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XT11菌种经过发酵能够产生黄原胶液化酶,该酶能够分解黄原胶生成寡糖。实验结果说明,黄原胶液化酶的最适温度为40℃,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最佳缓冲液的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6.0;酶反应最适底物质量浓度为3 g/L,Km=1.68,Vmax=0.203 7 g.mL-1.min-1。Ca2+在浓度较低时对黄原胶液化酶有激活作用,而其他离子在10和30 mmol/L时对黄原胶液化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Fe3+和Cr3+的抑制作用表现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在大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阶段,通过浸种、叶面喷施和根部处理的方式添加不同浓度黄原胶,研究了黄原胶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黄原胶浸种处理大麦种子,发现黄原胶在低浓度时能够促进大麦种子发芽,最适质量浓度为1 mg/L.叶面喷施低浓度黄原胶对大麦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幼苗湿重、株高、根长等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提升;黄原胶同时能提高大麦幼苗叶片内各抗氧化酶活性,质量浓度为1 mg/L时,相比于空白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20%;质量浓度为10 mg/L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硫化酶(SOD)活性分别提升了41.5% 和22.2%.但是添加过量黄原胶,大麦叶片的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了28%.黄原胶还能提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从而提升大麦幼苗的抗病能力.结果表明,黄原胶具有促进大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β-甘露糖酶降解黄原胶的工艺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β-甘露糖酶降解黄原胶的影响因素,包括pH值、反应时间、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及酶的加入量。初步确定降解的最佳条件:反应体系的缓冲液pH=7;反应时间2 h;黄原胶质量浓度5mg·mL~(-1);温度90℃;酶的体积分数5%。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加热温度为反应过程中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4.
褐藻酸降解菌AGN12制备褐藻酸裂解酶的反应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分离菌AGN12能够降解褐藻酸,具有褐藻酸裂解酶活性.褐藻酸裂解酶降解褐藻酸的最适反应条件是:温度30 ℃,pH 7.0,底物浓度8 g/L. 褐藻酸裂解酶稳定性对温度高度敏感,50 ℃保温1 h酶活力基本消失.Mn^2+、Mg^2+浓度高低对褐藻酸裂解酶均有激活作用,K^+在5 mmol/L浓度下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Cu^2+、Fe^3+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环保型生物胶黄原胶为滑石粉的助留剂,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黄原胶对成纸灰分、紧度、耐破指数、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和耐折度的影响.黄原胶用量为0.20%时,对填料滑石粉的留着效果最佳,此时加填滑石粉的成纸灰分为7.86%,紧度0.62g/cm3,耐破指数0.049kPa·m2/g,抗张指数48.49N·m/g,撕裂指数18...  相似文献   

6.
温度是影响黄原胶发酵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优化黄原胶发酵过程的温度控制,在5 L通气式搅拌发酵罐中,非溶氧限制的条件下,对恒温黄原胶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发酵温度为28℃时,在发酵稳定期有较高的菌体浓度,所得黄原胶的丙酮酸含量与表观粘度较高,但有较长的发酵周期。而发酵温度为33℃时,有较短的发酵周期,在发酵稳定期有较高的比产胶速率,但所得黄原胶的丙酮酸含量与表观粘度较低。实验测定了控制黄原胶发酵生长期温度为28℃,稳定期温度为33℃的发酵过程数据。结果表明,与恒温发酵过程相比,通过温度的分段控制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胶浓度及改善胶的品质,分段控温是黄原胶发酵的一种方便有效的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7.
对来自热纤梭菌的纤维素酶CtCel8A的编码基因Ctcel8进行了密码子优化、全基因合成及异源表达.该基因大小为1137 bp,含有379个氨基酸残基,编码理论分子质量为41.8 ku,属于糖苷水解酶GH8家族.该酶能够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可溶性表达,亲和纯化回收率达69.2%.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酶最适作用温度为70℃,最适pH为5.5,对高温的耐受力较强,但该酶对酸性及碱性环境的耐受力较差.纤维素酶CtCel8A能够有效地切割黄原胶主链,将其水解为中等分子质量产物.  相似文献   

8.
黄原胶对蛋白酶耐热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原胶对1.398中性蛋白酶的热稳定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含0.4%黄原胶的酶液在55℃处理20min后残留酶活达50%以上,而对照酶则几乎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9.
新分离菌AGN12能够降解褐藻酸,具有褐藻酸裂解酶活性。褐藻酸裂解酶降解褐藻酸的最适反应条件是:温度30℃,pH 7.0,底物浓度8 g/L。褐藻酸裂解酶稳定性对温度高度敏感,50℃保温1 h酶活力基本消失。Mn2+、Mg2+浓度高低对褐藻酸裂解酶均有激活作用,K+在5 mmol/L浓度下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Cu2+、Fe3+对该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常用低浓度食品胶溶液粘度的影响因素研究(1)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食品工业中常用的四种食品胶:黄原胶、海藻酸钠、瓜尔胶和琼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在低浓度水相体系中浓度、温度、pH值变化对胶体溶液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四种食品胶的低浓度(0.02%-0.7%)水溶液均为指数流体,注变方程符合τ=KD^n,其表观粘度随浓度的增加呈指数规律增长;溶液表现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0.25%瓜乐胶溶液的粘度不受pH值变化影响,0.10%黄原胶溶液在pH5.0-9.5范围内、0.30%海藻酸钠溶液在pH6.0-10.0范围内粘度不受pH值变化影响,0.10%琼脂溶液的粘度受pH值影响最大,且在pH7.0附近为极大值。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 Banach 代数中的行列式理论.给出了具有单位元的迹 Banach 代数具有行列式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引起加工质量故障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于加工中心加工质量故障分析的与/或故障树,提出了隐加工质量故障(FMQF)的概念和由·FMQF 找出制造系统故障的决策树方法.本文在模糊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隐加工质量故障识别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控制图的变化进行设备状态估计.基于以上研究,建立了可用于柔性制造系统隐加工质量故障预测和预报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发展了立方准晶材料的断裂理论 .通过应用Fourier分析和对偶积分方程理论 ,得到了立方准晶材料Ⅲ型裂纹问题的精确解析解 ,并由此确定了位移与应力场 ,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 .结果表明 ,应力强度因子与材料常数无关 ,而应变能释放率依赖于所有的材料常数 .这些为研究此新固体材料的变形和断裂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非织造布滤料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介绍了内部结构的研究及表征、过滤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过滤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指出进一步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前高师物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情况,提出了高师物理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鞋面织物染整是纺织工业中一个特殊分支,公司通过采用先进染色技术和工艺,可以从源头上达到节能和减少废水产生量的效果,废水产生后经过处理达标排放,部分经深度处理后回用。公司经长期实践后已经达到吨织物染整用水125m~3/t_(产品),吨织物排放废水79.2 m~3/t_(产品),水回用率达37.8%,吨产品蒸汽耗量从9t/t_(产品)下降到7 t/t_(产品),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Microbial oceanography is an emerging discipline resulted from the interaction,cross-ferti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life science and ocean science.Microbial oceanography integrates the principles of marine microbiology,microbial ecology and oceanography to study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biogeochemical dynamics of natural marine ecosystems.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s tools to study marine microbes is resulting in rapid advancements in microbial oceanography that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globa...  相似文献   

19.
<正>May 26,2014,BeijingScience is a human enterprise in the pursuit of knowledge.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that occurred in the 17th Century initiated the advances of modern science.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system created by human beings,the tremendous productivity brought about by science,and the spirit,methodologies and norms formulated in scientific practice since the 17~(th)Century have long become essential elements of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