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火车站是一类新的火车站及交通枢纽类型。第一代地下火车站将轨道和换乘功能置于地下空间,但地面仍保留站房建筑,具有消除火车噪声、轨道消隐及轨道区域开发、避免地面轨道对城市空间和交通的割裂、轨道多向化、候车方式由换乘式代替等候式等优点,对城市核心区空间组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代全地下火车站建设使城市核心区空间能高效利用:如站前广场消失、候车厅减小;城市核心区域的交通组织:如提高中长途旅客出行效率;公共环境的改善;地下步行空间网络的建立等方面,增强了地下火车站对城市核心区带来的优势。相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一种交通高效、空间集约、区域协同的新车站建设形式,地下火车站未来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希望通过对研究成果的总结,能为我国地下火车站和城市核心区的发展填补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城市交通与地下空间开发之间的关系,指出地下道路是改善城市交通与环境的重要手段.根据上海CBD核心区上海交通现状、未来的需求以及面临的矛盾,确定了上海CBD核心区交通的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提出地下井字形通道规划总体布置和通道方案.该方案对适应核心区发展、缓解交通拥堵和优化中心城路网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其它城市发展地下道路系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核心区设置地下环路串联各地块地下停车库,可使小客车由城市路网快速到达目的地,实现动态与静态交通的高效转换,提高停车效率,共享泊位资源,净化地面交通,减少交通拥堵.武汉市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工程包含3.0km主线及3.0km匝道,是华中地区当前规模最大的地下车库联络道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采用BIM智慧化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4.
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地下道路是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内容,在联系并整合地下停车资源的同时又能疏解地面交通,是改善商务区交通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国内已建成商务区地下道路建设案例,总结地下道路在功能定位、工程设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可为行业实践提供借鉴。并以重庆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地下交通规划为例,提出地下道路的功能定位、设置原则和建设标准,并通过交通模型进行方案评估,结果表明地下道路系统布局合理,效果明显。可以预见,商务区建设地下道路系统能够提升交通承载力与出行品质,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行业实践提供相关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城市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建设城市地下交通环廊是改善区域交通与环境的重要措施, 多应用于商务区、公共服务核心区等交通压力大、慢行环境品质要求较高的区域,是用于连接各地块地下车库并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目前相关研究及规范对地下交通环廊功能定位、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因素的论证尚不成熟,且受政策、管理、规划设计、宣传等影响,已运营的地下交通环廊普遍存在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本文重点从规划设计层面分析了环廊利用效率不高的原因,结合既有工程运营实践分析了既有设计规范的不合理点,并提出了规划设计新思路与新标准,并应用于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地下环廊规划设计实践,供行业实践及规范进一步修编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道路与地面交通污染综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维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城市地下道路排放的污染物与地面交通干道产生的污染物扩散以后所发生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当城市地下道路的分段竖井或隧道口与地面交通干道或交通枢纽距离较近时,在有风的情况下,它们所排放的交通污染物会形成综合作用而加剧其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对周围的高层建筑群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立体化交通越来越多得到了重视,地面、高架道路与地下轨道交通的组合模式也逐步开始发展。对位于城市建成区,道路宽度不太富裕的区域,高架桥与地铁结构的结合能有效较少对道路地下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地下管线的敷设和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同时,由于地铁与高架桥结构结合设置于路中,有利于减少震动、噪音对既有建筑的影响,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拆迁工作和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8.
朱江 《特种结构》2011,28(6):79-83
在城市的重点功能区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在市政道路下设置地下环形隧道,来增加区域道路交通资源、净化地面交通和提升区域的交通品质.本文针对地下环形隧道的功能及其交通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对地下环形隧道的设置原则、设计标准、出入口布置等方面做了剖析.然后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城市地下环形隧道规划设计中的要点,为城市地下环形隧道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发展与交通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地带,是一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集中了城市的大部分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是城市中物流、人流、车流的交汇点,也必然是城市主要道路和城市对外交通的枢纽,所以其交通流量远远高于城市的其他区域.为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作者将从立体分离式交通组织方面,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进行论述,探讨一种地下空间畅通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0.
建设地下道路,可缓解地面道路交通压力,提升地面空间品质,起到串联片区核心开发地块,分散交通压力的作用。以厦门东部体育会展新城核心区地下连通工程为背景,对地下道路设计中标准断面、分叉节点段、三通节点段的不同结构选型方案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磊 《规划师》2006,22(11):39-42
《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方案征集活动是将城市设计与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在做城市设计时必须统筹地面和地下规划.《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的总体构想是人为引导地下空间的"有机生长",最终形成树枝状"生长型"的地下空间网络结构,通过与城市设计的结合,强化整体开发、依托轨道交通、分区控制的平面布局,确保地下空间开发的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地下空间建设的现状特点,提出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完善城市中心区的慢速交通体系,以改善城市拥堵。主张从地下空间机动车道及停车位的社会化、地下空间机动车道与地面道路有效衔接、利用地下空间开发来建设多种等级和类型的机动车道。在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结合地下空间进行地块出让的要点设置等措施入手,全面完善地面、地下一体化的城市中心区慢速交通体系。  相似文献   

13.
梁晨 《华中建筑》2012,(7):53-56
广州市珠江新城金穗路北侧地下空间是以地下轨道为依托的集交通衔接、商业开发、城市广场等功能相融合的城市地下综合体。项目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联系,充分发挥其在商业开发方面的巨大潜能.营造出以购物中心为主体的多种业态并存的复合商业空间模式,与区域周边的商务办公、酒店、公共配套等共同形成广州市新的商业核心区。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下车行通道是一种新型的地下交通形式,将区域中心各大地块地下车库之间的停车资源进行整合共享,与地面市政交通有机联系。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不能等同于车库连通道或城市地下车行隧道,消防设计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结合现有工程设计,改善城市地下车行通道中的消防设计,在发生火灾的极端情况下,使整体空间布局对人员疏散、减少火灾经济损失及如何对消防扑救更为有利,是研究论述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物流系统是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事故和污染,以及适应即时运送、大量的轻量小件搬运等问题而发展起来的运输和供应系统.一般建设地下物流系统的城市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城市交通严重拥堵;地面交通道路已很难扩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地下车行系统已成为缓解大城市核心区地面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地下公共车行联络通道在联系并整合区域地下停车资源、有效减少地面道路交通绕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上海真如地区地下"H形"公共车行联络通道工程的建设及运营管理模式的探索实践,希望能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障地面交通,越来越多的城市地下人行过街通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通过采用超前预支护、掌子面土体注浆加固、CRD工法6部开挖法等方法,有效解决了城市地下过街通道浅埋暗挖法施工的难题,且道路地表的沉降和地下管线的沉降始终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从而确保地面交通顺畅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核心区客流需求大,道路资源紧张,敷设满足功能要求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非常关键。结合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一期工程在核心区段的线路方案,研究了主要道路地面线、地下线,以及次要道路单侧和拓宽等4种方案,分析总结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现代有轨电车在核心区的应用拓宽思路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城市地面交通为基本考核标准,对城市公共地块综合开发中地面、地下空间建设强度的关联向度进行了研究,得出地铁、地块周边道路等级及用地性质三个因素对于关联向度有重要影响,并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城市滨海区域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集约化利用滨海区域道路地下空间的方法和途径。首先深入分析了滨海区域道路及周边基础设施与滨海景观环境之间的问题,及地下空间集约化开发建设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文化娱乐设施、地下快速路、地下停车场及综合管廊解决城市滨海区域问题的意义,然后以青岛澳门路所在区域道路地下空间的开发为例,探讨滨海区域道路地下空间集约开发的模式及与周边地块的连通整合,为以后滨海区域解决交通和景观问题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集约化开发利用道路地下空间,为解决区域内各种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对拓展滨海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