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电机微型化,微铣削加工方法在电机生产中使用日趋广泛。受微铣刀强度限制,微铣刀切削刃具有一定圆弧,导致微铣削时出现临界厚度现象。建立二维车削仿真模型对临界厚度现象进行仿真,建立二维铣削模型仿真分析临界厚度下铣削区域温度分布。通过微铣削实验,设置不同每齿进给量,分析临界厚度现象对刀具磨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机电元件》2021,41(2)
本文通过对密封微矩形连接器接触件键合面铣削工艺试验研究,分析铣削过程不同的铣削方式、切削参数、刀具悬伸量、装夹方式、零件和组件尺寸一致性等因素对键合面毛刺的形成影响机制,并从加工工艺角度出发,提出在微矩形连接器接触件键合面铣削过程中减小和控制键合面毛刺的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模块工面铣刀合理几何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铣削合金钢时,面铣刀破损服从参数正态分布规律为基础,针对主要影响面铣刀破损寿命的四个几何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优选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合理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4.
根据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1],铣削合金钢时,面铣刀破损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规律[2]为基础,针对主要影响面铣刀破损寿命的四个几何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优选的试验研究,获得了合理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5.
罗汉兵 《日用电器》2021,(10):65-68,75
在机械加工中,切削力影响刀具性能,研究切削力以判断刀具磨损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在切削加工过程中的模拟仿真开展了广泛研究,以动力学为对象的研究最受关注.本文以整体式球头铣刀为研究对象,基于其刃线几何模型和切削力模型,运用Matlab和Visual C++两种广泛使用的仿真和开发软件,采用微分化方法建立了考虑刀具和机床偏心的球头铣削切削力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对比比较,证明该切削力模型可对铣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做出准确的预测.该研究对于现代家电复杂零件模具的加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平板薄壁工件为研究对象,在Matlab平台实现其铣削加工过程的变形仿真。根据瞬时刚性力学模型将轴向铣刀离散化处理,得到微元的切削力,进而求得整个铣刀切削力,建立了铣削加工过程铣削力模型。利用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方法,推导了平板薄壁工件有限元模型的变形控制方程。模拟了铣削过程中瞬态铣削力和变形量的相互作用,预测了工件在铣削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通过实例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某燃机电厂燃气轮发电机转子离心风扇发生开裂失效问题,对风扇切片进行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检测,及对风扇断口进行低倍与微观分析,同时结合对该风扇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综合分析风扇开裂失效形成的原因。该风扇系铸造成形,材质为不锈钢GX4CrNi13-4。综合检验结果表明,风扇的外环内圆表面在铸造成形过程中有较大面积补焊区,补焊区内存在微裂纹等缺陷导致应力集中。在发电机组运行时的拉应力和起停机的交变应力作用下,引起风扇微裂纹的进一步扩展,最终开裂失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结式微波铁氧体开关的可靠性,对其失效模式(应力失效和热失效)进行了分析。采用应力-固有强度干涉模型进行机械应力失效分析,为机械结构CAD设计提供依据;以电磁仿真软件与热设计软件联动的方式进行热失效分析,为热量源、热分布的优化提供依据。依据分析结果,通过选择合理的材料参数、优化仿真模型、进行严格的工艺控制等手段的结合,可有效降低铁氧体开关的失效概率,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黄伟 《华东电力》2006,34(9):62-63
长撑杆双瓣四索抓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抓斗撑杆受到撞击发生变形,通过实际测量变形量来仿真抓斗撑杆受撞击后的应力变化及失效.运用模拟仿真技术确定修复工艺及方案.  相似文献   

10.
该罩壳是某智能控制电磁锁的重要零件,零件尺寸精度、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要求均高。通过对Cr12MoV材料特性的研究,并结合多年机械加工经验,采用多工序和不同装夹方式的加工方案,试制并得出最优的铣削参数。加工表明,采用硬质合金刀具,较高的铣削速度和较小进给量,就能铣削出质量合格的零件。  相似文献   

11.
袁立中 《陕西电力》2004,32(5):83-84
针对冷凝器组合及安装焊接过程中易发生焊接应力变形的问题,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将焊接变形降低到允许范围之内,保证冷凝器的组合质量.并介绍了在冷凝器与汽轮机低压下缸连接的过程中分段焊、跳焊、到退焊等各种焊接工艺的综合应用,将焊接变形和应力降低到最小程度,防止了出现冷凝器顶撞汽轮机致使汽缸定位尺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锥度等螺旋角指型铣刀与锥度造模铣刀刀体加工数控装置,加工出的刀具,曲线拟合良好,加工面光滑,质量超过传统加工工艺生产的刀具。用本装置加工,刀体锥度、螺旋角度、长度等参数都可以修改,实现柔性加工,装置造价低廉,操作方便;菜单驱动,结合人机对话方式,所有设定参数、加工状况都能在CRT上得到实时反映。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冷凝器组合及安装焊接过程中易发生焊接应力变形的问题,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焊接顺序将焊接变形降低到允许范围之内,保证冷凝器的组合质量。并介绍了在冷凝器与汽轮机低压下缸连接的过程中分段焊、跳焊、到退焊等各种焊接工艺的综合应用,将焊接变形和应力降低到最小程度,防止了出现冷凝器顶撞汽轮机致使汽缸定位尺寸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某220 k V电缆线路终端应力锥、电缆表面贴合状态与故障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本文对某220 k V故障电缆终端开展故障解体、X射线检测以及仿真工作,分析发现接头应力锥过盈量高于安装工艺要求,且搭接面表面不平整。在应力锥、电缆表面贴合良好时,运行电压下应力锥、电缆主绝缘最大电场强度均远小于对应绝缘材料的击穿场强,而应力锥、电缆表面贴合不良交界面存在微小气隙时,运行电压下气隙内部电场强度大于空气击穿场强,表明运行电压下气隙内部存在放电现象。因此,电缆终端应力锥、电缆表面贴合不良、交界面存在微小气隙时,在运行电压下,气隙内部长期放电引起主绝缘破坏是造成电缆故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110 k V XLPE电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XLPE电缆的绝缘层内应力的产生原因,然后对采用不同工艺生产的两种高压XLPE电缆A1和A2热处理前后的XLPE绝缘层进行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通过比较衍射峰参数的差异,分析晶面和晶面间距的变化规律,并计算得出XLPE绝缘层中的内应力。结果表明:XLPE电缆A1在两个晶面处的晶粒数目多于A2;电缆A1中的内应力为压应力,内层压应力最大,外层压应力最小;电缆A2中的内应力为拉应力,内层拉应力最大,中层拉应力最小。实验证明基于X射线衍射法分析检测绝缘层中内应力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直流电场作用下绝缘聚合物老化演变的仿真研究,对促进计算高电压工程学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及工程价值。为此使用MATLAB自定义编程,在二维坐标中建立有限差分老化数值模型;用绝缘薄膜的老化寿命数据所拟合的小尺寸结构单元的通用参数,表征大尺寸绝缘样品的材料不均匀性;并基于化学反应速率理论,量化计算绝缘老化过程。通过仿真发现,绝缘聚合物内部的薄弱点率先发生微小劣化,导致局部电场畸变;增强的局部电场进一步加速局部区域的老化进程,引起劣化区域的扩大与延伸;最终当局部场强达到临界值时,绝缘内部发生快速的击穿过程,并形成贯穿上下电极的细丝状导电路径,在靠近极板时由于局部电场分散性而出现分形的失效结构。该研究提出的数值仿真模型可高效、直观地反映绝缘聚合物老化过程中,从随机性局部劣化演变到确定性宏观失效的物理规律,为深入理解绝缘老化失效提供了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插孔加工刀具综合分析,阐述微小孔加工刀具设计过程;探讨微小孔加工刀具各个参数设计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例110kV电缆接头新投运时发生故障,对其进行故障调查和模拟试验研究,其中外半导电层破损试验成功模拟故障发生过程,发现电缆接头故障原因为接头现场安装时工艺控制不良,外半导电屏蔽层破损导致破损处场强畸变而击穿,建议电缆接头现场制作时加强关键隐蔽工艺监督。  相似文献   

19.
YOT0 1偶合器齿轮传动装置是发电机组电动给水泵配套的主要设备。该传动装置发生过多次齿轮副非正常失效事故。文章从齿轮加工精度、装配精度、修形参数、热处理、安装基础及油系统入手 ,分析失效原因 ,并提出了通过控制人字齿轮轴系和轮齿的精度 ;选取合理的修形参数 ;强化齿轮材料热处理工艺过程 ;保证油质符合要求等可确保偶合器齿轮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全级配混凝土轴向拉伸应力-变形全曲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凝土受力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全曲线能够宏观地反映混凝土在各个受力阶段的变形、内部微裂缝的发展、损伤积累、最终破坏等一系列过程,同时又是分析和计算混凝土构件承载力和变形的重要参数,因而备受研究者们的重视.但由于受试验条件的限制,国内外对混凝土轴向拉伸全曲线的研究,目前一般限于截面为25cm×25cm及以下尺寸,对大尺寸、全级配混凝土试件的轴向拉伸应力-变形全曲线的试验研究资料还很有限.本文利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以锦屏拱坝为背景,成功地进行了两组尺寸为450 mm×450 mm×1350mm的全级配混凝土轴向拉伸应力-变形全曲线的测试,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出混凝土轴拉应力-变形全曲线经验公式.有关成果可供大坝安全评价和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