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靳汉 《钢铁》1959,(19)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平炉容量是500到600吨。为了避免庞大的注锭吊车和钢水(?)所引起的厂房及设备制造和浇注操作上的一系列严重困难,在这种极大吨位的平炉上,都采用了双槽出钢。在太原钢铁公司创造了平炉三槽出钢的重要先进经验以后,鞍钢已经成功地将这个方法推广到全国最大的平炉上,取得良好成绩。(图1)这座平炉设计容量是500吨,使用三个200吨的钢水缶进行三槽出钢,扩装至600吨。在这座平炉上,除了将衬砖适当减薄,将门坎及炉顶相应提高,从而使炉膛扩大到600吨以外,其他部份与500吨炉相同。炉后钢水缶座由两个增加到三个,同时,将炉后铁  相似文献   

2.
继平炉三槽出钢试验成功之后,大冶钢厂为解决平炉——电炉混合炼钢时,钢包中不带入平炉渣问题,试验了“单槽双包出钢”法。此法已于四月中旬试用成功,并已投入生产,正式代替了该厂不久前刚试验成功的双槽出钢设备。单槽双包出钢法是充分利用旧有车间设备,能加倍提高炉产量的一项新措施。大冶钢厂用了此方法,在不增添任何设备条件下,将某号平炉产量提高了100%。虽然这种方法与应用双槽出钢具有同等的意义,但是因为老车间设计的不合理,不一定所有的地势都有可能采用双槽。应用单槽双包出钢法,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在某种意义上说来,此法给四槽出钢打开了大门。此法还有下述各项特点:1.在同一个炉子上,同时可以冶炼两种不同的钢种,合金钢,炭素钢均可(已试验过的一包为35TL,而另一包可为3号沸腾钢,35钢或5号钢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各国在提高出钢槽及盛钢桶的使用寿命上都广泛的试用在衬砖工作层上喷涂一层耐侵蚀的胶质耐火材料。1964年12月鞍钢第三炼钢厂与钢铁研究所一起试验了出钢槽涂料,通过实践已收到较好的效果。试验是在370吨固定式平炉上进行的,使用双流出钢槽,出钢时间为10~20分钟,出钢时经由出钢槽流出的渣量平均约为16米~3,渣中氧化铁含量约9~14%。  相似文献   

4.
据国外文献报道,平炉、转炉出钢挡渣法共有78种,现分述如下:1)平炉(2)挡渣板挡渣法:挡渣板放在出钢槽上方,出钢下渣时,用绞车打开钢槽的排渣窗并放下档渣板。钢水仍可从板下流入钢包。渣从排渣窗流入渣罐,苏联伊热夫斯克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钢铁工业大跃进的形势下,为了保证今年钢产量翻一翻,为了促进当前炼钢生产重要的一环——平炉炼钢的再跃进,冶金工业部于今年七月十日日到十五日在太原召开了平炉生产促进会议。会议贯串了政治挂帅、以虚带实的精神。会议听取了各厂上半年组织生产大跃进的报告,从报告中,说明了各厂职工由于解放了思想,破除了迷信,敢想敢干,大胆革新,从而使平炉炼钢生产技术在短短的半年有了飞跃的发展,如太钢的三槽出钢,大冶的单槽多缶出钢,重钢的装料石灰由过去3-4%减少到0.7%,鞍钢280多吨的青年团结炉创造了6∶20一炉钢的新纪录等等。会议集中以扩大炉容量,采用双槽、多槽及单槽多缶出钢为中心,由各厂汇报了上半年工  相似文献   

6.
采用盛钢桶整体内衬成型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内衬操作机械化,并可减少维护盛钢桶的劳动量,同时,可以少用稀块的耐火材枓,把更便宜的耐火材料利用起来。但是整体内衬的强度低于砖衬。因此,使用这种盛钢桶出钢,引起了一系列突出的困难,这联系到组织无压力出钢以避免钢水冲坏内衬的受冲部位。这对于溶池深的双床平炉以及配备单流出钢槽的平炉特别重要,因为这种人们熟悉的,被广泛采用的出钢槽(图1—a)的结构不能减慢钢水流入盛钢桶的速度,它的底部是平炉出钢口底部的延长,都倾斜5—8°,钢流获得加速  相似文献   

7.
刘宪卿  高洪才 《炼钢》1992,8(6):26-29
高氧化性炉渣进入钢中,不但抑制钢包精炼的脱S反应,而且大大增加了钢中氧化物夹杂。本文介绍包钢对大型固定式双槽出钢平炉进行了挡渣技术的试验、研究及取得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钢铁》1958,(5)
过双反运动,思想大解放,全国钢铁工业出现波澜壮阔,万马奔腾的新形势。各厂经济指标直线上升,高炉利用系数已迈进了世界先进行列。到处是,大胆创造,大胆革新,太钢平炉车间创造出三槽出钢,上海钢铁公司转炉创造三排风眼,大冶钢厂采用世界最新的转炉电炉混合炼钢法,技术革命的苗头已经在出现。  相似文献   

9.
鞍钢—炼钢厂在钢铁研究所协助下,在去年六至十二月份进行了镁质材料捣筑出钢槽的试验,收到良好效果。过去,这个厂的平炉出钢槽一直采用粘土耐火材料砌筑,槽底砖层每出一次钢(三百吨)浸蚀消耗十五至二十毫米,槽底寿命只有四至五次。使用寿命短,耐火砖和人工消耗又大,很不经济。采用镁质材料捣筑,克服了上述缺点。捣筑时,将按一定  相似文献   

10.
炉后加锰铁是目前我国平炉炼钢普遍采用的一个技术过程,因为在出钢过程中要用人力往钢缶或出钢槽中投掷锰铁,所以操作条件非常恶劣。鞍钢第二炼钢厂采用了加锰铁漏斗,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漏斗挂在铸锭吊车的小钩上,并利用小钩的升降操纵  相似文献   

11.
据苏联“CTAлb”,1989,(12):25报道苏联切列波维茨钢铁公司开发了并在单槽平炉和双床平炉出钢时使用了新结构截渣装置。该装置由接受容器和流渣槽(见图)组成。在接收容器底部装有孔径60mm的座砖用于接收器中钢水流入盛钢桶。  相似文献   

12.
《钢铁》1958,(6)
平炉改为双槽出钢后,由于槽内钢流分叉处内衬受冲击力较大,使用寿命很短。改用炭质材料冲捣打结实,内衬使用寿命平均可以提高六倍。(一)炭质料成分: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平炉的生产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平炉出钢量是主要因素之一,而出钢量又取决于平炉熔池和盛钢桶之容积。因此许多平炉厂家,五十年代在设计一个平炉车间、选择炉子吨位时,总是趋于大型化。七十年代,  相似文献   

14.
平炉炉底的工作层历来由镁砖层和烧结(或打结)层组成。烧结层直接与钢渣接触,用以保护镁砖免遭破坏。随着平炉强化冶炼的发展,小时供氧量已提高到13500Nm~3(加拿大希尔顿钢厂),且大量生产低碳薄板钢。钢与渣中的含氧量明显提高,终渣15~26%FeO,出钢温度提高到1630~1660℃,加快了对炉底耐火材料的浸蚀。一些氧气平炉的炼炉率高达5~8%,明显降低了平炉的作业率。为此,各主要平炉产钢国争先研制新型炉底耐火材料。本文着重介绍分析国内外的三种新型炉底耐火材料。  相似文献   

15.
图拉黑色冶金科学生产协会在10吨平炉出钢过程中,采用气体一粉末混合剂对钢水进行了处理试验。混合剂是经喷咀装置,通过炉壁耐火材料砌体中的出钢槽喷入钢水的。在出钢的同时,将石墨电极插入炉子工作区一侧的出钢口区域使钢水氧化度稳定。在出钢时,往出钢槽内喷吹混合剂比往盛钢桶里加入同样混合剂有着更加有利的精炼过程动力学、热力学和工艺学条件。此时,反应相的接触面更加发展;没有氧化渣;反应区间  相似文献   

16.
《炼钢》1992,(3)
湘钢炼钢厂用河南巩县生产的刚玉质耐火材料捣打出钢槽,使用证明,它具有粘钢少、粘渣少、耐冲刷、热稳定性好、寿命长(达50炉次)、节省耐火材料和非生产时间及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适用于平炉、电炉出钢用。这种捣打料的骨料是刚玉和SiC,A1_2O_3含量高达60%,含5%碳粉,以一种特殊粘结剂结合,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是一种较理想的出钢槽用耐火材料。  相似文献   

17.
Н.  НС  程希忠 《武钢技术》1989,(4):25-26
已往的平炉前墙修补装置,包括投射机械、移动小车及补炉材料料斗三个部分。这种装置的缺点是,修补平炉前墙垛时,必须使用一个反投大勺,致使贵重的散状补炉料消耗过高,墙垛补修质量差,而且劳动强度大。另一种平炉墙垛修补装置是由三段组成的专用料槽,其槽壁向段底倾斜,总的来看是向料槽锁扣中心轴线倾斜。  相似文献   

18.
肖英龙 《四川冶金》1990,12(2):40-42,68
本文提出了30MnTiB钢平炉冶炼的技术条件;进而用热力学、动力学和化学反应平衡理论分析了钢液在矿石沸腾、纯沸腾、脱氧和出钢过程中的温度、[C]、[P]、[S]及脱氧、含金化元素的变化;最后明确指出了30MnTiB钢平炉冶炼技术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19.
及时开启出钢口及稳定出钢时间对平炉的钢种,质量及冶炼时间均有重大影响。包钢炼钢厂为500吨固定式平炉,投产以来一直使用磷0.4~0.7%的铁水炼钢,受钢材性能要求的影响,镇静钢比例要求高,且为中、高碳钢,所以对出钢口开启更为重要。过去有因打出钢口时间长而改钢、降级者。个别炉次还造成全炉低温钢及号外钢。六十年代我们从国外资料看到国外使用定向爆破开启出钢口,七十年代初从国外考察报告中证实加拿大希尔顿钢厂500吨平炉使用定向爆破开启出钢口,后鞍钢、武钢相继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重钢三厂炼钢车间的两座平炉自1975年以来生产硅钢的情况,着重对硅钢气泡形成、产生的原因、防止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该厂实践证明,就硅钢而言,钢中含过量氢是钢锭(坯)生产气泡的主要因素,在逐步采取控制出钢温度等12条措施后,获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主要是通过重钢三厂平炉硅钢生产的实践,寻找到了防止硅钢气孔产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