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永久船闸中隔墩顶裂缝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久船闸中隔墩顶找平混凝土裂缝事关边坡岩体稳定与船闸运行安全,有关专家对此十分重视.通过对中隔墩顶找平混凝土裂缝的分布、走向、延伸长度和宽度的调查,结合地质条件、开挖时段及爆破规模等分析,认为地质结构面和开挖卸荷是中隔墩岩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内因,开挖爆破是主要外因,锚固支护形式也是其原因之一.处理措施是对大型不稳定块体式断层,裂隙发育所在区,采用对穿锚索将不稳定块体加以锚固;对小型不稳定块体所在区,采用端头锚和随机锚杆将不稳定块体加以锚固;为防止地表水沿混凝土裂缝进入岩体裂隙也做了相应处理,有效地防止了岩体进一步变形所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三峡临时船闸及升船机基础为前震旦花岗岩,岩体硬而脆,给开挖爆破造成困难,且施工中又要保护中隔墩岩体的整体稳定又要使新浇混凝土不受爆破震害。监理技术人员对控制爆破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定开挖方案,确定爆破参数,审核爆破设计,检查重要部位的装药结构及起爆网络,完成了开挖任务。  相似文献   

3.
三峡左岸一期工程在升船机与临时船闸之间,保留一条长277m、宽20 ̄30m的中隔墩岩体。来访的专家都称赞中隔墩的岩体保护得好,然而,由于升船机和临时船闸二条深槽不同步下降,开挖难度大,特别是升船机尚有高程48m以下的岩体需继续爆破开挖之时,而与之毗邻仅20m的临船上闸首必须浇混凝土,故存在保护新浇混凝土的控制爆破问题。  相似文献   

4.
陈太为 《人民长江》2001,32(8):17-18
永久船闸高边坡开挖的难题之一是如何保证施工期边坡的安全稳定。其主要措施是设置系统锚索,系统结构锚杆,随机锚索和随机锚杆。对马道和顶部平台采用混凝土封闭,直立坡顶部10m范围进行锁口喷混凝土封闭,拦截地表水不入渗岩体;对顶部直立坡8-12m范围进行锁口锚杆支护,对一些在开挖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坍滑的块体,根据地质情况并结合设计部门的意见,在开挖前或开挖过程中进行加固。对永久船闸高边坡施工期的安全技术措施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三峡左岸一期工程在升船机与临时船闸之间,保留一条长277m、宽20~30m的中隔墩岩体。来访的专家都称赞中隔墩的岩体保护得好。然而,由于升船机和临时船闸二条深槽不同步下降,开挖难度大。特别是升船机尚有高程48m以下的岩体需继续爆破开挖之时,而与之毗邻仅20m的临船上闸首必须浇混凝土,故存在保护新浇混凝土的控制爆破问题。  相似文献   

6.
宝珠寺水电站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断层,裂隙均较发育,开挖爆破要求严格,通过爆破试验确定预裂爆破参数和预留保护层厚度。左岸坝坡存在泥化夹层,与倾向上游的断层互相切割成多组不稳定楔形岩体,用混凝土抗剪置换洞,锚筋柱,挂网锚喷混凝土处理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介绍了坝基开挖的施工特点和左岸不稳定岩体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喷锚施工技术在三峡永久船闸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勇 《人民长江》2001,32(8):32-33
喷锚支护是永久船闸高边坡支护体系中的一项主要施工技术措施。根据岩体风化程度的不同,按照不同的坡比,喷锚支护分为素喷混凝土,挂网喷混凝土和系统锚杆喷混凝土。主要介绍了了喷锚技术的施工工艺及施工特点。喷锚支护对防止降雨渗入坡面,保护坡面岩体稳定有重要作用,作为锚固措施的一种,充分显示出其工艺简便,费用低廉且容易施工的特点。永久船闸高边坡喷锚支护的效果证明,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小湾水电站边坡最高达687 m,边坡岩体开挖关系到边坡稳定和支护设计。爆破试验结合施工开挖进行,通过调整爆破参数,对岩体稳定性分阶段进行监测。采用超声波和振动监测、地质描述、锚杆检测、爆破裂隙调查以及喷混凝土监测等多种手段监测岩体有关参数的变化,评价边坡岩体的稳定性和支护效果,优选最佳爆破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9.
周严伟  徐波 《水力发电》2007,33(12):73-75
为了保证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闸室直立坡施工期安全,了解岩体变形情况,对其锚索、锚杆锚固状态进行了安全监测分析。分析认为,其锚索锚固力变化总体上分为速损期、波动期和平稳期三个阶段,锚索锚固力和锚杆应力主要受闸室开挖后岩体变形影响。目前直立坡北坡锚索测力计平均损失率13.2%,中隔墩锚索测力计平均损失率9.3%,南坡锚索测力计平均损失率11.9%,直立坡锚杆应力一般在50MPa以下。分析结果表明,锚索、锚杆在加固直立坡稳定方面作用显著.闸室直立坡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型船闸预裂爆破开挖时中隔墩振动与损伤控制的问题,依托现场爆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段主爆孔诱发振动的峰值,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段主爆孔的爆破累积损伤特性,分析了不同损伤范围下预裂缝的隔振效果,并对船闸爆破开挖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裂爆破开挖中主爆孔爆破会对预裂缝附近岩体产生累积损伤,但会增强对后续主爆孔的隔振效果;随着预裂缝附近岩体累积损伤的增加,其隔振效果逐渐增强,并最终稳定在50%左右;爆破振动峰值(PPV)衰减幅度随着损伤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损伤宽度达到4 cm后,衰减幅度趋于平缓。大型船闸开挖中应综合考虑预裂爆破累积损伤特性及其隔振效果,可采用先拉槽增加侧向临空面与设置施工预裂缝的爆破开挖优化方案,进而保证开挖效果,并降低对保留岩体的扰动。  相似文献   

11.
小湾水电站边坡最高达687m,边坡岩体开挖质量关系到边坡稳定和支护设计。爆破试验结合施工开挖进行,通过调整爆破参数,对岩体质量分阶段进行监测。采用超声波、振动监测、地质描述、锚杆检测、爆破裂隙调查以及喷砼监测等多种手段监测岩体质量参数的变化,评价边坡岩体质量和支护效果,优选最佳爆破开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临时船闸及升船机基础开挖总量达1400万m^3有效工期仅17.5个月,最大开挖高差130~140m。二者间留有均宽32m的中隔墩(保留岩体)槽挖深度分别为27m,38m槽挖工程量分别是30万m^3和50万m^3。槽挖中采用高梯度段,大孔距小抵抗线孔间微差爆破,配合预裂(光面)爆破)取得了成功,爆渣粒径一般为40~60cm,两侧保留岩体无爆破裂隙,原生裂隙亦无张开现象,中隔墩安然无损。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永久船闸主体段长1657m,基础开挖后形成40-170m的高边坡,闸室边墙高45-68m,由于断层、裂隙、开挖爆破震动及应力释放等原因,直接影响了直立边坡的稳定,闸墙混凝土采取薄衬砌墙型式,为保证直立坡岩体和衬砌墙混凝土的稳定安全,考虑两者联合作用,设计采用高强锚杆对其进行支护,设计总量达9万余根,施工后砂浆强度及拉拔检测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双线五级船闸中隔墩岩体变形监测成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三峡双线五级船闸中隔墩岩体变形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中隔墩由于三面临空且各部位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等原因,在闸室开挖过程中变形较为复杂,总体上岩体呈现向临近闸室临空面位移;在二、三、四闸首部位两侧表层测点呈现同向位移,仅反映表层岩体位移情况,主要受闸首地质条件及两侧闸室开挖次序有关;中隔墩岩体变形在开挖结束后收敛很快,目前变形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临时船闸及升船机全长4.6km,并列布置,下游共用引道。在△↓84m由平均宽23m的中隔墩岩体分开。基岩为前震旦纪粗粒闪云斜长花岗岩。总开挖量1456万m63,承裂爆破长38.22万m^2,边坡喷护面积21.2万。升船机△↓95m平 用水平预裂法开挖;中隔墩开挖采用深孔大孔距小低抗线孔间微差爆破,两侧保护层开挖采用爆破。  相似文献   

16.
地下厂房岩锚梁成型较早,在后续的洞室开挖过程中,受到较强爆破开挖震动的影响极易产生裂缝,对岩锚梁结构运行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针对猴子岩地下厂房施工过程中岩锚梁出现的开裂问题,通过对地下厂房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程序及围岩应力变形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揭示了施工过程岩锚梁裂缝的成因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岩锚梁裂缝主要发生在地下厂房第三层(岩锚梁所在分层)爆破开挖期间,洞室开挖导致较大的应力出现在岩锚梁附近围岩中,岩体卸荷松弛明显并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造成岩锚梁混凝土出现开裂。通过对f1-4-5断层两侧的地质条件分析,断层右侧岩体完整性较好,岩锚梁裂缝最大仅0.95 mm;而左侧存在大量的挤压破碎带,岩锚梁裂缝最大达5.2 mm,岩锚梁裂缝宽度及数量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明显。针对地下厂房岩锚梁施工过程出现的裂缝,采用预应力锚杆和固结灌浆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后续的监测数据及使用效果表明:经加固处理岩锚梁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永久船闸闸室采用世界先进的独特的混凝土薄壁衬砌墙结构型式,衬砌墙边坡稳定变形要求高,设计锚固荷载大.为有效地减少锚杆密度和钻孔直径,进而减少锚杆工程量,达到减轻因锚固施工而造成对直立岩体扰动伤害的目的,设计采用了高强锚杆将衬砌墙与岩体连接成整体,一方面锚固直立坡浅层岩体;另一方面连结闸室薄衬砌墙混凝土,有效地解决了混凝土衬砌墙自身稳定和船闸运行时期的边坡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的预应力锚索工程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三峡永久船闸边坡高度大、路线长、边坡轮廓复杂、人工深切开挖后地应力突变等特点,采取了防渗排水及预应力锚索锚固、锚杆、喷混凝土等几类支护加固措施,其中预应力锚索锚固主要用于船闸至关重要的主体段部位及闸墙项以上的斜坡段.监测仪器观测资料表明,监测的数值与设计计算值基本一致.从直观上看,边坡潜在的不稳定块体经过加固处理,至今未出现任何问题,证明预应力锚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前期设计论证,三峡船闸上部边坡开挖达到基本自稳,辅以排水及锚固,下部为直立坡与薄混凝土衬砌闸墙相结合.在施工过程中,遇到如何控制边坡开挖形态与闸室结构型式,中隔墩岩体保留与利用,坡面块体,排水隧洞的完整性,锚索的结构型式及钢绞线的强度利用系数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动态设计方法,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长甸水电站引水洞较长,断面尺寸较大,局部不良地段塌方现象较严重。该工程采取光面爆破及锚杆锚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衬砌等工艺,分两期进行隧洞开挖,较好地解决了岩体不稳定、破碎带、局部塌方等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