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ASICON型Na2 FePO4 F因其Na+扩散通道畅通,结构稳定性好而被认为是理想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其电子导电率和离子扩散系数低,导致电化学反应极化大,限制了该材料的实际应用.表面包覆改性是提升储能电极材料电导率的有效措施.综述了表面包覆的Na2 FePO4 F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FeSO4·7H2O,NH4H2PO4,H2O2和NH3·H2O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前驱体FePO4·2H2O,再通过流变相法制得LiFePO4/C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pH值等反应条件对合成LiFePO4/C的影响。采用XRD、SEM和恒流充放电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800 r/min,pH值为2.5时,合成的LiFePO4/C为纯相,且粒度均匀,粒径约为200 nm,在0.1 C充放电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37 mAh/g。  相似文献   

3.
以FeSO4·7H2O,NH4H2PO4,H2O2和NH3·H2O为原料,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前驱体FePO4·2H2O,再通过流变相法制得LiFePO4/C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和pH值等反应条件对合成LiFePO4/C的影响。采用XRD、SEM和恒流充放电方法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800 r/min,pH值为2.5时,合成的LiFePO4/C为纯相,且粒度均匀,粒径约为200 nm,在0.1 C充放电倍率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37 mAh/g。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步固相法反应制备LiFePO4/C和LiFePO3.92F0.08/C。采用XRD对样品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iFePO3.92F0.08/C仍然具有橄榄石结构,但是相比于未掺杂的磷酸铁锂其具有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LiFePO3.92F0.08/C在不同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1.7mAh/g(0.2 C)、113.2 mAh/g(1 C)、70.4 mAh/g(10 C)。尤其是在1 C倍率下循环30圈后,放电比容量仍达115.6 mAh/g。研究显示,F掺杂能够提高电子电导率进而显著改善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原位聚合聚吡咯控制结晶法合成的介孔FePO4/PPy为前躯体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纳米LiFePO4/C正极材料.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等研究了吡咯用量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FePO4/C正极材料与FePO4/PPy前驱体有相似的形貌,吡咯的用量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当吡咯的加入量为1.0mL时,材料粒径较小,分布均匀,电化学性能最优,在0.1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49.0 mA·h/g,且循环过程中容量保持率高.  相似文献   

6.
程年芳  李涛 《广州化工》2011,39(8):62-63,78
为降低磷酸亚铁锂的制备成本,以FePO4、Li2CO3和蔗糖为原料,采用埋炭保护结合碳热还原的方法合成LiFePO4/C电极材料.通过XRD、SEM、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该工艺下合成材料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埋炭保护结合碳热还原的方法成功合成了LiFePO4/C电极材料;该工艺下合成的材料具有较好的低倍率可逆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分解法以十八烯和油酸作为反应的溶剂,制备了La F3:Yb/Er@Na YF4上转换纳米颗粒。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核纳米颗粒为立方相La F3:Yb/Er,La F3:Yb/Er@Na YF4与立方相Na YF4完全对应,且包覆后的平均粒径约为15 n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样品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具有单分散性,且形貌均一、结晶性高;在980 nm近红外光激发下,荧光光谱中波长在524 nm和543 nm附近发出来自于Er3+的2H11/2→4I15/2的绿光和4S3/2→4I15/2的黄光,664 nm附近发出来自于Er3+的4F9/2→4I15/2的红光。利用Lg Iem∝Lg Inex公式对发光带峰面积随激发光功率变化的数据进行拟合,证明该样品属于双光子能量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FePO4和Li2CO3为原料,以PEG为碳源,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RD、SEM对所得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测试考察样品的电化学性能。首先研究了不同PEG掺入量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加入PEG后仍得到结晶完好的LiFePO4晶体,PEG的加入并没有影响LiFePO4的晶体结构。随着PEG掺入量的增加,材料的放电容量先增大后减小;当PEG掺入量为1 mol时,样品的电化学容量最高,0.2C倍率下可达155.9mAh/g。当锂源用量过量4%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好,其0.2C、1.0C和5.0C时的放电比容量可分别达156.6、143.5和110.3mAh/g,且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G(d, p)和MP2/6-31G(d, p)算法计算了C3HF7热解反应的焓变、中间态分子模型及活化能. 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C3HF7分解有明显影响,800℃的热分解产物主要为C3F6,伴随一定量C3HF5, CHF3和(CF3)2C=CF2及痕量产物C2F4, C3F8, C2HF5与C4F8. 热解主要产物C3F6主要来自C3HF7发生H转移反应,伴随H转移反应生成CF3C:CF3与CF3CF:卡宾,F转移反应生成CF2:卡宾和CF3CH:自由基,相互反应生成第二、第三和第四产物C3HF5, CHF3和(CF3)2C=CF2; C?F和C?C键断裂生成的自由基与卡宾结合,生成痕量产物C2F4, C3F8, C2HF5和C4F8.  相似文献   

10.
李涛  魏明坤  王雪飞  吴静  罗田  王灏 《广东化工》2010,37(12):5-6,34
把埋炭法应用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亚铁锂的制备上。以FePO4·2H2O、Li2CO3和蔗糖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LiFePO4/C材料。对样品进行XRD、SEM和充放电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埋炭法是可行的且合成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4 mAh/g,与惰性气氛相比埋炭保护气氛更有利于LiFePO4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