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混煤掺烧中晋城无烟煤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湖南省内火电厂难燃尽无烟煤比例大及带来飞灰含碳量偏高的问题,对难燃的晋城无烟煤进行了煤质特性分析研究,重点从晋城无烟煤的掺烧比例和掺烧方式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晋城无烟煤为低挥发分、中高热值、难着火、难燃尽、难磨的煤种,随着晋城无烟煤掺混比例的增加,飞灰可燃物呈加速上升趋势;在保持晋城无烟煤掺混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了"磨内掺混,炉内混烧"和"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对比试验,"分磨磨制、炉内掺烧"方式优势明显,320MW负荷下飞灰可燃物含量降低了1.37%,控制晋城无烟煤的掺烧比例和采用"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混煤掺烧方式是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直吹式制粉系统W火焰锅炉上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不同煤种采用"磨内掺混、炉内混烧"的方式难以掺混均匀,难燃尽煤种细度难控制,燃烧稳定性、经济性差;"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方式煤粉细度可控,不同煤种燃烧器可均匀投运,并可采取不同的配风和燃烧控制方式,炉膛温度均匀,燃烧稳定,锅炉热效率比"磨内掺混、炉内混烧"提高1.65%。  相似文献   

3.
某电厂主要燃用的两种无烟煤工业分析指标基本接近,但其燃烧特性和可磨性差异较大.为优化混煤掺烧方式,提高燃烧经济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炉前掺混、炉内混烧"和"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对比燃烧试验.试验均在300 MW负荷下进行,2种无烟煤按1:1掺配.通过试验发现:"分磨制粉、炉内掺烧"方式较"炉前掺混、炉内混烧"方式飞灰可燃物和炉渣可燃物有不同程度降低;"分磨制粉"时不同的磨煤机给煤方式燃烧效率以及炉膛温度分布有较大差别.通过试验,验证了煤质特性差异较大的无烟煤通过"分磨制粉"可提高锅炉效率、改善炉膛温度分布,试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410 t/h锅炉掺烧褐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烟煤锅炉掺烧褐煤后燃烧煤种的变化,在410 t/h锅炉采用分磨、分燃烧器炉内掺烧方式,并进行制粉系统出力、煤粉特性、燃烧调整、最低负荷稳燃及锅炉效率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下排磨磨制烟煤、上排磨磨制褐煤为最佳,掺烧褐煤比为50%,掺烧时锅炉主要运行参数正常,在大负荷下锅炉未发生严重结焦,掺烧褐煤锅炉效率与单烧烟煤时相比略高。  相似文献   

5.
“W”火焰锅炉燃烧稳定性差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厂300MW直吹式制粉系统“W”火焰锅炉在168h试运初期燃用山西长治贫煤,锅炉燃烧稳定。在“磨内掺混”50%无烟煤后,发生了后墙火检强度弱、炉膛负压波动大、飞灰含碳质量分数高等现象。试验分析表明,“磨内掺混”效果差,前墙、后墙燃烧器燃用实际煤质分别对应给煤机入磨煤机煤种。后墙烧无烟煤、前墙烧贫煤,无烟煤粉偏粗,是发生燃烧稳定性差的原因。提出并实施了“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混煤掺烧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炉膛温度均匀、火检强度高、负压波动小,锅炉效率较“磨内掺混”提高1.65%。  相似文献   

6.
电厂锅炉混煤掺烧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受电煤供应紧张等因素影响,国内燃煤发电机组普遍燃用非设计煤种的混煤.在进行混煤掺烧技术研究与实验室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炉前掺配,炉内混烧"方式的优势与不足,创造性地提出适用于不同燃烧系统的"分磨制粉"掺配方式,明确了根据掺混煤种的可磨性、燃烧特性、输配煤设备、锅炉燃烧系统等选取最优混煤掺烧方式的组合式方法,并在实践应用中不断丰富混煤掺烧技术,提供了中储式制粉系统煤粉仓内混配和炉内混烧2种可选方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仓储式制粉系统锅炉混煤掺烧方式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解决某电厂大量燃用无烟煤时灰渣可燃物偏高、锅炉效率偏低的问题,进行了典型适炉贫煤与典型无烟煤不同混煤掺烧方式的优化对比试验,试验均在满负荷下进行。选定一套制粉系统单独磨制无烟煤,严格控制细度,利用输粉库叉管向2个粉仓同时输粉,进行"分磨制粉、仓内掺混、炉内混烧"的锅炉效率及制粉出力测试。按照同样的入炉煤量比例在进入磨煤机前将无烟煤和贫煤预先混合,进行"炉前掺混、炉内混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仓储式制粉系统锅炉在大量燃用无烟煤时,"分磨制粉"方式较传统的"炉前掺混"方式燃烧效率提高约1.5%。  相似文献   

8.
某厂300 Mw直吹式制粉系统"W"火焰锅炉在168 h试运初期燃用山西长治贫煤,锅炉燃烧稳定.在"磨内掺混"50%无烟煤后,发生了后墙火检强度弱、炉膛负压波动大、飞灰含碳质量分数高等现象.试验分析表明,"磨内掺混"效果差,前墙、后墙燃烧器燃用实际煤质分别对应给煤机入磨煤机煤种.后墙烧无烟煤、前墙烧贫煤.无烟煤粉偏粗,是发生燃烧稳定性差的原因.提出并实施了"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的混煤掺烧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炉膛温度均匀、火检强度高、负压波动小,锅炉效率较"磨内掺混"提高1.65%.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煤热解产物半焦在电站锅炉上的安全高效利用,在某300 MW机组煤粉锅炉上开展了大比例掺烧半焦的现场试验,对不同半焦掺烧比例下的锅炉性能及NOx排放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半焦具有良好的着火性能,掺烧后能够改善原煤质的燃烧特性;采用“分磨制粉、分仓储存、炉内分层掺混”的掺烧方式可以实现半焦掺烧比例50%下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在300 MW负荷下,与掺烧前相比,半焦掺烧比例为50%时,锅炉效率从90.36%升高至92.79%,炉堂出口NOx排放质量浓度从493.85 mg/m3降低至435.86 mg/m3。煤粉锅炉大比例掺烧半焦可提高锅炉效率,降低NOx排放质量浓度,但是炉膛出口温度稍有增加,减温水量增大。  相似文献   

10.
300MW“W”型火焰锅炉无烟煤掺烧澳洲烟煤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W”型火焰锅炉在越南无烟煤和澳洲烟煤掺烧后出现的飞灰及炉渣含碳量偏高、排烟温度升高、锅炉减温水用量大、锅炉热效率下降明显等问题。在现场进行掺配煤试验,采用“分磨制粉,炉内掺烧”燃烧方式,并优化燃烧器的配风方式,增加越南无烟煤在炉内的燃烧时间,增强其燃尽性。优化调整后,锅炉飞灰含碳量下降4%左右,炉渣含碳量下降6%左右,锅炉效率提高了1.51%,过热器减温水量从167t/h减少到124t/h,排烟温度保持在145℃左右。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磨制粉并增强难燃煤种的燃尽性,可有效地提高两种煤质特性差异很大煤种的掺烧燃烧效果。  相似文献   

11.
300 MW W火焰锅炉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智海 《华东电力》2003,31(4):25-28
分析了 W火焰锅炉的负荷特性 ,指出燃烧无烟煤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积灰和结焦 )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炉膛热负荷较大 ,受炉膛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以及一、二次风配比不合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调整的精度 ,合理改进运行方式 ,以及采用先进的测量、监视手段 ,改善锅炉的变负荷、变煤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3 号炉是国内第1 台燃用贫煤, 采用四角切圆直流燃烧器的670WM超临界机组锅炉。该炉利用美国阿尔斯通公司的技术, 采用简单疏水式的启动系统、煤粉浓淡分离、低NOx 同轴燃烧系统, 具有很好的不投油、低负荷、稳燃能力和锅炉燃烧效率, 在降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方面具有独特的调节手段和效果。重点介绍了该锅炉冷态动力场试验、蒸汽稳压吹管、制粉系统调试、燃烧特性等试运的情况,以及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宋绍伟 《电力设备》2006,7(10):73-76
通过对菏泽发电厂300MW“W”火焰锅炉实际运行情况的分析研究,结合该锅炉燃烧系统设计特点,认为其发生燃烧脉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偏低,燃烧器出力、锅炉供风以及燃烧调整不平衡,燃煤煤种偏离设计煤种过大,炉膛卫燃带脱落,各煤粉管道风煤比偏差过大。对此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对于今后锅炉安全、经济运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华润电力(涟源)有限公司一期工程1 号300 MW“W”火焰锅炉在首次带至300 MW 负荷、首次对锅炉炉膛吹灰时,炉膛负压波动大,瞬间达到-3 000 Pa,造成锅炉负压保护动作。对锅炉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锅炉灭火的主要原因,主要为:燃用煤质变化大;燃烧配风不合理,燃烧不稳,锅炉抗干扰能力弱;布袋式除尘器运行控制不正常,锅炉吹灰时除尘器压差瞬间增加变化大,为600~3 000 Pa,对炉膛负压的干扰大;汽轮机真空低,燃煤增加等。通过采取加强燃煤管理,优化燃烧调整,完善炉膛、烟道、布袋式除尘器清灰吹灰系统的匹配,提高汽轮机真空等措施,可预防锅炉灭火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靳允立 《中国电力》2013,46(7):29-34
为了给锅炉低氧燃烧优化提供依据,在2 150 t/h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上进行了燃烧试验,以研究降低炉内氧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工况下,炉膛温度随氧量变化存在一个峰值点,在峰值点两侧,降低氧量对燃烧和锅炉运行参数的影响不同;NOx排放在炉膛温度峰值点附近存在一个峰值点,在深度降低氧量时存在一个谷值点,仅当氧量位于峰谷值中间区域时,降低氧量能够降低NOx排放;降低氧量将加大稳定工况的旋流指数和降负荷过程中旋流指数的变化幅度,易引起蒸汽温度偏差大、超温等问题;当降低氧量未使锅炉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明显增加时,会加大变负荷过程炉温、NOx排放波动幅度,反之,变负荷时风量改变对燃煤放热量的影响,会使负荷变化对炉膛温度、NOx排放影响降至很小。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某发电厂W型火焰锅炉在带至260 MW负荷及炉膛吹灰时,炉膛负压波动大,发出炉火焰消失,MFT主燃料跳闸等报警信号,并导致锅炉灭火的现象,并从煤种、炉型、燃烧配风、水封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介绍了加强燃煤管理、优化燃烧调整等提高锅炉运行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对同类型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谢建文 《中国电力》2007,40(8):48-51
针对国华电力公司早期投产的600MW锅炉在燃用神华煤时出现的严重的分隔屏结渣问题,通过掺烧高灰熔点烟煤、加装屏区吹灰器、炉膛放大和受热面调整等优化设计措施使结渣情况得以极大缓解,但导致锅炉造价和运行成本上升。根据粒径与炉内煤粉颗粒表面温度的相关性分析以及1MW半工业性燃烧试验取得的不同细度的神华煤粉的结渣特性和不同容积热负荷的燃用神华煤锅炉的结渣情况对比分析指出:大颗粒煤粉是造成锅炉结渣的重要因素,采取煤粉细化和炉膛放大的综合优化设计对于防止锅炉屏区结渣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8.
负荷分配对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热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树皮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的特点,提出了流化床按基本蒸汽负荷设计的思路。以75t/h树皮流化床-煤粉复合燃烧锅炉为例,预测了总蒸汽负荷一定条件下,燃树皮产汽负荷与燃煤产汽负荷变化时锅炉的热力特性。计算表明,随着燃树皮产汽负荷的增加,煤粉炉膛的绝热燃烧温度和流化床温度降低;而炉膛出口烟温、排烟温度、空气预热器出口风温和高温风风量、减温水量等热力参数升高,但变化幅度不大,证明了前述设计思路的可行性。在一定的基本蒸汽负荷下,燃树皮产汽负荷的上限值可根据流化床中树皮的稳定燃烧温度和减温系统的工作能力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
对通辽发电总厂和赤峰热电厂设计褐煤的燃烧和结渣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采用合适的炉膛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域热负荷及双调节煤粉浓缩燃烧技术对燃烧系统进行设计。投产后两台锅炉达到50%负荷不投油稳燃,同时有效防止了炉内和喷口结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