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师洁  苏建宁  李雄 《包装工程》2019,40(8):47-53
目的为使产品原型设计契合消费者的感性认知与情感需求,对产品原型形态进行意象造型与形态耦合优化设计。方法首先,以产品原型理论为基础开展原型实验;其次,采用最小距离的NURBS曲线的形态混合算法对产品原型与意象原型进行融合均化;然后,应用频谱分析法量化产品形态特征,通过余弦相似度计算形态耦合度,并结合消费者意象评价值与造型偏好度分析形态耦合机制;最后,运用遗传算法建立优化设计系统对目标意象下的产品原型形态进行优化。结果实现目标意象下产品原型设计方案的耦合优化,获得契合消费者情感认知的细化形态。结论此方法可对产品意象原型进行合理有效的耦合优化,实现产品形态的细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产品造型意象设计与产品造型量化间的预测模型,将产品的设计元素与消费者的需求和感知相关联。方法 分析小轿车造型与感性意象之间的关系,基于用户对产品外观形态感受进行打分,采用感性工学方法进行量化;用双BP神经网络训练的思路,建立外观设计元素与感性意象间的对应关系,得到小轿车外观方案的感性意象预测模型。结论 获得产品造型设计方案的感性意象预测模型,能高效解决设计师的产品造型设计方案与消费者的目标达成趋同,通过高效的产品外观设计,为未来轿车及机电类产品的造型设计转向以消费者精神需求为导向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武玉娇  郑枫  葛玉鹏 《包装工程》2021,42(18):253-261
目的 为了更深层地探寻消费者对白酒酒瓶造型设计的情感诉求,找到影响消费者感性意象的设计要素并构建情感意象与造型要素之间的联系.方法 提出一种从多维设计变量出发对白酒酒瓶造型进行感性工学研究的方法,从消费者的感性意象出发,运用人机界面元件(HIEs)解构方法对白酒酒瓶造型进行多维度设计特征分析,然后通过灰关联与因子分析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设计特征元素,并运用数量化Ⅰ类建立白酒酒瓶主设计特征元素与消费者感性意象之间的映射关系模型.结果 设计出新产品对构建的白酒酒瓶感性意象预测模型进行实例验证分析,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评价值的T检验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论 实现了对白酒酒瓶造型的意象评价值预测,并了解到目标感性意象对应的设计特征要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产品的设计优化创新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而造型是设计优化的重要关注点之一。针对感性产品的造型优化,充分应用感性工学理论及技术,进行以用户为中心的意象造型优化设计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此,对面向产品意象的造型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归纳,在感性工学理论体系相关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面向产品意象造型优化设计中的意象提取、映射构建及造型创新三个主要环节;重点分析了在产品意象造型优化中,基于计算机算法的造型优化、基于创新理论的造型优化和基于数理统计模型的造型优化三个方面的关键理论、技术及其运用。结论总结出了在造型优化方面中关键理论、技术的优缺点;结合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对产品意象造型优化设计提出了展望,即多方法融合、生理心理认知测量技术结合、基于AI技术和大数据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陈国强  姜楠  张鹏  谢小雨 《包装工程》2021,42(4):166-171
目的 为了满足儿童群体对家庭陪伴型机器人的审美及情感需求,更好地感知体验造型形象,提高儿童陪伴机器人造型的创新性和差异性,让父母和孩子更加青睐.方法 运用感性工学理论,构建了儿童陪伴机器人意象造型与感性认知映射模型,采用语义差异法和Likert量表对代表性样本进行感性意象认知分析,通过SPSS软件统计感性意象词汇测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系数数量化分析,语义量化分析得出主要造型特征影响元素,依据主要的影响元素对儿童陪伴机器人进行造型设计.结论 明确意象造型与感性认知的映射关系以及感性需求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将无形的感性意象词汇转化为有形的造型设计元素,可以有效指导儿童陪伴机器人进行造型创新设计,为该行业的产品造型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调查用户对民用卫生口罩的感性意象认知,分析卫生口罩形态设计元素与感性意象的关联性,为民用卫生口罩的形态设计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基于感性工学理论,运用语义差分法调查用户对口罩形态的感性意象,同时采用形态分析法确定卫生口罩的形态设计元素与造型特征,将各造型特征重组后再进行感性意象评估,最终应用联合分析法对满足用户感性需求的形态组合进行形态效用值的计算。结果从卫生口罩形态设计元素与感性意象之间的关联度以及各造型特征的效用值结果中得知,立体纵向折叠式口罩中最美观的形态组合为挂绳a+L12+L22+132,最自然的形态组合为挂绳a+L12+L22+L33;平面式口罩中最美观的和最自然的形态组合均为挂绳b+L12+L22。结论 分析得出的卫生口罩造型元素与感性工学的关联度可以为卫生口罩的产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钱皓  高洋  马东明  智伟 《包装工程》2019,40(14):144-149
目的 基于用户需求,结合意象仿生方法和模糊评价法,指导儿童遥控车的造型设计,实现造型创新。方法 以儿童遥控车为研究对象,从细化设计流程入手,合理选择被仿生物,建立被仿生物特征与产品造型元素的映射关系,以指导设计方案。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儿童遥控车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构建评价模型,搜集感性意象词对,建立并计算评价矩阵,得出方案的综合评价值,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方案进行改良和优化。结论 运用意象仿生对儿童遥控车的造型设计进行创新,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设计实例进行验证和修改,从而可以设计出符合用户感性需求的产品,提升产品造型形象,为儿童同类产品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推论式感性工学的汽车前脸造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少波  张慧  秦志远 《包装工程》2017,38(18):82-86
目的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汽车前脸造型设计的情感意象需求,提出了基于推论式感性工学的汽车前脸造型优化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对消费者群体进行定位,其次收集并筛选感性词汇和造型样本,然后分解设计要素,建立语义差异轴,最后分析感性词汇与汽车前脸造型设计要素的映射关系,指导汽车前脸造型设计。结论得到了一款符合消费群体满意的紧凑型汽车前脸造型。将推论式感性工学应用到汽车前脸造型设计中,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设计产品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提出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产品意象造型优化设计方法.选择目前市场流行而又缺少感性设计研究的滑盖手机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意差异法、因子分析法提取内隐的用户意象语意信息,运用形态分析法分析产品造型特征,确定产品造型要素,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求取顾客偏好模型以及造型要素与意象词对之间的量化关系模型,并进行了模型拟合.模型清晰地反映了顾客偏好、造型要素和意象词对之间的量化关系,为产品造型优化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产品,适应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并方便企业后期的产品迭代,提出了一种应用已有产品案例进行产品快速设计的方法。方法以对象设计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融入了消费者感性意象这一特征,建立了案例造型知识库模型,并由此模型指导案例各特征知识的获取,由此建立案例造型知识库。结论依据设计需求,应用案例造型知识库进行案例的检索、匹配、推理、变异,完成对四阀饮料机的方案设计,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1.
陈金亮  赵锋 《包装工程》2021,42(20):178-187
目的 产品感性意象设计是将用户情感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设计模式,在提高用户满意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对产品感性意象设计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论述了感性意象的有关概念;重点分析了产品感性意象设计所涉及的代表性样本确定、产品设计要素分析、感性意象获取、感性意象与产品设计要素的映射构建及产品感性意象优化设计等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并归纳总结了各类研究方法和关键技术的优缺点;在感性意象应用方面,着重分析了感性意象中针对产品造型、产品色彩及产品材质的研究方向.结论 随着感性意象和新技术、新方法的融合发展,更加准确地获取感性意象、提高感性意象映射模型的精度、智能化设计、设计过程虚拟化等将是未来产品感性意象设计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为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产品,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产品感性意象值预测方法。先确定产品的感性意象、造型设计要素以及感性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以造型设计要素为自变量,以感性意象评价值为因变量,利用LIBSVM软件,通过对惩罚函数、不敏感损失函数以及核函数等相关参数的分析设置,建立产品感性意象值的预测模型。结合办公座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所提出的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设计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刘楚玉  王海林  陈荣 《包装工程》2012,33(10):90-94
基于感性工程学提出了产品造型的设计与评价方法,并以汽车仪表盘为例进行了分析,基于问卷调查,用语意差分法将消费者对仪表盘的感觉特性定量化,建立并验证了仪表盘造型要素和主要意象描述之间的关系,对产品概念设计及设计效果的评价有指导意义,同时使消费者的感觉特性需求贯穿到产品外观造型设计中。  相似文献   

14.
李远利  涂细凯  向萌  李肖 《包装工程》2022,43(4):120-127
目的 为了满足马桶座圈造型美观性与使用舒适性的两者要求,提出一种将造型设计与有限元分析相融合的综合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根据感性工学原理归纳出马桶座圈造型的设计要素,初步设计了8种马桶座圈的造型方案,并采用语义差异法对各个方案进行美观性感性意向评估,挑选了4种偏向于美观的造型方案,同时与人体模型装配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获取人体与马桶座圈之间的接触压力,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设计方案的均值与压力数值进行综合评估,得出最优设计方案,最后通过30名测试者对最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测试。结论 实验测试的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近乎吻合,表明了运用感性工学与有限元分析的综合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设计师设计出造型美观且使用舒适的产品,为相关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李靖  郜红合 《包装工程》2024,(6):143-149
目的 提出符合用户感性需求特征的外卖配送电动车造型设计方案。方法 基于感性工学理论,将感性需求转化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采用SDM(语意差异法)方法制作调查问卷,收集并筛选描述外卖配送电动车造型的感性意象词汇与样本图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影响造型设计的主要因子和外卖电动车造型元素,构建感性意象数学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四个主要造型构成要素与感性意象进行量化处理。结果 对外卖配送电动车的前面板、前大灯、车身架和座垫的造型元素展开分析,设计出与用户“时尚”和“速度”情感需求最匹配的梯形前面板、变异多边形前大灯、多边形车身架和细长型座垫造型元素。结论 感性工学不仅能有效挖掘用户需求,而且还能直观表达出感性感受与数值的对应关系,对外卖配送电动车造型要素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调整。  相似文献   

16.
BP神经网络在产品配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志刚  吕娜  乔现玲  王卉 《包装工程》2016,37(10):136-141
目的实现产品配色设计的自动化。方法以感性工学为理论基础,采用神经网络为关键技术来研究产品配色。首先确定产品色彩的感性词汇与色彩设计要素,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色彩编码与感性意象评价值之间的关系,最后结合豆浆机实例,设置BP模型中的输入层、输出层、隐含层的相关参数来进行豆浆机配色感性意象设计的实验仿真。结果测试验证了BP神经网络在产品配色设计中应用的有效性。结论表明了产品感性意象与产品配色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产品配色辅助设计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质感调和设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运用感性工学和BP神经网络构建产品质感调和设计模型。方法通过多维尺度分析和聚类分析,分析出了最适合于描述质感调和的代表性感性意象词汇集;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以透明度、光泽度和粗糙度及其细分类目为元素的质感调和空间;通过质感调和实验,获得了针对实验样本的质感空间特征值和感性评价值;最后通过MATLAB的BP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基于感性意象的质感调和设计BP模型,并重新设计检验样本论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结论该模型为后续的计算机辅助质感调和设计系统提供了理论和算法依据,可以提高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5E-SD的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章通  高放  周婷婷  方浩 《包装工程》2018,39(16):202-206
目的将感性工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引入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中,扩展其应用范围,提出基于5E-SD的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方法。方法以感性工学中的语义差分法和形态分析法等理论为基础,以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的思想框架为指导,提出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中样本的筛选、体验设计语义空间的构建与体验设计要素的提取方法,并通过感性测量和量化方法构建感性语义与体验要素的拟合模型。结果以室内导航APP为例进行实验,证明基于5E-SD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结论该方法实现将互联网产品的感性意象准确直观地转化为体验设计的要素,对迭代进行的互联网产品体验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结合分析的产品意象造型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设计出符合消费者感性需求的产品,提出基于结合分析的产品意象造型设计方法。首先采用多元尺度法和聚类分析法选择典型样本,进而应用形态分析法确定产品的属性和各属性的水平。其次,利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产品的感性意象,并用造型吸引力对其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使用对应分析法对感性意象和产品属性的关系进行探讨。最后,利用结合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模型。该文结合办公座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