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文前 《电力建设》2002,23(7):40-0
在电厂控制系统中,采用屏蔽型控制电缆已成为抑制电磁干扰(EMI) 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屏蔽,仅靠电缆屏蔽层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屏蔽层接地方式、接地点数和接地点位置。  相似文献   

2.
对通信电缆屏蔽层进行周密、精心的接地设计,对于减少通信电缆的电磁辐射,降低对传输信号的噪声干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电缆屏蔽层接地将直接产生电场屏蔽和磁场屏蔽这样两种效果为主线,分别计算、论证了接地对抑制干扰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在电缆屏蔽中,又将降低频信号屏蔽层与高频信号的屏蔽方式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不同接地方式的各自特点及影响。为帮助寻求较理想的屏蔽层接地方式,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发电厂控制系统中,采用屏蔽型控制电缆抑制电磁干扰(EMI)的重要措施。提出良好的屏蔽,仅靠电缆屏蔽层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屏蔽层接地方式、接地点数和接地点位置。  相似文献   

4.
变电站二次电缆屏蔽层是提高变电站电磁兼容(EMC)水平的重要措施,二次电缆的屏蔽层是采用一端接地方式还是采用两端接地方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从抗干扰和防过电压的角度分析了屏蔽层的作用,认为两点接地后屏蔽层中流过的电流主要是外界电磁场感应产生的,实际作用是抵消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因此两端接地提高了电磁兼容水平且减少了电缆在各种情况下产生的过电压,屏蔽层中流过电流对芯线干扰很小;由于无电流回路,屏蔽层一点接地无法取得良好的对电磁场的屏蔽作用。在地网采取均压、分流配套措施后,屏蔽层采用两点接地方式能更好地防电磁干扰,且屏蔽层很少发生烧毁事故。  相似文献   

5.
变电站二次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探讨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变电站二次电缆屏蔽层是提高变电站电磁兼容水平的重要措施。二次电缆的屏蔽层采用1端接地还是2端接地目前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从抗干扰和防止过电压的角度分析了屏蔽层的作用,认为采用2端点接地后屏蔽层中流过的电流应分为感应电流和噪声电流。感应电流是由外界电磁场感应产生的,其实际作用是抵消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屏蔽层中的噪声电流对芯线干扰很小。屏蔽层1点接地情况下由于无电流回路,因而屏蔽层无法取得良好的屏蔽效果。在一个良好的接地网中采取均压、分流配套措施后,屏蔽层再采用2端接地则会具有更好的防止电磁干扰的效果,且屏蔽层很难发生烧毁事故。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对于控制电缆屏蔽层应一端接地还是两端接地仍存在很大的争议.从分析地电位升高的危害和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的作用入手,通过比较不同接地方式下引起地电位干扰的2种地网电流对控制电缆的感应电压的大小,得出两端接地时的干扰电压比一端接地时要小.因此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层两端接地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单文坤 《电工技术》2020,(23):123-126
电磁场通过电场耦合、磁场耦合、电磁辐射、公共阻抗耦合等方式进行传播,对电气二次系统正常工作进行干扰,严重时可能产生过电压损坏设备。采用正确的接地方式不仅能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还能为电气二次系统正常运行创造有利条件。电缆屏蔽层一端或两端接地各有利弊,应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水电站安装与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高质量等电位接地网,是提高屏蔽层两端接地时控制电缆抗干扰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弱电回路屏蔽信号线屏蔽层接地方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传统的概念中,为降低弱电回路的干扰,宜采用带屏蔽层的信号线,且屏蔽层应两端接地,以削弱电磁耦合的影响。但从干扰的来源、作用方式及对干扰的抑制上分析,屏蔽层应单端接地。干扰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串模干扰和共模干扰。串模干扰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择信号线及正确敷设电缆,以减弱或抵消干扰感应电势;或根据干扰信号频率与被测信号频率的分布特性,决定选用具有低通、高通、带通等传递特性的滤波器来抑制。共模干扰的抑制策略只有一个:使共模电压不成回路,或者说将不同的“地”隔离开来。屏蔽层的两端接地,在削弱串模干扰的同时也引入了共模干扰,因为现场的接地网并非实际的等电位面,且接地点必须根据接地方式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9.
变电站中的电磁干扰对二次电缆运行有较大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控制电缆屏蔽层采用一端接地还是两端接地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文章通过比较不同接地方式下干扰的影响,提出变电站内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层两端接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濮恺  顾洁 《电工技术》2021,(5):135-137
从屏蔽和接地角度分别阐述了如何减少电磁干扰,并与数字化核电厂相关要求匹配.以电缆为例,针对电缆电容性耦合模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出电缆之间的电磁干扰电压,研究屏蔽技术对抑制电磁干扰的作用.针对电缆屏蔽层不同的接地方式,分析电场和磁场耦合产生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单点接地和两点接地的原则.最后,思考电缆的空间隔离对抑制电磁干扰的作用,以便进一步完善核电厂抗电磁干扰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内屏蔽电缆容易受到雷电干扰,严重时会造成端接设备损坏,有必要开展电缆端口的雷电感应电压计算研究。基于电磁骚扰的耦合路径分析,提出了依次求解电缆屏蔽层响应和电缆内部响应的耦合分析步骤。对于电缆屏蔽层响应,指出了基于地电位差的传导耦合分析方法和基于空间磁场的感应耦合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电磁散射理论的更一般的分析方法;对于电缆端口响应,提出了基于转移阻抗和转移导纳的分布激励源的传输线计算方法。通过典型算例,计算了屏蔽电缆单端接地和双端接地时端口雷电感应电压,计算结果表明电缆屏蔽双端接地比单端接地具有更好地雷电屏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的二次电缆屏蔽层接地方法,即在开关场的一端经适当电阻接地,位于控制室的另一端直接接地。就不同电磁干扰耦合方式下二次电缆屏蔽层采用新型接地方法和传统接地方法时的抗干扰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较为复杂的感性耦合方式进行了着重分析,发现采用新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电磁兼容效果,并可有效解决因地电流过大而可能烧毁屏蔽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二次设备及电缆的不同接地种类和接地要求,结合在变电站施工中执行的电力系统反事故措施,重点分析了变电站在不同电磁耦合方式下二次电缆的抗干扰接地措施,指出了二次电缆屏蔽层通过专用接地铜排两点接地的施工方法,以及防止大地网电流烧毁二次电缆,屏蔽层一端在开关场经接地电阻接地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交直流电缆并行敷设时,交流电缆会在直流电缆上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工频电流分量.为此,针对上海柔性直流输电工程中可能的几种敷设方式下,对交流电缆在直流电缆上的感应电动势进行了计算,并且实测了不同接地方式下直流电缆金属屏蔽层对交流分量的屏蔽系数.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敷设方式下交流电缆在直流电缆上产生的纵向感应电动势不同,三相交流电缆对直流电缆电磁耦合距离的不同是产生纵向感应电动势的根本原因;计算结果还发现在三相交流电缆与直流电缆耦合距离越远,所产生的纵向感应电动势越小;在4种敷设方式下,耦合距离超过2m后纵向感应电动势趋近于0.最后,还给出了实际工程中考虑屏蔽效应的直流电缆上感应电动势的计算方法,并且提出了屏蔽直流电缆上交流分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过电压保护器参数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罗俊华  周作春  李华春  罗旻 《高电压技术》2008,34(2):355-358,372
针对高压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接地方式和金属护层过电压导致电力电缆线路载流量急剧下降,甚至发生运行故障,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如何合理选取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过电压保护器参数相关标准或规程的现状,依据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401《高压电缆选用导则》和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标准,结合大量现场运行经验和事故原因分析结果,采用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单芯电力电缆金属护层过电压保护器参数的优化设计。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电缆金属护层保护器的8/20μs标称放电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下的残压等电性参数符合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能够满足单芯电力电缆线路金属套过电压保护和保护接地持续安全可靠运行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电缆导体、金属护套、外护套等方面对高压XLPE电力电缆的选择作了讨论,同时对XLPE电力电缆金属屏蔽层的接地方式及电缆敷设方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