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馈线自动化正确率直接决定配网调度员、配网运行人员运用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故障处置的可靠性,反映配电自动化系统支撑配网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及恢复非故障区间供电的实际效果,在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升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A地区馈线自动化正确率指标提升遇瓶颈,从主站馈线自动化(FA)研判逻辑、终端设备运行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配电自动化主站、终端设备等对馈线自动化正确率的影响,结合A地区实际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改进措施,A地区馈线自动化动作成功率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架空系统供电可靠性评估模型,分别以架空主干馈线故障和柱上开关故障为研究场景,在馈线满足N-1和不满足N-1 2种情形下,运用集中式馈线自动化故障处置原理,分析并推导了架空主干馈线故障和柱上开关故障时的户均停电时间计算公式。特别是针对“二遥”和“三遥”终端混合配置情形,枚举“二遥”和“三遥”终端不同数量、不同位置的配置方案,详细分析故障处理过程,推导得出基于“二遥”和“三遥”终端配置数量的架空系统故障平均停电时间计算公式。最后,以某架空区域配电自动化终端建设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馈线自动化终端注入测试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开展了配电自动化试点工作,馈线自动化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日益受到供电公司的重视。文中提出一种终端注入测试法,通过在配电终端二次端子上注入故障特性数据,用于现场测试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馈线自动化功能的有效性。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测试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并以天津生态城馈线自动化现场测试为背景,详细介绍了馈线自动化终端注入测试法的测试步骤,列出了现场影响馈线自动化正常处理故障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以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归纳出配网自动化建设的4种典型模式:故障定位、就地馈线自动化、集中馈线自动化、调/配一体化平台的自动化。分析了每种模式可实现的功能及对可靠性的影响。采用网络等值法对配网算例进行了可靠性计算,得出了在4种配网自动化模式下的可靠性指标数据。通过结果的比较,给出地区选择配网自动化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5.
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利用重合器和分段开关之间的动作配合,不依赖与主站通信,实现配电线路故障的就地定位和隔离。当前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存在需两次重合闸操作、分段开关延时合闸参数不能自适应运行方式及网架结构调整等问题。鉴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断路器的自适应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模式,结合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选线技术,提出"一个级差、一个时限、一次重合闸"的自适应动作策略。最后,利用RTDS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并分析了该模式在实际配电线路中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0 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方式及应用,馈线自动化的典型控制技术方案,着重对馈线自动化控制技术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就地式馈线自动化重合器方式、智能分布式控制方式,以及主站监控式、子站监控式的集中式馈线自动化作了详细的论述,总结了各种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在不同供电区域的应用。结果表明,就地式馈线自动化适用于C类及以下供电区的农村、城郊架空线路,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适用于城市中B类及以上供电区接有重要敏感负荷的电缆线路。集中式馈线自动化,适用于城市中心区B类及以上供电区的主电缆线路。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配电网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现有光纤通信方案存在建设成本高、运维困难及可拓展性差等难题,文章利用5G LAN全互联二层通信高可靠低时延网络技术,提出基于5G LAN技术的配电网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快速对等通信和组网实用化方案。文章围绕5G LAN适配应用、网络拓扑、业务通信指标等几个关键方面进行分析,开展实网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5G LAN通信技术满足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应用要求,可以快速、精确地切除故障,实现故障自愈,对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运行水平和供电的可靠性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电阻接地系统高阻故障时零序过电流保护灵敏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基于综合内积变换的高阻故障检测方法。分析了小电阻接地系统接地故障特征,并比较了各馈线零序电流与中性点零序电流。为了突显故障馈线与健全馈线之间的差异,提升小电阻接地系统高阻故障检测的可靠性,利用内积原理引入综合内积值为衡量指标以实现高阻故障检测。利用PSCAD建立了小电阻接地系统仿真模型并进行了故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检测高阻故障。  相似文献   

9.
从配电自动化的定义、功能入手,介绍了在世园会智能配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并在分析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配电SCADA和馈线自动化在世园会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小陆家嘴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及该地区需求特点,从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和配网应用分析软件等方面探讨了配置需求和实施要点,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案.结果表明,实用型配电自动化技术可有效指导建设实施,对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的选择是开展配电自动化规划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目前主要依赖规划人员的主观经验。为此,文章提出了基于馈线特征数据挖掘的配电自动化优化规划方法,通过挖掘馈线拓扑结构、负荷分布、可靠性现状和需求等特征与其最佳配电自动化模式之间的关联规则,建立线路特征-结构模式-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的对应关系,突破了由于配电网的庞大规模导致的传统方法的应用局限,为形成兼顾针对性和通用性的配电自动化规划技术原则,实现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综合最优奠定理论基础。基于实际配电网的算例分析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Distributed intelligence, as applied to distribution feeder circuits, makes it possible to consider application of automation to solve t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large retailer that requires better-than-available power reliability,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utility planner can use this new technology to not only address such tactical problems but to eliminate or reduce the need for costly system upgrades, thus providing optimal asset management. Many companies have made good use of advanced feeder automation to gain a strategic leverage in serving their customers and meet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expectations on the part of the users of electric power.  相似文献   

13.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is increasingly being applie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utility distribution system. This article discusses many of the key elements of a distribution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and fault-prevention techniques. First is the short discus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first establishing a well-protected and coordinated distribution system. Next will be a discussion about how reliability improvements can be predicted based on feeder design (i.e., the number of feeder segments and protective devices us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short discuss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risk analysis tools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s of different reliability improvement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现有技术中全负荷开关馈线故障处理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全负荷开关组网多种运行模式的电力网络系统。分析了现有配电网故障处理技术的特点,详细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包括:进线、智能终端单元、负荷、联络线和主干线路。  [方法]  通过两个相邻智能终端单元之间的就近通信,取消了系统的保信子站,逻辑判据只需要知道自己和相邻开关之间的状态;定值统一设置,整定简单,全线故障处理无级差配合;只要线路物理结构不发生变化,自适应于各种网络的连接结构和系统的运行方式,无需重设。  [结果]  试验检测结果表明:每个配电智能终端可以控制一个负荷开关,也可以控制多个负荷开关,增加“负荷预判功能”,可根据现场情况选配。  [结论]  该系统在多种运行模式下处理故障的快速性与可靠性,可在实际配电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持续提高以及通讯技术的持续改善,带有通信接口的产品应用持续的增加和发展,随着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以及灵活性的持续增加,致使现场总线本身的特点以及有关产品的品种较多,由此在电力工程的智能化配电系统中,仅仅采用一种现场总线的智能化产品难以满足全面的防护要求。由此,对现场总线产品存在于一个智能化配电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宋敏 《电力与能源》2012,(4):375-376,380
随着客户对供电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上海都市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传统的箱式变电站(简称箱变)也将逐渐被智能化的箱变取代。通过对智能化箱变的需求分析,提出了满足自动化要求的箱变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同时,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多回路的在线远程自动控制的箱变自动化方案,并介绍了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通过对智能化箱变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展望了智能化箱变在我国未来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