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宝石》2005,14(2):123-123
据金泰集团连捷兴先生介绍,由于近年来日本经济发展呈持续低迷的状态,各式各样白银饰品成为年轻人首先的首饰品种,日本市场上的白银饰品大约有如下几种类型:素银首饰、镶嵌宝石的银首饰,做工精细的高档银饰与服饰用白银制品。  相似文献   

2.
我国白银市场的供需情况变化 我国白银的产量主要来源于铅锌矿、铜矿和其他伴生矿。 国内已统计的伴生银保有储量为6万多吨,占全国银总储量的59.6%。目前国内的白银年产量约为2600吨(含回收银),中国应是世界上第二大产银国(仅次于墨西哥)。 我国白银的应用主要在电子电气、化工、感光材料、首饰和制品方面。目前我国白银用量约为1600~1700吨/年,消费的比例大致为:电子电气35%,化工20%,感光材料20%,首饰及制品10%,其它15%。感光材料因柯达设厂投产等原因近期将有较大幅度增长,首饰和制品方面的消费因白银开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刺…  相似文献   

3.
吕海燕 《中国宝石》2006,15(1):190-190
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简称中宝协)——牵头主办的“2006年中国国际白银年会”将于2006年9月28日~30日在广东番禺举行。会议主题确定为:“加快白银产业的发展,装点人类美好生活”。届时,白银首饰、工艺礼品、生活用具等加工业,以及矿业、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国土资源部、国家商务部等相关部委领导,全球著名贵金属研究机构,国内外白银产品生产及研发机构,用银单位和贸易商等业内人士将出席年会。  相似文献   

4.
韩绪 《中国宝石》2005,14(3):144-145
姹紫嫣红的大千世界里,服装、饰品、家居、旅行、阅读处处体现着时尚的概念。了解把握它们就可以更好地驾御生活。展现自我,白银首饰是这一季必不可少的服装这点,拥有白银首饰是时尚与品位的象征,你想知道最新的白银时尚语言,做潮流的领跑者吗?那就跟着我们,大开眼界吧。  相似文献   

5.
黄群 《中国宝石》2005,14(3):140-142
近年来中国白银首饰消费增长迅速,国内白银品牌不断涌现,国外白银品牌争相抢滩,竞争激烈。尤其2004年下半年至今国内白银饰品品牌的零售业绩不佳,市场低迷,有业者提出“我们的白银饰品销售渠道与模式如何应对新变化?”,“白银首饰设计该如何创新?”,“如何打遣白银饰品品牌?”,等等。作为国内研发白银首饰的实力派企业,泰城公司与本刊合作,开辟并冠名“金城白银专栏”,围绕白银饰品设计开发,营销渠道拓展、白银饰品文化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探讨,力争为中国白银饰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黄金珠宝》2003,(6):46-46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银主要是一种流通货币,将银打造成各式的装饰品是身份的象征。而现代社会,当银不再以货币的形式存在时,潜意识会有种排斥历史的思想,即否认陈旧的,依附新潮的。但银的贵金属特质也不失为一种美丽的诱惑,毕竟,作为装饰品它也存在了不算短暂的时光。在矛盾中成长的银饰品进展得稍显艰难。2001年世界白银饰品、制品的加工用银高达3200吨,而我国仅为230吨.甚至还不到印度的十分之一。庞大的市场却是如此疲软的现状,让人堪忧。  相似文献   

7.
印度首饰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佩戴首饰不仅反映了印度人生活的内容多样,而且是印度文化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显现出印度文化的光辉灿烂。印度人对首饰的热爱可谓根深蒂固.不仅富人佩带首饰.即使乞丐也用各种骨骼、玻璃等制作成首饰佩带.黄金白银首饰在这里有着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陈汉义 《中国宝石》2003,12(2):54-57
2001年以来,白银首饰成为中国珠宝首饰经营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或增加经营项目的主要方向。在近几年国内的大型珠宝展上,白银首饰品牌和制造工厂大量涌现,无论是在生产品种和制造工艺,还是在品牌策划和营销策略上都体现出种超常的发展,商家对产品的推广速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9.
行业资讯     
银首饰走俏 白银需求大增 在世界珠宝首饰的“白色浪潮”影响下, 近年来银首饰销售一直走俏。尽管竞争激烈, 不少公司的销售量仍在上升。据有关专家预测,2002年中国白银需求预计将达1600吨左右,增幅为30%。白银需求量主要来自化工及电子等行业,但也有一些私人开始收购银条和银币。香港业内人士指出:银首饰的订货商主要来自台湾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但美国和欧洲仍是银首饰的主要消费市场。(梅子)好莱坞明垦拍卖“爱心”铂金饰品 正当2月12日中国农历新年热闹欢腾之际,在著名的贝弗里山庄苏富比…  相似文献   

10.
银色风尚     
李建强 《中国宝石》2006,15(1):191-192
可爱的粉红色、清新的亮蓝色、明快的嫩黄色共同谱写了2006年春天白银首饰的色彩语言。碧玺那高贵的桃红色令白银首饰在轻松中增加了一丝稳重的感觉。搭配小套装可以在严肃中增加活泼的气息,显现出柔美的女性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三届成都珠宝展上,谈得最多、最受成都消费者欢迎的,应该算各种款式新颖的银首饰。广州均丰、深圳金城、广州思多银、深圳7℃、泰国金泰珠宝集团等一批专营银饰的商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新款特色银饰,款款饰品将整个展会映衬得闪闪银光一片,也反映出今年的首饰消费潮流。消费观念转变促成白银的流行一段时期以来,人们以“披金戴银”来描绘珠宝首饰消费,首饰成了财富的代名词,白银由于价值远低于黄金、钻石等,逐步被人们所冷落。我们从一组数字中即可窥见一斑,2000年,我国白银产量不及美国白银消费量的30%,甚至远低于印度,而当年我国生产的…  相似文献   

12.
张爱民 《中国宝石》2000,9(3):34-37
白银,长期以来在我国百姓心目中就是财富的象征,这不仅仅是因为在春秋时期就有用银制作的货币,而且也因为历史上银器同金器一道,多被用于赏赐、贡奉、赠送、贿赂、赋税、施予、悬赏、赌博、储存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1.我国白银饰品的历史白银以其独有的光亮洁白颜色和理化性质 ,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广泛应用。白银 ,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据历史记载 ,中国 40 0 0年前就已发现和使用白银了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银饰品和银制器皿出现。而且白银的价值一度比黄金更为昂贵。由于白银的发现早于黄金 ,因此 ,它登上首饰殿堂 ,也早于黄金。古人视白银首饰为吉祥之物 ,象民间流行的银项圈、银锁片、银帽花等都刻有“吉祥如意”、“长命百岁”等字样 ,表示上辈人对孩童的良好祝愿。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 ,见银在先 ,见金在后 ,先入为主 ,对白银首饰更…  相似文献   

14.
老胡 《中国宝石》2003,12(3):109-109
一组红贝壳与白银相互辉映的首饰作品,透出一种悠远的古韵,它像古代先知的神秘预言,又似少女的护身符而白银略显冷峻的设计语言又向人们暗示出一种极具现代感的时尚风情,亮丽而不落俗套,热烈中透着孤傲的贵族气度.  相似文献   

15.
蔚然 《中国宝石》2005,14(3):145-146
在2005年韩国国际珠宝钟表展览会上,韩国设计师高银珠小姐展出了她设计的30余款白银首饰,以简洁的造型,返璞归真的表面处理。鲜明的色彩对比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注意,记者在展会上对高小姐做了简短采访,以窥其白银首饰设计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漫步珠宝店     
漫步珠宝店●珠宝大观●○毛凌云珠宝店不是每一个人上街必逛的地方,不过,却是每一个人都会注目的地方。从前,中国人喜欢把专营首饰的商店称作“金店”或“银楼”。这是因为金、银是传统的首饰制作材料,在店里的商品中,金首饰和银首饰一直唱主角。后来,珠宝翠钻登场...  相似文献   

17.
吴芳 《中国宝石》2004,13(2):100-101
夏季是个炎热的季节,服装轻盈飘逸,面料以具有良好透气性的高支棉织物、麻织物、真丝织物和优良的仿真化纤织物为主,色彩淡雅清爽,多为浅色、冷色。夏季服装常见种类有衬衣、裙子、短裤、裙裤、T恤、连衣裙等身体的裸嚣部位鞍多夏季的白银首饰与佩戴者的身体亲  相似文献   

18.
卫华 《中国宝石》2005,14(2):134-136
2005年2月21日至28日,第35届泰国国际珠宝展览会在曼谷举行,本次展览会上共有206家泰国白银珠宝企业参展,组成强大的白银展区,泰国白银协会(Thai Silver Ecporter Club)更在显要位置展示2005年泰国白银首饰设计比赛作品,使得白银展区成为泰国珠宝珠宝展览会重要看点。  相似文献   

19.
王耀 《中国宝石》2006,15(1):188-189
白银在我国主要使用在电子电气工业、感光材料、催化剂、电镀及电池,焊料,饰品,银币,银徽等方面,对于大型零售企业的白银销售来讲,则主要集中于摄影、首饰、银器方面。但直到上个世纪末,白银在中国一直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计划管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白银销售。近年来随着中国白银产量的逐年提高和货币作用的弱化,为了促进白银消费,减轻中国白银库存的财政负担,中国政府决定放开白银市场,希望使白银市场完成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几年中,白银作为首饰的一种原材料,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日前,因施托雷(InStore)公司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2016年,美国白银饰品销售持续强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