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康伟  胡海修  杜建 《山西建筑》2008,34(3):191-193
介绍了饮用水中致嗅味物质的种类及来源,概括了国内外对饮用水中嗅味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氧化预处理、吸附预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法对饮用水嗅味的去除效果,对今后自来水厂生产饮用水的工艺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水中嗅味评价与致嗅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颁布实施和2007年5月太湖水危机事件的暴发,水中溴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通常情况下,水中致溴物质的溴阈值浓度(OTC)极低并且致溴物质组成非常复杂,因而对水中致溴物质的定量分析比较困难.从感官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三个主要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对水中溴味评价及致溴物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各自的测试方法和机理,并分析了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嗅味层次分析法对饮用水中嗅味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嗅味层次分析法(FPA)培训程序及其在饮用水嗅味识别中的应用案例。结果表明,按照FPA方法选择并培训的测试小组,对于实际水样中的异嗅味能够进行明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FPA小组经嗅阈值及强度训练后,对典型土霉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MIB)和氯味物质NaClO的嗅阈值可分别达到4.82ng/L和0.03mg/L,同时检测出的嗅味强度与嗅味物质浓度间的关系符合Weber—Fechner Law关系式(R^2分别为0.97、0.99),且具有较好的重现性。采用该方法测定了北方某水厂各工艺段水样的嗅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FPA法可较好地用于评价水厂工艺对常见嗅味物质的处理效果,能够为水厂的运行提供可靠的感官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水源地嗅味物质频发、严重威胁饮用水水质安全的问题,对太湖某饮用水厂进行了从原水到出厂水的全流程检测,分析了原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含量变化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并探究了其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去除规律。原水中的主要致嗅物质为β-紫罗兰酮(β-Ion)、2,4,6-三氯苯甲醚(TCA)、二甲基三硫醚(DMTS)以及β-环柠檬醛(β-cyc),其主要源于藻类活动以及有机物的降解。DMTS含量与T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β-Ion含量与CODM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并与叶绿素a(Chl-a)含量和UV254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饮用水厂处理工艺中,臭氧和生物预处理对TCA和β-cyc有一定去除效果;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主要嗅味物质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超滤膜过滤可对DMTS与TCA进一步去除。另外,在预处理、原水长距离输送、臭氧处理和清水池储存等过程中均存在嗅味物质含量回升的问题,应受到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综合论述了嗅味这一感官指标所具有的理化意义,分析了嗅味产生的原因,为了解决饮用水中的嗅味问题,国内外都采取了多种去除方法。本文结合国内外去除嗅味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了若干去除嗅味的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6.
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是饮用水源中两种最为典型的致嗅物质,有效去除这两种嗅味物质一直是供水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生物法去除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因无需投加化学药剂和吸附剂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总结了生物法去除水中土臭素和2-甲基异莰醇所涉及到的降解菌、降解机理和处理工艺,并分析指出了生物法去除这两种嗅味物质所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供水企业采用生物法控制饮用水嗅味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去除C市D江饮用水中的异嗅,研究了强化混凝/KMnO4预氧化、强化混凝/粉末活性炭吸附和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水中异嗅和CODMn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臭氧氧化是去除异嗅的关键工艺.强化混凝/高锰酸钾预氧化及强化混凝/活性炭吸附工艺对异嗅和CODMn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需要根据水中致嗅物质的组成和有机物特性进行选择.但当硫醇硫醚类致嗅物质与土嗅素和2-MIB并存时,强化混凝组合工艺无法完全去除水中的嗅味.当进水嗅阈值<35、CODMn<8 mg/L时,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可以完全去除D江水中的嗅味,并且对CODMn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在水质再恶化时需联合使用强化预处理等工艺方能达标.  相似文献   

8.
土臭素和2-MIB是饮用水源中最为常见的典型嗅味物质,氧化法是去除两者的重要途径。总结了氧化法去除水中土臭素和2-MIB的研究进展,并对氧化法用于控制水中嗅味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调研太湖原水中存在的主要致嗅物质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比选、净水方案制定与实施,确定采用粉末活性炭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解决了常规工艺不能有效解决的嗅味问题。在太湖原水2-MIB浓度超出国标80倍的条件下,粉末活性炭与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联用,可将出厂水2-MIB浓度控制在10 ng/L以下,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可被直接感受到的水质指标,如何有效评价水中的嗅和味,无论对于自来水厂的制水过程还是供水行业的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重点基于不同的评价目标,对目前饮用水嗅味评价过程中感官评价方法的选择、分类、适用条件和范围等进行了针对性的总结,并提出了针对嗅味评价过程中保证结果准确性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以期为供水行业内饮用水嗅味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轶伟 《山西建筑》2012,(31):19-21
从中日传统建筑的构成差异出发,将这种差异概括为围合与分隔,秩序与自由,内向与外向,装饰与内涵四部分,通过对这些构成差异的研究,便于把握中日两种建筑文化的不同的空间观与建筑观。  相似文献   

12.
陈晓  欧洋  李刚 《中外建筑》2007,(8):33-35
历史文化名城是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华夏古老城市文明的生动见证。在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论文以济南市为例,通过阐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济南经济发展的非矛盾关系,借鉴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例,运用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前沿的理论、原则及科学的保护方法,探讨对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及其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环中商厦改建设计营造空间的高下曲折,形态的雕塑感和内涵与外形之间天衣无缝的吻合。改建设计清醒地运用人向往自然的潜意识,以敏锐的目光挖掘建筑中天,地,人交融的潜在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刘珩 《时代建筑》2005,(3):28-33
文章指出,建筑从根本上说是“想”与“造”的事情,这决定建筑师应具备双重身份:“艺术家”和“营造师”,一方是建筑理想,另一方面是营造现实。建筑师得在两个角色和两个阶段之间做出选择,找到适当的方法去实现两者平衡,而建筑实践的先锋性和实验性就在于建筑师能否在当下突破自己,却又总能找到另一种平衡的可能性。作者以在南沙的建筑实践表达了这种立场。  相似文献   

15.
张柳 《重庆建筑》2008,(5):23-26
本文结合实例,从湘南学院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总体布局构思、平面设计、立面造型、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阐述其建筑设计特点,对其建筑内部功能处理,建筑美学和人文特色进行了探讨。通过该项目的设计实践,笔者对于传统与现代文化教育建筑的形式及风格相融合有较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陈中月  朱俊  朱永红 《安徽建筑》2009,16(6):87-88,92
中小桥涵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分析计算关系到中小桥涵跨径及总体方案的拟定,对保障公路安全、节省公路造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公路中小桥涵水文分析计算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介绍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公路中小桥涵水文分析计算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现代主义高层建筑设计原则出发,从环境和可持续性、风力及结构工程、连接及联通的高塔,分析高层建筑创新的可能性。进而结合诺丁汉大学和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设计专题,都市风电厂、层叠庭院、渲染我的泰晤士、"海勒大厦"——垂直健身中心、"加拉沙大厦"——水库大楼、天空体,研究案例探讨高层建筑的未来设想。  相似文献   

18.
表现清新的艺术氛围、寻求地方文脉、体现悠远内涵、创造和谐的人文场所精神,使安源大剧院在形式与内涵之间、在和谐与个性之间、在内向与外向之间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9.
在比较复杂和紧张的基地条件下,如何解决玉溪师附中教学楼及实验楼的使用功能,组织学生人流并创造良好的园林式的校园空间环境,为学生提供休息、交往的室外空间,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邓卫琼 《城市建筑》2014,(23):11-11
在比较复杂和紧张的基地条件下,如何解决玉溪师附中教学楼及实验楼的使用功能,组织学生人流并创造良好的园林式的校园空间环境,为学生提供休息、交往的室外空间,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