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国近代建筑复古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初出现的“中国式”建筑,不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延续或发展,是传教士和外国建筑师设计的一种变态建筑,主要供教会使用。二十年代的“中国固有式”建筑,即近代复古建筑。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多种社会思潮及建筑师本身的素质,促成了二、三十年代建筑复古,但很快就完成了“以复古代更新”的历史使命,出现了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陈薇 《建筑师》2024,(2):144-147
本文是对《劳特利奇中国建筑研究读本:历史建筑与空间的社会生产》一书中发表的12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论文的方法展开的评述,原文为英文出版,此文做了一定的调整,并以中文发表。作者概述的该书中古代建筑研究方法有:“葫芦串式”“结构拼图式”“切片式”“阐释式”“设计方法推理式”“源头追问式”“过程式”,基本能够代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之间达成的路径。由于原论文作者来自不同国家,因此这种评述有利于了解国际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采用的不同方式方法,加强对建筑史学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漆山 《建筑师》2014,(2):32-39
本文以汉传佛寺空间格局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学修体系-建筑载体”互动关系这-新视角。以“教育目标-学修体系-组织方式及管理制度-建筑空间格局”这一逻辑演进的脉络为研究模型。对中国汉传佛教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佛寺类型如“道宣式”、“百丈式”、“后百丈式”等。进行了梳理和研究。这一研究,是让活的人的因素重新回归佛寺建筑研究。是一种“正本清源”式的思路,成为理解古今佛寺空间格局嬗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今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满棠  李勇 《山西建筑》2009,35(34):32-33
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产生背景,归纳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了当今中国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通过具体实例,对“新中式”风格的建筑进行了探讨,指出建筑从业人员应从传统中吸取精髓,探索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林琳 《建筑科学》2006,22(6):87-90
在对骑楼的由来、形态、功能、结构及文化风格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对骑楼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广东骑楼建筑是基于印度“外廊式”殖民建筑、地中海“柱廊”宗教建筑、欧洲“敞廊式”市场建筑、中国“檐廊式”店铺建筑、中国“干阑式”居住建筑等不同形式发展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6.
对台湾的建筑发展而言,1949年来台的大陆建筑师不但弥补了光复后台湾建筑师的不足,更带来了较成熟的现代建筑观念,摆脱了日本五十年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大陆来台建筑师更引进了一种自1895年以来即未曾正式出现在台湾的建筑样式——“中国复古式建筑”,对此后台湾建筑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同与西方现代建筑成为40年来台湾建筑发展的两大特色。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代表着中国民族建筑文化艺术的“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体上看到各级领导重视建筑保护工作的消息和各社会学术团体及学者专家们对保护古建筑的意见建议。社会各界的重视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发展工作,其中东阳“横店社团”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很好的实践,特别是其“迁建”式和“仿古”式保护古建的举措,就很有特色,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及经验。“迁建”式的保护—异地“迁建”,是当今特定情况条件下一种有效的保护,解决了当期投入的…  相似文献   

8.
用"当代性"来思考和制造"中国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对“中国式”建筑实践的最新进展进行批判性解析。提出中国当代建筑实践应转而关注中国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中“当代性”的问题,以产生出真正意义上代表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中国式”的居住建筑。  相似文献   

9.
肖旻 《华中建筑》2003,21(1):85-93
中国传统单个合院“堂庑式”和“堂厢式”两种类型;合院群有“向心围合式”和“单元重复式”两种类型,以闽粤交界区为中心的从厝式民居现象,反映了古代中原大型聚居建筑的合院类型:向心围合式。  相似文献   

10.
朱文一 《建筑》1999,(9):21-22
一、“建筑与环境”导读1.环境问题与建筑目前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也就是称之为“问题”、急需“整治”和“保护”的“环境”,主要指的就是人类所直接依赖的自然资源状况。以这种“环境”概念为基准,“建筑”可以理解为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程度以及由此构成的形态。“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成为“建筑与环境”课题的出发点。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不少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建筑理论、方法与实践。这方面的探索尝试建立“建筑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最优配置,已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区别于普遍流行的“国际式”建筑定势…  相似文献   

11.
胡斌  王鹏程  陈蔚 《室内设计》2022,(3):147-154
符号学的跨学科研究动态使建筑符号 的“形—意”本原研究或可从早期人类以原始 神话思维为起点建立的“宇宙生成模型和时空 观念”出发进行源流推演性解读,找寻一种根 植于人类文化符号系统“形—意”同构的原型性 解释。本文从梳理形式符号原型研究的理论范 式出发,以甲骨文、金文出现的建筑类文字“宅、 空、室、楹、阑、坛、台”等为研究对象,以象形 文字字形特征的普遍解读方式结合建筑学本体 思考,阐释早期中国建筑在类型、形态上的发展 以及建筑符号象征表意功能传承实现的过程。 管窥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崇天—通天”时空观念 象征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探析我国早期建筑 类型与形态发展中的文化隐喻与象征。  相似文献   

12.
干栏是一种形式独特的中国传统民居,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它和采用板筑技术的“生土建筑”并称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两大基本形式。鄂西干栏和云南干栏,两者都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树屋”形式,只是随着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与其他文化交流等因素的不同而在发展上略有区别。从建筑形式、空间、建筑材料及技术、文化等方面将鄂西干栏与云南干栏进行比较,从中看到住屋文化由西南到中原逐步相融合,建筑形式从干栏式到半干栏式再到合院式的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朱博 《华中建筑》2008,26(2):39-42
20世纪70年代西方建筑界兴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建筑”热潮。1980年起,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理论和作品开始传入中国。该文对后现代建筑在中国出现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后现代建筑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4.
“新古典”一词,是本文借以表述我们周围近几年的一种特定建筑风格,一批外在形式具有所谓“欧陆风情”、“罗马式”的建筑。 新古典形式建筑大多运用一些西洋古典建筑语汇,尤其是表现在立面,或套用某种古典柱式,或抄袭某种母题,也有运用古典构图技法。这些建筑使人联想到西洋古典的建筑风格。新古典形式的出现,大致分三种情形:一、业主显富露贵的心态使然,偏爱形式与风格,以西洋古典的形式去表现气派、文化。此类多为一些银行机构所采用。此类新古典形式往往是立面上古典柱式的套用,细部的模  相似文献   

15.
即然我们把建筑理解为一种叙述语言或文体,就存在着“修辞”问题。在建筑中,除“功能”与“结构”之外,建筑的其他形态均可被视为“修辞”。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的“本体”其实就是修辞形态。比如彩绘,色彩、材质、造型、体量、比例、线条、路线、秩序及其互为穿插的庭院、园林,形成的空间序列感等。中国古代官方建筑的形式组合是一种社会象征秩序,其组合原则如西方的结构主义学者说的那样,可进行互相组合。中国古代官式建筑是权力的形式,它是伦理和政治秩序重叠。建筑形式与社会游戏性质极重的社会仪式接连在一起。建筑场所的真正…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广东地区入手,分析了近代受外国建筑形式影响的各类建筑,主要是教会建筑,住宅建筑(城镇“骑楼”式、城郊乡下“碉楼”式、“教堂区”、宅邸、侨乡民居)以及纪念性建筑等。概述了外国建筑形式传入广东的六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建筑——“鸟巢”的城市影响及社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求理  贾巍 《建筑师》2009,(4):96-102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承载了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以及田径、足球等众多赛事.已然成为北京北部区域的“新地标”.同时它与奥运国际盛事的契合更使其超越了单纯的建筑意义,而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更多的内涵,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图符式建筑”的角度认知阅读“鸟巢”.分析这一建筑事件作为新的中国“符号”对于城市以及整个社会有着如何的影响。文章主要从城市形象、社会效应和文化角度观察它的影响力.并试图透过这一典型事件对当代中国的“图符式地标”建筑的评价标准和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和“住宅”对于我们而言都再熟悉不过。其中, “中国式”的命题更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情结,近一个世纪以来从未终止对“中国式”的讨论。而说到住宅,在现代当住宅变为商品、住宅建筑的样式日益丰富以后,尤其是在近几年来推出一批“中国式”的住宅项目而引发“中式住宅”的概念炒作之后,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式住宅”?是针对住  相似文献   

19.
程世卓  赵晓龙 《新建筑》2023,(4):118-124
中国近代“非学院派”海归建筑师作为我国第一代建筑师,与“学院派”建筑师共同构成了中国现代建筑探索活动的脊梁。他们接受了海外成熟的现代建筑教育,归国后致力于中国建筑现代性的垦荒式建设,呈现出多元、多向的现代性探索。在世界现代建筑视域下,对该群体进行谱系式的观照,有助于厘清中国建筑现代性早期探索与世界现代建筑之源流关联,证实近代时期中国现代建筑活动为世界现代建筑谱系的有机分支。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深入解读《营造法式》等古典经典的基础上,分析阐释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场所精神”。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是一种国家法定本文,而非个人创造。中国古代已实行了建筑的“标准化”制度,成为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