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亮点回眸:2014年中国铜加工行业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稳中求进"思想的指导下,铜加工行业克服重重困难,全年实现铜加工材产量1455万吨,同比增长6.6%,较之上一年度下降17个百分点,在告别了连续20年的高速增长后,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回首2014,铜加工行业尽管面对着诸多挑战,但是业界人士一直砥砺前行,着实取得了一些成绩。让我们重温2014年的  相似文献   

2.
外需低迷、内需平缓,在《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局的第一个年头,中国制造业开始调整前行的步伐,期待用发展质量的提升来挽回增长速度放慢的代价. 应用领域需求缩减、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使得中国铜加工行业继续前行的脚步日益沉重.过去十多年来一直"快步疾行"的发展态势将发生巨大转变.艰难时期进行结构调整,将促使中国铜加工行业在世界产业分工的地位无可替代,未来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9月28~29日,2016(第十一届)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论坛在福建省上杭县举办。这个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上杭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论坛在福建上杭县客家开元大酒店迎来了国内铜行业的270余名嘉宾,论坛以"十三五期间中国铜加工新发展思路"为主题,围绕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面对的环境变化和铜加工行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新机遇进行深入研讨,并为上杭实现千亿级金  相似文献   

4.
2013年(第八届)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来自铜加工行业相关领域的人士齐聚鹰潭市,就如何促进中国铜加工行业稳健发展,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新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铜发展中心承办的“2006年中国铜加工行业研讨会”5月29~31日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大会介绍了2005年中国铜加工行业的整体优势,分析了今后经济环境的变化,探讨了市场供求的具体问题,把握行业发展的动向。为铜加工材的生产企业、应用行业、投资机构、管理部门提供了相互了解、商议合作、共同发展的平台。来自相关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国际贸易公司、期货公司及国内企业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家柱作了《有色金属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重有色分会主办、浙江省冶金有色行业协会承办的“2 0 0 2年中国铜加工年会暨中国铜加工产业国际化研讨会”于 4月 1 5日至 1 8日在浙江省舟山市召开 ,来自全国铜加工行业及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入世后面对的国外、国内铜加工行业的局面为主题 ,以十个专题报告为中心进行了研讨。内容包括国外铜加工行业近年来的概况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国内铜加工产业近年来的概况及发展战略、浙江省铜加工现况及发展研讨 ,入世对我国铜加工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近几年我国的铜加工材料进出口…  相似文献   

7.
2010年,在世界经济选择恢复前行与再次下探的纠结过程中,中国铜加工行业再次书写了新的传奇。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铜加工材的生产量与表观消费量双双越过千万吨级别,实物量分别达到1009.28万吨与1049.5万吨,继续刷新着历史纪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铜加工材市场保持平稳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在世界铜加工材领域的地位无可匹敌。与此同时,在近年来区域经济发展与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景中,铜加工材也极具特色和魅力,并由此被寄予十二.五期间实现千亿元目标的厚望。按照时间顺序,笔者将2010年行业中的热点事件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记录下部分新建或投产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供大家参考。因为,这些曾经发生在2010年行业中的大事,不仅标明了资本流向的热点,也预示着未来市场需求的空间所在,更意味着行业转型升级的号角已经吹响。  相似文献   

8.
正2020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提出,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铜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在于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于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开创铜加工行业双循环新局面;在于积极扩大铜应用,激活新型铜消费;在于贯彻并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于坚守主业,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9.
国内铜材需求很大,铜加工产能扩张速度也很惊人,但最令行业纠结的是,新建产能大多是低端产能。在即将建成的新增产能中,高产精品产能仅占40%左右。铜加工业逐渐陷入低端、无序扩张的尴尬局面。"有利于铜加工行业发展的因素没有增加,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因素还在涌现。"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铜业部主任王碧文对记者说,"劳动力成本低是铜加工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从目前的‘用工荒’形势来看,这种优势正在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报6月19日报道 为了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加强企业商贸合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2014年第九届中国铜加工行业发展论坛在近期召开。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铜价一路飙升,但铜加工业却继续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据统计,2005年铜加工材的总产量比2004年增长100万吨以上,成为中国铜加工史上最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铜加工产业的地区分布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家用电器、仪器仪表、电子电器及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铜加工业的年产量已从1990年的45.2万吨跃上了2002年的251.2万吨,增长了455.75%。铜加工行业由小到大,企业数由少到多,经历了一个量的飞跃。 我国在1997年进行的第三次工业普查结果显示,当时国内有1380余家铜加工企业。但是,据对行业的了解,铜加工行业内企业的分类较困难,产品相互交叉的企业较多,若硬性分割加以区别,有些不合理,因此,确定铜加工材生产企业的总数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按以下方式来划定是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随着铜加工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遇到新的问题。"十二五"规划成为下一个5年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铜材产品同质化严重,而高端产品不足,产品竞争力下降,也引发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投诉,而铜市场消费成为论坛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回顾《铜加工研究》记录下来的中国铜加工行业的年度热点动态,可以发现,自2005年以来业界的一系列事件,见证了行业迅猛前行的脚步、映射出中国制造业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在世界经济选择恢复前行与再次下探的纠结过程中,中国铜加工行业再次书写了新的传奇。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铜加工材的生产量与表观消费量双双越过千万吨级别,实物量分别达到1009.28万吨与1049.5万吨,继续刷新着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国和日本两国政治、经济渐冷时刻,由金龙集团出资重组日资上海日光铜业,让制冷铜管这个"冷"行业在中日两国之间又"热"起来。世界产能最大的制冷铜管行业霸主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集团")近日又亮出大手笔,出资重组了位于上海松江的日资企业上海日光铜业公司,这是中国铜加工企业和日本铜加工企业历史上第一次进行资本重组合作,为我国民企跨国并购再添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从2001年建厂,到成为中国有色集团大家庭的一员,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色奥博特")一路风雨,一路坎坷地走过来。再回首,中色奥博特已经从青涩、懵懂的少年成长为铜加工行业中的生力军。10年来,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一直不敢放松。为了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坚持以"诚信发展、争创一流"为核心理念,努力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公司以加快企业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效益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中国铜加工总体评价、发展速度、市场、原料、产能、发展战略等热点问题,认为通过企业做精做专实现行业做大做强,建设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优良、节能、环保型铜加工业是今后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初,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传出消息,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和消费国、铜加工制造基地和铜加工产品输出国,铜加工材产量已经超过美国,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中国铜市场在全球已经举足轻重。在为此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深深地忧虑,扶持中国的民族工业,是时候了。作为民族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铜冶炼加工工业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而众所瞩目的焦点是国家的宏观管理政策。2006年7目2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全行业为之一震。许多大中型企业的同仁无不表示,文件的出台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一个总揽全局、高瞻远瞩、利国利民、促进和谐发展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铜加工业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我国只是铜加工大国而非强国。行业高速发展依然存在变数,铜材制造成本增加。中国铜加工工业必须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短流程、节能、自动化、连续化生产工艺,发展利用再生铜资源直接生产铜加工材技术,以确保中国铜加工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