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室内景观——现代建筑空间中的文化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创造生态的、文化的建筑空间在当今以至未来越来越重要。本文论述了室内景观在现代建筑空间对生态的环境和文化的氛围营造中所发挥的作用。着重探讨室内景观对体现空间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系统研究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的景观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景观的文化意义和保护发展措施,提出了将驮娘江流域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晋南地区的旅游型传统村落建筑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的文化内涵、艺术传承以及保护价值,认为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应该结合村落的生态理念、人居环境、艺术传承、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有机协调发展。晋南地区村落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要突出地域文化特征,要坚持以人为本,守好地方传统文化的根脉。  相似文献   

4.
曹依敏  向言词 《城市建筑》2023,(11):151-154
工业遗产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工业时代的文化与技术遗存,并以其独特的工业建筑、文化、景观形成城市中无法替代的特色要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对锡矿山经济、文化、生态和美学价值四大价值进行研究,并对锡矿山的地形条件、景观条件、交通条件、建筑条件等现状空间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锡矿山的活化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古村落环境布局的特点及启迪,提出了古村落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及保护利用的认识,从而使中国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建筑遗产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李猛 《山西建筑》2006,32(8):18-19
通过对景观建筑学百年发展的研究和对景观建筑的构思过程与设计方法的剖析,在理论层面探索了在具有文化意义和历史内涵的风景场地内营造符合富有地方特色与文化传承的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模式,从而为景观类建筑的设计方法提供一种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龚建 《新建筑》2003,(3):52-55
长江三峡峡江传统景观建筑不仅蕴含着浓厚的历史人文基因,更有独特的地理、生态内涵,对这两个方面的综合分析既是现状考察的主要内容,也是进行新的景观建筑设计的基础准备工作。与一般的建筑设计不同,景观建筑的设计更注重自身的景观与观景价值,而这对于建筑学来说,也正是一种结合多种学科、多种流派理论、融汇地域文化、自然生态需求的极佳探索机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介绍民国建筑文化源流与民国时期陵墓建筑景观文化为铺垫,以此为背景分析谭延闿墓景观空间形态的逻辑渊源,详解起承转合的空间理性与设计特征,阐释背后的文化渊源和理性来源,最后论述民国建筑文化精髓与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时代精神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与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一批价值较高的历史风貌建筑。既有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庙堂,又有近代西洋古典建筑,中西合璧,中西荟萃,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风貌建筑是指建成50a以上,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人文价值,反映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建筑。历史风貌建筑区是指历史风貌建筑集中成片,街区景观较为完整、协调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梅山文化园建筑和景观设计对保护和开发传统建筑的价值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将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引入到建筑和景观设计中,为传统建筑和景观与生态环境实现和谐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共生理论的指导下,梅山文化园建筑和景观设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系统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追求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1.
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与实践的三种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风景园林学科研究与实践的思维特征,文章从风景园林学科范畴总结提出其科学、艺术、工程的三位一体属性;从风景园林的自然、人文、营造的时间进程,分析提出风景园林学科前瞻超越式的时间思维;从风景园林空间规划设计的特征,把诸多问题事件、甚至是貌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事件,置入同一空间予以“同时”思考,总结提出风景园林学科立体交叉式的空间思维;指出与大多数理工学科自成一体、回路闭合的逻辑思维的不同点,提出并分析了风景园林的非闭合发散式的逻辑思维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沈实现 《建筑师》2013,(2):39-43
文章以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视角看待王澍的生活态、思考态和设计态。并对位投射到当代景观学的价值观、场域观和设计观,分析王澍所秉持的本土建筑学与当代景观学所共通或殊异的价值取向,并探索本土建筑与本来景观合力践行中国当代城市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沈洁 《风景园林》2018,25(6):124-129
作为一门以落地性为特征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规划设计思维与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通过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规划设计思维与能力也成为了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设计思维的特性出发,针对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一套控制方式和流程,并以同济大学本科三年级上学期的公园设计课程为例,对景观设计思维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展开了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园林学重组与专业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良镛 《中国园林》2010,26(1):27-33
中国园林学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当代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对当前愈加严重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传统的园林学需要展拓和重组。以奥姆斯特德、麦克哈格对西方园林学的展拓和发展为鉴,并结合吴良镛对建筑学扩展和对人居环境科学架构的思考,为中国园林学展拓和重组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提出了园林学重组的几个基本原则,即:面向人居环境、以生物学为基础、以生态学为纲、以多学科为整体架构、以发展人居环境设计为手段等,并着重强调园林学的发展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面对新形势,应努力建立综合的"地景学"。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我国风景园林领域若干前沿问题探讨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李景奇 《中国园林》2001,17(4):18-21
从信息、生态学、旅游与园林等几个方面对风景园林领域的若干重大前 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信息时代人们生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思维多元化,追求个性化,休闲娱乐需求不断增加,风景园林设计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生态理论、生态文化将成为21世纪人们处理人口--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将促进风景园林不断创新与发展以适应社会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徐伟  谭琳  李颖 《山西建筑》2010,36(20):7-8
以桂林山水的俊秀灵巧之美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中国民俗建筑的审美情趣,并指出人们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与对中国民俗建筑的情有独钟,是二者具有外在表象机理的和谐韵律与内在哲理的人文思考和价值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风景园林评论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对风景园林作品及其所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风景园林师的创作思想与过程等方面的评判。风景园林作品评论以遵循自然规律,实现人与天调为价值观,其重点涵盖风景园林作品的形成过程、文化语境、艺术审美、使用评价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风景园林作品评论作为信息反馈,是为了创造可持续风景园林作品而存在,是为了促使作品有科学而民主的形成过程,在彰显地域特色的语境下创作,满足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并能愉悦心情、感动灵魂,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通过问卷调查、实名约谈和就业单位评价等方式,围绕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教学收获,对西南交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2010—2015连续5届本科毕业生展开了培养过程中植物类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归纳出目前建筑学科背景下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存在课时量不足、基础课程设置缺失、课程深度不够、实践与设计脱轨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提升学科重视程度、改革课程体系、完善师资结构、构建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为培养兼具科学思维与艺术审美的风景园林人才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对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基于个性化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角度,探讨大数据时代风景园林学科教学实践的应变路径。阐述了风景园林学科与大数据之间的融合程度,提出在创新课程设置、师资队伍配备、教学方法等方面在大数据时代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陈红 《中外建筑》2010,(11):108-111
从现状分析、理念起源和设计手法等方面介绍2010上海世博会中心公园景观建筑的设计,阐述了设计中对景观建筑的规则、对建筑与环境如何协调等方面的思考,从而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景观建筑设计应得到怎样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