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穿刺翻边不冲预孔,所以不必进行预孔的计算。但由于穿刺翻边与冲孔翻边相似,翻边口部极易变薄和开裂,因而也有一个极限翻边高度的问题需要研究。为此引入了假想预冲孔直径的概念。研究假想预冲孔直径不仅有助于定性分析穿刺翻边的极限高度,还有助于选择与翻边有关的一些参数。因此,本文建立了穿刺翻边假想预冲孔直径的数学模型,编制程序求解了假想预冲孔直径,并与冲孔翻边的预冲孔直径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几点十分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穿刺翻边是冲孔翻边的一个特例,两者相比,穿刺翻边不冲预孔,其模具设计不需计算预孔直径,不仅简化了翻边模的设计计算而且模具结构和制造工艺简单,维护模具也方便。为了更加合理地设计穿刺翻边模具,本文将介绍穿刺翻边模具结构,分析穿刺翻边过程及对穿刺翻边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1.穿刺翻边模的结构(图1)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中,当用正常翻边所形成的筒壁,不能达到制件的要求高度时,就可采用变薄翻边。这种翻边方法具有节省原材料的优点。要使壁都产生很大的变薄,需预先冲孔。然后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当闭合高度不够时,也可两次),将翻边材料厚度逐渐变薄,使其达到所要求的翻边高度。在这里首先遇到的是计算变薄翻边预冲孔的直径问题。教科书和参考书上对常用翻边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加没有杯底杯形件的拉深高度和减少拉深次数,常借助于冲孔翻边的方法进行拉深。 1.在坯料上冲孔后翻边 (1)冲孔直径d_1与翻边高度h的关系(图1)。  相似文献   

5.
孔翻边是将坯料或拉深件上预先冲好的孔,扩成带有竖直边的孔。一般,孔翻边制件常出现孔凸缘开裂、凸缘高度和翻孔尺寸超差等问明。经过实践,孔翻边技术涉及将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1、孔翻边的应力状态和应度在预冲孔周围画出若干等距圆环,则翻孔后可以发现圆环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但圆环本身却大大地伸长了(图1(a))。通过对翻孔壁上取下的单元体进行应力分析(图1  相似文献   

6.
翻边成形边部开裂包含减薄开裂和起皱开裂两种类型。针对某车型QP980钢门槛隔板零件存在的翻边成形边部开裂问题,对开裂零件样板进行基本力学性能检测、零件开裂部位断面研究;基于Auto Form软件对原工艺方案进行了全流程仿真分析,提出坯料优化方案,并从成形、主次应变状态、减薄等方面对新方案进行了评估;此外,对开裂零件的模具状态和修边质量进行现场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坯料方案进行现场零件试冲。结果表明:坯料优化后,起皱开裂区域增厚由18.6%降低至10.4%,起皱现象明显改善;优化模具表面状态能有效改善成形后零件表面拉毛情况,减薄开裂区域的开裂现象消除;采用激光切割获得优化后坯料,成形后零件无肉眼可见的起皱及开裂,此外零件边部质量改善明显。通过研究,总结出影响QP980钢门槛隔板零件翻边成形边部开裂问题的主要因素,便于指导后续零件设计及量产稳定。  相似文献   

7.
<正> 1 孔翻边的应力应变状态 八号小口瓶铁壳铝底孔翻边的工序是采用先拉伸冲底孔再翻边的方法,如果我们在预冲孔周围画出若干等距离圆环,则翻孔后可以发现圆环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但圆环本身却大大的伸长了。通过对翻孔壁上取下单元体进行应力分析(图1),就可以知道金属材料在切向和径向都受到拉伸应力,以切  相似文献   

8.
官英平 《模具技术》2000,(3):58-60,70
在圆孔翻边过程中,变形程度是用翻边系数来描述的。若翻边系数小于极限翻边系数,孔缘处就会破裂。通过对圆孔翻边孔缘处应力应变分析,提出了几种近似计算极限翻边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丽霞  赵军 《模具工业》1996,(12):12-14
对不锈钢管的翻边成形进行了试验研究,给出了极限翻边系数,并给出了管坯原始高度及法兰边缘变薄率的计算公式,为制定成形工艺和模具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金属板上制孔并翻边,一般用两道工序实现:在一套模具上冲孔,在另一套模具上翻边。近来出现了在一套模具上进行冲孔翻边的复合方法。曾在厚度δ=0.5~2毫米的10钢、63M和A1M铝合金方板上进行试验,获得的孔直径达64毫米。翻边时的单边间隙S=1~1.05δ。当翻边孔径小于16毫米时,翻边冲头的圆角半径R_n=0.5(d_o-d_n),d_o—翻边冲头直径,d_n—冲孔冲头直径,凹摸圆角半径R_M=  相似文献   

11.
刘保发 《金属成形工艺》2002,20(3):52-52,61
介绍了钢板翻边工艺中预冲孔直径的等面积计算与工艺验证结合的确定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翻边成形后工件的尺寸要求,对于精度高,批量大的产品加工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室温下用预制圆孔的1.5mm厚7B04铝合金坯料进行一系列圆孔翻边成形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翻边制件卸载后没有发生形状非对称化,但口部直径有弹性收缩。采用圆角半径5.0mm的平底圆柱形凸模和相同直径尺寸的半球形翻边凸模所得极限翻边系数相同,而采用直径30mm和40mm两种不同的凸模时,极限翻边系数却存在明显差异。给出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极限翻边系数,并对试验结果作了必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利用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建立曲面零件拉伸类翻边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代替系统原来的有限元模型,提高了优化过程的效率.首先通过分析曲面零件拉伸类翻边的变形特点,找出影响其成形极限的主要因素,并利用正交试验法和有限元技术确定神经网络训练样本,同时得到了上述因素对翻边结束后板料最大变薄率的影响规律和影响重要程度,最后利用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构建了主要影响因素对零件最大变薄率的响应面,并得到使翻边成形性能最优的设计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4.
在板类零件上进行圆孔翻边(图1),其翻边高度H受到翻边变形程度的限制.为了使翻边工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可以用预胀形的方法提高极限翻边高度.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用作图解析法确定不等高圆孔翻边和椭圆孔翻过时预冲孔形状及尺寸的通用计算公式与一般作图步骤。利用该作图解析法确定不等高内孔翻边时的预冲孔形状及尺寸,不仅可省略翻边后再冲切工件口部的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及翻边成形质量,而且对其他形状的不等高内孔翻边件的成形加工,也具有积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运用冲压过程中的强弱区变化规律,得出了在翻边变形程度不超过材料极限翻边系数时,可以不考虑坯料尺寸的影响进行强制翻边的结论,并提供了强制翻边的力学条件,提出了滚花加工在强制翻边中的新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孔翻边的应力状态和应变 孔翻边是把平毛坯上或予拉延件上予先冲好的孔,扩成带有竖直边的孔。 在于冲孔周围画出若干等距离圆环(见图1(a)),则翻孔后可以发现圆环之间的距离变化不大,但圆环本身却大大地伸长了(见图1(a))。通过对翻孔壁上取下的单  相似文献   

18.
王红卫  丁光显 《锻压技术》2004,29(1):36-37,43
将 1 2× 4J轮辐翻边的变形区看作是平面应力状态 ,从翻边高度与初始孔径变化规律及翻边变形区径向应变和轴向应变的变形规律出发 ,探讨了 1 2× 4J轮辐翻边开裂缺陷的形成原因 ,对现有的翻边成形工艺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金属板料上冲孔翻边,一般用两道工序实现,即在一套模具上冲孔,在另一套模具上翻边,或者用普通的冲孔翻边复合模来完成这两个工序(图1)。这种复合模结构比较复杂,对翻边孔直径较小的零件,制模更困难,因此在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正> 如图1所示的冲压件,一般需要两道工序;1冲孔,2翻边,需要两套单工序模具。也可在一套复合模上同时完成冲孔和翻边工序,而究竟采用什么样的复合模结构,仍需视制件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