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制一种用于抽运单频单块激光器的LD电源,采用恒流电路对LD进行驱动,并应用软件监测的方法对电流的长期稳定性和故障进行监测和调节.运用模糊和比例-积分-微分(PID)混合控制温度调节算法,具有超调小和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并对基本PID算法进行了简化.使用了一个分段取值的参数,在控制范围内使运算速度提高10倍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实现LD驱动电流的稳定度优于2 mA,LD温度长期波动小于0.1℃,激光输出的频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2.
一种双极性高精度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度是影响半导体激光器(LD)寿命和输出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保证LD输出稳定的激光模式和功率,采用以ADC和DAC集成的微处理器芯片C8051F350和具有双极性输出电流的TEC驱动芯片MAX1968为控制核心,以积分分离和变速积分增量式相结合的数字PID算法为运算程序的自动温度控制系统(ATC)控制TEC驱动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对LD的加热或制冷,使其工作在恒定温度。实验证明,应用该系统,LD在0℃~40℃环境温度范围内能很快稳定在设定温度,且其不确定度为±0.03℃。  相似文献   

3.
半导体激光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设计了一种基于MCS-51系列微控制器的激光二极管(LD)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分别采用铂电阻及半导体制冷器作为温度传感器和控温执行元件,并应用模糊理论与数字PID参数自适应调整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对LD温度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10-40℃温度范围内的控温稳定性优于0.2℃,能够有效抑制LD波长的漂移。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整定模糊PID算法的LD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半导体激光器(LD)能够稳定工作,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高效的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MSP430单片机作为处理器,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作为温度传感器,半导体制冷器(TEC)作为执行元件。系统通过自整定模糊PID算法,采用闭环负反馈结构实现对LD温度的稳定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温度从21.9 ℃上升到目标温度25 ℃,建立稳态的时间为68 s,且温度可控制在250.05 ℃范围以内。工作94 s后,系统能够将温度控制在250.008 ℃范围以内。与常规PID控制系统相比,基于模糊PID算法的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调节系统的PID参数,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激光器输出功率的稳定,采用ADN2830给LD提供稳定的驱动电流,以及采用MAX1978控制热电制冷器(TEC),通过比例积分微分(PID)补偿电路产生控制信号控制TEC驱动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实现对LD的制冷或加热,从而保证LD工作在恒定温度下。经实验测试,LD在-35~45℃范围内输出光功率变化率小于0.06%;在-55~85℃范围内输出光功率变化率小于0.16%。  相似文献   

6.
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SP430系统平台,利用PID控制算法搭建了一个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系统包括温度采集、PID算法功率控制、人机交互等模块。系统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精确测量温度值,430单片机用来实现PID算法及温度设定与显示等;双向可控硅光电耦合器用于调节功率。能实时监测温度值,测量温度范围广、分辨率高,调节温度迅速,控制温度实时精准、波动小,温度值显示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控制土壤温度的温控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对一个变化的目标温度进行恒温差的控制。系统根据土壤复杂的导热特性以及多变的环境温度设计了一种基于经典PID的温度控制算法。该算法在增量式PID的基础上增加了快速调节算法,用于适应目标温度突变的情况。通过长时间的温度监测,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温度的精确跟随。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多区域空冷式高低温高精度控制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大空间、多区域的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PLC作为控制核心,以PT100温度传感器作为测温元件,以冷热机组作为温度调节元件,结合宏观PID控制算法、快速PWM调节及冷热机组混合调节控制实现对多区域温度的精确控制。该方法基于组态软件开发了用户登录功能,实验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现-520 ℃范围内温度精度为±0.5 ℃,2060 ℃范围内温度精度为±0.1 ℃的温度控制,其比常规PID算法的控制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且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的性能是影响其工作特性的重要因素,提高LD驱动电源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FPGA技术的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源设计方案,以FPGA为控制核心,LD驱动电源的AD/DA转换、温度PID控制、恒定电流驱动、LD保护及人机交互等功能模块电路均在FPGA的控制下协调工作。设计并实现了基于FPGA的LD温度控制与电流驱动电路,测试结果表明当LD的工作温度在20-30℃时,其工作温度稳定度优于±0.03℃,驱动电流的恒定度达到±0.1%。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量激光二级管(LD)制冷模块的响应曲线,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建立其数学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没计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控制LD的温度。实际测试证明该PID控制器能有效补偿制冷模块的相位延时,使LD的温度稳定度达到±0.05℃。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激光器的产生过程,以及它在激光通信、激光测量和激光在PCB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x.E.Bair的相位测距原理[1],给出一种无合作目标的激光雷达系统,测定热表面轮廓的方法[2,3].详细分析了高温炉内耐火绝热层的测量条件,论述了激光雷达相位测距仪原理,给出了原理图和光学系统结构图.  相似文献   

13.
几种CO2激光切雕机光开关的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侠  段军 《激光技术》1998,22(2):91-93
设计与研究了几种用于CO2激光切雕机的光开关,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激光武器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宁宁  林永 《电子器件》1999,22(4):299-305
激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激光侦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武器技术,激光致盲武器也已应用于实战中,高能激光武器正在逐步进行实用化实验,激光通信系统则已经在各国军用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激光威胁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威胁主要来自于激光制导、激光雷达和激光测距等激光探测方式。要实现激光安 全,可以通过减小激光在大气中的透过率,降低激光从目标的回波能量,以及通过干扰激光威胁系统对激光信息的处理方式等手段。由于目前多种制导方式的复合利用,实现复合隐身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激光威胁方式和原理,提出了实现激光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汽缸表面处理的新发展——激光珩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朝阳  张永康 《激光技术》2003,27(1):58-61,67
介绍了激光在发动机汽缸表面处理中的3个发展阶段:大斑点慢扫描螺旋式激光淬火、小斑点快扫描网纹式激光淬火和激光珩磨,在比较中揭示了激光珩磨的优点。并对激光珩磨的加工方法进行了探讨,从光束特性、加工原理、加工工艺等方面对YAG激光和准分子激光在激光珩磨中的使用作了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及其在激光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是国际上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固体激光器,它具有光束质量好、体积紧凑、效率高等优点。在简要介绍高功率掺镱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原理特点以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它在激光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光纤激光组束的激光推进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激光推进技术的原理及其优势,重点分析了激光推进光源的选择.光纤激光器通过激光组束技术可达到10 kW量级的输出功率,并且具有传统TEA脉冲CO2激光器不可比拟的优势,是激光推进光源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对二氧化碳激光器、HF/DF化学激光器、氧碘化学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泵浦碱金属激光器等高功率激光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高功率激光器发展趋势及内在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激光技术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激光技术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并逐步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对激光技术在晶片/芯片加工领域的应用、激光打标技术、激光测试技术以及激光脉冲退火技术(LSA)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