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应用探地雷达技术检测佛山市沙口水利枢纽引水闸底板的渗流隐患,分析研究了渗流隐患区域的探地雷达图像特征和隐患的定性识别方法。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地检测水闸底板的渗流隐患。  相似文献   

2.
简述了探地雷达检测公路路基路面厚度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应用美国GSSI公司TerraSIRchSIR-3000探地雷达系统,对连霍高速公路三门峡段路基路面厚度进行了无损检测。计算得出公路路基路面各检测层的平均厚度和标准差,同时通过探地雷达交互式解释方法可以绘制连续清晰的厚度曲线图,有利于探地雷达厚度检测成果的进一步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和利用探地雷达技术对箱梁腹板的检测与应用研究,对箱梁腹板典型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探地雷达能够对混凝土的质量缺陷给出直观的雷达波形特征,能够判断钢筋保护层厚度,并实现对腹板内波纹管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混凝土结构的厚度,采用了探地雷达技术进行检测.介绍了探地雷达的检测原理,由发射天线向混凝土结构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1 MHz~2 GHz),电磁波在其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磁属性(介电常数)和几何形态的变化而变化.雷达主机将接收此部分的反射波,并根据其双程传播时间t和计算所得速度?计算出各结构层的厚度.通过采用RIS-2K型探地雷达配置1 600 MHz天线,对阶梯试件厚度的检测,发现在厚度<400 mm时,检测最大误差为6.7%.实际的桥梁混凝土检测发现,该技术对120 mm左右的现浇混凝土板的变异系数为4.5%,而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后两者的均匀性较差.试验证明,采用雷达法检测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微波检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洪斌  周在杞 《无损检测》2009,31(4):288-293
论述了微波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利用探地雷达的优势。对该项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百余年来,探地雷达在技术上逐步成熟,在地下探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介绍国外在探地雷达的设备研制、数据处理和具体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及研究动向,也简要介绍了探地雷达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核电站安全壳钢板混凝土中钢衬的腐蚀检测技术,使用探地雷达技术对钢衬腐蚀进行检测,并对其反射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探地雷达微波技术对核电站安全壳进行在役检查是保证内衬钢板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地质雷达检测桥面层厚度的原理,应用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Handy scan手持地质雷达对京珠高速公路某段的三座大桥进行了无损检测,对实测采集到的地质雷达信号应用专业处理软件Radan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处理的内容包括压制随机的和规则的干扰,滤频及以最大分辨率显示实测图像,获得了桥面各层厚度变化的连续清晰图像,提取反射波参数计算了桥跨多点的各层检测厚度,得到每跨各层的检测平均厚度,同时进行了钻孔取芯检测,应用研究发现,采用中心频率为1GHz的地质雷达在混凝土结构中可探测的深度为20cm左右,属浅层地质雷达,可测得桥面结构前三层的厚度,应用效果较好;对于第四层结构,由于其距离表面较深,雷达波的衰减较为明显,检测效果不明显,可采用更低中心频率的地质雷达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工作。地质雷达对于前三层结构厚度的检测结果是可信的,可作为工程质量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探地雷达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丽静  施养杭 《无损检测》2010,(3):201-204,217
着重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测试方法。指出当前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和措施,以及促使智能化发展的几点设想,以期探地雷达能在工程勘查,水利隐患探测和结构无损检测中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力求能为更好地把握和控制工程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雷达探测技术检测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原理,并针对核电厂安全壳模型开展了应用研究,对安全壳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安全壳厚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雷达探测技术对核电厂安全壳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安全壳厚度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精度,是保证核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核电站安全壳防腐检测技术研究,主要是核电站安全壳钢板混凝土中钢衬防腐检测技术。通过探地雷达技术对钢衬腐蚀及其反射图谱的探索,提出了CPR1000及AP1000项目批量化建设,监测防止内衬钢板腐蚀的根本技术措施是采用探地雷达微波技术进行核电站安全壳的在役检查。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不同类型探地雷达的数据处理、建模、模拟和显示,以RIS-K2型探地雷达为例,研究其数据结构和数据排列方式,探讨探地雷达接口编制、编程实现数据的读取、显示及处理,并将所编程序嵌入MATGPR程序中,实现了对RIS-K2,GSSI,Pulse EKKO,SU,SEG-Y和RA-MAC等六种探地雷达进行数据处理的功能,为不同类型探地雷达用户提供了数据处理的自由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探地雷达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探讨了高速公路病害检测中雷达天线中心频率的选择方法,分析了典型的高速公路病害,如路基不密实、脱空、桥梁搭板沉陷和管涵附近脱空的形成原因及其病害异常在雷达探测剖面图上的表现。为以后的病害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养护部门提供了维护处理依据。证明了探地雷达是一种经济、有效和科学的高速公路病害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4.
模拟混凝土中的典型情况设计制作了三块厚度为200mm的钢筋混凝土板,对板件应用美国GSSI公司生产的Handyscan地质雷达进行了无损检测,将检测得到的信号应用雷达信号处理软件Radan进行分析,研究了各种典型情况的雷达反射波图像典型特征,总结了图像特征的规律;检测结果表明,使用中心频率为1GHz的雷达可以分辨出钢筋的位置、保护层厚度以及可分辨钢筋的最小间距,钢筋的最大检测深度等,雷达检测的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中所采用的雷达设备,可以精确探测混凝土体中的物体位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学会成立30年来激光、微波和红外等无损检测新方法的发展进程。着重介绍了激光全息干涉、电子散斑干涉、微波探地雷达、红外热成像和热波成像等新技术近年来在国内的研究应用情况。对新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探地雷达(GPR)在木材无损检测应用中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地介绍了国外已有的树木雷达(TRU)系统,运用其基本原理进行了探地雷达(GPR)应用于木材无损检测的理论可行性分析。由于木材本身的复杂成分,因而其介电性质的影响因素很多,对采集到的电磁波进行客观地解释分析仍存在很大困难。笔者列举了探地雷达的处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指出若合理、选择性地进行树木雷达分析,可以比较科学准确地对内部腐朽、空洞等特征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17.
探地雷达在混凝土板钢筋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探地雷达技术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无损检测的原理,针对其在确定钢筋直径以及钢筋笼中单根钢筋位置的检测难点,制作了一块带有多根单独钢筋及双层钢筋网的混凝土板,并使用1.2GHz的雷达天线采用反射法对板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雷达可以分辨出双层钢筋的位置,并给出估计钢筋直径的方法以及可分辨钢筋的最小间距。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板的钢筋自动检测识别和计数功能,通过系统地对比分析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板的结构和主要病害类型及其原因,以及对应无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采用探地雷达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基于探地雷达图像,进行了无砟轨道板的钢筋检测和计数研究,采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TF)算法提取和建立了特征点,并优化去除了重复和错误匹配特征点,同时结合模板匹配的方法实现了钢筋自动检测和数目计数判断功能,为后续的进一步缺陷自动检测识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微波检测技术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在杞 《无损检测》2008,30(11):782-783
笔者出席17th WCNDT的会议,通过论文及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到的世界NDT技术或设备的发展,仍然以超声波的TOFD、相控阵、导波应用、超声成像及其信号处理为主要热点。从无损检测新方法的视点来看,微波检测技术目前表现出了在探地雷达图像处理方面的进展。此外,用电磁导波技术替代涡流技术检测金属管(包括钢制管道)内部腐蚀减薄已进行了实验室研究。  相似文献   

20.
管道淤积是造成城市内涝问题频发的重要因素。针对现阶段广泛采用的人工检测或单一仪器检测技术的不足,探讨了管道声纳检测系统(X4)、探地雷达(加拿大EKKO)和管道内窥仪(CCTV)联合检测技术的运用,并进行了实际管道淤积测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检测方法相比,在无检修井且无法进行人工检测的排水管道淤积检测中,联合检测方法应用效果显著,具有无损、检测速度快以及结果可靠等优点。为今后水务管道淤积检测工程的技术选用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