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针对目前市场中的功能性整理剂多是通过对织物表面涂层进行功能附入,织物经水洗后功能会明显减弱,且会出现手感不佳等问题,采用将粒径为5 nm左右的远红外抗菌功能晶体镶嵌到羊绒纤维鳞片结构层中的方法,使纤维具有永久性抗菌功能。采用功能性羊绒纤维、莫代尔及舒弹丝,通过精梳毛纺工艺系统与棉纺工艺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纺制功能性莫代尔/羊绒/舒弹丝45/30/25混纺纱,并对纺纱设备的重要部件进行改造,较好地解决了混纺纱毛粒问题。测试结果表明:该混纺纱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起毛起球性能、保暖性及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3种纤维的品质特性,充分发挥3种纤维的优点,开发了牛奶蛋白纤维45%/PPT/45%羊绒10%的混纺针织纱.结合新品开发生产实践,对影响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纱半精纺纺纱工艺和工艺配置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优化了纺纱工艺参数,着重强调了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措施.并对牛奶蛋白纤维、PTT、羊绒混纺针织纱和纯羊绒针织纱成品质量指标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大麻与细旦腈纶混纺织物既具有大麻纤维固有的特征和风格,还具有腈纶织物的良好弹性和较佳手感,同时还提高了织物抗皱性和染色性,较好地发挥了两种纤维的优良性能,产品附加值和档次得以提高.文章在细旦腈纶、大麻纤维的性能与混纺纱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采用紧密纺和环锭纺2种成纱方法纺制3种混纺比例的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并对纱线的强伸性、条干、毛羽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结合混纺纱的径向分布情况,分析比较了2种不同成纱方法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密纺技术因减小了纺纱三角区并使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中纤维的转移程度降低,出现了与环锭纺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相反的纤维转移趋势,反映在纱线性能上是紧密纺技术显著降低了成纱毛羽,提高了成纱的强伸性能,并改善了成纱条干.因此在智能调温/羊绒混纺产品设计中,可以选择紧密纺成纱方法纺制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以改善成纱性能,且紧密纺蓄热调温纤维/羊绒混纺纱中羊绒纤维有向外层转移的趋势,这有助于使纱线及其织物显示羊绒纤维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毛纺科技》2021,49(8)
为充分发挥羊毛纤维吸湿保暖、兔绒纤维蓬松滑糯、羊绒纤维弹性柔软的性能,开发一种羊毛/兔绒/羊绒提花面料。针对兔绒纤维可纺性差的问题,采用羊毛、兔绒、羊绒散纤维混纺方法,提升纤维抱合力。通过散毛染色、和毛、梳毛、细纱、络筒、蒸纱等工艺,设计纺纱上机参数,制得羊毛/兔绒/羊绒60/25/15混纺纱线。以1/3破斜纹纬二重组织为基础组织,设计织造工艺,织制正反面双色图案提花织物。后通过洗缩呢、起毛、蒸呢等方法,制得蓬松饱满,手感滑糯的羊毛/兔绒/羊绒提花面料,对纺织产品的设计开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麻/羊毛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麻纤维和羊毛的特性,以及大麻纤维和羊毛混纺纱的生产工艺.针对混纺纱工艺路线的选择,改善大麻麻条的可纺性以及针梳、并条工序的静电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通过工艺参数的对比实验,确定了混纺纱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对原料选择、设备改造、操作要点、生产环境等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法.比较分析了大麻与羊毛不同混纺比与成纱质量之间的关系.开发出了具有2种纤维特性,风格独特的大麻/羊毛混纺纱.  相似文献   

7.
目前羊毛羊绒类产品的抗菌处理,一般是通过与各类抗菌功能性纤维混纺或在织物后整理工艺负载抗菌剂来实现。本文采用色纺散纤在染色后处理阶段进行抗菌处理,然后通过半精纺色纺工艺生产抗菌羊毛羊绒混纺纱线,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通过在散纤染色后处理阶段对纤维进行抗菌处理生产出的羊毛羊绒抗菌混纺纱线其纱线指标与抗菌性能优良,纺纱过程生产顺利,抗菌处理过程没有对纱线基本性能指标造成明显影响,具有大规模生产抗菌纱线的工艺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一种澳毛/绢丝/兔绒混纺薄花呢面料,选用70%澳毛、20%绢丝和10%兔绒作为原料,经纬纱采用23.8 tex×2半精纺混纺纱股线。介绍了澳毛/绢丝/兔绒混纺薄花呢的产品设计方案,包括原料选用、纱线设计及织物规格设计与计算。重点讨论了主要生产工艺及技术,如前织准备、剑杆织造及后整理等工艺设计的关键参数与相关技术措施。生产实践表明,羊毛/绢丝/兔绒混纺薄花呢面料质地轻薄、手感滑爽、风格独特,可用于高档休闲女装或裙装的制作。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多孔涤纶、竹浆纤维和大麻纤维开发了竹浆纤维/涤纶/大麻纤维多元混纺纱线,并制成6块织物,测试了织物吸湿速干性和抗菌性能.同时,利用FAST织物风格仪分别测试织物风格,并与3块纯毛织物比较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织物风格指标与纯毛织物风格指标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竹浆纤维/涤纶/大麻纤维多元混纺织物具备吸湿速干和抗菌性能,其风格与纯毛织物较为接近;织物中纱线线密度值较低,捻度较大时,其弯曲刚度、剪切刚度和可成形性明显小于纯毛织物;提高纱线线密度值,降低捻度,可使织物更蓬松,风格更接近纯毛织物;多元混纺织物在应力较小时的伸长率都大于纯毛织物,在应力较大时的伸长率小于纯毛织物;制作仿毛风格织物时应慎用平纹.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基于棉纺系统的棉/大麻混纺纱在纺纱过程中造成的大麻损耗,在对棉纺前纺系统进行设备改造的基础上,设计了预处理棉与大麻普梳混纺、预处理棉与预处理大麻普梳混纺、预处理棉与大麻精梳混纺3套方案,通过其与原棉纺系统纺制的棉/大麻混纺纱的损耗与品质对比,确定了减少损耗,提高制成率的优化工艺方案:预处理棉与大麻精梳混纺方案,即原棉经过预处理后与大麻纤维混合,经过进行机器改造后的开清棉、梳棉、精梳设备,最终纺制成细纱。该工艺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损耗降低16.7%,纱线条干略有下降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纱线强度没有明显差别,制成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了81.7%,降低了大麻产品的成本。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大豆蛋白纤维/羊绒混纺针织物易起毛起球的特点,选用4种整理方法对织物进行抗起毛起球整理,并优选出最佳工艺.研究表明:采用单面给液的整理方法对提高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是有效的,并且得到了提高大豆蛋白纤维/羊绒(80/20)混纺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最佳工艺.此工艺的主要特点是构造出织物正反两面纤维摩擦性能的差异性,阻止正面纤维相互缠结,阻碍反面纤维从布面拔出.  相似文献   

12.
对大豆蛋白纤维、绢丝、羊绒纤维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开发了18tex 60/20/20大豆蛋白纤维/绢丝/羊绒混纺纱.大豆蛋白纤维纤维具有羊绒般的手感,蚕丝般的柔和光泽,同时具有羊绒的保暖性,三者进行合理的比例搭配,既降低了成本又保持了其高贵典雅、舒适的特性.对半精纺和紧密纺纺纱技术和工艺进行了探讨,对粗纱前罗拉速度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纺制出了质量优良和服用性能较好的混纺紧密纱.  相似文献   

13.
羊绒/莫代尔混纺织物补偿了莫代尔织物易变形,断裂伸长能力小以及纯羊绒织物生产成本高的不足,具有高档华贵的质感,丰富了纺织品的种类。文章采用活性染料雷马素黑B对混纺比为55/45的羊绒/莫代尔混纺织物进行染色并测试了该混纺织物的同色性,探讨染色工艺参数p H值、元明粉质量浓度、纯碱质量浓度、固色温度及时间对羊绒/莫代尔混纺织物同色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染料用量为2%(owf)时,p H值为6,元明粉质量浓度为25 g/L,碳酸钠质量浓度8 g/L,固色温度65℃,固色时间60 min时,羊绒/莫代尔混纺织物能够获得较好的同色性。  相似文献   

14.
OPTIM纤维具有与羊绒相似的特性,它对利用羊毛资源,提高羊毛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人们服用性能的要求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有很大意义。文中介绍了奥普蒂姆纤维的特性,并以OPTIM纤维为原料与羊绒进行混纺生产粗纺纱,条干均匀,手感丰满、光滑,为高档织物的生产提供了优质纱线。通过与羊绒粗纺纱的纺纱工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OPTIM纤维与羊绒混纺纱的工艺参数,为OPTIM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羊绒/棉/天丝色纺混纺纱的纺纱技术的研究,分析了色纺技术的优势,总结了色纺混纺纱在原料选择、原料染色、纺纱工艺上的要点,为今后色纺产品的开发做了探索试验。研究表明,通过色纺技术,解决不同性质纤维的混纺纱及其混纺织物在染色和后整理工序上对染料及工艺选择上的矛盾,是很有效果的。色纺纱的纺纱,一定要提高混棉均匀性,以减少色差。  相似文献   

16.
使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将竹粘纤维、丝光羊毛、羊绒、天丝按40/35/15/10的比例混纺制成针织纱,各种纤维的优化组合使该混纺针织物既克服了竹粘针织物弹性差、易起皱的缺点,又具备了比羊毛织物更高的保形性及耐磨性。研发过程中,按照半精纺针织纱的工艺路线,经过多次尝试,总结出符合实际要求的各项工艺参数。试验结果显示,该混纺纱可使产品具有保暖、吸湿、透气、舒适、滑爽、抗起球、可机洗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7.
将大麻纤维与柞蚕丝落绵通过一定比例混纺,可集两种纤维的优点于一身。文章介绍了大麻纤维和柞蚕丝的特性,探讨了纺纱各工序的工艺参数,针对两种纤维的特点,合理的配置工艺参数,可生产出优质的大麻/柞蚕丝混纺纱。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麻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测试其抗菌性,分析了大麻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性的原因,以及混纺纱线中大麻纤维含量和不同染整工艺对大麻棉混纺针织罗纹试样抗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大麻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高的抑菌效果,而大麻混纺纱线只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且随大麻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染整工艺对大麻棉混纺针织罗纹试样的抗菌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桑皮纤维来加工医用抗菌功能纱线。介绍了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优化工艺配置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将3种纤维纺制成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40/30/30 16.5tex混纺抗菌纱,并对抗菌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显示:该混纺纱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大于80%,优于甲壳素/海藻/棉40/30/30混纺纱。认为: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桑皮纤维混纺纱具有优异的抗菌、抑菌性能,适合做抗菌医用纱线。  相似文献   

20.
探讨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分析了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的抗菌机理及抗菌纱线所织面料相比于抗菌后整理面料的抗菌性能优势。针对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设计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纺制了18.5 tex粘胶纤维/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60/40)混纺的抗菌纱线,并对其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混纺纱有较优异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