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1根长大嵌岩桩桩底压浆前后的试验数据,对比分析了桩底压浆对嵌岩桩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发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底压浆有效地改善了嵌岩桩桩底沉渣的受力特性,增大了沉渣的强度和变形模量,同时在水泥浆液压力作用下对桩侧泥皮进行置换填充,在一定程度上渗透、挤密桩周泥岩,增强了桩身与桩周、桩端整体的嵌固能力,嵌岩桩整体承载力提高幅度达14%;该试验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工程桩基设计,同时为类似嵌岩桩基设计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承载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虑岩溶区基桩嵌岩段岩层与顶板的整体承载效应及溶洞形状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在嵌岩桩桩端极限破坏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根据桩端极限破坏线与溶洞的位置关系,确定了溶洞发生破坏时的临界状态;其次,结合桩端岩层极限状态下的传力机制,分析了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破坏模式。然后,通过建立极坐标系,给出了溶洞发生冲切破坏、冒顶破坏的限定条件,并推导了不同破坏模式下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最后,用试验数据与工程实例对本文理论进行验算,验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现象及工程实例结果较为吻合,可为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勘、设计、施工资料及基桩检测成果,深入研究分析造成儋州某住宅项目的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过厚的原因,采用桩底沉渣冲洗及桩端后注浆工艺对其桩底沉渣进行处理,并创新地提出可重复高压注浆技术,用于封闭桩底桩侧松散土层,保证了注浆加固效果.基桩检测成果表明,经处理的基桩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郑少辉 《福建建材》2023,(10):21-24
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嵌岩桩的桩端持力层性状,当出现桩底反射信号与入射波信号同相时,应采用钻孔取芯法验证。结合厦门某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当低应变实测曲线的桩底反射信号与入射波信号同相时,可能出现桩底存在沉渣且超过规范要求、持力层存在破碎层、桩底无沉渣且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等情况,可以辅助孔内成像对桩底沉渣情况进行判定;对于工程岩体裂隙发育、岩层存在破碎层的地质情况,当大量的基桩出现低应变实测曲线的桩底反射信号与入射波信号同相时,应结合桩位的地质状况和低应变曲线图综合分析,不应盲目采用钻孔取芯法验证,对类似的曲线可以抽样验证,减少钻芯法对基桩的破坏,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5.
基于平面应变模型的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出嵌岩桩作用在含不同溶洞地层上的桩端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岩溶区桩基承载特性建立了简化计算模型;其次,分析了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承载机理,并提出了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计算模型;再次,利用复变函数的方法对岩溶区嵌岩桩桩端平均约束应力进行求解,进而求得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然后,对岩溶区嵌岩桩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①溶洞半径越大,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越大。②桩端到溶洞中心的距离越大,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越小。③溶洞埋深越大,对桩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越大。最后,工程算例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满足工程要求,能为岩溶区嵌岩桩工程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假定条件的限制,本文计算结果仅适用于溶洞洞边与桩端距离大于3倍桩径时的情形。  相似文献   

6.
根据南京地区某小区的3根试桩的试验,就嵌岩桩的承载机理,结合其数据,分析桩侧摩阻力以及桩端力的发挥情况,揭示南京地区嵌岩桩桩侧摩阻力的取值特点,对这一地区的同类基桩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工程是典型的在上覆粗砂层且岩溶较发育的灰岩地层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实例,结合详细的勘察报告,设计采用嵌岩摩擦端承桩,选取中风化岩石为桩端持力层,低应变法对桩基进行完整l性检测,静载荷试验对桩基完整性存在问题的进行承载力验证,验证结果不合格。通过钻芯法对静载试验不合格的桩进行原因分析,发现存在沉渣过厚和桩端持力层不满足要求等问题。对不合格桩进行加固处理,又分别采取静载荷试验进行了加固效果验证,通过两根不同沉渣厚度的基桩的检测、加固及效果验证等数据的对比,最终得出本文结论。  相似文献   

8.
某工程位于破碎岩带上的大直径桩的压浆加固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工程人工挖孔大直径扩底桩有一部分位于破碎岩带上.基桩施工完毕后,采用钻芯等方法检测发现2根桩的桩端处岩性较弱;下部桩身混凝土质量也较差,混凝土芯样气孔较多,有离折现象,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故采用压力注浆法对桩端破碎岩及桩身混凝土进行了双重加固补强.后经检测表明,桩基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由于岩溶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给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多隐患。不同的溶洞顶板厚度将会对基桩桩端极限承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岩溶地区嵌岩桩的极限承载力以及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的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首先针对嵌岩桩承载机理提出一种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至岩溶地区。针对岩溶区嵌岩桩"见洞就穿"的处理方法,分别对嵌岩桩贯穿溶洞和桩端置于顶板上的承载力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嵌岩桩贯穿溶洞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入基岩后,桩身轴力急剧下降,且下降趋势基本呈线性,且使用荷载传递法分析贯穿溶洞的基桩承载力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某建筑工程基桩桩底缺陷的发现及处理分析,提出:只有及时综合多方法进行桩基检测才能有效确保基桩质量和工程工期;基桩桩底严重离析或沉渣过厚会引发基桩沉降量过大,基桩承载力不足问题;利用高压注浆方法可有效处理基桩桩底缺陷,有效减小基桩沉降量,提高基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