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续式超临界水中煤/CMC催化气化制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向水煤浆中添加CMC(羧甲基纤维素钠),成功实现水煤浆高压均匀输送基础上,对超临界水中煤/CMC催化气化制氢性能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压力20~25MPa、停留时间15~30s、NaOH添加量0.1%、反应器外壁温650℃条件下,超临界水中煤/CMC催化气化制氢气体产物中H2摩尔含量远比常规气化高,主要气体产物是H2、CO2和CH4。增加物料中CMC的含量、升高压力均有利于提高气体产物中心的产量,延长停留时间虽有利于物料气化但不利于氢气的制取。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等离子体气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热等离子体提供的高温、高能量反应环境中,进行生物质的快速热解气化研究。生物质的等离子体热解气化产物由固体残渣和气体组成,无焦油存在。气体产物中主要以化学合成气(H2和CO为主。增加水蒸气流量,H2和CO含量之和均在96%以上,且V(H2)/V(CO)比率为0.90~1.15,气体产率达到2.0L/g,碳的气相转化率很高。  相似文献   

3.
《中外能源》2008,13(1):51-51
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而“温室气体”也是目前新闻里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我们平时熟知的也只有二氧化碳,难道还有其他气体吗?地球的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下列数种:水蒸气(H20)、臭氧(03)、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氢氟氯碳化物(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PFCs)六氟化硫(SF6)等。由于水蒸气及臭氧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措施规划时,一般都不将这两种气体纳入考虑。  相似文献   

4.
用作保护性气体 (如电真空零件的退火、净化、焊接、金属化等 )的氢气可用氢氮混合气替代。这样可以安全可靠地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制氢所用能源。并以 35 %氢气和 6 5 %氮气混合气及 5 0 %氢气和 5 0 %氮气混合气替代纯氢在卧式烧氢炉中的实验情况和获得氢氮混合气的途径及其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二次裂解制取氢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质热解及二次裂解的方法制取富氢气体.通过对生物质热解产生的气液体成份进行二次裂解,实现热解组分中焦油等含氢化合物的深度转化,提高产品气体中氢气的含量,同时解决了热解产品气中焦油不易去除的难题,得到洁净的富氢气体.实验选用稻壳为原料,分析了热解温度和物料滞留时间等因素对热解气体成份的影响,比较了热解气体和二次裂解气体成份的变化,同时分析了水蒸汽、催化剂等因素对裂解气体成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和物料滞留时间的增加提高了热解气体中氢气的含量,二次裂解、水蒸汽和催化剂的引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品气中H2的含量.实验最终表明,氢气体积含量可达到60%以上.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氢气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定容燃烧弹中研究了不同氢气掺混比例、燃空当量比和初始压力下的大然气/氢气混合气的燃烧特性,建立了适合用于容弹计算的准维双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当量比和初始压力下,随着掺氢比例的增加,混合气的质量燃烧速率明显增加,燃烧持续期和火焰发展期娃著缩短。随着掺氢比例的增加,短的燃烧持续期所对应的当量比范围变宽,稀混合气和浓混合气条件下天然气掺氢对火焰发展期缩短的效果更明显。化学计量比附近(1.0—1.1)掺氢燃烧对燃烧最大压力值影响不大,浓混合气(燃空当量比大于1.1)和稀混合气燃烧时,随着掺氢比例的增加,最大燃烧压力值增加。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氢气-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定容燃烧弹内研究了常温常压下天然气-氢气-空气混合气的火焰传播规律,得到了不同掺氢比例(氢气在天然气中的体积掺混比例为0%~100%)和燃空当量比(0.6~1.4)下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率和马克斯坦长度,通过对马克斯坦长度的测量,分析了拉伸对火焰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天然气中掺氢比例的增加,混合气的燃烧速率呈指数规律增加,马克斯坦长度值减小,火焰的稳定性下降。各掺氢比例下,随当量比的增加,马克斯坦长度值增加,火焰的稳定性增强。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数据拟合,得到了计算天然气-氢气-空气混合气层流燃烧速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掺氢对天然气充量均质压燃(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 HCCI)发动机的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软件包CHEMKIN中的零维模型模拟天然气HCCI发动机在掺氢比为0%~40%时的燃烧过程及排放,并对其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掺入氢气后缸内温度和放热率先略下降后上升而缸内压力变化不明显,着火时刻随掺氢比增加不断提前,CO和CO2的生成浓度降低而NO的生成浓度上升。掺入氢气为体系提供大量H,使链分支和链传递反应加快,HO2和OH生成速度加快,造成着火时刻提前。NO的总生成速率随掺氢比增加而加快。  相似文献   

9.
随着加氢处理深度不断增加,炼化企业氢气用量和氢气品质需求不断提高,氢气管网集成优化已成为炼化企业高效利用氢气资源,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重要措施。介绍了氢气管网系统的构成与特点,分析了氢气管网与供氢单元、用氢单元、氢回收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氢气管网集成优化研究的目标、原则、方法与技术。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究开发了集成加氢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氢气系统优化专业软件(H2-STAR),根据各用氢单元氢分压、流量、循环氢纯度等适宜参数,并采用夹点分析与多目标综合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完成氢源、氢阱的合理匹配与整个系统的集成优化设计。某炼油厂氢气管网优化改造项目的工业应用表明,利用H2-STAR技术开展炼化企业氢管网优化设计与研究,有助于以较少的投资实现氢气梯级利用、提高氢气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氧化—电解法从硫化氢获取廉价氢气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俞英  王崇智 《太阳能学报》1997,18(4):400-408
利用硫化氢制取氢气是一种获得廉价氢的方法。采用氧化-电解的双反应器法对含硫化氢气体进行脱硫制氢研究。试验表明:双反应器法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实现对硫化氢的有效吸收;在常压、70-90℃时,采用含盐酸(5-7M)的氯化铁溶液(0.4-0.8M)处理15-40%的含硫化氢气体,硫化氢的一次吸收率可达60-90%,并可同时制取氢气和硫磺;电解反应器采用石墨为阳极、镀阳石墨为阴极时,阳、阴极电流效率均接近1  相似文献   

11.
氢能的特点     
正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它的原子序数为1,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在超低温高压下又可成为液态。作为能源,氢有以下特点:(1)所有元素中,氢重量最轻。在标准状态下,它的密度为0.0899g/L;在-252.7°C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就可变为固体氢。(2)所有气体中,氢气的导  相似文献   

12.
陈志伟 《中外能源》2012,17(12):94-98
加氢裂化装置副产的富氢气体,氢气纯度为85.41%.原设计改入制气装置作为原料补充,但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富氢气体中硫含量在20~500μL/L之间大幅波动,易造成制氢脱硫反应床层穿透,使转化催化剂发生硫中毒;富氢气体中氢气含量较高,易造成制氢加氢催化剂发生反硫化反应,使加氢催化剂失活.因此将这部分气体改入燃料气系统.结合长庆石化公司生产实际,利用现有生产负荷较低的PSA装置和溶剂再生装置,将加氢裂化富氢气体和重整装置的富氢气体混和后,再经脱轻烃、脱硫预处理,预处理后的富氢气体改进PSA装置提纯出99%(体积分数)的氢气,作为加氢裂化装置的补充氢源.氢气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节约了制氢装置天然气用量,又提高了公司管网燃料气热值,还回收了部分液化气组分和硫磺,降低了环境污染,年实现经济效益60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对IV型高压储氢气瓶内胆材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氢气气体渗透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结晶度及温度对HDPE氢渗透的影响。通过对试样熔融后降温过程的控制,制备了不同结晶度的HDPE试样,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结晶度的增加,试样的氢气气体渗透系数降低。当温度从15℃升高到80℃时,氢渗透系数升高了近一个数量级,但渗透系数的温度依赖性低于二氧化碳及甲烷。  相似文献   

14.
大型氢冷发电机机内氢气纯度与发电机效率直接相关。为解决氢冷汽轮发电机运行过程中机内氢气纯度下降问题,提出了吸附式氢气提纯方法,并开发了吸附式氢气提纯装置。通过模拟试验和理论计算对该方法进行了双重验证。试验结果和计算分析均表明,该氢气提纯方法可以确保氢冷发电机机内氢气纯度(体积分数)稳定在99%以上。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可为大型氢冷发电机组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通过气相色谱(GC)和可充电对称锂离子电池探索了三元锂离子电池(LIBs)中H2产生的原因.除了公认的氢气是由电池中微量水分还原产生之外,本工作则主要是探索质子电解质氧化物(R-H+)和碳酸酯解离成H?两种氢气产生机理对于三元锂离子电池是否成立.鉴于R-H+作为正负极间的关联产物沉积在负极表面,分别制备了具有充放电能力的石墨/石墨负极软包对称电池、NCM/NCM(LiNi0.6Co0.2Mn0.2O2被定义为NCM)正极软包对称电池以及石墨/NCM软包全电池,经过常温循环以及过充测试后,GC结果显示H2产生于软包全电池以及负极对称电池,而正极对称电池中没有.此结果侧面验证了R-H+机理成立,即H2由正极端生成沉积在负极表面的产物R-H+还原所产生,因此单独的正极对称电池无H2产生.为了排除电池中微量水分还原产生氢气对R-H+机理验证的干扰,选择循环以后未产生氢气的正极对称电池,加入微量水分再循环后,GC结果检测到氢气.说明对称电池中原本微量水分对最终产生氢气的结果影响可忽略不计.最后,选择了正极对称电池对碳酸酯解离成H?产氢机理进行验证,根据前面的实验结论,此体系可排除R-H+以及水分对最终产氢结果的影响.高温存储及高温过充测试后,正极对称电池循环后内部均未检测到H2,因此碳酸酯解离成H?产氢机理不成立.  相似文献   

16.
乙醇型发酵与丁酸型发酵产氢机理及能力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氢气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方便快捷的制氢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视,产氢-产酸发酵过程中氢气产生的主要途径为乙醇型发酵过程和丁酸型发酵过程,在对这两种发酵类型产氢机理及能力的理论研究及对比试验中,发现乙醇型发酵途径发酵产氢能力要优于丁酸型发酵过程(平均为25%-40%),并且该文将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作为综合环境因子考察,通过与发酵过程产氢量指标相配合分析,认为乙醇型发酵过程是一种较佳的有机物生物发酵制氢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用水蒸气进行梧桐叶粉体的催化气化实验研究。考察了一些主要参数变量,温度(700~900℃)、生物质粉体粒径(〈1mm)、水蒸气/生物质比(0~2.67)、水蒸气压力(0.02MPa-0.08MPa)等对气化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高的温度有利手氢的产出,但温度过高会使气体热值下降;生物质粉体粒径的大小对产气组分的分布和产气率均有影响;水蒸气的加入使生物质气化产氢率和产气率显著提高,但水蒸气加入量过多使温度下降,产氢率、产气率和产气热值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一株纤维素降解新菌种发酵玉米秸秆的生物产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连续流发酵产氢反应器(ZL92114474.1)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产氢细菌Clostridilan sp.X9。X9利用微晶纤维素(MC)作为发酵产氢底物,得到最大单位体积产氢量(YH2)、比产氢率(YH2/s)和纤维素降解率分别为780mL H2/L-culture、5.1mmol H2/g-cellulose和69.6%。采用酸、碱、氨水和酸化汽爆方式预处理玉米秸秆,结果表明,酸化汽爆方式可以获得最佳的预处理效果。x9利用酸化汽爆玉米秸秆(cSES)发酵产氢的YH2、YH2/s和纤维索降解率分别达到730mL H2/L-culture、4.3mmol H2/g-cellulose和64%。这说明新菌种X9在利用玉米秸秆类生物质纤维素发酵产氢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大多数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减反射膜都是用增强的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沉积的掺氢氮化硅膜层(Sinx:H)。和其它减反射膜(如二氧化钛)相比,Sinx:H的优点是它具有很好的表面和体钝化功能。除了这些优点之外,PECVD技术有几个显著的缺点,主要是PECVD工艺使用爆炸性气体以及维护周期较短,同时PECVD技术在大面积在线镀膜时的膜厚均匀性也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使人们对采用不同的沉积技术产生了兴趣。由于对不同材料在大面积基片上采用溅射镀膜具有高产能、良好的均匀性和较长的维护周期等优势,因此溅射技术成为在太阳电池片上沉积Sinx:H膜层的较为理想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廖翠萍  郑振宏 《新能源》1998,20(11):12-15
研究了海绵钛吸收气体中微量杂质氢气的性能,实验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海绵钛吸氢过程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