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厂生产环境中的湿度与产品质量关系重大。在现有的除湿方法中除湿转轮因有耗能少、设备简单、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越来越受到欢迎。除湿转轮因其结构和材质不同,在除湿程度、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等方面存在差异。作者以自身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分析了不同除湿转轮的特点,对如何评价除湿系统提出了实用的方法,并附有设计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能量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除湿转轮中的应用,分析了除湿转轮在几何尺寸、运行状态一定的情况下能量效率和炯效率,并建立了除湿转轮的火用效率模型.以显热效率、潜热效率和除湿性能系数以及兜用效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除湿转轮的一维单通道传热传质模型实验分析了影响硅胶除湿转轮丸用效率及除湿性能的因素,研究了运行参数(处理空气进口湿度、温度及再生温度)对转轮除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在近工况下,硅胶除湿转轮除湿性能系数在再生温度为100℃时为最佳,同时火用效率随着再生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00℃时趋于平缓.研究同时表明提高进口处理空气的温度、湿度能够提高除湿转轮的显热效率和潜热效率,但是由于进口温度的升高导致空气的容湿能力提高而使得除湿性能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3.
冷冻-转轮相结合的除湿方法是一种可靠、适用范围广的除湿技术.本文通过对工程的故障分析、计算,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通过各方案的综合比较,根据甲方机房所具有的条件,重点处理新风,最后选择了冷冻-转轮相结合除湿的方法,新风先经过新风机组,然后再经过转轮除湿机,将新风含湿量降至工艺要求的含湿量,并配置合理的控制系统,通过改造,相对湿度达到了工艺要求的湿度控制范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冷冻-转轮除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冻-转轮相结合的除湿方法是一种可靠、适用范围广的除湿技术。本文通过对工程的故障分析、计算,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通过各方案的综合比较,根据甲方机房所具有的条件,重点处理新风,最后选择了冷冻-转轮相结合除湿的方法,新风先经过新风机组,然后再经过转轮除湿机,将新风含湿量降至工艺要求的含湿量,并配置合理的控制系统,通过改造,相对湿度达到了工艺要求的湿度控制范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低湿空气制取的一种方法。分析了冷却——氯化锂转轮除湿方案制造低露点干燥空气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并讨论了氯化锂转轮除湿机的脱湿机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除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描述了利用冷凝热再生的复合除湿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节能性特点;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分别以冷凝器和除湿转轮为控制体,建立了复合除湿空调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框图,从而可以求得复合除湿空调系统的除湿量;最后,计算了在不同转轮效率和室内单位面积显热负荷下的系统单位面积除湿量,并讨论了新风量大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有转轮效率和常见单位面积负荷指标下,转轮的除湿量小于新风湿负荷(1次/h),而降低新风量后(0.5次/h),当转轮效率较高和室内显热负荷较大时,转轮能够承担新风湿负荷。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出除湿转轮与中高温热泵耦合的运行方式,利用热泵来完全满足制冷和再生负荷要求.方法搭建热泵子系统实验台,利用加热装置直接模拟转轮出口空气和不同温度的室外空气参数,对热泵与转轮的匹配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在不考虑湿负荷的情况下,标准工况(35.74℃)时,热泵蒸发器的出口空气温度为20℃,冷凝器出口空气温度为64.95℃,热泵性能系数略高于2.6;随室外空气温度的升高,蒸发器出口风温升高,当室外空气温度高达近40℃时,蒸发器的出口空气温度仅高于送风温度约1℃;热泵子系统的性能系数随室外空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不同室外温度下,中高温热泵基本都能满足送风温度及再生负荷要求,而且随室外空气温度升高,冷凝器出口风温升高与要求的再生温度升高相匹配,所以转轮与中高温热泵耦合的空调系统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内外悬索桥主缆防腐蚀传统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悬索桥主缆除湿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送气管和送气罩将干空气送入主缆空隙,干空气吸收主缆内的水分后从排气罩排出,降低主缆内空气相对湿度,从而有效避免主缆钢丝腐蚀.通过实例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并为某悬索桥设计了主缆除湿系统,确定了合理的送气长度、除湿时间、送气流量及送气压力;分析了送气长度和泄漏率对送气流量和除湿时间的影响,主缆内气流量和除湿时间与送气流量成正比,与送气长度和泄漏率成反比;评述了主缆除湿系统设备选型和能耗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节能、环保、战略与效率的角度阐述了被动太阳房除湿与传统除湿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高湿环境不仅影响到室内人员的热舒适感,而且对室内卫生条件,人体健康,室内设备,室内家具的使用寿命等也有不利影响.为了降低室内湿度,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的除湿构件,利用太阳能使其再生循环使用,试验证明,这种除湿构件具有很好的除湿效果,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渔子溪系山区河流,泥沙含量大,渔子溪电站水轮机转轮的泥沙磨损严重。本文通过数值计算和试验分析的方法,对渔子溪电站的水轮机进行沙水流动的数值模拟和水轮机转轮叶片的泥沙磨损试验,得到水轮机转轮的泥沙磨损情况,预估出转轮的磨损寿命,并提出抗泥沙磨损的措施。研究结果对优化渔子溪电站水轮机运行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用以指导电站运行管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回避发生严重磨损的运行工况,以此达到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减轻转轮磨损、延长转轮使用寿命、最大程度减少电量损失的目的,同时也对其他多泥沙河流水轮机抗磨研究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小型热电制冷除湿机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了小型热电制冷除湿机系统设计的数学模型及优化计算程序,得出达到最佳制冷系数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溶液除湿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实例的理论计算分析,说明在高湿环境中应用溶液除湿空调比应用表冷器冷却除湿空调在节能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辐射供冷系统热湿处理机组的能耗,提出采用两级热泵与除湿单元联用的系统形式.低温热泵子系统提供辐射供冷所需的冷负荷,高温热泵子系统则根据设计的系统形式大小不同,可长期运行,也可与蓄热水箱或者太阳能联用3种方式.并对3种方式下的液体除湿、固体除湿与传统的冷却除湿,液体除湿+冷水机组和固体除湿+冷水机组的形式进行能耗分析对比,结果表明3种方式下的液体除湿和固体除湿系统都较节能,且以3种改进方式与液体除湿联用的系统最为节能,与冷却除湿相比,能源消耗可以减少48%.  相似文献   

14.
小浪底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高温天气造成地下厂房结露、雾气、积水等现象.通过对小浪底电站厂房通风空调系统运行工况进行测试分析,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进风源不是设计要求的无压尾水洞来风,而是取自进场交通洞来风.在严格管理控制进场交通洞进风的情况下,按设计进风源组织测试,发现在高温天气下,无压尾水洞进风具有良好的降温、除湿效果,是天然、经济的冷源.  相似文献   

15.
压缩空气作为过程控制系统气动执行器的动力源 ,必须经过严格的除湿处理。空气干燥塔程序控制器是压缩空气除湿处理的专用控制装置。该控制器的工作环境有很强的电源馈线干扰和电磁辐射干扰 ,为了保证运行可靠 ,必须有足够强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介绍该空气干燥塔程序控制器硬件结构 ,软件流程。着重论述控制系统抗干扰的两项措施 :阻挡干扰进入系统 ,消除进入系统的干扰。工业现场运行已证实该程序控制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压缩空气作为过程控制系统气动执行器动力源,必须经过严格的除湿处理。空气干燥塔程序控制器是压缩空气除湿处理的专用控制装置。该控制器的工作环境有很强的电源馈线干扰和电磁辐射干扰,为了保证运行可靠,必须有足够强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介绍该空气干燥塔程序控制器硬件结构,软件流程。着重论述控制系统抗干扰的两项措施:阻挡干扰进入系统,消除进入系统的干扰。工业现场运行已证实该程序控制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夏热冬冷地区的空调期、除湿期和采暖期的划分方法,提出了住宅建筑新风系统全年运行的转换条件,以及新风热湿处理工况要求。并针对该地区气候潮湿、除湿期时间长的特点,认为节能住宅采用温湿度同时监控的独立新风系统,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室内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8.
冲击负荷对地区电网影响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地区电网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仿真揭示在地区电网中由于连续冲击负荷而使整个系统电压和发电机组转速出现的波动现象.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为不同运行方式提供合理的电厂各机组出力调整方案,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9.
某型涡扇发动机转子系统由3个单转子系统构成。将该三转子系统在耦合处分开,把耦合力作为单个转子上的外力,并利用集总参数法和各节点的振动微分方程表达式建立单个转子的振动方程。利用各转子间耦合部件的总体耦合矩阵将单个转子的振动方程耦合在一起,建立了整个三转子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通过求解整个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得到整个系统所有模态的对数衰减率,并进一步求出系统的稳定裕度和其灵敏度。研究结论表明:提高高压转子轴承的阻尼和高压转子的弯曲刚度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联轴器的存在和转子转速的提高都会降低转子系统的稳定裕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