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江汉油田各油气生产单位通过加强地质研究,优选新井井位和措施井层,强化生产管理,优化钻机运行,抓紧扶躺井和地面系统改造,提高油(气)水井生产时率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江汉油区、八面河油田、坪北油田实际生产原油与2003年原油产量持平,圆满地完成了调增后原油产量计划任务;实现了原油产量的硬稳定和气层气产量的稳中有升,奠定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RP-NP曲线在溶解气可采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常,对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大于50%开发到中后期的油藏,累积产油量与累积生产气油比之间一般存在线形关系。当累积产油量等于原油可采储量时,对应的累积生产气油比与原油可采储量的乘积,即为溶解气可采储量。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时必须遵循每一时刻瞬时生产气油比都大于或等于零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给出了预测最终累积生产气油比时直线外推的范围,以及在不同范围溶解气可采储量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加蓬项目是中国石化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找油找气的重要项目,AKONDO油田EPCC项目是其中重要部分,其地面工程设计包括油气集输与处理、注水和污水处理等配套系统的设计。该油田采油方式为气举采油,根据开发指标预测,地面集输系统原油生产规模为20.75×10~4t/a,伴生气处理规模为9.99×10~4m~3/d,气举规模为26×10~4m~3/d。油气集输系统布局采用一级布站方式,集输流程为单井→集中处理站→外输至TOTAL油田的M’Boum Ba集油站。通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对集输处理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原油脱水采用一段三相分离器热化学脱水工艺,流程短、能耗低,设计原油含水率0.5%。2015年年初,随着PAD-1井组来油进入集中处理站(CPF),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加蓬新建的AKONDO油田已实现进油投产。  相似文献   

4.
《广石化科技》2005,(1):18-18
近5年来,我国原油生产平均增长幅度仅为1.2%,而石油消费的增长幅度却高达6.4%.2003年,我国原油总加工量为2.4亿t,石油表观需求量为2.52亿t,同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增至9112.6万t,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36.08%.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亿t左右,届时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目前我国消耗的原油已达世界总消耗量的7.4%,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相似文献   

5.
水驱特征曲线法分析生产动态普遍应用于水驱油田的开发实践中,但针对渤海气驱油藏缺乏相似的研究手段。基于稳定渗流理论,进行了气驱特征曲线公式的推导,公式表明,达到稳定气驱阶段后,可以认为气顶累积产出量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成一条直线关系。实际气驱曲线受前期无气采出阶段和后期气携油阶段的影响,为反S型。锦州X油田结合气驱特征曲线划分出3种气窜模式:快速气窜型、稳定气驱型、高气油比型。快速气窜型油井产量递减快、累计产油量低,无稳定生产阶段;稳定气驱型油井气油比上升平缓、持续稳产、累计产油量高;高气油比型油井开发效果介于快速气窜型与稳定气驱型的开发效果之间,开发后期由于气顶气突破与原油脱气,油井逐渐以产气为主,仅携带少量原油,井别性质从油井向气井过渡。在明确气窜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控气技术应用实践,提出分气窜模式、分开发阶段的开发策略,针对快速气窜型油井,优化井位,原井眼向下侧钻,改善了开发效果;针对稳定气驱型油井,初期控制合理采油速度,中后期跟踪气油比上升幅度配套控气措施,气油比呈现出波动式上升规律;高气油比型油井受高气油比影响,仅携带少量原油,井别性质从油井向气井过渡,计算实施屏障注水,解...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原油裂解及其相态演化历史,应用黄金管封闭体系高压釜模拟实验,对柴北缘马北106井古近系储层中原油进行了热模拟生气实验。通过对各演化阶段的流体组分精确定量,建立了原油裂解过程中的相态演化模型,同时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计算获取了原油裂解成气的动力学参数。以此为基础,对柴北缘伊北生烃凹陷的原油裂解和相态演化史进行了重建。研究表明,独立相原油地下保存温度上限受到热演化程度和地层温度、压力的双重控制。原油裂解过程中的流体临界压力表现出明显的“稳定”(Easy%RO<1.08%)、“升高”(1.08%<Easy%RO<2.05%)、“降低”(Easy%RO>2.05%)3个阶段变化特征。柴北缘伊北生烃凹陷原油裂解从距今约20Ma开始,现已基本完全裂解,其流体相态在N22—Q1+2期间由液相转变为气相,油气运移过程中在埋深浅于1 500m时发生气液分异,伊北凹陷及其周缘勘探方向为深部找气、浅部找油,中心找气、周缘找油。  相似文献   

7.
田景文  崔樵 《石油仪器》1998,12(4):45-47
原油在管道的输送过程中经常是油气水多相混合的液体,由于相态和流态的不同直接影响原油的输送效率。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介绍一种油、气、水多相混输的模拟仿真系统,该系统可以模拟仿真油、气、水多相以不同比例,不同温度,不同压力,混输后不同相态的各种参数变化,从而找出油、气、水多相混输的规律和特性。根据这些规律和特性,通过控制多相混输的参数使原油的管道输送高效,节能。同时提高原油输送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8.
对于饱和压力较高的油井,脱气导致的结蜡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大多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该文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对比研究,定量地分析了脱气对原油粘度、密度、原油析蜡点的影响.提出原油中含气比较高的区块,其油井生产中要尽可能地使原油少脱气,以减少蜡的析出的结论。同时提出类似于华152井区的含气原油体系当压力低于3MPa(气油比低于30m^3/t)时,原油粘度会迅速增加,C1-C7低分子量的饱和烃含量会迅速减少,原油结蜡程度会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夏阳  金衍  陈康平  韦世明 《石油学报》2023,(2):348-357+384
页岩油藏开采中若井底压力低于饱和压力,储层压力下降会导致溶解气变为游离气,使储层流体流动规律复杂,因此油井产能预测需要考虑早期溶解气驱的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尚未阐明原油依靠游离气泡膨胀流动的本质规律。基于流体自扩散模型,考虑储层压力衰减导致溶解气析出建立自扩散两相流动数学模型,初步表征了储层压力衰减与溶解气驱油的耦合扩散流动过程。通过与已有实验数据对比,论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在自扩散主导的致密页岩油藏一次开采流动中,随着溶解气析出变为游离气且原油含气饱和度增大,游离气泡膨胀驱动原油流动的能力不断增强。重点分析了原油泡点压力与溶解气油比对页岩油流动的影响,发现在相同生产条件下更高的原油泡点压力与溶解气油比可显著提高原油中游离气的饱和度,流动中更多原油被膨胀的气泡“挤”出,原油产量更高。最后探讨了研究结论对页岩油藏开采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产变压器油的主要原料来源于环烷基原油和石蜡基原油.其中,环烷基原油低温性能优越,不需经过工艺繁杂且成本高昂的脱蜡工艺即能生产变压器油,是更为理想的原料,但受资源储量限制较大[1].据了解,2009年国内环烷基变压器油市场需求量约为3.6×105 t,而市场实际可供应量仅为1.2×105 t左右,有较大的供求缺口.  相似文献   

11.
曾经,以2287地震队为代表的大庆物探人不畏艰难找油找气,为大庆油田连续27年实现原油5000万吨高产稳产作出厂巨大贡献;如今,他们站在确保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高度,从为创建百年油田提供优质服务出发,继续演绎着先行者的风采。  相似文献   

12.
高温复合气开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稠油开采技术,日前在河南油田采油二厂井楼油田三区2口油井现场试验获得成功,现场施工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方案要求。其中,楼32219井措施后放喷时间由措施前的2d延长至7d,开抽生产后日产油5t左右,比措施前日增产原油2t。  相似文献   

13.
《吐哈油气》2005,10(4):365-365
高温复合气开采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稠油开采技术,日前在河南油田采油二厂井楼油田三区两口油井现场试验获得成功,现场施工各项技术参数均达到方案要求。其中,楼32219井措施后放喷时间由措施前的2天延长至7天,开抽生产后日产油5t左右,比措施前日增产原油2t。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三公司承建的吉林化学工业公司30万t乙烯配套工程长一吉原油输送管道历经4年多的施工建设已竣工通油。长一吉原油输送管道全长150km,途经长春、双阳、永吉、吉化炼油厂等两市两县4个输油泵站。东北输油管理局于1995年10月23日16时在长春站投油,经过41h的运行,1995年10月25日9时23分,原油油头顺利到达末端站——吉化炼油厂输入原油罐区。这条输油管道的建成,将缓解吉化炼油厂铁路运油紧张状况,满足炼油厂生产急需,为30万t乙烯开车投产奠定了基础。长-吉原油输送管道通油@李贵宾$中油管道三公司…  相似文献   

15.
对于低产、低油气比、井数少的小断块油田,国内目前多采用拉油方式生产。工艺流程一般采用:单井来油——单井计量问组——换热器——生产分离器(有些油田未设)——油罐——汽车拉油。对于井数少于6口,油气比小于6m’八,单井产量小于10t周的区块,由于分出气量不能满足加热炉燃烧负荷的需要,多数站未设分离器分气或分出气也没供加热炉燃烧,而采用燃烧原油方式,因此使这部分天然气资源未能充分利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各油田为提高油田生产的经济效益,纷纷采取各种手段降低能耗,回收资源充分利用。华北油田1995年在简化小断决油…  相似文献   

16.
射线型原油含气、含水率自动监测仪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线型原油含气、含水率自动计量系统是基于油、气、水三种不同介质对一定能量的γ射线的吸收不同,通过检测γ射线穿过油、气、水的混合物后的透射计数,理论计算,实现对原油含气、含水率的在线分析。工作方式为全自动在线连续测量,该计量监测系统设计新颖、测量准确、安全可靠、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便于操作,特别是修正了由于原油中含气对含水率测量的影响,使该仪表在安塞油田的原油计量中发挥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经过60余年的勘探开发,累计生产原油高达25亿吨之多,占我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主力油田的采收率超过50%,创造了世界上同类油田开发的奇迹.然而,资源不可再生的行业规律,注定了大庆油田必然面临油气储量日渐枯竭的危机.21世纪以来,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接替资源,大庆油田在松辽盆地北部地区拓宽了找油找气的新领...  相似文献   

18.
许寻 《石化技术》2023,(3):96-98
二氧化碳驱技术是国内外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针对高-特高含水油藏开展二氧化碳驱后,生产井含水率及原油产量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现场使用的分离器和气体流量计准确计量出产液量和产气量,由于产出气中天然气是地层原油的溶解天然气,对于特定的油藏其溶解气油比是一定值,因此,利用气样采样装置和气相色谱仪对产出气现场采样分析,得出天然气产气量,进而能够准确计算出原油产量和含水率。本方法操作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在无需增加分析设备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二氧化碳驱的高含水油藏的原油产量监测,满足生产和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东方地球物理公司英文名称BGP).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控股公司,始终坚持以找油找气为己任.一直充分发挥着“国内找油找气战略部队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业务先行官”两个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大庆油田某区块特低渗透油藏为例,通过开展地层原油注空气细管驱替试验,在不同压力、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气油比、采收率以及地层原油与空气低温氧化产出油气流体组分含量进行测定,获得了驱油效率、气油比与空气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以及驱油效率与驱替压力的关系曲线,研究了空气驱地层原油的混相特征与驱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地层原油注空气难以达到混相。氧化升温后原油的流动性变好,采收率上升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