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异种相容聚合物因温度属性差异导致焊接效果不佳,为提高其激光透射焊接强度,采用了在激光透射焊接时辅助使用红外加热灯加热具有较高熔融温度的上层材料而改善焊接强度的新方法。从光学属性、温度属性、相容性和上层材料吸热测试4个方面对可焊性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工艺参量优化,取得了最佳工艺参量组合;使用3维显微镜研究了焊件断面形貌及失效形式,并分析了焊缝处气泡对焊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红外加热灯辅助焊接的最大剪切力能达到激光直接透射焊接时的1.5倍左右。红外加热灯的辅助加热作用是有效解决异种聚合物因温度属性差异大而导致焊接效果不理想问题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任丽  孙博  马丽  冯晓强  白晋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8):20210708-1-20210708-8
对线性啁啾光纤光栅(LCFBG)进行局部点加热时,在不同加热温度、加热宽度和加热位置情况下的输出光谱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改变栅区局部加热点的温度和宽度,对透射禁带中窄带透射峰的透射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透射峰的中心波长也将会发生一定的漂移;透射峰的中心波长与栅区局部加热点的位置存在线性对应关系,且透射峰波长变化范围可覆盖整个透射禁带;LCFBG啁啾系数的大小,决定了改变加热位置导致的透射峰波长的调谐速率。基于理论研究结果,以热敏打印头的加热阵列为加热源,对LCFBG栅区进行局部点加热时的输出光谱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重复性和稳定性都较好、可多波长调谐的窄带透射峰。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得到的结论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3.
超快激光加热技术逐渐应用于诸多领域,其中涉及到的导热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的傅里叶传热定律不足以正确描述超快速过程的导热机制,因此结合本课题组在超快激光加热技术传热理论领域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超快激光加热技术的传热理论研究概况,对近年来受到关注的格子Boltzmann方法、蒙特卡罗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方法在超快激光加热传热理论研究中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并展望了超快激光加热技术传热理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建立起一台加热低电阻率半导体晶片的行波场谐振器及加热器,实际微波电路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当一致,对能够加热直径达150mm晶片的加热器也进行了研究,另外还给出了温度分布的理论推算及实际温度分布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5.
涡旋波加热是目前电离层加热试验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但主要侧重于试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对涡旋加热波传播特性及空间场分布特性的讨论很少.文章从菲涅耳衍射理论出发,利用厄米-高斯模和拉盖尔-高斯模的相互转换关系,对电离层涡旋加热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其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涡旋电磁波在传播时,可保持自身表达形式的不变性.依据解析表达式,仿真分析了涡旋波空间幅相分布与拉盖尔-高斯模阶数的关系,给出了涡旋场峰值波束指向的求解方法和公式.这些结论为利用涡旋波深入开展电离层加热研究,实现可控的涡旋加热场空间分布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单脉冲激光加热下材料的温度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单脉冲激光加热下材料温度场的一维理论模型,将其与文献[1]中温度场理论进行比较,发现文献中理论不足。通过改变多种参数进行研究,并给出估算材料一面高温而另一面低温所构成的绝热系统,及该系统达到热平衡时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用激光散射作为诊断技术,已测得了CO2激光辐射和θ箍缩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等离子体用横向激励大气压CO2针状电极激光器轴向加热。散射测定显示出CO2激光“尖峰”加热过程中以及加热后,激光加热的等离子体的随时间的变化。等离子体条件改变时所需的能量与由反韧致辐射机理算出的理论吸收值很一致。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加热低电阻率硅片用的行波谐振腔和微波加热器。微波电路的性能与理论预计是一致的。描述了150毫米(6英寸)直径硅片用微波加热器。对温度的分布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测量了某些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9.
关于红外线干燥木材的机理问题在热传导和湿传导方面已作过一系列的研究。其中在加热机理上,肯定了红外线的加热作用,但对加热的微观机理未作论述。近年来国内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红外线能穿入木材内部很深部位,从内向外加热木材。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讨。因此,在这里我们试图从光谱理论和木材的结构及组分来讨论红外线对木材的加热机理(即“吸收  相似文献   

10.
为了便于精确控制熔锥光纤的形状,基于理论与实验研究,首先建立了熔融拉锥过程中熔锥光纤的成形模型,分析了熔锥形成的基本原理,并分别对加热区域不变及线性变化两种情况下熔锥形状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加热区域长度、拉锥距离与熔锥过渡区形状、锥腰长度及半径的关系,最后给出了一系列熔锥光纤的理论形状和实验得到的实际形状。实验结果表明,熔锥的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十分接近,相对误差<3.89%。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有关流体力学与分子传质理论及化学反应动力结合起来,对于反应室为单面加热,温度场可调节的热CVD系统进行了边界层理论分析,得到了流体的速度、温度及浓度分布。从硅烷的气相分解及有关基团的表面反应出发,求出薄膜生长速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表明是合理的。同时也从理论上证实了所分析的这类甲硅烷热CVD系统是制备非晶硅薄膜的理想结构之一。  相似文献   

12.
激光诱导间质热疗中的治疗参数选择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考察激光诱导间质热疗中各治疗参数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对各治疗参数进行选择和优化。方法:基于光子传输理论,分别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和Pennes生物传热方程求解生物组织中的能量分布和温度分布。结果:计算得到了一般加热系统、具有冷却设备的加热系统以及暂时阻断血液灌注条件下,激光波长、功率大小及激光加入头曝光时间对凝结区域大小的影响。结论:激光诱导间质热疗中,需要综合考虑生物组织特性和激光波长、功率及曝光时间等治疗参数来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微波因其高效、绿色无污染等优点在加热领域应用广泛,但加热均匀性差限制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基于波导缝隙天线理论和磁控管的非线性响应特性,设计了一个以波导缝隙阵列天线为辐射器的加热系统。利用磁控管的非线性响应特性输出多个频率的微波以丰富电磁场的模式,设计了基于横向缝隙波导和纵向缝隙波导的两种辐射器,建立了微波加热的多物理场模型,以模拟多个频率的微波通过缝隙波导加热物体的效果,并分析了不同参数如缝隙、频差等对加热均匀性及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串联谐振逆变器死区位置不同时的浪涌电压电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高频串联感应加热电源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负载呈感性和容性两种状态下,分析了感应加热电源的谐振槽路和拓扑结构,就串连谐振逆变器的换流过程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根据逆变器运行性能与死区时间存在紧密联系的特点,论述了两种情况下死区对浪涌电压电流的影响;在分析对比两种状态下的换流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最佳死区的方法,并以IRFP460作为逆变开关器件,根据最佳死区的理论,用PSpice进行仿真验证,得出了和理论分析一致的仿真波形。  相似文献   

15.
主要讨论薄膜气敏元件加热电阻的设计及功耗的计算,同时也讨论加热电阻材料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传热学原理,推导出计算功耗的表达式,并编制出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于工作在300℃时气敏元件功率损耗,其理论计算与实验相符。因此可根据该程序方便地计算出不同尺寸芯片在不同工作温度时相应的加热功率。  相似文献   

16.
激光材料加工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昆林 《激光杂志》1996,17(3):105-109
本文从求解激光加热的热传导微分方程入手,分析了材料表面加热、熔化和汽化时温度分布的特点,还分析了激光快速加热和冷却下的组织转变模型、性能模型及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熔敷合金化、激光焊接切割等加工方法的数学模型,介绍了在激光材料加工数学模型的研究中所得的几种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主动加热方式不同,论述了脉冲加热、锁相调制加热、超声加热、微波加热等主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理论基础和技术特点;综述了主动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用于飞机机体结构缺陷、蒙皮腐蚀、复合材料缺陷、发动机管路堵塞与叶片裂纹等无损检测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主动红外热成像实验技术特点,指出了其在飞机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任玮 《电子世界》2013,(20):36-37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感应加热技术也迅速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感应加热电源的调功技术有了新突破。本文主要对感应加热电源常见的几种调功方武进行比较,并对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适用场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远红外加热工作波段及辐射源温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君 《红外技术》1997,19(3):47-48
在远红外加热过程中,被加热物料对红外辐射的吸收遵从吸收定律,本文从这一律出发,分布了对于不同的加热对象和加热目的,如何选择最佳工作波段和辐射源浊国度,才能达到节能和加热效果好等目标。  相似文献   

20.
微波加热在医疗、食品加工等特殊领域应用广泛,但是很难工程上实现对任意方向的定向加热的控制。本文基于线性相控阵天线理论,设计了一个双通道固态源的腔内三分区指向加热系统,该系统通过调节固态源各通道间的相位差以实现腔体内的微波指向从而达到三分区定向加热的效果。同时,本文通过耦合电磁场和热传递方程建立了微波加热的多物理场模型,以模拟腔内的微波分区加热,进一步的搭建了相应的实验系统验证分区加热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