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新结构分散红HR的染色性能,并与C.I.分散红60和C.I.分散红343进行了对照。应用结果显示,分散红HR在色光上与C.I.分散红60近似,而在升华牢度和水洗牢度上略好于C.I.分散红60,是替代C.I.分散红60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氯化富勒烯(C60 Cln)为偶联剂,用n-BuLi引发苯乙烯负离子聚合.紫外光谱分析表明,产物中含有C60.GPC检测显示,试样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比母体聚合物要宽,在高相对分子质量部分出现了含C60的新峰,证明发生了偶联反应.平均每个C60上接有2条聚苯乙烯链.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了聚丙烯酸修饰的富勒烯(C60-PAA),进一步通过酯化反应将核黄素类似物6,7-二甲基-9-(2′-羟乙基)-异咯嗪(DHIX)与C60-PAA共价连接,得到C60-PAA-DHIX.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对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循环伏安法表明,C60-PAA-DHIX中富勒烯基团的第一还原电位要高于DHIX基团的第一还原电位.ESR实验表明C60-PAA-DHIX能与N,N-二甲基苯胺发生多步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即DHIX基团与N,N-二甲基苯胺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生成DHIX负离子自由基(DHIX-.),DHIX-.能进一步将电子传递给富勒烯生成富勒烯负离子自由基.DNA熔解曲线、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C60-PAA-DHIX通过沟槽结合与CTDNA作用,而C60-PAA与DNA的作用较弱.无氧条件下,C60-PAA-DHIX具有比C60-PAA更强的DNA光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4.
付圣  马艺函  张爱清 《精细化工》2021,38(5):954-959
以富勒烯(C60)为原料,利用Bingel环加成反应得到水溶性C60-COOH后,通过水热反应负载上MnO2纳米粒子,最后利用氨基化聚乙二醇连接上肿瘤靶向分子叶酸,合成了多功能纳米复合物C60-Mn-PEG-FA.采用FTIR,UV-Vis,XPS和DLS对其结构组成及水分散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尺寸的C60-Mn-PEG-FA具有良好的水分散性和稳定性.体外和细胞实验表明,C60-Mn-PEG-FA不仅可以实现低pH下的磁共振成像,还能增加氧气产量;在100 mW/cm2的自然光下照射5 min,质量浓度为40 mg/L的C60-Mn-PEG-FA可以靶向杀伤82%的人宫颈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损.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0.2%、0.3%的三种C60高性能混凝土,制作成标准立方体试件,模拟高温试验,分别采用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两种方式把C60HPC试件冷却至常温.测试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超声波速,分析C60HPC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超声波速随受火温度的变化及其受冷却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C60HPC试件的抗压强度随受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受火温度在200~300℃时,掺加聚丙烯纤维的C60 HPC试件抗压强度有所提高;随着受火温度的增长,C60 HPC试件的超声波速减小;喷水冷却后C60 HPC试件的抗压强度在400℃以前降低缓慢,但是在400℃以后降低速度加快;喷水冷却后C60HPC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超声波速值均小于自然冷却后C60HPC试件;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2%C60HPC试件的抗压强度和超声波速值均大于掺量为0%和0.3%的C60 HPC试件.  相似文献   

6.
王子强  唐光诗  刘书芝  陈小莲  张晟源 《化学试剂》2005,27(12):729-731,734
通过系列叠氮化物与C60反应的实验,分析了柱色谱分离提纯C60衍生物的条件和要求.并结合文献总结出常规柱色谱是分离C60衍生物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甲苯是淋洗剂的首选组分.  相似文献   

7.
将纳米C60/C70直接引入到丙烯酸(酯)共聚物中,合成得到具有耐热性和抗紫外线功能的水溶性C60/C70-丙烯酸(酯)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许哲  李慧  黄勇  陆辉强  党婧  孙泽川  王春儒 《精细化工》2021,38(9):1881-1887
采用物理分散法将富勒烯C60分散于透明质酸钠(HA)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制备了水溶性富勒烯材料,富勒烯透明质酸钠(MHAF60)、富勒烯聚乙烯吡咯烷酮(PPF60),并对其护肤性能进行了测试.UV-Vis和FTIR结果显示,富勒烯C60在MHAF60和PPF60中仍保持了其特征吸收.DLS结果显示,MHAF60和PPF60的粒径分别为368.5和500.6 nm.GC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均无有机溶剂残留.EPR结果显示,MHAF60淬灭自由基的能力要显著优于PPF60、VC和水溶性虾青素.以人表皮角质细胞(HEK-A)作为研究对象,测试了在双氧水损伤条件下MHAF60对细胞的修复和保护作用,结果显示,MHAF60的保护和修复效果是VC和水溶性虾青素的1.2和1.6倍.斑马鱼模型实验结果显示,MHAF60具有显著的抑制黑色素、抗炎修复功效,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1-氯萘溶液溶解聚苯硫醚(PPS),将富勒烯(C60)分散到PPS的1-氯萘溶液中,通过溶剂蒸馏和萃取分离,制得PPS/C60复合材料,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PPS/C60复合纤维,研究了复合材料及其复合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PS/C60复合材料中C60质量分数小于4%时,能够实现C60均匀分散于复合材料中;与机械混合相比,溶液分散法制备的复合材料C60分散更均匀;C60添加质量分数为4%时,PPS/C60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达到最高为3.07 c N/dtex,与PPS纤维相比,PPS/C60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提高了38%;C60与PPS发生π-π共轭作用,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用两步自组装法制备硅基纳米碳化硅量子点列阵. 先将两种硅烷偶联剂均匀有序地偶联到洁净的单晶硅片上,其中一种偶联剂能打破C60上的碳碳双键而使C60通过偶联剂均匀有序地分布在硅片的表面上. 然后用夹心法或覆盖法将样品在900℃的氮气氛中退火20 min,使C60分解成活性碳,与周围的硅原子结合生成碳化硅,碳化硅分子的自组装形成了碳化硅纳米晶粒(量子点),C60在硅表面的有序排列导致了纳米碳化硅量子点列阵形成.  相似文献   

11.
裂解C_5中异戊二烯阻聚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玻璃封管里比较了乙醇胺(C2H7NO)、硝基苯(C6H5NO2)、N-甲基吡咯烷酮(NMP)、邻硝基苯酚(ONP)、亚硝酸钠(NaNO2)对异戊二烯(IP)自由基聚合的阻聚效果,阻聚活性的次序为ONP>NaNO2>NMP>C6H5NO2>C2H7NO。并重点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入量对ONP阻聚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IP聚合速度越快。IP损失率与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阻聚效果较好的ONP的质量分数范围为0.3%—1.5%。  相似文献   

12.
焦宝娟  晏志军  王静  金鑫 《应用化工》2009,38(12):1750-1752
以N,N’-二四唑胺(C2H3N9)和邻菲哕啉(C12H8N2)为配体合成碱土金属Ca,Sr的含能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基础的物化表征。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Ca(C2HN9)(C12H8N2):(H2O)。(1)和Sr(C2HN9)(C12H8N2)2(H2O)2(2)。溶解性实验表明,常温下配合物难溶于水加热时溶解,且不溶于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体邻菲啰啉以双齿螯合形式与中心离子配位,配体N,N’-二四唑胺中N原子参与了配位。TG—DTG热分析显示配合物在氮气气氛、研究温度范围内有三个热分解过程,最终分解产物可能分别为以CaO与SrO为主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3.
高纯度支链三烷基苯磺酸钠的合成与表面活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短碳链烷基苯为原料,经酰化反应、格氏反应、催化加氢及磺化等六步反应合成了6种支链1,4,5 三烷基苯 3 磺酸钠,总收率均在21%以上。在烷基苯磺酸盐分子中,主链(—CHR1R2)取代在苯环的1位,短链R和R3分别取代在4位和5位。合成的三烷基苯磺酸盐的结构如下:(Ⅰ)R1=C3H7,R2=C4H9,R3=R=C2H5;(Ⅱ)R1=C4H9,R2=C4H9,R3=R=C2H5;(Ⅲ)R1=C4H9,R2=C5H11,R3=R=C2H5;(Ⅳ)R1=C3H7,R2=C4H9,R3=n C3H7,R=i C3H7;(Ⅴ)R1=C4H9,R2=C4H9,R3=n C3H7,R=i C3H7;(Ⅵ)R1=C4H9,R2=C5H11,R3=n C3H7,R=i C3H7。用1HNMR鉴定了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产品中支链三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均在98%以上。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30℃时它们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最低表面张力(γCMC)。6种表面活性剂的CMC(mmol/L)和γCMC(mN/m)分别为4 3,31 78(Ⅰ);4 1,31 05(Ⅱ);2 8,30 75(Ⅲ);4 0,30 85(Ⅳ);2 0,30 50(Ⅴ);1 0,30 48(Ⅵ)。  相似文献   

14.
采用磷钨杂多酸季铵盐为相转移催化剂,以过氧化氢为氧源,由3一-环己烯甲酸-3'-环己烯甲酯(简称A)环氧化反应合成3,4-环氧基环己基甲酸-3’,4'-环氧基环己基甲酯(简称AOO)。考察了溶剂的种类、催化剂用量(质量)、反应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适宜的合成反应条件,即以60mmol A计,1,2-二氯乙烷30mL,nA:nH2O2=1:2.5,催化剂质量1.4g,温度65℃,时间60min。在该反应条件下,A的平均转化率在99%以上,产品AOO的平均产率为93.5%。产物经红外光谱、质谱分析证实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5.
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表征及表面性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构效关系,以苯为初始原料经酰化、格氏反应、氢化还原、磺化中和等4步合成了4种支链烷基苯磺酸钠。支链总碳原子数为16,苯环连接位置分别在支链的2,4,6和8位。它们的结构分别为:(A)CH3(CH2)13CH(CH3)C6H4SO3Na;(B)CH3(CH2)11CH(C3H7)C6H4SO3Na;(C)CH3(CH2)9CH(C5H11)C6H4SO3Na;(D)CH3(CH2)7CH(C7H15)C6H4SO3Na。经核磁和红外光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用两相滴定方法确定了产物中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均大于99%。用Wilhelmy-Plate法测定了4种支链烷基苯磺酸钠在30℃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mmol/L)以及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mN/m)。CMC和γCMC值分别为:(A)0 112,35 96;(B)0 232,35 05;(C)0 420,33 86;(D)0 708,31 47。根据Gibbs吸附公式求出饱和吸附量Γm、饱和吸附面积Am以及表面压πCMC。发现随着苯环在烷基链上连接位置由2变化到8,CMC增大,γCMC降低。采用电导法测定了4种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其结果与表面张力法的测定结果一致。采用两种基于辛醇/水分配系数的方法预测了4种表面活性剂的CMC,结果表明,考虑了支链化的CMC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C60与过量2-氨基乙磺酸在甲苯及乙醇/水两相体系中反应,产物经稀盐酸酸化得标题化合物(加成度4),产率为28%(按加入的C_(60)计算).C_(60)-2-氨基乙磺酸的结构为~1HNMR、~(13)CNMR、IR、FAB-MS和元素分析所证实.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了C_(60)-2-氨基乙磺酸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C_(60)-2-氨基乙磺酸能有效地清除·OH,其半抑制浓度为0.61×10~(-4) mol/L,在浓度为2.96×10~(-4) mol/L时,清除效率可达88.85%.  相似文献   

17.
王振兴  章亚东  唐平贵 《精细化工》2006,23(10):1023-1026
对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剂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催化剂产率可达94%,并用红外光谱(IR)和元素分析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催化剂用于以w(H2O2)=34.5%为氧化剂,以质量分数76.7%的工业粗环己烯为原料合成环氧环己烷;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环己烯与H2O2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获得的较佳合成条件(以0.08 mol H2O2计)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90 m in,催化剂用量0.6 g,n(C6H10)∶n(H2O2)=2.5∶1,溶剂1,2-二氯乙烷70 mL。该条件下环氧环己烷平均选择性为96.1%,环氧环己烷的平均收率达91.7%。将回收的催化剂用于反应,环氧环己烷的平均选择性和平均收率分别为95.3%和90.9%。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种制备氯化橡胶的人工胶乳新方法。采用氯苯作为溶剂,溶解天然橡胶后,加入一定量乳化剂和水,制备人工胶乳体系,然后通氯气进行反应,并通过乙醇醇析得到产品。考察了HLB值,乳化剂种类、用量和油水比对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考察了不同体系的氯化反应过程和乙醇脱溶剂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反应条件为:HLB=14,w(Span80+Tween80)=0.4%,油水比为1∶7.5或w(Span80+LAS)=0.3%,油水比为1∶3,在常压,60°C下,反应时间10~12 h。  相似文献   

19.
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合成亚油酸乙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两相滴定沉淀法制备了SO2-4/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得到了适合亚油酸酯化的催化剂制备工艺条件:硫酸浸渍浓度0 75mol/L,浸渍时间4h,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4h。首次将该催化剂用于亚油酸的酯化反应催化合成亚油酸乙酯,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亚油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的影响规律,最佳反应条件为:n(无水乙醇)/n(亚油酸)=4,w(催化剂)=3%(相对于亚油酸),反应时间8h,亚油酸转化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20.
邱德梅  季永新 《化工时刊》2005,19(11):22-24
以蔗糖和硬脂酸乙酯为原料合成蔗糖酯.讨论了原料配比、时间、皂含量、催化剂用量及配比对蔗糖酯得率的影响,得到最优条件:蔗糖/硬脂酸乙酯=1/0.8,反应5 h,加入6%的脂肪酸皂和7%的催化剂,乙醇钠/碳酸钾=1/4;反应温度130~1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