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水密实工艺最常见的有三种方法,即离心、真空、挤压工艺。此外,还有压制脱水密实工艺。其特点都是在外力作用下,将多余水分挤出。一、离心脱水密实成型工艺离心密实成型是流动性混凝土混合料成型工艺中的一种机械脱水密实成型工艺。它是由离心力将混合料挤向模壁,从  相似文献   

2.
江都水泥制品通用机械厂与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合作,联合开发成功一种水泥制品三阶段(离心成型、缠丝、喷砂养护)工艺设备——SG型砂浆辊射机,有效地解决了水泥输水管“三阶段工艺”中的喷砂养护难的问题。经检测,其各项技术参数和性能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可与澳大利亚进口的同类机相媲美。目前已投入  相似文献   

3.
在用离心法成型混凝土管时,正确地选择离心制度和由于季节温度的变化或设备关系而需要对离心制度作合理调整,都对混凝土管的质量至关重要。离心制度常分投料——慢速——增速——高速四个阶段,而高速阶段是成型密实的关键阶段,所以,该阶段的转速与时间就成为选择离心制度的关键。离心成型工艺过程实质上是物料的沉降过程。制管混凝土混合料一般由石子、黄砂、水泥和水所组成,可以认为石子是在砂浆的液相中,砂子是在水泥净浆的液相中,而水泥是在水的液相中。在高速旋转中产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磨细砂掺量、搅拌工艺、离心制度、养护制度等的研究,探讨了磨细砂替代部分水泥生产预应力高混凝土管桩的可能性。试验结果表明,以30%磨细砂代替部分水泥,是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和提高产品质量的。  相似文献   

5.
《北京建材》2012,(11):101-103
三等奖项目无缝薄壁离心钢管电杆研究开发完成单位宜昌昌耀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是对无缝薄壁离心钢管电杆的研发,项目成果填补了湖北省此类产品的空白。该项目创新在于采用的电杆钢模夹持离心工艺能较好地解决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离心成型的质量问题,在提高离心速度的同时,保证了混凝土厚度的均匀性,对推动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的水泥制品成型机械——低频多向振动台,最近由国家建材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研制成功。该振动台一改过去振动方向单向的缺点,采用多向振动方式。这在水泥制品成型工艺上是一个突破。该振动台的多向振动系统由刚性基础和可  相似文献   

7.
用辊射法制作三阶段管保护层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斯培浪(国家水泥混凝土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周燕(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经过砼离心成型、缠丝、保护层制作三个工序生产的预应力硷压力管.简称三阶段管.砂浆保护层的作用,是保护环向预应力钢...  相似文献   

8.
《砖瓦世界》2005,(1):56-57
一种生产水泥制品设备(CN2404661Y)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水泥、砂、卵石为主要原料生产水泥制品的机械设备,它适合大、小水泥制品厂甚至家庭工厂用来制造空心旋转体水泥制品。它是由动力机械、变速系统、传动轴和支架四大部件构成;动力机械通过变速系统变速后带动两端由支架支承的且基本与水平面平行的传动轴转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容易安装,它能提高砂浆成型的混凝土的密实程度。用本实用新型制造空心旋转体水泥制品,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节能盲孔砖机(CN2404663Y)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新型建筑墙体材料—节能…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用离心法生产砼管、桩、电杆等水泥制品时,离心转速与离心时间的控制对制品离心成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大多数水泥制品厂都是采用调速方便控制简单的三相交流整流子异步电动机作为离心机的原动机,其离心转速与离心时间一般都是由人工控制的。在整个离心成型过程中,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设定的离心工艺制度很难真正得以实行,从而使制品的成型质量得不到保证。AC-I微电脑离心机自动控制装置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研制的一种自动控制装置。它与交流整流子异步电动机的测速发电机、遥控伺服电机、强电控制柜配套使用,使离心机能按预先设定的工艺制度自动完成整个离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制造钢筋混凝土管大都采用离心成型工艺。由于离心法制管,混凝土混合物的分布和密实,主要是依靠离心力的作用,故须采用具有一定流动性的塑性混凝土。这种混凝土混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发生掺合料离析现象,形成分层结构,管壁内外层极不均匀,外层混凝土中砂浆较少,抗渗能力差,强度也低,管壁内表面形成一层较厚的胶砂层,这层胶砂层中含有大量的水泥,水分较多,硬化后干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研制成一种导电水泥制品。这种产品已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导电水泥制品是以水泥填料为主要原材料。掺入适量的导电材料及少量辅助剂,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成型工艺而制成的一种新型导电材料。这种导电制品可代替传统金属材料用作接地体。广泛应用于通讯电缆、电站、机器设备、电子仪器仪表、建筑物等需要接  相似文献   

12.
离心成型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余浆,其中含有大量有用成分如水泥、磨细砂、砂粉、减水剂等。通过试验研究,余浆完全可回收利用于管桩生产中,既节约成本又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电杆离心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一直没有合理的统一方法。至今,大多数生产单位仍用自然养护的标准立方试块强度乘以提高系数(一般取1.25~1.35)来确定。因为影响离心混凝土强度的因素较多,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是不能确切地反映电杆混凝土的实际质量的。因此,对电杆离心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和测定是电杆生产中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次在制订修订《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国标过程中,协调小组委托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原苏州水泥制品研究所)与杭州水泥制品厂合作进行电杆离心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的探索,并就离心混凝土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强混凝土板桩──日本最近开发生产的一种新型桩材蒋家奋(国家建材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日本于1970年研制开发了混凝土抗压强度为80MPa采用压蒸养护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离心成型的管桩以后,又研究成功了采用掺加混凝土外加剂以常压蒸养的工艺方法来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水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相关会议及研究仍然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本文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产品设计、原材料及工艺、工程应用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技术进展,并提出应在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贯彻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实现混凝土的可循环重复使用和资源化再生,从而实现混凝土材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纤维水泥混凝土制品专业委员会、国家水泥混凝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水泥制品工业协会纤维水泥制品工作部联合承办的“第六届全国纤维水泥制品学术、标准、技术信息经验交流会暨第二届纤维水泥混凝土制品专业委员会会议”于2006年7月15日~18日在苏州召开,来自全国的科研、设计、检测、高校和生产企业的近80个单位的130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17.
高强轻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翟红侠 《混凝土》1999,(4):27-30
利用非煅烧粉煤灰轻骨料以及常用的525#水泥、普通中砂和高效减水剂,采用普通的轻骨料混凝土常用的机械搅拌、振动成型加工工艺,通过调整非煅烧粉煤炭轻骨料性能、轻骨料粒径、轻骨料预吸水性能以及混凝土砂率,同时巧妙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等技术手段,配制出干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塑性和流动性高强轻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强度达50MPa以上,解决过去轻骨料高强轻混凝土均为干硬性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性能差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和预应力混凝土电杆,普遍采用离心工艺成型。据了解,全国有130多家规模较大的水泥电杆制造厂都采用塑性混凝土制杆。因此,水泥电杆能否采用干硬性混凝土就取决于后者能否适用于离心制杆工艺。一、问题的提出我厂是一个20多年的老厂,设备的老化问题就随之而来。尤其是电杆钢模的合口部分磨损严重。离心转速超过300转/分时,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就会从合口的缝隙中不断甩出,造成电杆条孔质量缺陷。在1982年生产  相似文献   

19.
离心工艺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1.离心后,混凝土混合物中会有20~30%(占原用水量)的水分排出,随水排出的水泥量约占水泥用量的5~8%;2.离心后,混凝土的体积较原混合物的体积约缩小10~12%;3.在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离心混凝土28天的强度比一般振实混凝土约提高20~30%。如何在计算离心混凝土配合比时考虑上述因素,使拌制的混凝土混合物在强度、和易性、耐久性及其他性能等方面,满足设计、制造的要求呢?现就此问题谈点看法。离心混凝土混合物配合比的设计,其基本原理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绝对体积法和假定容重法仍可应用。但考虑到离心工艺的上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杂志是由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院、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入选2017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1974年创刊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杂志专业报道国内外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的生产(施工)、应用、科研、设计、教学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和最新发展动态。辟有混凝土研究、水泥混凝土制品、纤维水泥及制品、房建材料及制品、节能与环保、标准解读、技术装备、检测及试验方法研究、施工技术研究、书评、读者之友等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