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中草药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中药发展的形势及其应用新技术的必要性,论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我国中草药开发中应用的现状及优越性,提出了如何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中药开发。  相似文献   

2.
靳杰 《机电信息》2014,(8):9-13,54
结合超临界设备,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分离原理、装置及设备、主要优点,以及在现代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在应用中常遇到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应用关键,同时阐述了超临界CO2萃取工业化装置的萃取釜、自动控制系统、换热系统、安全系统、在线检测的设计制造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的优点,分析了影响超临界CO2萃取效果的因素,并对其在中药提取分离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流体精密清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超临界流体的特点,重点介绍超临界CO2精密清洗的工艺及操作方式,分析超临界CO2精密清洗在技术、经济及环保方面的特点,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柞蚕资源,在研究柞蚕的营养性、功能性和食用安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压脉冲电场法和超声强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柞蚕中β-蜕皮激素的优势与可行性。高新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食品加工现有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特点入手,介绍了超临界CO2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流程与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流体的循环方式,同时介绍超临界流体技术在中药成分提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工业化超临界CO2萃取装置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制造的重要性、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制造的注意事项,介绍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实例及对超临界萃取技术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文冠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从文冠果仁中萃取文冠果油。以文冠果仁萃取后残渣中含油率为指标,研究了文冠果仁粉碎粒度、萃取压力及温度、分离压力及温度、萃取时间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中药产业化的形势,发展及其应用新技术的必要性,论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的现状及优越性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吴秉衡 《机械管理开发》2010,25(4):34-35,38
萃取是一项在化工、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的分离提纯技术。文中叙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等各种新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研究。指出了其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某公司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流程中CO2尾气回收压缩机抽气时间比预期时间超出4倍以上,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流程和CO2的特性分析,提出了萃取流程中CO2尾气回收压缩机的设计方法及回收流程方案的选择,并对压缩机的使用与保养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制的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系统提取了银杏叶中聚戊烯醇酯 ,考察了温度、压力、流速及时间等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的超临界流体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CO2 超临界流体提取银杏叶中聚戊烯醇酯的最佳压力、温度、流速、时间分别为 2 5MPa、6 5℃、8mL/min、6h。采用本方法萃取的提取物经过硅胶色谱柱纯化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与溶剂提取法相比较 ,提取效率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半枝莲挥发油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萃取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正交实验设计萃取压力(A)、萃取温度(B)、药材粒度(C)作为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3个水平,以挥发油的得率来确定最优化提取条件。用GC-MS分析技术对半枝莲超临界萃取产物进行分离分析,采用MS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的方法对半枝莲超临界萃取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萃取产物中各成分的峰面积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最优萃取条件: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药材粒度40~60目。萃取产物GC-MS结果显示,半枝莲中除含高级脂肪酸及其酯类外,还含有大量的甾族化合物。本研究优化的萃取工艺稳定、可行;利用GC/MS分析技术,MS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鉴定结构的方法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15.
在改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尤其是添加夹带剂后,超临界CO2流体可进一步增加侧柏叶萜烯类化合物的萃取量和化合物种类。本文通过控制单因子变化,选取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为夹带剂,对侧柏叶中萜烯类化合物α-蒎烯、β-石竹烯进行萃取和GC、GC/MS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体积10mL的萃取釜,在鲜侧柏叶1.5g,萃取温度为38℃、压力为30MPa时,2mL无水乙醇对侧柏叶α-蒎烯、β-石竹烯的提取率较好。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超临界CO2流体特性,超临界表面清洗的原理、工艺以及在清洗过程中的独到优势,概述了超临界CO2流体在半导体微电子、精密机械以及其他领域清洗行业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并对超临界清洗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硫腙 (H2 Dz)作衍生剂、超临界流体CO2 为萃取剂 ,螯合萃取固载在硅胶上的铅 (Ⅱ )。研究了影响萃取率的各种因素 ,包括温度、压力、超临界流体CO2 流速及用量、衍生剂用量、改性剂等。结果表明 ,在压力2 5MPa、温度 6 0℃、SF -CO2 流速 0 .6mL/min、SF -CO2 用量 9mL条件下 ,采用 10 % (v/v)二氯甲烷作改性剂 ,固载在硅胶上的铅 (Ⅱ )可得到完全萃取。用该方法萃取标准土样 (GSS - 2 )及河底污泥中的铅 (Ⅱ ) ,回收率为 79.5 %~ 92 .3%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流动的压力,温度和超临界CO2的用量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多环芳烃回收率的影响及其影响规律,并建立了从环境模拟样品中萃取多环芳烃的萃取条件。还考察了在最佳萃取条件下超临界流体萃取多环芳烃的精密度,其RSD在3.71%~7.41%之间。  相似文献   

19.
玫瑰花中挥发油成分的超临界萃取及质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提取并分析了吉林省珲春产冷香玫瑰和四季红玫瑰的挥发油成分。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萃取工艺,用气相色谱 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析。萃取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分离压力7 MPa,萃取温度35 ℃,分离温度40 ℃。得到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并与标准谱库进行对照检索,得出冷香玫瑰中含有76种挥发油成分,相似度在65%以上的29种;四季红玫瑰含有78种挥发油成分,相似度在65%以上的有19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玫瑰花中挥发油成分方法简便、快速、高效;两种玫瑰所含挥发油成分不同,可能是其香气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流体机械》2013,(5):66-71
对超临界CO2流体的换热处理原则、换热特点以及换热机理进行了分析,超临界CO2流体特殊的物性变化使得其传热与常规流体不同,应该按"变物性"来处理。通过物性分析比较,与常规工质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超临界CO2具有良好的传热和流动特性,超临界CO2冷却过程换热与凝结换热性能相当。进而分析不凝性气体对超临界CO2的性质及换热性能的影响,其物性值会有所减小,换热性能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