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分析了城市格网的本体特征及其两种不同的生成方式,基于对城市格网作为有机体的认识,从城市格网的内在控制机制和外部限制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当代中国快速的城市扩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现代城市广场形态特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研究现代城市广场形态,提出现代城市广场的空间多层面混合使用、多功能混合使用、多时间区段混合使用、活动内容多元化等特点,进而分析了现代城市广场的组成要素,提出了现代城市广场空间形态组织的8条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城市形态学的观点,借助建筑学上的剖面概念,将其应用到城市尺度的形态分析和空间解读上,试图探索山地城市设计新思路。该文以重庆十八梯—民权路解放碑—洪崖洞历史保护区段为剖面线,并以其覆盖的城市区域作为研究范本,采用网状体系的方法,对连续山地城市剖面上各个地段的空间建设和社会人文两大系统进行分析,针对重点区段的空间建设进行原型提取,为探索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设计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市新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是未来空间生长的方向,也是规划设计实践最为广泛的类型.文章从空间形态的概念出发,阐释空间形态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关联,以亚的斯亚贝巴新区——"亚的斯之花"的设计为例,按照空间-格网-建筑的逻辑论述物质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今城市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模式开始显现出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的问题。城市的历史区段能够反映城市的空间肌理以及文化脉络,文章通过调研分析目前该区段存在的城市问题,采用有机更新的方法及理论,从置换业态功能、增设公共空间、提升环境质量、保护历史文脉四个方面对该区段进行改造,以期为该区段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介绍了空间形态干预犯罪CPTED理论。对比了在城市设计方面以雅各布斯和奥斯卡·纽曼为代表的空间形态干预犯罪的两种思想。探讨了开放街区在减少犯罪行为出现方面的优势。建筑设计方面,文章在已有案例基础上总结了几种在建筑环境设计方面预防犯罪的方式。最后文章分析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在空间氛围营造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闫超  李特 《新建筑》2024,(1):22-27
文章对公共空间中行为博弈的多重机制进行解析,揭示了人群行为作为空间形态要素的本质,分析了人群所构成的社会空间形态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原理。结合课程教学中运用数字化感知工具开展的行为研究案例,阐述了基于空间占位和感官刺激的两种行为博弈模式,并将这两种模式拓展到人与物体、人与城市动物、人与智能机器三个不同的范畴,拓展了基于“空间-行为”的设计认知。  相似文献   

8.
李俊荣  刘代云 《城市建筑》2023,(6):179-183+188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对城市生态问题认识的逐渐深入,关于空间形态与生态关系之间的关系思考日益受到重视,着力于探求空间形态与街区外部空间生态关系的关联性。基于此,以大连市马栏河下游区段为例,分别确定空间形态特征及指标和生态因子特征及指标,通过实测所划分街区的生态数据,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到各指标相关程度的结果。在此基础上,从空间要素布局和生态关系调节两个层面提出寒地滨水空间的优化策略及马栏河下游区段的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9.
首先,文章对信息时代下城市设计中共享空间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设计中空间共享的三种形态类型,即点式共享空间、线性共享空间和面域共享空间。其次,文章从空间导向性、改造适应性和步行友好度三个方面,对线性空间作为城市设计空间共享改造载体的优势进行论述。最后,文章结合纽约高线公园和韩国首尔路7017两个实际案例,对线性共享空间的改造进行分析,并且对城市设计线性共享空间带给城市的提升效益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新建筑》2016,(1)
滨河空间对于提升城市活力具有积极作用,但滨河空间的活力状态及其分布并非是均质的。依托对南京老城区滨河空间的调研,呈现了滨河空间活力区段的分布状态,在不同的环境层级视野下,从形态结构和场所环境等方面探讨了滨河活力区段分布差异的主要成因,从而初步揭示了滨河活力的分布规律及促进活力塑造的相关规划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空间句法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很多研究提出了诸如紧凑、密度、多样化、混合用地、绿色交通等概念,或者把城市形态分为带型城市、方格网、不规则、单中心或者多中心的模式。然而,至今也未形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的共识。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对于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有启发作用,因为其中空间组构的概念把形态与功能精确地联系起来,这是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詹庆明  徐涛  周俊 《华中建筑》2010,28(4):7-10
结合GIS技术,该文提出综合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对不断演变的城市空间形态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通过计算不同时期城市建设用地分维数,对城市空间外部形态特征和拓展方式进行分析;利用空间句法解构城市空间网络,分析其内部结构的演进规律;最后,以福州市为例进行实例论证。  相似文献   

13.
韦鸿雨 《山西建筑》2007,33(18):336-337
阐述了方格网法的含义及特点,探讨了该法的应用领域和要点,认为它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近期绿地建设规划中可有效指导公共绿地进行均衡布局,并分析了广州市在近期绿地建设规划中运用该法的具体实践案例,以进一步完善和论证该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许慧  ;肖大威 《南方建筑》2014,(3):106-109
深圳茅洲河流域城镇用地布局不合理、自然空间建设不足,绿道在城镇空间中具有连接、隔离和缓冲作用,为城镇空间优化带来了契机。论文对流域进行规则式网格划分,将绿道介入网格形成生态廊道连接自然空间,通过绿道生成缓冲区隔离和缓冲城镇用地与自然斑块,并提出以网格为单元的空间优化策略。最后分析已建绿道在城镇空间中的作用,阐明未来绿道建设旨在实现不同类型绿道的无缝衔接,从而形成绿色交通网络来促进流域城镇空间的优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应用空间句法考察了曼哈顿城市形态演变及曼哈顿街区合并对城市局部及整体城市形态的影响,以探讨其背后反映的城市形态与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认为,曼哈顿城市形态具有弹性特征,使其在因街区合并等带来的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可达性,同时形成了具有多中心性及多样性的城市形态。不同功能合并街区呈现的差异化空间形态表明,城市形态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研究对中国高密度紧凑城市中的物质空间形态规划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筑空调与城市规划存在系统关联,建筑空调与城市规划存在形式、过程、目标、观念、阶段等对应关系.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筑空调应以城市规划为角度,采用系统方法,基于城市范畴确定技术发展的形式、内容、方向.城市具有特定的城市形态,建筑空调必存在相应的空调形式.建筑空间是空调形式与城市形态的重要对应因素.论述了系统关联下,城市形态、空调形式以及依建筑空间作用的建筑空调与城市形态的形式对应.  相似文献   

17.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特色指的是一座城市的物化环境形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空间个性特征,其规划任务是通过对城市特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以城市整体的物质空间美学个性作为规划导向,建构良好且独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形态和形体空间环境。本文阐述了城市空间特色的技术框架和研究范围,提出以魅力模型的方法构建城市空间特色的结构;以特色要素比较矩阵的方法,从不同尺度探求城市空间不可复制性的独特价值;以历史地图解析的技术挖掘与追溯隐含在历史文脉中的空间特色根植性;以多因子叠合的方法探寻现状城市空间特色要素;以特色资源分级评价技术精确划分特色要素等级;以管理单元导则的编制引导城市特色空间的建设控制。据此可明确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基础分析、特色评价、空间梳理、规划调控和导则编制途径,初步建立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工作方法,并可使之进一步拓展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城市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浅析沈阳市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总结了沈阳市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布局的历史演变历程,进而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之间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协调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的若干建议,以期支撑城市空间的集聚拓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泉 《国际城市规划》2020,(1):79-87,95
TOD地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布局模式主要包括基于小尺度街廓的方格网模式和环形放射模式,均能从TOD概念诞生以前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发展历史中梳理出演变脉络。1990年代,卡尔索普提出的美国式TOD理念在规划中延续了上述两种基本的布局模式;此外,新加坡发展出了基于大街廓的轨道站点地区规划布局模式。这三种模式对我国的TOD规划实践均产生了影响。本文以布局形式和街廓尺度为重点,结合国外案例及国内实践,对TOD地区的规划布局模式的形态演变进行解读,将三种模式整理为六种主要的布局形态,并总结布局模式的规划设计重点。首先,坚持采用小尺度街廓模式进行TOD规划设计;其次,重视方格网模式的基础作用;再次,突出TOD地区的空间可识别性,在中心地区和重要站点地区,采用环形放射布局依然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选项;最后,大街廓模式在现实中普遍存在,因而需要重视这一模式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国建筑师安德鲁的上海浦东新国际机场和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两项设计本不相干,然而在全球化与地方主义冲突的境遇中,它们却共同引发人们对当代城市入口的新意义与新形态的思考.一方面,由互联网加强的全球化语境中,阅读城市成为人们越来越普遍的城市行为模式;另一方面,城市入口空间作为该地区地方主义历史文脉的延续必须得到加强.城市入口空间形态正是在全球化与地方主义冲突中,找到自我表达的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