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发布,填补了我国现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导则运用与现实之间尚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分析该导则在南方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在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中的运用实例,提出导则中部分南方岩溶地区不适用之处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某岩溶矿区案例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的要求,针对岩溶区地下水的特殊性,合理地布置调查与勘查工作,获取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的水文地质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合适的数值模拟范围、边界条件、数学模型等,以期得到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果,用以指导生产。该成果对同类矿山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发布并实施了3个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等.这些新的导则较旧的导则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态影响新导则更加注重现状调查、极大地简化了评价工作等级、简化了影响评价内容,就新、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入手,介绍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分析了人类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原因,提出了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讨论了地下水环评工作等级划分的原则、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的工作内容和重点、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和制图的目的;综述了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数学模型、解析解和数位解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可作为广大的水体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者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四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对已有资料的分析,依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对四平市区地下水超采区的划分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如何保护管理地下水超采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地下水超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地下水超采已引起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为进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配置与有效管理,依据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以超采系数、地下水位、地面沉降、地下水质量和地下水污染指标为评价指标,运用GIS对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了计算与叠加分析。结果表明,房山平原区一般超采区面积215.7km2,严重超采区面积231.5km2,禁采区面积139.9km2。该评价结果为管理部门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探讨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背景为出发点,对我国现阶段的地下水环境条件进行了探讨,并在对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框架和主要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后,总结开展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完成对水利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探讨玉林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从评价等级、污染源强、情景设定、影响预测、防治措施方面,提出适用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建议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澳大利亚国家坝委员会(ANCOLD)大坝与环境的问题和导则,该导则对大坝的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模式:走水利绿色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纵观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漫长岁月,水利工作经历或正在经历着三个阶段(或曰三种模式):①以解决人类生存生活为主要目的的原始水利阶段,②以兴建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来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问题的工程经济水利阶段,③就是本文将重点论述的生态经济型环境水利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水利工程不仅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防洪错峰,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上功不可没。但单靠水利工程还不能解决所有的洪涝旱灾等问题。近年来我国洪旱灾害频繁发生且有加剧趋势。1998年长江洪水,黄河断流,淮河、太湖严重污染等水问题,我们  相似文献   

12.
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层次上的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可操作的实际应用阶段的重要步骤。建立水利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的实质就是建立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评价内容。丈中分析了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提出了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原则,以我国水资源配置为主的水利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背景,提出了具体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3.
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能较好地刻画用水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但在具体应用及理论方法层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基于现有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今后在研究中应选择面板数据作为基础研究资料,加强用水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成机理分析和探寻更优计量模型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半湿润地区河道水质改善的途径--以关中渭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研 《中国水利》2002,(2):60-61
目前我国制定的水环境管理目标,对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人类活动引起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考虑不够,以至出现了污水达标效率高,而水质并未明显的现象。应根据我国水资源听时空分布特点,通过实施总量控制的办法来改善河道水质。  相似文献   

15.
徐薇  乔晔  龚昱田 《人民长江》2012,43(1):67-71
长江上游地区既是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主要分布区,又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因此,开展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特点、现状及其保护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随着水资源开发等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长江上游出现鱼类生物多样性下降、渔业资源衰退、物种加速濒危等问题;虽然采取了包括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殖放流站建设在内的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长江上游鱼类仍面临巨大的生存威胁。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渔猎技术的改进,也有水电工程建设。在分析长江上游鱼类资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河湾水库移民对环境影响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河湾水库移民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水土资源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移民迁入产生的资源压力进行量化分析以及移民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价值核算,直观反映移民对安置区的环境影响。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安置区水土资源并不充裕,但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承载移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移民对安置区水土资源的年消耗价值为266.7万元。建立的移民安置环境影响量化评估模型,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环境影响的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输水工程建设中的若干环境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辉 《水资源保护》2003,19(1):47-49
通过对跨地区、跨流域输水工程的研究 ,加之相关工程的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 ,对输水工程建设中的水源水质、施工区水土保持、输水线路比选与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医学与人群健康、水源保护、动迁安置与公众参与、施工期劳动保护等环境问题进行归纳 ,提出可供类似工程参考的分析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平台,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统计出的湿地资源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对新疆1996~2005年湿地资源数量、类型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在10年尺度上湿地资源总的动态特征是: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滩涂湿地、永久积雪及冰川湿地和库塘湿地面积增加,增加面积共46 417 hm2,沼泽湿地、稻田湿地和芦苇湿地面积减少,减少面积共12 966 hm2。最后引入湿地资源类型相对变化率反映出新疆各地州市湿地资源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克拉玛依市、哈密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湿地资源类型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全疆相应的湿地资源类型变化幅度。政策变动、水利工程建设和人口增长是新疆湿地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环境资源调控的原则及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资源调控中的状态转换原则,即通过产权界定及一系列政策手段,转换环境资源的实际状态,使其摆脱无效率的共有态,尽可能进入市场态或公共态,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并结合国情初步设想我国环境调控机制的构建,通过市场机制、财政机制和共有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环境资源的状态转换。最后以我国水资源调控为例,具体阐述了上述原则和机制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东江水资源环境管理问题及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水资源环境管理问题,实质上是共同资源的利益分配问题,凸现了我国资源环境保护在经济转轨时期面临的环境管理方面的挑战。其矛盾具体表现在:①在有限自然资源和无限经济发展之间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②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实行流域统一管理的障碍;③"一国两制"下的流域管理体制和机制。探讨了高强度开发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的流域协调管理、"一国两制"条件下跨界水资源保护等的现代水资源问题与管理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