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酸异丁酯合成中无机盐催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CuSO4.5H2O2、CuSO4、FeSO4、7H2O、FeCl3、6H2O、CuCl2.2H2O等5种盐对异丁醇与乙酸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FeCl3.6H2O和CuCl2.2H2O是较好的催化剂,酯转化率达86-93%。  相似文献   

2.
以V2O5、C2H5OH和SOCl2为原料,用氨法合成了钒的醇盐VO(OC2H5)3。将玻璃在其乙醇溶液中浸涂、热处理后,得到表面无定形V2O5导电膜。浸涂液中乙醇和钒醇盐体积比为14,水和钒醇盐摩尔比为2或3时,导电膜均匀、透明,并具良好的导电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及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涂膜的厚度减少,膜与基体玻璃的结合增强,膜的电导率逐渐上升,在320℃时达到最大值,为3.5×10^-2Ω^-  相似文献   

3.
钛酸钡制备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BaCl2.2H2O和H2TiO3作反应物,(NH4)2CO3作沉淀共沉淀法制备钛酸钡。研究了(N4)2CO3和BaCl2.2H2o及BaCl2.2H2O和H2TiO3的配比、反应温度和时间、煅烧温度和时间、液固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乳酸酯化催化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汝珍  苏涛 《广西化工》1999,28(3):35-37
用FeCl3、SnCl2、SnCl4、NiCl2、AlCl3、CrCl3、H2SO4、CuSO4、ZnSO4、强酸性离子离子交换树脂,固体 强酸在〈100℃及元搅拌下进行的乳酸和乙醇催化酯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各种不同均相催化剂催化的反应液中乳酸乙酯含量最低值为最高的72%左右。相对而言效果最好的依次为H2SO4,SnCl4、AlCl3等。  相似文献   

5.
在磺化反应前将(CH3)2NCH2CHClCH2Cl.HCl进行蒸馏处理后,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加入NaOH调节pH值,溶液在60℃左右回流4~5h反应结束回收溶剂后,冷却至-5~0℃,结晶得到白色晶体,产品有明显提高,同时异构体含量也降低不少。  相似文献   

6.
利用改进的Othmer釜测量了0.1013MPa下的n-PrOH-H2O/CaCl2和i-PrOH-H2O/OaCl2体系恒定盐摩尔分率下VLE数据。测定结果用优先溶剂化法、Furler方程及本文提出的Furler方程改进式进行了关联。其中Furler方程改进式关联结果较好,汽相组成平均偏差为0.012。  相似文献   

7.
史仍震  孙艳华 《水泥》1995,(1):39-39
标定HCl标准溶液的一种简便准确方法史仍震,孙艳华山东省金乡第二水泥厂(272211)水泥厂化验室使用的0.50N的HCl标准溶液与0.25N的NaOH标准溶液,其通常标定的方法是:用苯二甲酸氢钾标定0.25N的NaOH标准溶液,然后再用配好的NaO...  相似文献   

8.
新戊二醇的制法在装有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剂(作催化剂用)的反应器中,异丁醛与甲醛(用甲醇作溶剂)反应来制备新戊二醇。例如,在反应器中装入WofatitSBW交换剂,然后输入Me2CHCHO和HCHO的水溶液,反应后,得新戊二醇,转化率为99%,选择性亦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用单一底液经6mol/l HCl调节酸度,能分阶段连续完成食用合成色素和糖精钠的测定,从而进一步发挥了示波极谱法在这方面检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混凝法处理高浊度水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研究了单独使用Al2(SO4)3.18H2O,无水AlCl3,KAl(SO4)2.12H2O,FeSO4.7H2O,Fe2(SO4)3.xH2O,FeCl3.6H2O混凝剂和用无机铝盐(铁盐)与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高浊度水的混凝性能。研究表明,使用无机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混剂复合处理的混凝效果优于单独处理,且前者的投药顺以混凝效果和再稳作用有影响,以先加无机混凝剂,后加有机高分了混凝剂时的效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陆小华等提出的单参数过量自由焓模型,建立了由电解质混合溶剂的稀释热推算汽液平衡的方法。推算了 Li Cl C H3 O H H2 O; Li Cl C2 H5 O H H2 O; Li Cl C3 H7 O H H2 O 及 Li Cl( C H3 )2 C H O H H2 O 等体系的汽液平衡,计算结果与文献值符合良好,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汽相摩尔分率|Δy|= 0.016,泡点温度|Δ T|= 0.47 K 和平衡压力|Δ P|= 0.10 k Pa。还能正确预测出甲醇体系中盐溶盐析交叉的盐效应规律。  相似文献   

12.
绘制了298K下三正辛胺盐酸盐(TOA·HCl)-正庚烷(C7H16)-水(H2O)体系的三元相图.富盐相中分子的有序聚集均为层状排列.这种层状结构中,盐对水和正庚烷的饱和增溶量为TOA·HCl:H2O:C7H16=1:2:3(摩尔比).TOA·HCl的表面性质和增溶能力决定了体系的相行为.在整个范围内未发现有球状或其它形状聚集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直接法合成甲基(氢)二氯硅烷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催化作用原理研究,提出了以Si、CH_3Cl为原料,直接法合成CH_3SiHCl_2的新工艺.采用CuCl-Ni-Zn催化体系不但能使CH_3Cl适量分解产生HCl.而且还能促进HCl与Si、CH_3Cl反应并有效地转化为目的产物CH_3SiHCl_2,由小试和400mm流化床中试所得的混合单体中,CH_3SiHCl_2含量>15%,(CH_3)_2SiCl_2>50%,为工业化生产有机硅含氢单体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催化作用原理研究,提出了以Si、CH3Cl为原料?直接法合成CH3SiHCl2的新工艺。采用CuCl-Ni-Zn催化体系不但能使CH3Cl适量分解产物HCl与Si、CH3Cl反应并有效地转化为目的产物CH3SiHCl2,由小试和φ400mm流化床中试所得的混合单体中,CH3SiHCl2含量〉15%,(CH3)2SiCl2〉50%,为工业化生产有机硅含氢单体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济根  李连超 《塑料工业》1995,23(4):21-22,33
本文研究了PVC在碱性溶液中脱HCl的变化规律以及用脱HCl后的PVC(简称DPVC)接枝MMA的反应规律。对碱液浓度、反应时间对PVC脱HCl的影响以及MMA/DPVC的配比、反应时间、BPO用量、溶剂环己酮用量对接枝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研究PVC在碱性溶液中脱HCl的变化规律效果较好,碱液浓度是影响PVC脱HCl的主要因素;DPVC接枝MMA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8  相似文献   

16.
HCl和FeCL2在阴离子交换膜中扩散速度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依据Fick扩散定律提出了测定HCl和FeCl2在阴离子交换膜中扩散速度的方法。测定结果显示,在1%~10%HCl、0%~21%FeCl2和水温14℃~16℃条件下,D膜和S203膜HCl平均扩散速度分别为8.46×10-3m/h和3.26×10-3m/h,FeCl2平均扩散速度分别为3.5×10-4m/h和1.4×10-4m/h,预示两膜都能实现废酸中HCl与FeCl2的有效分离。用S203组装的扩散器分离废酸结果表明,盐酸回收率大于83%,回收酸中Fe2+小于3g/L。  相似文献   

17.
葛晓萍 《陕西化工》1997,(1):26-29,23
用(NH4)2MoS4,Cocl2,NiCl2,HSCH2CH2SH和Et4NBr在CH3OHCH3ONa溶液中反应,得到了顺A,反B异构体的原子族化合物「(C2H5)4N」2,PMo2S4(SCH2CH2S)2「的晶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无液接电势电池:Na-ISE(或K-ISE)|(NaCl(mA),KCl(mB),H2O|Cl-ISE同时测定了298.15K,溶液离子强度I:0.1、0.5、1.0、1.5、2.0和2.5mol/kg时,钠电极与氯电极组成的电池和钾电极与氯电极组成的电池的可逆电势值,根据Nernst方程分别求出NaCl-KCl-H2O体系中,NaCl和KCl的平均活度系数。用Pitzer方程拟合两套实验数据,求出两套基本一致的Pitzer混合参数θNa-K和。将混合参数代回Pitzer方程,分别求出另一组分的平均活度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标准偏差分别为:0.0081(NaCl)和0.0073(KCl)。  相似文献   

19.
周世贤 《辽宁化工》1998,27(1):33-36
用离子交换2循环法制备高纯KOH获得较高的树脂交换容量和较大的转化率;同时副产高纯NH4Cl。  相似文献   

20.
用 Fe Cl3 、 Sn Cl2 、 Sn Cl4 、 Ni Cl2 、 Al Cl3 、 Cu Cl2 、 Cr Cl3 、 H2 S O4 、 Cu S O4 、 Zn S O4 、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固体超强酸在< 100℃及无搅拌下进行的乳酸和乙醇催化酯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各种不同均相催化剂催化的反应液中乳酸乙酯含量最低值为最高值的 72 % 左右。相对而言效果最好的依次为 H2 S O4 、 Sn Cl4 、 Al Cl3 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