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民窑和官窑的制度关系着手,分析景德镇窑业制度的发展历程.传统景德镇陶瓷生产包括官窑和民窑两大体系,景德镇陶瓷业发端于民窑,成熟于官窑,官窑又进一步促进民窑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官窑和民窑共同发展的局面.民窑制度是规范窑业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民窑业稳定有序;而官窑制度是政府对窑业的关注和管理方法及其手段.民窑制度是官窑制度的基础,而官窑制度在民窑制度的基础上深入而严格.两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而清朝形成“官民竞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钧瓷为宋代五大名瓷"钧、汝、官、哥、定"之首,始于唐代花瓷,于北钧宋徽宗年间达到顶峰,在颍昌府阳翟县(今禹州)城西北隅设置官窑,烧造宫廷御用瓷器,实现了钧窑业的第一个辉煌。从钧瓷的发端唐花瓷到钧官窑的创立,钧窑工艺的演变及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在钧瓷生产过程中,多次深入禹州境内苌庄、方山、神垕、磨街及登封市曲河、郑庄,鲁山县段店,郏县黄道、谒主沟等钧窑遗址分布区,实地调查并研究了部分遗址文化层,收集到了一部分烧窑工具及烧成残器,对钧官窑设立前北宋后期钧窑的生产工艺有了粗略的认识。北宋后期,阳翟瓷器在唐代花瓷及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瓷案中,有官窑与民窑之分。官窑虽说是集中优秀工匠烧造了许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御用瓷器,然而代表宋代瓷器发展成就的仍然是广大的民窑。吉州窑是宋代南方著名的民窑之一,它与北方磁州窑产品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北宋后期,由于朝廷的需要,建立了专门为宫廷烧制御用瓷器的官窑。官窑属北商品生产性质的瓷窑,瓷器的造型与装饰均按宫廷要求进行生产,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产品供皇室享用,严禁流入民间。民窑则为满足民问用瓷的需要而生产,不受宫廷束缚,属于商品生产性质。  相似文献   

4.
青花艺术     
邱含  陈敏 《陶瓷研究》2009,(2):29-32
第三章 官窑与民窑 明清时代是青花瓷的昌盛期,这一时期青花瓷分成官窑和民窑两条线发展,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已经成为当时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明代景薷镇官窑和民窑的青花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尽管由于历史偏见,民窑不曾被载入史册,但是作为商品它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它的产量之大是官窑瓷器所不能及的。民窑青花的纹饰及风格突破了官窑规范化的束缚,画面简练豪放、青翠滋润,所绘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小品,皆构图简洁,寥寥数笔,简朴清新,生趣盎然,令人望之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6.
民窑雅器     
曹新民 《陶瓷研究》2005,20(1):43-46
Z:老师,上次您介绍了官窑以及官窑烧造的御器,今天能不能给我讲讲景德镇的民窑和民窑瓷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余勐  邬德慧 《中国陶瓷》2004,40(6):55-56,59
本文对发端于元代,成熟于明、清的景德镇官窑的生产形式、官窑瓷器的艺术特色,民窑的发展与官窑的关系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和探索。肯定了官窑对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董亮 《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41(1):36-37,19
官窑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对我国历代官窑的辨析与考证,将使官窑与民窑陶瓷艺术的发展线索更加明朗,为当代社会的陶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美学风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华 《中国陶瓷》2007,43(10):62-65
从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的造型、胎釉、装饰、纹饰、工艺等比较出发,在找寻景德镇陶瓷器物的材质之美、装饰之美、釉色之美、纹饰之美、人文之美的前提下,分析官窑和民窑器物在美学风格上出现的精和粗、雅和俗、端正和自由、大传统与小传统等分野,以求更客观地评价民窑和官窑的历史地位、更好地欣赏精美的景德镇陶瓷器物,更恰当地理解、继承和发扬民窑和官窑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精髓。  相似文献   

10.
官搭民烧是中国古代官窑瓷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即将部分官窑产品派烧于民窑。官搭民烧始于宋元时期,明嘉靖时期实现了制度化。官搭民烧对嘉靖青花瓷产生了显著影响,推动其迅猛发展,并形成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耀州窑黄堡窑场是我国古代北方名窑,从唐代开始,经五代、北宋、金代、元代的发展,到明代消亡。在长期不间断的制瓷历史和环境的影响下,黄堡窑场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制瓷技艺和规模宏大的制瓷窑场。各个时期的制瓷品种、器物造型、装烧工艺、装饰手法及装饰纹样在产生和发展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且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从化学组成上区分宋代汝瓷与民窑钧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景康  黄瑞福 《陶瓷学报》1999,20(3):153-157
应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技术测定了一组宋代汝瓷和一组宋代民窑钧瓷瓷片的化学组成及浓度,对汝瓷与民窑钧瓷的主量,次量化学组成和痕量化学组成进行了比较,应用模式识别方法加以研究,得到了区分宋代汝瓷和民窑钧瓷的可视分类图和数学判据。  相似文献   

13.
南宋官窑是中国宋代"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五大名窑之一。宋朝南迁建都临安(即今杭州),南宋朝廷出于朝廷政治和宫廷生活上的需要,建立了官家瓷窑,史称南宋官窑。南宋官窑瓷造型庄重而高贵,大气而高雅,端庄稳重的文化艺术气质透露出一种宫廷御瓷高贵的身份。南宋官窑采用最优质的制瓷原料及细腻的原料加工方式、多种工艺相结合的制坯工艺、多次素烧多次施釉的厚釉技术和阶段性轻重还原焰烧瓷工艺,从而使作品具备"紫口铁足"、"粉青釉色"、"冰裂纹片"、"薄胎厚釉"四大文化特色。我们从流传在世的南宋官窑作品看到南宋官窑的文化艺术内涵,从南宋官窑的遗址寻找南宋官窑优秀的烧制技艺和文化工艺内涵。  相似文献   

14.
造办处是清代宫廷独有的机构,专事宫廷工艺品制作。清宫造办处对景德镇御窑厂瓷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下属的许多部门对御窑厂瓷艺施加各种影响,从而使御窑厂瓷艺呈现出完全符合宫廷审美趣味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开封市的宋代官窑的仿制项目得以顺利成功,这是当时陶瓷业的重要新闻和成就,继而成立了开封官瓷研究所,承担北宋官窑复出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得到当时政府的大力扶植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好景不长,北宋官瓷研究所一路坎坷,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被卷入了利益的漩涡,跌入低谷,几易其主,产生诸多问题需要解决,那么北宋官窑的传承和发展的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宝丰清凉寺窑汝瓷与汝州张公巷窑青瓷釉之间的关系,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釉样品31个,汝民瓷釉样品4个和张公巷窑青瓷釉样品32个,用中子活化分析(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NAA)测定每个样品中的24种元素的含量,并将NAA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等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常见着色元素Fe和Co汝官瓷釉的含量显著高于张公巷窑青瓷釉样品;汝官瓷釉料配方比较稳定,原料来源集中;汝民瓷釉料产地分散,且与汝官瓷釉料配方明显不同;张公巷窑青瓷釉料比较分散,但大部分样品与汝官瓷关系较近.由此,可以推断清凉寺窑与张公巷窑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御厂雇役制萌芽于明后期,清代御窑厂雇役制得到全面实施。雇役制下,清代御窑厂管理制度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对清代景德镇官窑和民窑瓷业生产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俞暄 《中国陶瓷》2012,(2):70-72
年希尧博学多才,在文化与科学领域有诸多贡献,任雍正四年至十三年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在雍正官窑瓷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使雍正官窑瓷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