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现阶段配电网规划过程中面临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配电自动化故障管理的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首先对配电自动化的故障管理功能进行介绍;其次根据配网公司的盈利性,以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建立目标函数,决定线路建设、变电站位置和容量,从而提出一种基于配电自动化的配电网扩展规划模型;然后针对所提模型和所研究的规划问题,采用遗传算...  相似文献   

2.
从配电自动化的定义、功能入手,介绍了在世园会智能配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并在分析配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平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配电SCADA和馈线自动化在世园会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配电自动化是建设坚强电网和智能电网的关键。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配电线路结构特征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为此选择与线路现状相适应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成为配电自动化建设的首要目标。该文提出了三种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在对配电线路进行分类的前提下,基于配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现状及发展要求,使用MATLAB工具计算出了每种模式的供电可靠性指标,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得出了实例区域线路适用的最佳配电自动化模式以及该最佳模式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高可靠性主动配电网的基本特征是高可靠性,以及具备灵活的网架重构能力和源-网-荷协调互动能力。然而,传统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配电网,及其基于配电自动化和电流级差保护的保护控制方法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为此,提出了涵盖配电网拓扑结构、广域保护测控体系和配电终端选型要求等方面在内的高可靠性主动配电网供电模式及其工程实现方案,通过闭环运行的网架结构、不停电故障隔离,以及高度可扩展性的配电终端,实现主动配电网的高可靠性和高灵活性。基于实际工程的案例分析表明,所提的方案具有充分的工程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为高可靠性区域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小陆家嘴地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城市中低压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及该地区需求特点,从配电SCADA、馈线自动化和配网应用分析软件等方面探讨了配置需求和实施要点,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案.结果表明,实用型配电自动化技术可有效指导建设实施,对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配电网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现有光纤通信方案存在建设成本高、运维困难及可拓展性差等难题,文章利用5G LAN全互联二层通信高可靠低时延网络技术,提出基于5G LAN技术的配电网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快速对等通信和组网实用化方案。文章围绕5G LAN适配应用、网络拓扑、业务通信指标等几个关键方面进行分析,开展实网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5G LAN通信技术满足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系统应用要求,可以快速、精确地切除故障,实现故障自愈,对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运行水平和供电的可靠性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馈线自动化正确率直接决定配网调度员、配网运行人员运用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故障处置的可靠性,反映配电自动化系统支撑配网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及恢复非故障区间供电的实际效果,在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提升、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升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A地区馈线自动化正确率指标提升遇瓶颈,从主站馈线自动化(FA)研判逻辑、终端设备运行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配电自动化主站、终端设备等对馈线自动化正确率的影响,结合A地区实际状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改进措施,A地区馈线自动化动作成功率提升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配电系统自动化包含的内容,描述了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网SCADA系统、配电管理系统、馈线自动化、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需方管理等概念,并从电力生产的五个环节的角度,论述了配电系统自动化和输电系统自动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智能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馈线自动化发展情况,指出目前的馈线自动化系统对通信依赖太强,并不适合于配电馈线。提出了需要研究具有选择性、能够快速切除馈线故障并具有故障自愈能力的智能配电网,并就智能化馈线自动化系统组成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配电网规划方法存在应用效果差、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空间负荷布局的低碳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给定配电网节点模型,根据该模型查询低碳主动配电网扩展目标,通过所获取的目标参数值,对低碳主动配电网进行初管理,分为主动配电电流管理、主动配电电压调整及主动配电网需求侧管理3个部分,从配电网电源、配电阶段和综合分析3个方面进行规划。为验证研究方法的规划效果,设计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研究方法的规划效果更好,且可靠性更高,能够精准实现规划工作,为主动配电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科学合理的配电网规划对提高其供电可靠性和供电企业的效率及服务水平至关重要。以满足负荷近期增长需求为目标的配电网建设容易导致网架混乱,增加其运行调度困难,降低设备运维效率。通过建立配电网网格化的方法体系,在构建网格分层模型及其划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网格的分类建设标准和建设需求评估指标等技术标准体系,为以网格承载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行调度、设备运维和营销管理等多个环节,实现多环节的闭环整体优化奠定基础。基于LH区供电局工程实践的分析表明了该方法体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利用重合器和分段开关之间的动作配合,不依赖与主站通信,实现配电线路故障的就地定位和隔离。当前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存在需两次重合闸操作、分段开关延时合闸参数不能自适应运行方式及网架结构调整等问题。鉴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断路器的自适应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模式,结合小电流接地故障暂态选线技术,提出"一个级差、一个时限、一次重合闸"的自适应动作策略。最后,利用RTDS仿真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并分析了该模式在实际配电线路中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3.
以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为研究对象,归纳出配网自动化建设的4种典型模式:故障定位、就地馈线自动化、集中馈线自动化、调/配一体化平台的自动化。分析了每种模式可实现的功能及对可靠性的影响。采用网络等值法对配网算例进行了可靠性计算,得出了在4种配网自动化模式下的可靠性指标数据。通过结果的比较,给出地区选择配网自动化模式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配电网线路布局与通道资源利用之间存在的矛盾,研究了配电网馈线规划的多目标模型,在考虑线路投资成本和网络损耗的同时,建立了可用裕度模型。针对该多目标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配电网馈线规划的删除路径算法,并结合不同的网络复杂程度对算法中的K进行了函数拟合,最后通过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优选出最优方案。结果表明,考虑可用裕度模型的馈线布局方案可为下一个阶段的馈线规划尽可能的留有建设余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传统配电网规划工作在关注电网存在问题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往往只注重对电网建设改造必要性的论证,而弱化对项目产生的运行成本、可靠性及报废成本的研究,即没有全面考虑到其他的综合效益,不利于供电企业的高效运营。  [方法]  提出了设备利用效益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提升设备利用效益的配电网规划方案评估模型和优选策略。  [结果]  算例结果表明:该评估模型对不同规划方案全生命周期成本、安全、效能和收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使得规划方案优选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结论]  该优选策略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为实际配电网规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配电网合环操作在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的同时,也可能存在馈线过流跳闸的风险。在不依赖具体网络参数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配电网合环判定方法,分析环网配电网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方法,对开环运行下各节点电气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满足合环条件下运行数据,建立环网配电网神经网络数据驱动模型,通过计算合环时配电网功率和合环电流,判断待环网是否能合环。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考虑了合环时配电网潮流变化情况,合环电流计算更准确,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17.
由于线路间互相联络,配电网通常具有灵活的故障重构能力,因此其供电可靠性评估必须考虑联络线的转供容量。但传统方法忽略了联络线路负荷波动对其转供容量的影响,评估结果容易偏向乐观。通过计及联络线路转供容量的随机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及负荷转供电概率的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估快速算法。采用美国PG&E 69节点配电系统对本文所提出的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算例分析证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表明其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的评估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供电网格具有可靠性管理、线损管理和运行维护方便等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电网企业采纳.目前,电网企业只制定了总体可靠性目标,没有制定电网网格的可靠性目标,网格的建设标准仍然采用供电分区建设标准.这对于发展差异较大的城市来说,存在部分网格的供电可靠性需求较高,但规划建设标准却较低的现象.[方法]通过数理统计方法找出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供电可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配网自动化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目前地区电网的配网自动化系统仍在建设完善当中,通信通道不可靠、终端在线率低造成故障信息不足,以及电网拓扑结构更新不及时等,导致无法准确进行故障定位和故障恢复,已严重影响了地区电网实现快速复电。提出了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快速复电系统解决方案,对该方案的几个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利用IEEE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