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研究区深层火山岩储层具有分布广泛、横向变化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探究有利的火山岩储集体成为寻找工业气藏的关键。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若干口成像井进行地质解释,判断出火山岩储集体的宏观储集空间类型有溶蚀空洞以及天然裂缝系统,利用天然裂缝的类型、发育方位等特征的统计分析,可以预测未知区域的裂缝发育情况;利用火山岩地层的倾向、倾角统计规律,可以预测火山岩体的主体位置。  相似文献   
2.
尤尔都斯盆地侏罗系底部发育一套厚约200m的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这套泥岩的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好”的评价级别,有机质类型以Ⅲ1型为主,有机质演化处于低成熟阶段,这一切为油气生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盆地内发育着大面积储层和盖层,它与生油层一起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进一步研究表明,区域性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各种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3.
夏9井区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其三叠系油藏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油藏是夏子街油田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三叠系克下组储层的成岩作用阶段及各阶段中的成岩作用类型的研究,识别出3个成岩相,即压实成岩相、铝硅酸盐及碳酸盐溶解成岩相、碳酸盐及自生粘土胶结成岩相,后者又分为深埋胶结亚相和复合成因的胶结亚相.成岩相的分布不仅控制了研究区的含油区带,同时也是造成区内南西段的背斜低部位含油,而东北段的背斜高部位仅含水或为干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4.
塔北隆起三叠-侏罗系储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北隆起三叠系储集层具有孔隙度由上往下逐渐变好、砂体由北往南增厚、储集性变好的特点;侏罗系储集层具有砂体北薄南厚,孔隙由北往南递增的特点。有粒间孔、粒内孔、填隙物微孔隙和缝隙四种孔隙类型,其中粒间孔占60%~80%,是最主要的孔隙。Ⅰ类储集岩Pd<0.01MPa,Dm>5μm;Ⅱ类Pd 0.1~2MPa,Dm 2~5μm;匾类Pd 0.2~5MPa,Dm<2μm.从Ⅰ类到Ⅱ类,孔队结构由好变坏,毛细管压力由粗歪度变为细歪度,排驱压力和他和度中值压力由小变大、孔喉半径不断变小、储集性也不断下降。储层发育主要受埋藏深度和断裂及不整合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应用地震波速度预测砂岩孔隙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地层压力等因素都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经统计钻井、测井资料进行无约束最小二乘拟合后表明,V=++Ch1/n是表述储展速度与孔隙度关系最理想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三元介质组合模型,先利用层速度对泥质含量的响应,预测储层中泥岩的分布,进尔预测储层中孔隙的分布。运用该方法对塔里木盆地三叠一保罗系砂岩储层进行了孔隙分布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对湖北兴山大峡口二叠的露头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建立了二叠系层序地层系统,共识别出42个Ⅳ级层序,5个Ⅲ级层序及1个半Ⅱ级层序,讨论和解释了各级别层序的构成和识别特征。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该区在早二叠世发生过一次完整海平面升隆旋回,而晚二叠世则以迅速广泛的持续海进为主导趋势。  相似文献   
7.
塔北三叠、侏罗系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的成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塔北三叠、侏罗系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包括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孔和混合粒间孔)、粒内孔、填隙物中微孔隙和缝隙等4类。尤以混合粒间孔最为发育,占总面孔率的43%~51%,是储集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干酪根和粘土转化所释放的有机酸对储层中铝硅酸盐组分和部分石英颗粒阴离子的络合迁移作用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可净增约9.6%的次生孔隙,即增加的次生孔隙约占总孔隙的51.9%,表明了次生孔隙在提高储层储集性中的重要作用。储层除受有利相带和储集类型控制外,埋藏深度(以4200~4700m最为有利)及由断裂和不整合面构成的输导通道亦是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谢家湾构造流体包裹体及油气运移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谢家湾构造下三叠统的有机包裹体可分为5种类型,4类组合。各类组合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具有低较高低的变化特点,说明嘉陵江组五段经历了浅较深浅的埋藏历史。根据包裹体的组合分析,该区液态烃的运移应在早燕山期之前,而气态烃的运移则在晚燕山喜山期。  相似文献   
9.
在湖南桃源九溪地区下奥陶统石灰岩成岩作用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生变形残基的概念。这种残基具有与细砂-粉砂级内碎屑相类似的形态,根据:1)残基及其间的微亮晶带具有明显的新生变形特征;2)残基与微亮晶的化学成分相似,而与典型的胶结物区别明显;3)原分布于灰泥基质中的自生石英晶体或其假晶仍存在于残基和微亮晶带内,不出现于胶结物中;4)与残基共生的生物碎屑显示了弱水动力条件,残基是一种成岩产物。其成因主要  相似文献   
10.
对冀北坳陷中新元古界的地质工作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展开,但多侧重于岩石学、地层学和油气地质方面的研究,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的研究相对薄弱。以辽宁省凌源县魏杖子剖面为例,利用岩矿测试资料,对研究区雾迷山组地层的成岩作用、成岩相进行研究,划分出7种基本成岩作用类型,并根据成岩组构、强度、序列及岩性特征,划分出5种成岩相类型。依据对各成岩相储集性能的分析,认为埋藏古岩溶一埋藏胶结和构造破裂一埋藏胶结成岩相具有相对重要的储集意义,并据此对雾迷山组有利储集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