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一张预应力混凝土平板=柱结构体系内力分析的直接设计法和平衡荷载的概念,建立了通过裂缝控制方程计算确定预应力筋用量,通过正截面承载力方程和构造要求,计算确定非预应力筋用量的简捷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单层多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侧限影响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采用连续通长布置、分段搭接布置及局部重叠布置三种预应力筋布置方式对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考虑侧限影响的计算模型差异,建立了连续通长布置预应力筋的单层多跨框架侧限影响系数计算公式,提出了分段搭接布置预应力筋及局部重叠布置预应力筋时侧限影响的分析方法,为应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经典方法和统一方法解决复杂结构的侧限影响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计算统一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应力筋的工作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张拉倒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σpe的建立,这一阶段视预应力筋为能动的作用者,将预应力引起的等效荷载作为荷载来对等(可作为恒载来对等),第二阶段是当预应力过程结束后,预应力筋拉抗强度设计值fpy中谪于有效预应力σpe的裙带裕部分(fpy-σpe)又像普通钢筋一样被动地提供抗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普通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计算相协调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计算统一方法,从理论体系上实现了与作者建立的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拉-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拉—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以预应力筋两个阶段工作原理为基础,建立拉—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统一公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提出了预应力筋的两阶段工作原理。并以此为基础,首先建立了无侧限结构PC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然后指出了现行方法用于有侧限结构PC受弯构件设计的缺陷,并建立了与无侧限结构相协调的有侧限结构PC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PC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从而使承载力计算公式能较好地反映预应力本质,回避了人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预应力引起的次内力的问题,简化了设计,不但实现了PC静定结构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对预应力筋及预应力效应的认识,认为可以将预应力筋的工作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张拉到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σpe的建立,这一阶段视预应力筋为能动的作用者,将预应力引起的等效荷载作为外荷载来对待(可作为恒载来对待);第二阶段是当预应力过程结束后,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py中高于有效预应力σpe的富裕部分(fpy-σpe)又像普通钢筋一样被动地提供抗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与普通混凝土结构变形计算相协调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总变形统一方法。从理论体系上实现了作者建立的承载力计算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针对靠近支座处集中荷载大的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时摩擦损失大的问题,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提出无粘结预应力筋与有粘结预应力筋混合配筋、分段张拉梁侧锚固以及直线配筋共3种配筋方案,计算结果表明,无粘结预应力筋与有粘结预应力筋混合配筋和分段张拉梁侧锚固方法大幅度减小了预应力摩擦损失,有效控制结构裂缝和挠度.非预应力筋和预应力筋的面积通过改进名义拉应力控制裂缝宽度的方法计算,预应力强度比视为已知条件,可保证框架梁端混合配筋时预应力强度比满足规范的限值.为满足相对受压区高度限值的要求,在梁截面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建议采用梁端受压区配置一定数量受压钢筋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迎宾路地下车库预应力大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少工程造价并确保地下车库的安全使用,提出了通过永久荷载与常遇活荷载组合下的裂缝与变形控制方程确定预应力筋用量,依据永久荷载与罕遇活荷载组合下的内力设计值及有关构造要求确定非预应力纵筋用量的思路和方法.方案对比表明,按本思路和方法进行设计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多高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侧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威  郑文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9(10):1538-1540,1568
多高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中框架柱侧向刚度较大时,侧向约束较为明显,张拉梁中预应力筋时,框架柱必将以预剪力的形式"吃掉"部分预加力,可引入侧限影响系数表达框架柱对预应力向框架梁中传递及设计计算的结果.以量大面广的"逐层浇筑,逐层张拉"的多高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高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侧限影响系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与多高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预应力筋相对应的侧限影响系数的取用方法及进行框架梁设计验算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侧向约束影响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提出了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侧向约束影响系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在分析了现行常规设计方法承载力计算公式之后,建立了通过次轴力考虑侧向约束影响、通过预应力筋两阶段工作原理考虑侧向约束影响、通过重新定义次弯矩考虑侧向约束影响和通过位移荷载考虑侧向约束影响等四种计算分析方法。分析总结了梁端铰接法、柱底铰接法和子柱法等三种通过构造措施考虑侧向约束影响的方法。为合理设计有侧向约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板)塑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统一理论为基础,首次提出了研究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弯矩调幅对象为(M^支loal+M^支p)的思想;然后针对无粘结预应力工艺的固有特性,认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地菌极限状态的应力取值差别是不大的,从而提出了对普通混凝土连续次梁支座弯矩的调幅系数和连续板支座弯矩的调幅系数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次梁和连续板的经典计算方法中仍然适用的观点:最后根据按经典方法建  相似文献   

12.
体外预应力筋的应力增量在波形钢腹板梁桥理论中至关重要。在已有的应力增量计算方法中,适用于波形钢腹板梁桥的方法相对较少,考虑预应力筋滑移效应的更少。为研究适用于波形钢腹板组合梁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考虑在转向块处体外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滑移效应的影响,通过分析预应力筋的变形和结构整体变形的几何关系,推导出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增量计算公式。结合现有试验数据,利用Ansys建立了实体模型,使用非线性弹簧单元Combin39来实现预应力筋的滑移效应;并将求得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和模型值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推导的应力增量公式计算值与波形钢腹板组合梁试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考虑滑移效应影响时,结构的整体挠度和应力增量增大,承载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预应力超静定结构设计方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荷载平衡法与"预应力度法"各自的优点,提出了适合各类抗裂要求的预应力超静定结构的统一设计公式.该公式建立在满足构件抗裂要求的基础之上,考虑了预应力引起的次弯矩的影响以及预应力沿预应力筋长度方向发生变化的影响.利用该公式确定预应力筋量时,计算量小,一般无需返工重算,尤其适合于超静定结构中采用曲线布筋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4.
光纤光栅在预应力钢绞线应力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钢绞线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应用最广泛的预应力筋,服役期间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易受应力腐蚀,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对其应力状态进行监测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裸光栅和FRP筋封装光纤光栅的应变传感性能和温敏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光纤光栅监测钢绞线应力的试验研究,并研制了光纤光栅智能钢绞线.结果表明:采用光纤光栅监测预应力钢绞线应力是可行的,由于裸光纤光栅比较脆弱且传感量程较小,只适用于张拉后的预应力筋,FRP筋封装光纤光栅可用于大应力应变预应力筋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随着预应力混凝土异形截面构件在建筑结构中的广泛应用,该类结构的受力性能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工程中经常使用的T型截面混凝土悬臂构件为研究对象,以预应力度为参数,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施加于T型截面悬臂构件部分区域的预应力度对构件整体受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建筑施工事故案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工期间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时变结构体系,除承受施工荷载外,还承受预应力等效荷载,因缺乏理论支持,其设计施工容易出现问题.本文介绍的某工程实例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且设计有跨后浇带与不跨后浇带两组预应力钢筋,施工期间后浇带两侧结构出现过大变形差,影响结构施工安全,通过将后浇带钢筋的约束作用简化为弹性支座,分析对象简化为弹性支座连续梁,并考虑施工荷载和等效预应力荷载,分析了该工程出现过大变形的原因,结合预应力筋锚固角度等参数分析,给出了留后浇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推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结构在桥梁方面的应用研究,结合英屿沟Ⅱ号天桥实例,介绍了该组合结构在桥梁方面具体应用的设计思路,介绍了英屿沟Ⅱ号天桥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主梁结构、预应力体系、波形钢腹板、连接件、防腐、施工流程等的设计,为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结构应用于桥梁工程提供了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