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超吸水纤维成纤共聚物聚合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超吸水纤维成纤共聚物聚合工艺的研究,讨论了功能单体与潜交联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聚合物成形后的交联条件(即交联温度和交联时间等因素)对共聚物膜制品吸水性能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采用马来酸酐作为交联剂,在一定条件下对低温水溶性PVA纤维进行化学交联改性,得到了高吸水PVA纤维,分析了交联温度、交联时间、交联剂用量和碱处理条件对高吸水PVA纤维吸水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所得纤维的保水性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控制实验条件,可以获得各种不同吸水性能的高吸水纤维,吸水倍率可达140倍,并且吸水速率比高吸水树脂快很多;所得纤维力学性能满足非织造加工工艺,可用于生产非织造吸收性材料。  相似文献   

3.
文中叙述了吸湿发热纤维的现状,并对聚丙烯腈纤维进行化学改性,探讨了改性条件对吸湿性能的影响,对改性聚丙烯腈纤维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表面形貌分析,测试了改性纤维的物理性能和吸湿放湿、吸湿发热、抗菌、消臭和防螨等功能性,并总结了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用途。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为:交联剂浓度为30%,交联处理时间4 h,交联处理温度100℃,改性剂浓度为5%,改性温度为100℃,改性处理时间为2 h;改性纤维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且具有优良的吸湿发热、吸湿放湿、抗菌、消臭和防螨等性能。  相似文献   

4.
马访中  华载文  曹和胜 《印染》2000,26(11):15-17
将聚丙烯腈粉未用碱水解,所得到的产物分别用外加交联剂法和热交联法交联,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热交联法比外加交联法处理简单,所得到的产品吸水率为后者制备树脂的吸水率的2 ̄3倍。  相似文献   

5.
封严  肖长发 《纺织学报》2006,27(12):1-4
采用潜交联FJLJ代替传统的化学交联剂,将合成树脂溶于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配制成纺丝原液,纺丝成形后经后处理赋予纤维三维网状交联结构,制得具有吸油功能的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CPMAF)。通过控制共聚单体比例、交联剂含量及交联条件等,可得到对特定油品具有较好吸收性能、较快吸收速率的共聚纤维,该纤维对煤油、甲苯及氯仿等不同油品的最大吸收能力可达8.00 g煤油/g纤维、15.00 g甲苯/g纤维和34.75 g氯仿/g纤维。采用热分析(DMA、TG、DSC)、凝胶渗透色谱(GPC)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成纤聚合物及CPMAF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滤料的力学和过滤性能,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交联剂、均苯四甲酸酐(PMDA)为杂化材料制备PAN复合纳米纤维滤料,并对其形态结构、透气性、热稳定性和过滤性能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添加PMDA后纤维间出现熔融、交联现象,纤维间黏结力增强,复合滤料断裂强力提高了119.4%,高达14.7 MPa,过滤效率和过滤阻力增加,过滤效率高达99.99%,当PMDA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滤料品质因数达到最大值0.095 Pa-1。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高吸水性聚丙烯腈树脂及纤维的吸水机理和结构,介绍了改善聚丙烯腈吸水的方法以及产品的合成、运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氧化甲壳素为交联剂,采用溶液交联的方法制备了交联改性明胶膜。研究了氧化甲壳素分子中羰基含量对氧化甲壳素-明胶复合膜热稳定性及吸水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热稳定性会随着氧化甲壳素中羰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然后测定复合膜在不同酸碱度及离子强度溶液中吸水倍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复合膜的吸水速度较原明胶膜的慢,同时其吸水达到平衡时的增重率也比明胶膜的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采用黑曲霉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再用戊二醛交联,海藻酸钠包埋法共固定化酶和菌丝,然后将共固定化酶用于水解栀子苷,再与谷氨酸钠反应制备栀子蓝色素。对共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条件为:交联剂戊二醛浓度为0.15%,交联温度为20℃,交联时间为2h。同时还对共固定化酶水解栀子苷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为50℃,水解时间为6h,水解pH为5.0。水解后的转化液与谷氨酸钠反应得到栀子蓝色素溶液,经大孔树脂HPD300吸附洗脱,洗脱液经真空减压浓缩、干燥后得栀子蓝色素粉末,色价E590nm1%为120。共固定化酶水解栀子苷制备栀子蓝色素的工艺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易于工业化放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即水解聚丙烯腈/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研究不同凝固浴成分比例、凝固浴温度、凝固浴碱浓度、卷绕牵伸比和二浴水解时间等条件下,该复合纤维对镉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该复合纤维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聚丙烯腈与羟基磷灰石质量比为7∶3时,水解聚丙烯腈/羟基磷灰石复合纤维对...  相似文献   

11.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羟乙基磺酸钠(SHES)、3-甲基-1-苯基膦杂环戊烯-1-氧化物(MPPO)为原料,合成了水性阴离子聚碳化二亚胺交联剂。主要探讨了合成条件:亲水封端剂、封端温度及封端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将成品在丙烯酸涂饰剂中应用,结果表明:成膜抗张强度由2.813MPa提高到6.147MPa;在水、0.05mol/LNaOH和乙酸丁酯中的溶胀率分别由52.3%降至26.4%、202.4%降至140.4%、843.2%降至354.8%。在丙烯酸涂饰剂中加入交联剂,涂饰后成革的耐干、湿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蔡露  康佳良  吕存  何雪梅 《纺织学报》2021,42(2):161-167
针对长链全氟烷基化合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性,以环境友好的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为功能单体,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交联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4种不同交联剂含量的氟化聚丙烯酸酯乳液,以此替代长链全氟烷基化合物。借助激光粒度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对氟化聚丙烯酸酯乳液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并以棉织物为对象,考察了自交联氟化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交联剂的加入可以提高氟化聚丙烯酸酯的热稳定性能;自交联氟化聚丙烯酸酯可在棉织物表面形成完整的拒水膜,其静态接触角可达138.2°;随着交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整理后棉织物的静态接触角下降至90.6°;当交联剂添加量为1.68 g时,整理棉织物表现出良好的耐洗性能。  相似文献   

13.
何雪梅  谢孔良 《纺织导报》2012,(2):81-82,84,85
本文使用硅偶联剂环氧丙基三甲基硅氧烷(GPTMS)作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壳聚糖涂覆的棉纤维织物(MSCC),并用于吸附溶液中活性红194。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MSCC纤维的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相关因素对磁性壳聚糖涂覆的棉织物吸附活性红194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应单体预乳化的方式,引入自制阳离子单体及带有亲水性基团的双官能团交联剂,以氧化-还原体系的引发剂降低反应温度,合成高固体含量的阳离子丙烯酸树脂乳液。着重探讨了反应的工艺控制及阳离子单体、交联剂、引发剂用量对最终产物性能和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降低Lyocell纤维原纤化程度的化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Lyocell纤维制造和染整国呀中可采用的防原纤化的化学方法-纤维素酶处理、碱处理或丝光、氧化剂处理、多官能团活性染染色、多官能团交联剂处理,并就多官能团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与防纤化的关系和交联剂的防原纤化作用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郭丽  邬应龙 《食品科学》2013,34(8):76-8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STMP)和三聚磷酸钠(STPP)以质量比99:1的比例混合作为交联剂,制备交联马铃薯淀粉。以结合磷含量为指标,交联剂用量、反应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因素,运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交联剂用量为淀粉干质量的16%、反应时间4.5h、反应pH11.5、反应温度55℃;在最优工艺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交联剂用量制备一系列不同结合磷含量的交联淀粉并研究它们的体外消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交联马铃薯淀粉结合磷含量的增加,其所含的抗性淀粉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非均相乙醇溶液中制备3-缩水甘油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纳米SiO2,并用于壳聚糖纤维改性.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法对纳米SiO2改性壳聚糖纤维的形态、分子结构及热行为进行表征,并对其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证实硅偶联剂KH560与壳聚糖纤维发生了交联,纳米SiO2粒子分布于改性的壳聚糖纤维表面.与未改性壳聚糖纤维相比,纳米SiO2改性壳聚糖纤维的热稳定性能提高了.采用6种不同染料对纳米SiO2改性壳聚糖纤维进行染色,发现其对直接桃红12B的染色性能较好,在室温、染色时间120 min、pH值8时,直接桃红12B的上染率最佳.  相似文献   

18.
纯棉织物低甲醛耐久阻燃整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朱平  王仑  王炳  隋淑英 《印染》2003,29(6):5-7
采用多元酸作为交联剂对棉织物进行低甲醛耐久阻燃整理,研究低甲醛耐久阻燃整理工艺条件,探讨影响阻燃效果的各种因素。与N—羟甲基酰胺类交联剂工艺进行比较,本工艺不仅显著降低织物中游离甲醛含量,还提高了阻燃效果,且阻燃剂、交联剂的用量大大减少,阻燃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存在吸湿性及透水汽性差的问题,选用栲胶等填充材料及牛蹄油等柔软剂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进行亲水交联改性。探讨了交联剂种类、交联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体系pH 值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基布相比,交联改性基布的吸湿性提高了35.66%,透水汽性提高了53.23%,基布的抗张强度得到提高,增重增厚十分明显,且改性不影响其柔软度。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比表面积、综合热分析及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交联改性基布的纤维松散程度明显提高,基布润湿性增加,比表面积增大,纤维规整度发生变化,且交联改性后基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