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已普遍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人文品质问题,阐述了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进行人文引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人文品质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已普遍为人们所关注,特别是其人文品质,对人们精神的塑造更有着直接影响.本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分析了当前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在文化意识和管理方面的一些人文品质问题,并阐述了该区人文环境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人文品质的几点对策,以期为当前大量的建设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结合,挖掘发挥适宜人居城市建设中的"创意植入"和创意城市的人居效应,这对于激发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实力、深化创意与人居的互动城市范式、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与综合发展水平,有着迫切意义和现实诉求。为此,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创意植入",要注重生态型创意规划,打造"生态+"创意产业系统;重视包容型创意开发,打造"人文复兴"的创意城市;注重内涵式创意发展,增强适宜人居城市的文化质感度;强调社会型创意形态,提升社会宜居型的创意城市品质;促进生活型创意辐射,提升创意城市的人居生活环境和地点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居环境——新城市主义的本质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中国当前城市建设面临许多非人性化的人居环境忧患。对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边缘城市主义和其后的新城市主义思想从理论上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表明了城市设计理念从科技理性向自然和人性的转变,阐述了新城市主义本质内涵是人居环境思想。启迪人们应从人本主义角度探讨城市建设,用人本思想来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保持人、自然和人居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城市环境才能走上真正健康之路,对城市开发区建设具有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银川市申报联合国人居奖为目标,在综合分析银川市城市人居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地人居环境建设中城市建设超前、规划滞后,人居环境的各层次与各组分不够协调,住宅人居环境的改善不平衡,资源支撑问题日益突出等宏观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快历史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统一“以人为本”与“以环境为本”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旅游形象建设探索——“西部人居之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市目前尚没有鲜明的旅游形象,这对于成都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从城市旅游形象的意义入手,探讨了旅游形象的内涵与作用,并从成都市自然特征、人文底蕴、人居环境等基础条件中提炼出成都市作为“西部人居之都”的形象主题。为树立和建设这一城市旅游形象,要进一步进行具体的城市旅游形象策划,明确今后的建设目标,使成都市旅游形象真正符合“西部人居之都”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居环境与开放性生态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从人居环境的历史发展与现代特点论述了人居环境开放性生态系统建设的必然趋势。从现代人居环境存在的生态危机到现代人居生活的改变,城市人需求的变化以及现代人居环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特点,都说明了人居环境开放性生态系统的建设在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现代人居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现代住区到城市空间的建设,现代人居环境无不体现着开放性生态系统的观念,因此,本文主张用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进行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框架体系研究的逐步深入、成熟,当前以大都市为模板建立起来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框架正在应用于国内各类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当中。中小城市的很多体系、制度的完备程度都远不如大都市,而针对大都市提出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就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小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因此,文章以中等城市同时也是我国最大边境城市——丹东市为例,研究制定了与其相适应的框架体系,然后对它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一些建议,同时也对其它中小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关于云南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山地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状况落后,已影响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其建设是山地乡村发展的迫切要求。阐述了云南山地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传统模式的特点及现实影响,并从山地自然环境特点和当前山地乡村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变革与人居环境建设模式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以小城镇为依托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最后对人居环境建设的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而准确定位,使城市公园绿地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氛围相协调,更是今天人们寻求地方特色,追求多样性生活的内容之一。从公园绿地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园林城市的定位,以人为本营造宜人的人居环境等方面对创建园林城市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哥本哈根人居环境变迁的历程与策略,基本结论是:区域生态与人文和谐共存价值观主导下的“手掌规划”、保障公共利益为核心的旧城改造与设计模式、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街区保护与更新措施,是哥本哈根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基本上把握了人居环境变迁过程中自然时空架构人工化、资本化规律,坚持日常生活延续的规划理念并突出人居环境建设的特殊社会构成与文化语境,采取严格限定城市规划设计实施领域以促进历史街区步行化进而降低日常生活速度等相关对策是哥本哈根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人居环境研究的地域文化视野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是人居环境的基本要义.结合我国城市发展进程的具体阶段性特征,将城市文化研究落实到具体的时间、空间中,讨论地域文化的内涵构成和发展规律.通过比较研究重庆、香港城市发展的历程,以自下而上的地域文化视角深入讨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泛长株潭城市群各市区人居环境的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GIS,RS及其他多种信息源获得相关数据资料,运用熵值法,对泛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人居环境指数和协调度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长沙处于最宜居弱协调状态,株洲、湘潭和常德处于次宜居弱协调状态,衡阳处于次宜居勉强协调状态,岳阳处于次宜居一般协调状态,娄底和益阳处于欠宜居一般协调状态。据此对城市群各市区人居环境的子系统进行空间分异,并提出实行城市管治模式、加强人居软环境建设,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生态环境,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完善引导和治理机制等优化人居环境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宁市城区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西部高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对西宁市城区2000~2007年的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和分析,并对西宁市城区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景区是风景区的主体内容,是展示风景区以及城市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核心构成要素。文章以传统的道教文化为依托,以展示华山地区传统文化的"深奥、博大、精深"和满足当代人休闲活动的需求为目的,以"融合自然,突出特色"为主要原则,将济南市风景区传统文化景区规划为华阳宫建筑群区、休闲娱乐区、传统商业街区、传统农耕文化区和道教文化展示区五个功能区,从而建造一个展示和发扬华山地区传统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园区。  相似文献   

16.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地方特征和文化传统;建筑色彩同样在建筑更新以及创造新的都市文化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建筑色彩在维护和保持民族传统、地域文化及城市文脉中起的积极作用;不当的建筑色彩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建筑色彩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沈阳市成住小区景观环境的现状、阐述其与城市整体形象脱节、空间环境整体不协调、缺乏文化整合的整体意识等问题,对问题的成因进行论述,提出设计原则,概括景观设计的涵盖内容,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