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壶者,为茶而生,因茶而动。潮州手拉壶作为潮州工夫茶的冲罐,正是因潮州工夫茶而生,因潮州工夫茶而动。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演绎,潮州手拉壶渐渐自成一派,成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潮州手拉壶的发展过程中,潮州手拉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魂",那是潮州手拉壶艺人赋予其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紫砂壶因茶而生,它是为饮茶量身设计的,每一把紫砂壶背后都有一种茶的韵味。紫砂是艺术也是文化,更是一种传承。神奇的五色土通过传承精湛制陶技艺,在陶苑之中争奇斗艳,尽显风华。现以紫砂"容天壶"为例,探析壶器所包含的豪迈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壶一盖碗,能泡天下茶。"它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太对。买过壶的人,尤其是紫砂壶的人都知道,虽然茶壶一直以来都被称为"泡茶利器",但在买壶时,卖家总会再三提醒:一把壶最好只冲泡一种茶,怕串味,也怕养得不太好。而在买盖碗时则没有这样的顾虑,它口敞肚圆出汤快,不但能冲泡上百种茶,就连从未接触过茶的新茶客也易于上手。  相似文献   

4.
吴建平 《江苏陶瓷》2013,46(4):19+22
清代紫砂壶艺大家陈曼生开拓了这样一种极具创意的紫砂壶制作——"十八式壶"。"十八式壶"得天然之机趣,树立了一座紫砂陶刻艺术的创意丰碑。茶味与壶味相关,壶艺与陶刻创意相融合,使人们在茶里品味到了紫砂壶陶刻艺术的韵味,并深刻影响着后代紫砂壶陶刻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洁 《江苏陶瓷》2012,45(2):58-58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彩,几何形的有"圆珠壶"、"仿古壶"、"四方壶"等;自然仿生型的有"南瓜壶"、"莲蓬壶"、"佛手壶"等;筋纹型壶有"桂花瓣壶"、"菊瓣壶"等。这些形态各异的紫砂壶共同构成了紫砂艺术园地里蔚然可喜的人文景观。就其使用价值来说,紫砂茶具均得益于优越的材料,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能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  相似文献   

6.
郭占华 《江苏陶瓷》2011,44(3):61-62
"无为茶、自然品、天赐修心与众家,禅茶一味""有型壶、古层砂,地藏神韵乾坤大,道壶百益"远至神农,近至今朝,茶香依旧,壶品万千,承播四方之文明。古人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提到茶的起源,茶树乃茶品类最早的一个物种,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培育与利用茶树,同时原始的茶文化从此诞生。茶起源于中国,在中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便提到了野生大茶树。如今更有资料证明,野生大茶树遍布中国  相似文献   

7.
前程似锦     
正茶壶尺寸:(长:16.5cm,宽:9.5cm,高:11.5cm)一幅《奔马图》,一套贺岁壶,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了2014年人们先睹为快、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前程似锦"紫砂套壶(一壶四杯),乃葛军先生为甲午马年创意设计、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精心  相似文献   

8.
泡茶时,先要识别名茶、鉴赏名茶。观于茶形,闻于茶香,选好茶后用茶抄抄起卷紧茶叶如珍珠,倒入紫砂壶中,茶壶发出清脆的"嘀嘀……"更重要的还要识壶,壶的质感也是识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俗话说:"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无论说"七件事"还是谈"七件宝",总归离不开"茶"字。许多老茶客认为:"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乾隆皇帝嗜茶如命,甚至开过这样的金口:"朝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在盛产好茶的中国,对于爱喝好茶的中国人来说,"喝茶"就要有好茶壶。紫砂壶,是品味醇美香茶的器皿,是品味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赤泥开方印,紫瓶截团玉"。900多年前,苏东坡在宜兴留下对紫砂深情的念想。品一壶好茶,赏一把好壶,清风明月间,传达的是一种高贵、风雅、内敛的中国味道、中国气质。而一壶在手,因意境而生,为优雅的中国式生活赋予内涵和人文。突破传统,融入自我风格,以女性制壶者婉约、细致的风格,我创作一把高贵古朴、气势如虹的作品,于是这把精心创意、用心制作的"隆尊壶"(见图1)跃然眼前。  相似文献   

11.
“茶因壶而香,壶因茶而响。”人的一生其实就是在品茶.会不会品。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品.决定着人生一辈:子的色调。在诸多形形色色的泡茶茗壶中.紫砂壶以其天成的淳厚、宁静、清淡的特质成为了最佳的泡茶壶具。其历经几百年发展已成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艺术精品。大自然为紫砂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硕的题材.“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相似文献   

12.
明代文人李渔曾说过:"茗注(泡茶之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他称颂宜兴紫砂壶是最为理想的泡茶器皿.的确,宜兴紫砂壶制作精密、比例恰当,嘴攀胥出自然,注茶流畅,不涎水;把手稳当、口盖严密,倒茶时无落帽之忧.故自北宋以来名显历史、誉享中外,已近千年春秋.  相似文献   

13.
一把好壶不仅能让人一眼就看出物象形式美,而且更让人在细细品赏中品出意境韵味美,激发人们审美心理活动的形成,由审美内容、形式、特点、兴趣、态度等方面构成新思维、产生新欲望。这意境富有美学的意蕴和被审视的功能,并为人们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壶艺审美理念。中国紫砂艺术的魅力是沉于心而见于物象,紫砂壶艺作品意境的真正领会则要砍落一层"表皮"方能呈现晶莹的"真境"。凡对中国紫砂壶艺产生兴趣的人,都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境界,体会中国艺术的意境诞生的真谛。功力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学术境界主于真,壶艺境界则主于雅。壶与茶相戚,茶语禅相通。以天赐宜兴独特的紫砂泥经艺人之手捏成  相似文献   

14.
茶道之茶称为"佗茶","佗"有"静寂"、"悠闲"的含义。在一枚石、一汪水、一幛屏、一把扇、一炉炭、一炷香、一壶茶组成的写意洒落空间里,边品茶边闲谈边修心。  相似文献   

15.
邵毓芳 《江苏陶瓷》2011,(5):33-33,35
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何世人独钟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宜兴紫砂壶之所以  相似文献   

16.
用"一壶一天地"来描述紫砂壶的款式特点,一点也不为过。紫砂壶的造型各种各样,有大气挺拔的,有精致巧妙的,有古朴稳重的,有诗词、书画并肩在壶器上交相辉映的。一把紫砂壶泡着茶,流淌的茶水仿佛从山水间倾泻而出,顿时满室生香,客人啧啧称赞,使人不由得对吟诗饮茶、纵情山水这样的豪放生活有所向往,这便是紫砂壶区别于一般质地壶器的魅  相似文献   

17.
中国陶都宜兴的紫砂,向来以造型多变、泥色古雅丰润、功能特殊出众、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而闻名中外的紫砂陶刻更是一门融合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学问如一体的"刀"的艺术,有"字以壶传,壶随字贵"来传颂。所谓的紫砂铭刻,即是在制成的紫砂泥壶上,以刀镌刻正、草、隶、篆、魏碑、汉瓦、古今石索和钟鼎铭文等各体书法,或山水、花卉等国画题材,一方面有着装饰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反映历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初始,文人品茗赏壶辄有赏茶诗之作。但赏茶诗归赏茶诗,终究只是精神上的契合,尚未能成为壶上艺术。直到元代始有陶刻于紫砂  相似文献   

18.
对茶人来说,已经拥有了两个"知己",这就是茶和紫砂壶。爱茶的人们喜欢壶,喜欢壶的人更爱茶。  相似文献   

19.
宗志军 《佛山陶瓷》2014,(3):50-50,52
宜兴紫砂壶作为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中国陶瓷之美发展到了极致。明代李渔就称赞:"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他还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  相似文献   

20.
大富贵     
正茶壶尺寸:(长:18.5cm,宽:6cm,高:15cm)"第八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2007年贺岁壶"大富贵"紫砂套壶(一壶、两杯、两碟),选用陶都宜兴优质纯正紫砂泥制成。其构思以鼓圆形为壶钮、壶体,气韵生动,富态大气,十分养眼,象征丁亥猪年富贵、团圆。红黑两色交相得体、组合流畅,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