率为39.2%,提取率为90.4%。相对于总麦胚得率为20.8%,提取率为58.8%。合并超滤截留液与碱提离心上清液,确定沉淀蛋白质最佳pH4.2,蛋白质沉淀率为97.5%,所得蛋白质含量达85.2%,相对于脱脂麦胚中总蛋白质提取率为8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