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倍频Nd:YAG脉冲激光诱变钝顶螺旋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炎生  尹鸿萍 《光电子.激光》1999,10(6):563-564,570
用倍频Nd:YAG脉冲激光诱变钝顶螺旋藻,通过生长曲线的测定,选出光合作用较强的藻株。与出发株相比,诱变后的螺旋藻体干重略下降,藻体蛋白质含量增加12%,胞外多糖分泌量提高246%。  相似文献   

2.
万贤国 《激光杂志》1981,2(A02):3-3
为了提高激光的诱变效率,搞清激光波长、照射剂量,品种特性及复合处理等因素与诱变频率的关系十分重要。但国内尚研究得不多。因此,我们从1975年起,用He-Ne、CO2、N2、钕玻璃等四种激光器以及激光+γ射线以不同剂量分别照射了六个水稻品种的种子。然后在L2代对5万多个单株进行逐株考察,统计其有利变异频率与上述因素间的相关性,得出了下列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
He-Ne激光照射巨噬细胞对胞内钙浓度及其免疫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徐朝阳  谭石慈  邢达 《中国激光》2004,31(2):53-256
用He-Ne激光辐照巨噬细胞,实时观测活体单细胞内钙浓度([Ca^2 ]i)分布和细胞免疫活性随激光功率和照射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激光照射时间的增加,[Ca^2 ]i出现上升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逐渐回复初始状态,且呈现中心最强,径向衰减的环形梯度分布。不同激光剂量对巨噬细胞内[Ca^2 ]i及其免疫活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同一波长激光,当剂量不同时,可以表现为完全相反的效应。同时激光功率也是影响巨噬细胞内[Ca^2 ]i及其免疫活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一波长、同一剂量情况下,如果激光功率不同,巨噬细胞内[Ca^2 ]i及其免疫活性的变化也有着显著的差异。当照射功率为0.16mw时,胞内[Ca^2 ]i峰值是照射功率为0.40mw时的近6倍。最大值时对应细胞免疫活性最高。对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激光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桑黄菌原生质体进行He-Ne激光诱变处理,经过3代筛选,筛选出了5株变异菌株JS1至JS5。5株变异菌株多糖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均有所提高,多糖含量也都发生了变化。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变异菌株酯酶同功酶图谱发生了变化;传代培养表明变异菌株遗传性较稳定;正变异率估算表明He-Ne激光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正变异率较高,适宜用于桑黄菌原生质体诱变。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多种激光波长,以不同的功率密度和辐照时间,照射沙田柚枝条的芽点,然后在砍去了树冠的7-10龄树上进行嫁接。先后共辐照1500多个芽点,嫁接在320棵树上。实验同时在三个小气候和地质背景略有不同的三个实验基地进行。经过五年多的工作,第一代无核沙田柚已经专家认定,第二代的套袋的无核果亦已得到。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激光处理所出现的谱带均比对照要多,不同激光波长均有各自的酶谱;进  相似文献   

6.
我们于一九七六年采用较大剂量激光照射小麦干种子,观察其后代发生的变化,探索适宜的诱变剂量,以有效地利用于作物育种。  相似文献   

7.
激光诱导榆树单倍体植株及无融合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应用激光诱导单倍体无融合生殖,主要是通过对琅琊榆,醉翁榆花药,子房离体组织培养,得出促使邮愈率最高并获得器官分化的是He-Ne激光照射剂量20J/cm^2,其中醉翁榆子房愈伤组织经过长达520天的分化培养,还能从它的次生愈伤组织中得到绿芽分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两种不同功率N2激光对大鼠穴位照射后,观察其免疫功能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低能基激光照射与大能量激光照射之间有明显差别。主要显示剂量与反应间关系具有累积作用。同时指出对激光照射后引起机体免疫学效应有较高的敏感性,在制定治疗剂量与安全剂量时可作为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观察氦-氖激光在不同照射时间后皮肤组织的变化,对探讨激光通过导光纤维和激光局部照射的最佳照射时间有重要意义。我们从1981年10月31日至1983年5月31日对家兔进行试验,用同一功率的He-Ne激光不同照射时间,观察皮肤组织的变化。实验方法本实验共用30只健康的雄兔,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以不同功率的氮澈光对大白鼠分组进行穴位照射。照射前后测痛,照射后动物痛阈都有提高,说明不同功率的氮激光均有镇痛作用。高、低功率氮澈光穴位照射后动物产生的痛阈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性不显著。提示使用低功率氮激光同样可达提高痛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送粉激光熔覆时激光与粉末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永强  宋永伦 《中国激光》1998,25(3):280-284
通过建立粉末在激光照射下的热传导模型,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不同合金、不同粒度的粉末在不同激光功率密度作用下的温度变化,通过实验验证得出各种粉末在不同激光功率下的临界熔化时间和相应的临界激光扫描速度。  相似文献   

12.
宋小义  胡林 《激光杂志》2009,30(4):73-74
中功率密度He—Ne激光照射DNA固体纤维后,在很短的照射时间,激光对DNA磷酸骨架结构和氢键的损伤就达到了最大值,这时不仅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氢键也发生了断裂;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激光对DNA的损伤程度先是减小,然后再加剧。激光对碱基的影响,先是使碱基谱线强烈减色,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减色效应逐渐减小,然后变为较强的增色效应,再变为减色效应,这也许是激光在损伤碱基后又破坏碱基-碱基间的垂直堆积状况,造成碱基谱线的拉曼增色效应。  相似文献   

13.
好氧颗粒污泥具有沉降性能好、承受有机负荷高等特质,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和结构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等难降解物质。正是因为好氧颗粒污泥在废水生物处理工程中具有的许多优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成为近几年新的研究热点。由于胞外多聚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且多糖是颗粒污泥胞外多聚物的主要成分,因此,开展好氧颗粒中胞外多糖的研究工作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通过电镜钌红染色技术可直观地显示好氧颗粒污泥中胞外多糖的分布与结构特点,为研究者从形态学角度了解多糖在颗粒污泥的形成、保持颗粒稳定性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提供基础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14.
低功率密度的He-Ne激光照射DNA同体纤维后,构象仍为A型.照射时间很短时,激光对磷酸骨架结构基本无影响,对氢键和碱基有轻微损伤.随着照射时间延长,部分磷酸二酯键和氢键断裂.继续照射,激光先是对DNA的损伤有所减少,然后又使DNA的损伤加剧.但磷酸骨架基团损伤程度减小的时间早于氢键损伤程度减小的时间.在较长时间照射后激光对DNA损伤程度反而降低的机制目前并不清楚.激光对大部分碱基的影响是先破坏与DNA垂直的碱基-碱基堆积相互作用,再使碱基之间氢键受损和断裂.  相似文献   

15.
He-Ne激光与紫外线复合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桑黄菌原生质体进行He-Ne激光与紫外复合诱变处理,经过3代筛选,筛选出了5株变异株S1~S5。5株变异株菌丝发酵产量比出发菌株均有所提高,S1比出发菌株增产64.06%;其中3株变异株多糖含量增加,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S4比出发菌株提高13.84%。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变异株酯酶酶谱发生了变化,传代培养表明变异株具有较稳定的遗传性,正变异率估算表明He-Ne激光与紫外线复合诱变桑黄菌原生质体优于紫外线诱变。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的大量资料已证明He-Ne激光穴位照射有镇痛作用,关于镇痛机制研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重庆第一人民医院间接测定了激光照射后有类吗啡样物质(内啡呔)存在。作者也发现了兔被激光照射后香草扁桃酸有下降现象,说明激光镇痛与神经递质有一定的关系。我们以正常人作He-Ne激光照射,测定照射前后全血胆碱酯酶的变化,以进一步探索He-Ne激光镇痛机理。  相似文献   

17.
韩苇刘琦  赵建础 《激光杂志》1985,6(5):266-269,255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功率He-Ke激光照射大鼠足三里穴的镇痛作用及其对不同脑区的5-HT、N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功率(18mW)He-Ne激光照射穴位后可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且大鼠的脑干、间脑和端脑内的5-HT含量与脑干、间脑内的NE含量均有显著升高。小功率(3-5mW)He-Ne激光照射穴位后不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大鼠脑内5-HT和NE含量亦无明显变化。提示此镇痛作用很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单胺类传递含量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江新  蔡昌松 《激光杂志》1998,19(6):50-53
为了研究YAG激光CO2激光行鼓膜造孔对听力的影响,我们用不同功率密度的激光照射豚鼠鼓膜不同时间后观察中耳和耳蜗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发现光关节末端输出功率1.58W/mm^2的CO2激光照射豚鼠鼓膜2秒,相同功率密度的YAG激光照射10秒可引起鼓膜穿孔,听骨链和耳蜗凝固或点状炭化;显微镜观察见凝固和炭化处柯蒂氏器官均明显破坏或变形,其内部分有炭化灶和/或炭化颗粒。激光输出功率密度愈大,损伤听  相似文献   

19.
用脉冲激光及液体光声传感器研究了螺旋藻的光声谱及入射能量与光声信号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了正常状态与在 DCMU 存在下螺旋藻光声图谱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He-Ne激光对心肌血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用两种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小白鼠心前区,从组织形态方面观察心肌血管的变化。实验发现经激光照射后心肌血管明显扩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揭示了激光照射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理,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