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盼 《中国食品》2023,(21):76-79
<正>今年以来,茶饮市场悄然掀起了一场奶基底升级大战,内卷程度进一步加深。众多品牌都推出了新的奶基底,进行原料升级,强调无植脂末、无反式脂肪酸。不过,从整个市场来看,新茶饮和植脂末完全划清界限的那一天,远未到来。植脂末越来越不受待见今年7月,现制酸奶品牌茉酸奶卷入“植脂末风波”,也将奶茶饮品中最常见的配料“植脂末”推向风口浪尖。彼时,有网友发帖称,  相似文献   

2.
吴佳  范志红 《饮食科学》2008,(12):16-17
无论什么时候,经过超市的奶制品区,叫卖最厉害,推销活动最多的肯定是酸奶。商家们很清楚,如果把酸奶按照”低脂”、“高脂”、”低糖”、“无糖”来划分,实在过于乏味。幸好有了水果,它们的甜中带酸.它们的Q感柔滑.让酸奶顿时变得风情万种。  相似文献   

3.
周里希 《中国食品》2023,(11):74-75
<正>今年以来,酸菜鱼式微的言论一直甚嚣尘上。“一下倒掉上万家,这个赛道快不行了。”“一年倒闭1万家,品类正在走下坡路。”在这些声音里,酸菜鱼这门生意可谓一落千丈,风头不再。酸菜鱼,真的沦为“过气网红”了?  相似文献   

4.
假如.在你面前摆着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名称各异的酸牛奶、乳酸奶、乳酸菌奶、含乳饮料等等.你能分清它们之中哪些是奶.哪些不是奶吗?估计为数不少读者的回答是“不能”,在他们眼里.只要商标上带“奶”字或“乳”字.它就属于奶类,而且从口感上讲,乳酸奶和乳酸菌奶的味道都是酸酸甜甜的.和酸奶相差无几。可事实上呢?  相似文献   

5.
《中国食品》2023,(21):68-71
<正>在西式快餐赛道中,品牌开启了“卡位赛”,麦肯在加速跑马圈地,塔斯汀亦来势汹汹。那么,西式快餐赛道真实的竞争格局到底是怎样的?还蕴藏着哪些机会呢?加速跑马圈地说起今年竞争较为激烈的餐饮赛道,西式快餐必然榜上有名。红餐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西式快餐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在此背景之下,诸多西式快餐品牌在国内加速跑马圈地。  相似文献   

6.
周子荑 《中国食品》2022,(21):106-107
<正>“一杯顶三杯”,甚至“400克浓缩成100克”,这样的酸奶是你的心头好吗?最近一段时间,乐纯、吾岛等酸奶品牌纷纷打出“高蛋白”牌,因蛋白质含量是普通酸奶的好几倍,所以圈粉较多。记者注意到,在卡士、乐纯、简爱、北海牧场等网红品牌入局后,伊利、光明等大企业也推出了相关产品。在大小酸奶品牌大打“蛋白”牌的背后,一方面是需求端对酸奶的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恐怕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祭出的吸粉“新法宝”。但与适用于佐餐场景的牛奶不同,  相似文献   

7.
市场上味道酸甜的奶制品名称实在是太多了:“酸奶”、“发酵乳”“优酪乳”、“乳酸饮品”、“乳酸菌饮品”、“新鲜奶酪”……很少有人能说清,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酸奶因其营养价值高、口感好、低乳糖易于亚洲人群吸收等特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青睐。国外市场的酸奶占液态奶的比重大约为40%,而我国则一直徘徊在15%左右。巨大的市场潜力、较高的毛利率,使饱受白奶价格战之苦的乳品企业纷纷加大了对酸奶的投资力度,“酸奶快跑”正成为乳业发展的亮点,2005年甚至被业界称为“酸奶年”。  相似文献   

9.
《饮食科学》2009,(6):51-51
最近一段时间,“酸奶+红糖”的方法成了网络上特别流行的“减肥妙方“.但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群却明确表示,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忽悠”人,很可能导致低血糖症。如果用“酸奶+红糖”代替正餐,一周以后的确能体现减肥效果.因为这属于“节食”,但“酸奶+红糖”无法提供每天的能量需要,减肥效果体现的时候,也会出现头晕.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低血糖症。  相似文献   

10.
沥金 《中国食品》2023,(1):84-86
<正>2022年连锁咖啡赛道的爆款都有哪些?翻看瑞幸的菜单就能收获90%的答案。椰云拿铁、丝绒拿铁、Dirty系列、生酪系列,瑞幸用一年时间证明了自己是咖啡行业当之无愧的“爆款制造机”。仔细研究这些爆款的配方会发现,它们其实和咖啡的关系并不大,换句话说,咖啡豆本身并不是爆款的决定因素。而且这些爆款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清一色都是奶咖。难道连锁咖啡品牌不是靠“精品咖啡”盈利,而是要靠奶咖吗?  相似文献   

11.
<正>不知从何时起,“成分党”成为消费市场的一大流行词,意指具有一定科学资质和知识、有不错的购买力、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研究产品成分的消费者。想要抓住这部分消费群体,品牌在营销上需要切入更具“专业力”的赛道,以满足需求,赢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愚完 《中国食品》2023,(3):78-81
<正>2年狂飙2000多家店,总门店数直逼3000家,汉堡赛道跑出了拓店力炸裂的新秀玩家——塔斯汀。这家拓店速度吊打“麦肯”的中式汉堡,以本土喜好制胜:强调“现擀现烤”;口味更加中国化,内馅包括北京烤鸭、梅菜扣肉等;门店以“中国红”为主色调,遍布国潮元素;价格上走平民模式,客单价约20元……除了塔斯汀,楚郑、豪客吉、大大方方等中式汉堡也在积极扩张并得到资本青睐,不惧与科班出身的“麦肯”、Shake Shack正面刚。脱离了“西式快餐”的叙事,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多家媒体曾先后以《“老酸奶”实为明胶“奶冻”》、《老酸奶是炒作概念》等为题,质疑老酸奶内添加了“明胶”等食品增稠剂,而蛋白质含量并不比普通酸奶高等问题。实际上,酸奶的浓稠度和营养并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卫 《中国食品》2022,(24):10-23
<正>2022年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冬季奥运会在“双奥”之城北京顺利举办;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耗时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终于结束……在这一年,我国继续聚焦“三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预制菜成为最火爆的餐饮赛道,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白酒行业中酱酒不再是一枝独秀,老四大香型之一的清香型开始崛起;饮品中的咖啡和新茶饮赛道十分热闹,“内卷”越来越严重……在注定被人们铭记的2022年落下帷幕之前,本刊就带领读者一起,对2022年的食品行业进行一下回顾。  相似文献   

15.
思雨 《中国食品》2022,(5):58-59
<正>开年以来,咖啡行业风起云涌,成为“内卷”最为激烈的赛道之一,星巴克、瑞幸等先后涨价引发不少争议,近期行业又闯入了一位新的竞争者。2月14日,中国邮政的第一家咖啡店在厦门正式营业,这一举动标志着中国邮政正式进军咖啡行业。“中国咖啡市场空间广阔,属于年轻消费群体最为青睐的高频、刚需消费品类之一。”易观分析品牌零售行业分析师李心怡表示,咖啡这一品类标准化程度较高,易于规模化扩张,  相似文献   

16.
“车神”舒马赫离开F1的赛道已经许久了,轰鸣的赛道上,黑白的方格旗依旧会为新的王者挥动。这是F1赛道上的规则:每次比赛的冠军,将会为他挥舞黑白方格旗;而冠军之后的车手,只能看到静止出示的黑白方格旗。  相似文献   

17.
栾立 《中国食品》2022,(21):88-89
<正>近年来,随着酒水消费的多元化,酒类创新的热度逐渐转向了低度酒的“微醺”赛道,一时间各种预调鸡尾酒、苏打酒、果酒等新低度潮饮品牌成了各大资本的座上宾。但在经历了近2年的“爆红”之后,低度潮饮赛道却在2022年快速“降温”,融资事件明显减少。在业内看来,低度潮饮的生意逻辑并没有改变,市场仍在增长,但一拥而上的局面让市场供给端变得过于“超前”,而且本身这一市场也还需要更多时间来沉淀。低度潮饮“降温”2021年以来,  相似文献   

18.
《乳品与人类》2003,(5):10-13
近年来不少商家学会了偷梁换柱,抓住消费营养知识匮乏的时机,在酸奶和酸奶饮料产品上大打擦边球,作起了酸奶和酸乳饮料概念上生意,一度在消费心目中造成恶劣的影响,众多酸乳饮料类产品堂而皇之的披着“酸奶”的外衣充斥乳品消费市场,使众多消费朋友们错误的相信“酸乳饮料”就是“酸奶”,商家对消费撒了弥天大谎,消费上帝的心受到商家严重的欺骗。那么消费怎样区别酸奶和酸奶饮料呢?看了下面关于酸奶和酸乳饮料的介绍,消费就不会再吃这种哑巴亏了。  相似文献   

19.
漫话酸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奶芳香可口,是当今人们最喜爱的乳制品。究竟酸奶起源于何时何地,其说不一。在罗马皇帝Elugabalum(A.D218~222)的传记中,记载有两种酸奶的制作方法。史料记载,酸奶起源于亚洲。8世纪的土耳其语中出现“yoghurt”一词。英语“酸奶”(yoghurt,yogurt)的称谓由此演变而来。后来酸奶的做法从土耳其传到保加利亚。一些人认为酸奶起源于巴尔干地区,另据文献报道,“公元641年唐朝文成公主进藏时,就已有‘酸奶’的记载。”但公认的是,即:最先研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酸牛奶制作技术的是保…  相似文献   

20.
《中外食品工业》2007,(6):73-73
在炎热的夏天,每天喝上2瓶酸奶,不仅可以消暑降温,让你感觉浑身畅快,还能帮助清理肠胃.调节身体,起到瘦身的效果。这可比“快走”瘦身法.“喝汤”瘦身法要轻松多了,吃着浓浓的酸奶和水果颗粒,想着身体一点点地“瘦下去”,这种感觉简直可以说是“好极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