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规划师》2017,(1)
召庙是内蒙古地区宗教与社会文化的中心,召庙文化景区是宗教文化主题园区的一种极具地方文化特征的特殊形式。基于此,文章从内蒙古地域文化的角度着手,着重梳理了召庙文化的宗教文化特征、建筑空间布局特征以及召庙与社区聚落布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文脉传承突显文化核心、以地域场地特征构建空间结构和以地域文化丰富旅游活动的召庙文化景区规划设计策略,并结合巴林左旗召庙文化景区规划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文化景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宗教这种文化因素来解析城镇空间和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显示出,影响藏地城镇空间的文化因素,并不完全在于宗教本身,更在于宗教影响下的社会生活方式。宗教正是通过世俗化,调和了仪式性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矛盾,调和了文化之于城市化的某些矛盾,从而更强化了城镇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湘西苗族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独特,在各文化板块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色的宗教文化体系.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湘西苗族的传统宗教和祭祀文化也存在着较为鲜明的文化特色.本文基于宗教文化视野,根据国内已有的文献资料,对湘西苗族传统建筑祭祀空间展开研究,详细论述在祭祀文化影响下苗族传统建筑祭祀空间的布局与装饰特征,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原始崇拜、宗祖崇拜和宗教崇拜三种文化类型为基础,对东南亚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形态和空间意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展示了不同文化形态下东南亚民居聚落的空间图式和聚落建成环境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东南亚传统民居聚落的文化特性,总结了其理想化、秩序化、领域化和符号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国独特的宗教发展历程,造就了宗教文化场所与风景资源的完美融合,留下了许多文化与风景互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然而,现代旅游意义下宗教文化游览胜地的保护与利用尚处初级阶段,效率低下、模式粗放,与社会需求相去甚远。和谐社会宗教文化旅游如何发展便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基于这种认识,结合天童五龙潭风景名胜区天童景区中心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实践,论文探讨一种契合时代需求的宗教与旅游和谐发展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以挖掘宗教文化内涵、彰显宗教文化魅力为基础,基于时代需求拓展宗教人间化的旅游新功能,以旅游带动宗教,促进宗教与旅游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哲学、宗教、科学、艺术四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揭示了文化对城市设计哲学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继而对中、西方城市空间原型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传统中国山水文化空间特征,强调了传统文化在相对城市设计领域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结合当前建筑景观现象,论述了儒、释、道的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关系,分析了各宗教意识形态对园林景观的影响,指出设计师应在尊重传统宗教基本思想的前提下,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适合现代人的文化休闲场所。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间洗礼和空间的转换,宗教文化不断传播与演化。通过对国内外多种宗教建筑文化的走访、比较,更好了解本土的宗教建筑文化,寻找其文化的根源,让本土宗教建筑文化在多元化的宗教环境下与时俱进,延续和发扬本土宗教建筑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作为艺术性和实用性结合的载体,建筑有着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一些建筑因其独特的形式美而为人们所认同,而另一些建筑因其所承载的文化、精神以及宗教内涵而成为建筑典型。通过建筑形式和文化艺术、宗教的结合,此类建筑更多的体现出一种文化或者宗教上的意义,甘肃的伊斯兰建筑即是此中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我国的古代法律与宗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包括古代法律的文化起源以及各项律令的制定与执行都能够寻找到与宗教相关的思想。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与宗教之间的紧密关系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在古代原始社会,宗教思想,例如巫术、敬鬼等宗教活动对于法律的出现产生了推动作用,而在王权神授论的指引下,法律的人为意志与对天意的崇拜实现了充分融合,法律就被认为是上帝的恩赐,只有对天意保持虔诚,才能真正得到上天的眷顾。为此,古代法律文化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进入后弘期的西藏寺庙建筑,随着藏传佛教文化的不断发展成熟,开始更多地吸收本土文化,转型成为真正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建筑。哲蚌寺正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大型藏传佛教寺院的典型代表,该文试图从建筑选址和群体布局两个方面去分析其所具有的本土文化特色。哲蚌寺的选址不仅受到了天梯说、金刚说、天人合一说等藏族文化主流学说的影响,也受到了宗教活动及安全防御对于寺庙选址的约束。通过对寺院内现存建筑的等级、修建年代等方面的分析,得出寺庙群体衍生发展的趋势。藏传佛教寺院在西藏社会中还承担了教育的责任,所以依据寺院所具有的宗教、政治、社会功能,总结哲蚌寺建筑群体布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李轩  叶青  赵磊  赵强 《建筑与环境》2009,3(5):136-137
宗教——其作为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了宗教建筑的精神内涵,文章以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六甲山教堂、水之教堂以及西条光明寺的建筑环境为例对安藤的建筑环境理念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3.
对由苏南地区相关文化融合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苏南宗教建筑的演化影响进行了分析,从苏南地区主流建筑文化、社会历史文化及宗教文化等方面对其宗教建筑的演化影响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探索在时间、空间和文化性质的差异下所孕育的几大类型宗教建筑的演化方式,并找出典型代表性建筑。  相似文献   

14.
自然光的运用,可以促进我们对时间和空间感受。光与宗教建筑空间碰撞所展示的内涵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所追求的“精神创造”。通过光空间的意境创造,来体现不同时代背景下宗教建筑的意境。而这点正是为什么现代教堂与传统教堂存在着巨大的形式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东正教“圣母大堂”折射的拜占庭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正教自二十世纪初期传入中国,目前在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已日渐式微,然而在上海这个“万国建筑博览会”的艺术殿堂中,东正教堂特有的拜占庭建筑风格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以新近修缮的优秀历史建筑——上海新乐路东正教堂(圣母大堂)为例,并将之与哈尔滨索菲亚大教堂及上海皋兰路圣尼古拉斯教堂进行对比,解析拜占庭建筑艺术风格特征,探索东正教宗教文化特点,体现出建筑历史渊源、文脉特征的查考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许静 《城市建筑》2013,(8):20-21
本文通过泰州光孝寺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阐述传统寺庙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以人为本的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方法。针对宗教空间建设的需要,以佛学思想及美学为指导思想,将建筑的"人工"与自然的"天趣"巧妙融合,营造蕴含禅意之德、浓缩自然之美的寺庙园林,为人们创造出一处参佛悟道,淡然恬静的"净土"。  相似文献   

17.
公元7世纪,拉萨因佛教传播而诞生于吉藏高原,在随后的近14个世纪中,她的生长、发展饱受佛教的影响,形成了以大昭寺为核心的宗教聚落。在这个宗教聚落空间中,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十分独特,呈现出一种“蛛网状”结构。作者通过分析拉萨的城市发展进程,详细探究了拉萨老城区路网结构的成因与条件。  相似文献   

18.
祝笋 《华中建筑》2012,(2):23-26
在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以"文化路线"的方式与世界其他各国产生广泛联系,至今仍影响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当首推"茶"。由此产生了茶叶贸易和与之关联的运输线路"茶叶之路"。该文在大量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对"文化线路"的评判标准,对茶叶之路的分布线路、沿途城镇村落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湖北省境内茶路沿线的城镇、村落、民居、茶坊、茶行、茶馆、茶庄、茶厂、会馆、驿站、宗教建筑等的建筑形式、类型和功能展开系统的研究,以期从全新视角展示这条贯穿亚欧大陆文化线路上的建筑遗产;同时,站在文化发展和文物保护的角度,对看似分散、而内涵关联的建筑遗产提供整体保护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婷  蒙小英 《华中建筑》2012,(3):155-159
宗教建筑作为建筑发展脉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发展举足轻重。20世纪前的西方建筑史几乎是一部宗教建筑的发展史,宗教建筑既彰显出同时期最为先进的建筑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当时代的文化发展。对中西方宗教建筑窗的比较研究,旨在以20世纪前的中西方宗教建筑为例,梳理其各自窗的发展历程、总结其造型及和分析其成因,解读社会发展与文化的差异是怎样直接影响了窗的形式的生成和窗的装饰艺术等,为人们更多了解宗教建筑和窗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筑边界作为一种媒介依存于建筑体块和空间的组合形态,在多远文化下的今天,呈现出愈来愈模糊的发展趋势。日本的建筑设计是基于日本传统的美学、宗教和民族环境发展进行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精神层面上的"禅宗"哲学影响最为强烈。日本建筑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传统建筑中的文化和空间加以提炼,打造出具有日本性格的"禅意暧昧"——模糊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