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顺北地区超深层断控储集体沿下古生界北东、北西走向单剪走滑断裂展布,主要储集空间为与走滑断裂相关的洞穴、构造高角度缝和沿缝溶蚀孔洞,埋藏深(大于7 000 m)、非均质性强。断控储集体空间位置的准确刻画、储集体内部的物性和流体性质的精确预测,是断控储集体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利用测井解释成果,将测井曲线分类为储层相和致密相,然后根据叠后地震敏感属性分析结果提取井旁储层敏感地震属性,在井位处对敏感属性和岩相分类结果进行标定,制作标签。利用贝叶斯分类算法,建立断控储集体储层敏感属性的岩相概率分类量版,将多个地震敏感属性体转化为储层相概率体,并以概率的方式表征其空间展布特征。最后在储层相的控制下,根据岩石物理分析得到的认识,结合叠前同步反演结果预测出断控储集体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敏感数据体。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几何属性要比地震动力学和运动学属性更准确可靠地刻画断控储集体,多属性融合概率表征有助于储层的量化研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顺北地区断控储集体精细描述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2.
顺北地区奥陶系目的层主要发育洞穴型、裂缝型和孔洞型3种类型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且储集规模受多期活动走滑断裂体系控制。已钻井揭示的断溶体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多样,预测与描述难度大。断溶体圈闭是一种与喀斯特岩溶缝洞型圈闭有较大差异,在复杂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碳酸盐岩缝洞型圈闭,具有纵向跨越深度大、横向非均质性强、不受局部构造形态控制、无统一油水界面、上覆区域泥岩顶封、致密碳酸盐岩可侧封的特点。在前期研究认识基础上,通过模型正演,结合井震标定及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建立了走滑断裂、断控缝洞储集体地震识别模式,形成了梯度结构张量定断溶体轮廓,振幅变化率、杂乱相属性等分类预测断裂带内部储层,多属性融合雕刻描述断溶体的储层识别描述技术;建立了断溶体识别与圈闭描述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指导了顺北地区多口井部署并实现油气重大突破,储层钻遇率达84%,证实了技术的有效性及适用性,为顺北油气田和其他地区识别及描述断溶体提供了解决方法和技术参考,对顺北油田超深层领域断溶体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断控储集体是多期活动的走滑断裂破碎带经深部酸性流体溶蚀改造形成的多重孔隙介质特殊储层。断控储集体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储集空间纵横向非均质性极强,缝洞结构纵横向分隔性明显,常规储层预测方法在储集体内部结构及物性变化表征上,存在分辨率低、细节缺失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两步相控反演碳酸盐岩断控储集体预测技术。第一步,计算地震数据体结构张量属性,将结构张量属性体包络作为空间约束相,建立地震相约束低频趋势模型,使用该低频模型约束进行确定性反演,能够有效降低水平层状地震反射对确定性反演造成的干扰,准确刻画地震分辨率下储层顶、底位置及储集体内部非均质性横向变化特征;第二步,基于确定性反演波阻抗及测井主要岩相概率密度函数(洞穴相、孔洞相、裂缝相和非储层相),计算得到不同岩相的贝叶斯后验概率体,将该贝叶斯推论概率体作为反演相控体约束模型,进行三级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即,第一级为结构张量属性体约束;第二级为确定性反演岩相体约束;第三级为测井一维岩相比例空间约束),能够进一步提升断控储集体内部储层横向非均质性及纵向分辨率预测精度。应用效果显示,“两步串联,三级相控”的相控反演方法,即常规地震分辨率叠后确定...  相似文献   

4.
刘军  李伟  龚伟  黄超 《新疆石油地质》2021,42(2):238-245
顺北地区发育断控储集体,埋深大,储集空间复杂,储集体展布主要受深大型走滑断裂控制,准确刻画断控储集体空间位置、储集体体积和储集体连通性,已成为断溶体油气藏勘探开发的主要难点。依据顺北地区走滑断裂的地质发育模式、断控储集体类型及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模型正演及井震结合分析,建立了走滑断裂带及断控储集体地震识别模式,开展储集体敏感地震属性分析,形成了针对断控储集体外部轮廓、内部不同类型储集体的一系列储集体预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应用结构张量属性、增强相干属性、瞬时能量属性、杂乱属性以及相控波阻抗反演技术,对断控储集体边界及内部储集体进行表征,最终形成了顺北地区超深断控储集体地震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超深层碳酸盐岩中发现了10×108 t级油气田——顺北油气田。顺北油气田的圈闭为新发现的断控缝洞型圈闭。在走滑断裂作用下,顺北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因构造破裂产生了大量裂缝、孔洞与洞穴,形成了沿走滑断裂带展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这些储集体在上覆泥质岩区域盖层和致密碳酸盐岩局部盖层封挡条件下,形成了断控缝洞型圈闭。根据走滑断裂构造样式、破碎程度和内部储层分布特征等控制因素分析,将断控缝洞型圈闭划分为压扭型、平移型、张扭型及复合型等4个亚类。断控缝洞型圈闭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为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领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顺北地区断溶体油藏已成为塔里木盆地油气产量新的增长点。塔里木盆地西南玉北地区作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之一,前期部署在构造高部位的YB1井和YB1-2井获得工业油流,该地区是否存在其它类型的钻探目标是目前的勘探难点。为此,首先开展了玉北地区构造特征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走滑断裂发育的构造特征;然后利用实际钻井和地震资料,建立了玉北地区储层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分析了逆冲断层、高角度断裂以及断溶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有利储层地震识别模式;最后利用本征值相干、纹理属性、地震振幅变化率属性开展了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与NNE、NE向断裂相关的缝洞型储集体,有利区面积达47.85 km~2,储集体特征与顺北断溶体特征高度相似,该储集体的识别为玉北地区下一步勘探目标优选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申丹 《石化技术》2023,(6):107-109
塔河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藏类型特殊,经过多期构造运动与古风化壳岩溶共同作用形成的、以缝洞储集体控藏为主的缝洞复杂碳酸盐岩油气藏。其储集空间类型多,储集体的空间分布变化大,具有形态不规则、随机不均匀分布特征。经过对塔河缝洞型油藏的多年开发,目前已进入精细开发阶段,对单个缝洞体储量定量评估精确度提出更高要求。通过总结前期储量刻画思路,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难题,指导引出针对风化壳岩溶储层,基于混合速度初始低频模型反演预测技术;及针对溶洞边缘裂缝假象影响裂缝储量计算的属性预测,通过倾角约束的张量属性薄化融合蚂蚁体的小尺度断裂,表征强溶蚀区的连通分析更明确,裂缝储量刻画更精确;同时通过对比研究优化孔隙度量化表征、油柱高度、含油饱和度、原油密度等参数模型化,为储量精确定量描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断溶体油藏是近年来塔里木盆地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断溶体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是制约开发效果的关键。以塔里木盆地塔河十区TH10421单元为例,基于测井及地震高频属性分析,将断溶体内部储集体划分为4类:洞穴型、溶蚀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型。其中洞穴型和溶蚀孔洞型是断溶体内部最主要的储集体类型,裂缝-孔洞型及裂缝型是大型洞穴发育的前期阶段和重要沟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断溶体的储集体从裂缝-孔洞-洞穴的发育过程体现了溶蚀程度由外到内逐渐增强,其中走滑断裂产生的多级裂缝是加速溶蚀的重要因素。断溶体内部每种储集体类型均对应不同的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地震结构属性能够较为清晰的预测断溶体内部不同储集体的分布关系,进一步佐证了断溶体发育模式。该研究对深化断溶体形成过程的理解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也为此类油藏开发提供地质借鉴。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油藏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近14×108t,目前该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油藏整体存在含水率较高、注采关系矛盾、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采收率明显偏低的问题,急需建立精细的油藏地质模型。按岩溶成因将缝洞储集体分为风化壳型、断控型和地下河型3类,通过分析沙74、沙65和塔7-615这3种典型缝洞单元不同成因储集体发育特征,最终以3种岩溶储集体均发育的沙65缝洞单元为例,分别建立其离散分布模型,并与孔洞、裂缝融合成完整的油藏模型。对于属性参数模型的建立,以大量成像测井上观察到的储集体类型为依据,结合单井储集体波阻抗与测井解释孔隙度,总结出不同类型缝洞储集体波阻抗与孔隙度定量关系,并直接由波阻抗体反演得到孔隙度体,储量计算最终结果与油藏动态预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表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古岩溶储集体成因类型多样、储层结构复杂的特点,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和成因关系将古岩溶划分为表层岩溶、断控岩溶和地下河系统3类。表层岩溶主要受风化淋滤作用形成,分布范围广,结构类型以小型溶洞、溶蚀孔、裂缝等小缝洞体为主;断控岩溶主要沿断裂带溶蚀扩大形成,结构类型以复杂断裂、大型断控溶洞、溶蚀孔缝为主;地下河系统主要受控于潜水面,经长期水流冲刷溶蚀形成,规模大,结构类型以岩溶管道、厅堂洞及沿河的溶蚀孔缝为主。针对不同成因岩溶分布规律特征,采用地震振幅谱梯度属性结合序贯指示模拟表征表层岩溶分布,基于波阻抗反演结合梯度结构张量刻画断控岩溶特征,利用分频能量属性结合基于目标的方法构建地下河系统模型,综合测井、地质、动态等多学科资料表征古岩溶连通、充填及物性特征,并通过融合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表征此类油藏储层缝洞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塔河油田S67单元结构类型及连通样式多样,表层岩溶缝洞体尺度较小,局部连片近似层状分布,厚度在0~50 m,物性及连通性较好;断控岩溶缝洞体尺度较大,沿断裂带呈多种分布样式,物性差异大,顺断裂方向连通性好;地下河系统较为发育,存在上、下2层河道,充填严重,物性及连通性较差。基于融合模型落实并细化了单元储量构成,模型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及开发方案调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古生代地层中发育大量走滑断裂,沿走滑断裂分布的缝洞是其主要油气储集空间。 对顺北地区断控型储层的基本特征以及主控因素尚不明确。 在断裂解析基础上,通过地震振幅、测井曲线、取心综合标定等方法,并参考油气井动态资料,对研究区断控型储层开展研究工作。 结果表明:储集空间包括裂缝与洞穴;不同断裂带上发育的储集体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顺北主体区走滑断裂平面控储范围约为 1.5 km;在破碎体系中优势缝洞的发育位置主要依据振幅值的差异识别;油气在破碎带中为径向流动,而在裂缝带中则为单向流动,渗流特征取决于介质特征。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控制断控缝洞型储集体发育的因素为:走滑断裂样式决定优势缝洞发育部位,断层核带结构控制储集体类型,流体对破碎体系的成岩改造促使储集空间定型。 顺北地区断控型储层特征和主控因素的明确,可为今后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储集体特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依据岩溶及裂缝的发育状况,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储集体可分为拱张褶皱型、断裂块断型、风化残丘型和多期构造复合型 4种类型。第一、二类主要储集空间为裂缝溶蚀孔洞,储层段双侧向电阻率较低,声波时差常出现跳波现象;第三类的储集空间为岩溶残丘;第四类具有上述复合组成的特征。在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拱张褶皱型储集体主要发育于褶皱山风化壳,岩溶作用垂直分带现象明显。断裂块断型储集体在有上古生界覆盖的情况下,岩溶带大面积成层发育、依次递进;在无覆盖时,风化壳岩溶带的溶蚀孔、洞、缝极为发育。风化残丘型储集体在整个残丘山均有发育。多期构造复合型的露头区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岩溶带垂直发育。  相似文献   

13.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受古地貌、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主要以不同类型的大尺度溶洞、小尺度孔洞及多尺度裂缝为主,储集体成因机制不同,高度离散,传统连续性储层表征思路难以直接套用。以储集体识别和描述为基础,基于分类表征的思想对不同类型储集体分别进行刻画。以岩溶成因及野外露头为指导,综合地震定性预测与定量反演成果,对于风化壳成因、断控成因的大尺度溶洞分别采用序贯指示方法和基于目标的方法进行模拟。对于小尺度孔洞采用协同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模,对于多尺度裂缝则以地震信息为基础,采用人工解释、蚂蚁追踪与随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表征。在分类表征基础上,根据岩溶成因规律构建分类储集体的融合原则,实现了分类模型的整合。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表征S80单元缝洞型油藏的强非均质性特征,基于模型细化评价单元储量级别,设计新钻井位置,筛选有利目标区均取得较好效果,模型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为指导剩余油挖潜与开发方案调整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轮古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以洞穴、孔洞、裂缝孔洞型储集体为主要储集空间,具有不规则形态、非均匀分布的特点,给储层预测带来极大的困难,常规的反演方法不能很好地描述其储层分布的特征。利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的地质统计学反演对碳酸盐岩储层进行预测,能够较为合理地描述碳酸盐岩缝洞体系的变化特征,解决了该区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储层预测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震属性能够对非常规储层中的裂缝等不连续异常进行识别,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号响应复杂,使得储层精细结构描述面临重大挑战。为此,提出针对目标储层的裂缝精细预测技术流程,首先使用构造导向滤波(SOF)方法去除地震数据中的噪声,在保留断层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增强地震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其次,充分挖掘地震信号的多尺度特征,开展多方法技术的组合应用,包括基于三维多尺度体曲率属性(3D MSVC)、蚂蚁追踪、最大似然属性以及基于二维希尔伯特变换的储层裂缝多尺度体边缘检测;最后,将这些方法获得的缝洞储集体的多源特征信息进行降维优化和融合,从而降低地震精细预测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实现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不同尺度特征要素信息的同步检测。实际地震资料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裂缝、溶洞、古河道和隐伏断裂有很好的检测效果,能够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构造复杂,成藏条件与盆内不同,断裂、裂缝的发育为致密-低渗储层提供了重要的渗流通道和优质储集空间。在明确区域构造应力特征和断裂、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岩心、钻井资料、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的精细相干、振幅变化、曲率属性等技术,开展了断裂、裂缝的识别技术研究。裂缝型储层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过渡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储层类型,针对这种储层提出了断缝体的概念,认为断缝体是由断裂、伴生脆性破碎带及被其改造过的致密低渗砂岩共同构成的储集体,其上部及侧面均有非渗透泥质岩、致密层等封挡。目前已在断缝体中发现多个油藏,开发效果良好,意义重大。通过对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明确了大-中尺度裂缝的组合展布决定断缝体的骨架形态,小-微尺度裂缝发育边界与砂体发育边界叠合决定断缝体的边界,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断缝体识别与描述流程,阐述了断缝体油藏的基本地质特征。实践证实,断缝体的识别与描述技术对于盆缘构造带低丰度致密-低渗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冀北坳陷中-新元古界雾迷山组及铁岭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宏观储集空间特征,可分出两种基本储集体类型,即裂缝型储集体和孔洞型储集体.不同类型的储集体具有不同的缝、洞、孔等储集空间类型组合;并从储集岩的岩性、层厚、构适应力及岩溶等方面进行了控制因素分析.最后对雾迷山组及铁岭组宏观储集性做出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8.
塔河油田托普台南区块断溶体油藏开发初期产量高,后期暴性水淹和快速见水井多,产量递减快,针对此类特征,目前尚未建立较好的模拟方法。结合断溶体油藏岩溶特征、地震特征、实钻井井储关系以及三带结构提出断溶体油藏栅状断片结构,根据此认识,通过融合断层自动提取技术和蚂蚁体属性,得到断裂指示因子,用以刻画栅状断片储集体,利用张量属性刻画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建立双重介质组分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栅状断片结构是断溶体油藏的主要导流通道;断裂指示因子比断层自动提取技术和最大似然更适合表征栅状断片结构,并在通水源处与张量属性匹配度高,在其他区域匹配性差;与单重介质模型相比,基于栅状断片结构的双重介质模型拟合精度更高,更能反映断溶体油藏生产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中、下奥陶统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类型多样,是未来油田开发的重要潜在目标,但储集空间复杂多变,导致常规测井响应特征混杂不清,储集类型识别难度大。根据钻录井特征、岩心、测井等资料对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类型进行了划分,通过测井信息交会优选了小尺度缝洞储集体的敏感测井信息,利用多元逐步判别原理,建立了小尺度缝洞类型判别函数方程;通过确定各类储集体母体后验概率识别界限,形成了概率约束下的小尺度缝洞储集体识别方法。结果显示,小尺度缝洞储层可划分为5类,分别为未充填溶洞型、砂泥砾充填溶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和溶孔-孔隙型;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密度是区分各类缝洞储层的最敏感的测井信号;这5类小尺度缝洞储层的临界概率识别界限分别为0.98,0.98,0.60,0.60和0.60。研究区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和溶洞型储层大量发育,但单井和平面间的发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4区小尺度缝洞储集体较6区更为发育,垂向上呈现两期岩溶特征。小尺度缝洞识别方法体现了“逐级识别”思路,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多重测井信息的混淆,能有效提高缝洞识别效果,为深入认识油田小尺度缝洞发育规律及开发潜力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寒武系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潜力层系。基于最新钻井、野外露头、地震资料和镜下薄片鉴定,识别出其主要发育相控型和构造强改造型两大类储层,进而细分出8类储集体,其中表生岩溶储集体和高能云化鲕粒滩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的主要储集体。寒武系碳酸盐岩储集体的储集空间类型丰富,孔、洞、缝均发育,不同储集体类型的储集空间类型差异明显。提出了寒武系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高能相带云岩、古隆起区表生岩溶作用和断裂活动等3方面因素,建立了寒武系储层模式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向,指出盆地西南缘的庆阳古陆周缘地区的寒武系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区是重点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