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煤电·江湖     
《流程工业》2008,(24):3-3
煤炭和电力是一条产业链上的两兄弟,本应该靠着煤电价格联动,同进同退,乃至笑傲江湖。但令人遗憾的是,煤电价格联动这一“江湖规矩”现已名存实亡。既然没了规矩,自然就少不了同门争斗。  相似文献   

2.
对国家煤电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该中心的筹建是现代煤电产业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促疆电外送提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煤电产业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该产业的标准体系。提出产业要发展计量需先行,计量技术机构通过创新计量技术服务理念与模式,推进产业计量建设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田鹏 《中国科技博览》2010,(35):341-341
我国是富煤少油的国家,能源供给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煤炭。电力是重要的二次能源,是现代工业的通用能源。当前,煤炭和电力对我国能源工业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煤炭与电力的发展水平与和谐程度,直接影响到我国的能源安全供应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从产业链角度,煤炭与电力具有很强的共生关系,煤炭与电力只有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才能取得共赢。因此,“以电力为中心,以煤炭为基础,煤电一体化发展,应该是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对于我国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煤电一体化是近年来我国煤电企业改革提得最多的一词,理论界一致认为实行煤电企业一体化是我国煤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解决当前煤电改革协调的最好方案。本文从我国煤电企业改革现状、动因以及实现途径,三个方面论述淮浙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模式。并从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角度,从宏观条件分析,探讨了淮浙煤电有限公司的成功模式,为煤电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发挥1+1〉2的协同效应,实现煤电两大产业双赢和可持的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煤焦产业在山西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煤焦产业是我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山西作为一个能源大省,煤焦产业是山西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山西省近年来致力于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确立了以煤电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并从1999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强调煤产业链的延伸,通过其他相关优势产业如电力、铝业、机械制造特别是化工的发展,将煤转化为其他下游产品,使煤产生更高的效益。权威统计显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累计生产原煤65亿吨之多。占同期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0%;累计调出原煤45亿吨,占到全国省际净调出量的80%;出口占到全国的70%。…  相似文献   

6.
阳煤集团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整合铝电产业资源,着力构建煤-电-铝和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品加工两条产业链,近日成立了阳煤集团控股的大型子公司-山西兆丰铝业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煤、油、气供需形势的日趋紧张,一个原本多年倡导的词汇也随之热了起来,那就是“节能”。例如,“全国节能宣传周”由往年的11月提前到了6月,“节能周”的主题也更有针对性:节约用电,缓解因煤、电不足而造成的经济发展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发展清洁煤电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目前发展清洁煤电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得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特性,是一种可实现高效低污染的先进燃煤发电技术:简要地分析了IGCC技术特点、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我国IGCC发展的状况:并指出了我国未来煤电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方向。这对于以燃煤发电为主要格局的我国而言,发展清洁煤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全球印刷行业日益发展壮大,产业链日趋完善,并逐渐构建为一个以"知识化、信息化"为主要内核的产业体系。目前,我国印刷业发展持续提速,已经初步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产业带。可以说,产业集群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我国印刷业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原纸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相似文献   

10.
正地处西南的贵阳,多年来虽然凭借优质丰富的磷、铝矿产,发展起了相应的资源型产业,但也"吃"得着实憋屈。产业链为何延伸不开?审视省情,不难发现,抛开科技因素,单单煤、电、物流等因素,就牢牢束缚住了企业的发展。电价成本高、产业链短等一直是贵阳市资源型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多年来,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传统产业的"升级版",成为贵阳市发展的一道大题。如今,  相似文献   

11.
国内车用改性塑料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从产业链上看,其上游是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原料企业,下游是汽车厂商。随着汽车价格的不断回调、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其产生的多米诺效应自然沿着产业链顺势传递到车用改性塑料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被动地承受着下游产品降价所带来的利润缩减,另一方面又无法将成本压力转移给上游,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很弱。  相似文献   

12.
《影像技术》2011,(6):58-58
据报道,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乐凯集团认真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扩大新产业规模,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面对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能源需求日益增长以及大气环境持续恶化的现实,构建资源、能源、环境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的战略方向。本文介绍了基于"煤炭既是能源又是资源"的理念提出的煤炭转化利用新技术——煤炭分级转化发电技术的路线和特点。从节能减排等方面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煤炭分级转化的发电技术可提高煤炭发电的综合效益,改变煤炭单一用于发电的产业结构,可形成基于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的新产业链并缓解我国油气等资源的紧缺状况,对于改变和优化国家煤电产业结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以来,我国煤电大气污染物的控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和强度快速下降,控制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煤电仍将承担国家大气污染物减排的重任。重点研发高性能、高可靠性、高适用性、高经济性污染物的控制技术、资源化技术、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是未来我国煤电大气污染物控制的主要技术方向。预计到2020年,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排放量分别降至2×10~5~3×10~5 t、1×10~6~1.5×10~6 t、1×10~6~1.5×10~6 t。  相似文献   

15.
张斌 《流程工业》2008,(2):23-25
绿色煤电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同属于煤气化发电的技术范畴。绿色煤电所代表的燃烧前脱碳的技术路线,是目前世界上最接近商业化的、能耗和经济代价最低的近零排放燃煤发电技术,代表了未来煤电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6.
《深冷技术》2010,(5):36-36
2010年4月20日《中国化工报》报道,在重庆举办的2010中国煤化工产业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制油和煤化工研究中心主任周红军指出,国内煤制天然气产业虽然遭遇管网垄断的制约,但在区域市场拓展、产业链整合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开发交叉领域的技术是未来发展煤制天然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科学全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煤矿企业“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安全生产、构建和谐矿区这一主题,给安全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一矿职教中心是国家煤矿三级安全培训机构和国家非煤产业三级安全培训机构,具有对煤矿采掘班组长、机运班组长、井下电钳工、井下输送机司机等共17个工种的特种作业人员和非煤产业的地面电工、金属焊接工等进行操作资格的培训、复训和一般生产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资质。  相似文献   

18.
胡主宽 《工业计量》2023,(5):75-78+82
自全国碳市场2021年7月启动以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陆续披露了多起碳排放数据不准确、不可靠的案例。为此,文章聚焦全国碳市场煤电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问题,从计量角度开展调研分析,梳理出煤电企业在煤炭消耗量缺乏有效的量值溯源、关键参数的准确性存在问题、煤质检验及计量管理不规范、碳排放数据缺乏统一的质控指标、末端直接测量技术有待提高等问题及其碳计量需求,分别从计量技术、计量管理、计量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计量助力煤电企业碳排放数据质量提升的几点建议,为全国碳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发挥计量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关键驱动。青岛软件园作为全国首批软件和信息服务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壮大产业规模和创新实力。依托海尔、海信、中车四方所、东软载波、软控股份等头部企业,深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强化“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制造”“软件定义服务”的融合赋能作用,加快绘制核心产业“全景图”、精准招商“施工图”,助力青岛市打造量质齐升、生态繁荣的“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包头铝业集团公司将成为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高纯铝工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包铝集团将在10kt高纯铝的基础上再扩大1倍的生产能力,并向高纯铝箔、化成箔领域延伸,从而在以包铝为核心的包头市国家铝业生态工业园区内形成“煤-电-铝-高纯铝-铝材、铝轮毂及高纯铝箔——化成箔”的最优化的完整产业链,实现物质的闭合循环和能量的多级转换利用,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能源与资源,减少温室气体与有害物质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