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汲亚飞  侯义明 《供用电》2008,25(5):9-12
2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是重要的技术问题.在对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小电阻接地这三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网络结构2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方案.对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安全性、供电连续性,以及对配电网的设备改造的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为20 kV改造中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和相关设备的选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谐振接地方式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是目前合理的接地方式。对各种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装置进行了分析 ,总结归纳出国内外在谐振接地方式下对配电网的控制方式 ,提出了配电网谐振接地方式下优化、协调控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贾九荣  陈霖 《机电元件》2011,31(2):33-35
文章从工作实际出发,对实际生活中的配电网各种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作了比较,并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作了概要介绍,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比较,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推荐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谐振接地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种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是目前合理的接地方式。对各种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装置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国内外在谐振接地方式下对配电网的控制方式,提出了配电网谐振接地方式下优化、协调控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中压配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的依据;介绍了小电流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的几种选线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配电网各种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从设备制造和系统的稳定、供电的可靠性、接地故障点对人身安全的危害性等角度来评述并探讨配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线路比例增大引发的问题,对配电网中性点电阻接地方式及谐振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造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技术原则。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我国城乡配电网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对各种不同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作了比较,并对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作了概要介绍。文章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推荐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钟宏 《四川电力技术》2006,29(5):38-39,43
指出城市配电网中电缆线路比例增大引发的问题,对配电网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及谐振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选择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技术原则,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配电网弧光接地过电压发展过程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和分析了配电网经电阻接地后对弧光接地过电压的限制效果,并对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接地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电阻接地方式的优越性。所得结果可供配电网绝缘配合和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接地选线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增加,正确判别电网接地点,是关系到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问题。笔者就目前电网的单相接地选线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采用零序电流相对相位法和零序电流5次谐波法选线所存在问题,提出利用单相接地故障时出现的零序分量的特点,从“能量”观点实现选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智能接地补偿装置跟踪系统电容电流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电缆的广泛应用,对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出现智能型接地补偿装置应用越来越普及。它的出现,弥补了老式消弧线圈自身的缺点,提高了系统稳定运行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根据鞍钢电网实际应用,介绍智能型接地补偿装置自动跟踪电网电容电流的3种方法,中性点位移电压幅值法,中性点电流相位比较法,中性点外加信号法,并就各其特点作了评价,以便运行人员对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有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3.
10 kV配电网中性点小电阻接地系统变电所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地区已经将10 kV配电网由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逐步改为小电阻接地系统.指出了在10 kV配电网不同的接地系统,特别是中性点小电阻接地系统中,10 kV变电所的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于星形/三角形(Y/d)连接组的变压器,形成差动量一般采用2种转角方式:Y侧电流移相转角(Y→d)和d侧电流移相转角(d→Y)以实现二次电流的幅值和相位校正.为了避免中性点直接接地侧外部单相接地短路时差动保护误动,2种转角方式都消去了差动电流中的零序分量,但因此降低了差动保护反应内部单相接地短路和匝间短路的灵敏度.直接利用中性点零序电流对差动电流进行自动补偿可以兼顾区内外接地短路时保护的可靠性与灵敏度,但实际上由于三相电流互感器(TA)与中性点零序TA的不同型问题,也可能导致差动保护的误动.研究表明,充分利用变压器各侧负序电流在区内外接地短路时的不同相位特征,可以对差动电流进行零序电流的自动补偿,既提高了区外接地短路时保护的可靠性,又保证了区内接地短路时保护的灵敏度不会降低.该方法无需增加额外的零序TA二次接线,也避免了零序TA极性校验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防止系统过电压措施、中性点接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特别对操作、断线、单相接地、雷击等不同情况下中性点处出现的过电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零序通路问题,总结出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应考虑系统零序阻抗、零序电流的分布、N-1对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等因素,做到不使接地点数目过多,以避免零序网络过于复杂、零序保护的定值不好整定、零序保护的各段保护之间不易配合,也不能因为接地点太少而使电网接地不可靠。  相似文献   

16.
配电网接地故障保护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各电网公司均提出要快速就近隔离配电网接地故障,以减少触电与大面积停电事故,然而对中压配电网的不同接地方式及其接地故障保护方法的优缺点还有较大的争议,还没有形成共识,不利于形成优化的接地故障处置方案。文中总结国内外经验,对比了不同接地方式及其接地故障保护方法的技术特点,指出接地方式会影响接地故障的检测标准与保护动作正确率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改为低阻接地、消弧线圈并低阻接地以及采用主动干预消弧时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暂态接地保护技术及其应用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配电网,给出接地方式与接地保护方法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低压电网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电网接地及其特征和危害,阐述了中性点接地的原因,并比较了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系统的电气特征。指出在有效的接地监控前提下,低压电网应尽量使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18.
单相接地保护装置拒动和误动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在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电缆头与零序电流互感器安装位置不同时 ,单相接地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 ,分析了错误安装时拒动和误动的原因 ,指出了正确的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电力系统中性点传统的接地方式引入,分别简述了中性点不接地及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优缺点.对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的几个特点进行了评述,并就高值电阻接地、中值电阻接地、低值电阻接地等3种电阻接地方式阐述了使用范围、特点、接地电阻的选择等有关问题.最后,给出了中值电阻接地方式在南京配电网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江寿霞 《湖北电力》2012,36(1):5-7,21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中压配网采用20kV电压等级的现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10kV配网升压改造的原则,提出了改造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中性点接地、防雷保护、继电保护、10kV与20kV的联络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