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兴全  杨俊坤 《包装工程》2022,43(18):425-433
目的 为促进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挖掘并分析“茶马古道”的多维文化内涵,寻找新视觉、新维度、新形式的特色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模式。方法 以“茶马古道”历史文化脉络为核心,对中国茶马古道沿线相关区域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总结和提炼茶马古道的核心文化元素和文化因子,并进行再设计,力求构建一套以茶马古道为主线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并通过具体设计步骤和过程加以阐释。结果 基于上述方法,以茶马古道相关文化元素为核心,开展设计实践,所得文创方案在“形”“色”“意”的结合上有较好的突破。结论 通过对茶马古道文化元素和符号特征的再设计,结合现代科技和网络信息平台,寻找传统文化和创新产品的最佳结合点,使其既有符合当代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属性,又有作为精神文化传播价值的文化属性,为传统文创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和茶马文化在现代市场的有效传承和传播提供新思路,并能够为地方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包括成渝两地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北川羌绣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然而受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羌绣传承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北川茶马古道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对古道上的背夫至今鲜有研究。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茶马文化为出发点,结合北川羌绣非遗文化。深入剖析羌绣文化传承与历史文化交叉研究,依托自身设计优势,从羌绣创作题材、内涵上找突破,为羌绣的传承与发展做新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克难  倪畔 《包装工程》2022,43(18):434-440
目的 倡导将茶马古道元素运用到出口茶叶包装设计中,并通过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式设计,使中国文化和茶道精神随出口茶叶得以广泛传播,提高出口茶叶产品文化附加值,进一步拓展茶叶出口市场。方法 通过分析证明茶马古道元素运用对出口茶叶包装表现中国文化和茶道精神的代表性作用;通过反思现阶段出口茶叶包装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证明出口茶叶包装设计中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中西文字形式差异总结字母文字汉字式设计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实例验证字母文字汉字式设计的可行性。结果 要让茶叶包装设计使茶马古道元素有效产生沟通、共情的效果,就必须重视字母文字的汉字式设计问题。合理运用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式设计,能有效避免现阶段出口茶叶包装设计与西方饮品包装设计趋同的问题。结论 当代国际关系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出口茶叶国际竞争力,在出口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合理运用以茶马古道元素为典型代表的中国茶文化内容。通过对字母文字的汉字化设计实现出口茶叶包装设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助于弘扬中国文化,传播中国茶道精神,并将在更深的文化层面上强化中国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彭国华  刘凯雄 《包装工程》2020,41(16):285-293
目的唐陵石刻艺术作为唐代雕刻技艺最完美的诠释,是唐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极具文化内涵和学术研究价值,其石刻纹样更是强化了石刻的审美视觉效果,在文化传承视角下将它传承和发扬光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方法通过文献资料、网络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唐陵文化进行深入分析,运用符号学原理,选用唐陵石刻艺术形式为设计载体,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提取设计纹样因子,并进行设计演化作为设计初始模型,然后以形状文法进行推敲,设计出极具现代审美和具有唐文化底蕴的新图形,最后应用于畅游唐陵APP界面设计案例中,验证其可行性。结论将唐陵石刻纹样艺术以一种新的设计形式展现给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石刻文化艺术,不仅可以提升现代设计的文化内涵,也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周莉  梁葵 《包装工程》2022,43(18):441-448
目的 研究茶马古道文旅融合下的羌族羊皮鼓发展现状,给处于发展滞后的羌族羊皮鼓创新设计提供方法与思路,实现羌族地区特色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性转化。方法 根据茶马古道文旅发展下的文化产品需求,分析当下羌族羊皮鼓发展的困境与突破方向,探索羌族羊皮鼓创新发展应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丰富产品类型;加强特色发掘,增强文化创意;加强材料与工艺开发,增强材质与技术创新;加强科技融合,增强数字化产品创新等来实现羌族羊皮鼓的创新设计。结论 对处于茶马古道文旅发展下的羌族羊皮鼓传承与创新设计,需根植羌族特色文化,以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多元化的文化创意思维认识和新材料、新技术革新的手段来探索羊皮鼓的产品特征、审美意识、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带动产品的销售,推动羊皮鼓在现代生活中的活态发展,促进羌族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唐市街区承载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物质遗存价值,是城市深厚文化的载体.唐市街区以唐长安城进行贸易商业活动的东西市为缩影,反映了唐代"众商云集,内外通融"的商业文化氛围,其中经营着手工艺、百戏、饮食、茶酒、文化、美术、书法等特色项目.本文通过采用PSPL调研法和文献资料收集法,对将古典形式融入现代理念的街区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从而探索了唐市街区的景观营造研究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湖湘民间艺术按照地域分布来看,可分为湘西、湘中、湘南、湘北、湘东等地区民间艺术,尤以湘西地区的民间艺术最具特色。目前主要集中在对湖湘民间艺术的概念界定,题材、内容、范畴,湖湘民间艺术文化的学理性,以及对湖湘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该研究对于梳理和总结湖湘民间艺术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完善湖湘民间艺术的学理体系,传承和发展湖湘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建设和振兴湖湘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是湖湘民间印染艺术的显著表征之一。通过采集中国历代传统纹样图像数据样本,基于迁移学习和分段训练策略构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分类模型,以民间代表性作品为对象,量化分析和探究湖湘印染艺术的中华文化模因传承机制。结合数据分析可推断,湖湘印染艺术的模因传承过程复杂,时间、功能性、文化自信、地域文化性格等是影响模因生命力的重要因素,而印染工艺对模因传承无实质性影响。以上研究成果有助于把握湖湘印染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促进该文化遗产在当代情境下的精准传承和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校公共思政教育中红色基因传承缓慢、吸收被动的现象,探析如何借由公共艺术教育整合新时代兼具时代性、生活性、地域性的红色文化,协同思政课堂引领高校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以具体的湖湘红色文化为例,全面梳理地域红色文化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引入价值,归纳湖湘红色文化的形式载体和意义内核,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湖湘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的引入思路与策略,包括借由红色文艺作品塑造平民化的红色人物和故事;融入时代化内容打造富有跨时代意义的先进红色基因;融合地域红色资源构建实践课堂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历史景观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历史文化资源,在传承文化、彰显特色的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新的方式方法重构着这个世界,历史景观在发展中被破坏,历史风貌也随时间消散褪去,历史景观保护的实际与理论严重脱节,历史景观的保护与更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冲击。本文旨在通过以研究吉林乌拉街镇作为东北地区历史景观如何进行保护与更新为例,对东北地区的历史景观的发展问题进行探索,提出适合实际的保护与更新模式。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乌拉街镇的概况、历史文化价值、发展现状及问题;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乌拉街镇保护与更新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严征璇  金海明 《湖南包装》2023,(5):72-73+82
文章以城市修补理论为视角,选取湖州衣裳街景观改造项目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反思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改造设计方法,思考如何使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肌理都能得到尊重和完善。从文化、空间、功能、景观4个方面来探索历史文化街区的再生之路,指导设计实践,以改善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提升空间的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农业景观是农耕文化的现实展示,是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综合作用的形式表达。对于农业景观的理论研究仍停留在生态学,或美学的单方面研究,并未形成交叉的立体性研究。本文通过吸取设计内在组织原则,深入挖掘东北地区农耕地域文化的价值,通过景观空间营造,保护农村传统景观风貌的同时,提升区域内景观品质,实现农业景观文化性的协调发展,达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实现东北地区农业景观体系文化性的扩充。  相似文献   

13.
黄绮璘 《包装工程》2018,39(12):59-62
目的普洱茶作为一种地方茶,其包装设计以独特的地域美学特征在庞大的中国茶叶包装市场中独树一帜,对现代普洱茶包装设计的美学特征和表现手法进行研究,对普洱茶包装设计的创新和文化内涵的挖掘具有指导意义。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包装材料、结构形态、视觉设计语言等包装设计要素,对大量普洱茶包装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梳理总结。结论通过对现代普洱茶包装设计中的茶文化、茶历史、地域景观情境体验、少数民族地域人文等民族文化语境中的地域美学特征及其艺术设计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解读,指出在进行普洱茶包装设计时应植根于普洱茶地方文化情境,强调茶叶地域文化信息的传递,同时思考现代生活方式和饮茶文化的更迭,在保留传统地域文化特征的同时不断创新进步。  相似文献   

14.
代蕾 《包装工程》2023,44(16):428-430, 446
目的 探索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社会的发展,并对其在公共设施设计中的融入方式进行分析探究。方法 从全新的视角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审视,从外在到内在,将其科学地融入公共设施设计,是当前打造城市形象、助力城市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就传统文化元素的大方面展开分析,并联系公共设施的设计需求和审美表现等方面进行关联性探讨;其次,从提升审美、扩大受众等层面就其基本的应用方向与原则进行归纳和整理;最后,分析2者的融合点,展开新与旧的博弈,以传统文化元素的提取为基础,以有效延伸表现为重点,以工艺传承为宗旨,力图将其合理地融于公共设施设计中。结论 传统文化元素作用于公共设施设计,能够以形式为载体,以文化为底蕴,能在增强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生命活力的同时,让文化精神与美学情趣相融,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革新复兴。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一个集经济、文化、人文、景观、风情等为一体的巨大综合体。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变革、整合城市功能尤其是重塑城市形象迫在眉睫,这就使得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城市公共艺术延展湖南“两型社会”的发展理念,在缔造城市景观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它也是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城市公共艺术通过雕塑、壁画等有形物质载体,彰显城市文化,反映城市的品位,是城市景观设计诸多元素之一,其作用不仅足美化和装饰环境景观,它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其它形式要素不能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景观蕴含着历史、文化、生态等重要价值,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对于城市建设而言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景观模式,可以提升土地利用率,有效缓解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及资源短缺等问题。文章通过对近年关于城市生产性景观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其发展历史,归纳其研究现状并进行总结,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从传播视角探析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从传播学的新视野探讨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和模型,实现对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支持。方法从传播学的5个基本要素出发,结合传播学和设计学的研究,探析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传播模式,据此构建出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并进行设计实践,通过具体案例验证设计模型的实效性。结论通过对设计要素、湖湘地域文化特征等进行信息传播学的系统分析与重构,探析了基于传播学新视角的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模型,以实际案例检视了此模型的可行性,为设计师开拓新的设计视野,并提升湖湘文化创意产品的品质,进而实现文化创意产品和地域文化的双重价值与魅力。  相似文献   

18.
侯明明 《包装工程》2020,41(12):311-313
目的探索文创产品在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及其表现出的创新应用路径。方法分析文创产品的概念及其在纪念性、功能性、沟通性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结合文创产品近年的发展趋势和具体市场动向进行探究,挖掘当前文创产品在市场上现实存在的开发层次低、重观赏性轻实用性、同质化严重、推广欠缺等问题,对未来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进行整理,最后以文化视角开展研究,分析文创产品在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引发共鸣等层面所做的创新性尝试,指出具体应用路径。结论文创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对美学特征、文化元素、人文精神等方面所做的全新的尝试使得各种文化元素可以借助有效载体渗透其中,产生新型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文创产品的形式与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加强视觉信息和文物修复的内在关联性,强化信息艺术设计的认知过程和感受方式,以南朝石刻数字化修复为研究对象,进行视觉信息创新设计的研究。随着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视觉信息创新设计也在南朝石刻保护和修复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作用。通过梳理南朝石刻保护与修复的图像、符号、场景等视觉元素,在现存的南朝石刻研究的基础上,将石刻保护与修复的视觉元素、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运用文献分析、个案研究、实地考察等方法,对南朝石刻信息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充分发挥了信息视觉化优势,以数字化的创新思维模式,赋予南朝石刻新的情感含义,综合文物修复工程、视觉信息设计方法、数字信息技术等。探索视觉信息设计在数字化文物修复中的创新设计和突破,不仅增强了视觉传播效果,而且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文物形态和文化。  相似文献   

20.
探析湖湘文化餐饮空间设计的主题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湘文化餐饮空间是人们进行餐饮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享受湖湘餐饮文化所带来的文化感受,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的场所,从而获得物质、环境、精神等综合的体验。在餐饮文化空间设计中。地域的差异性往往能带来文化的差异性,以文化的差异性为背景来表现餐饮空间的主题。能更有利于设计内涵的表达,同时也更利于餐饮文化空间装饰文化的体现。搜集与湖湘文化相关的资料,比较出它与其它文化的差异性,挖掘出湖湘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然后将其与装饰设计语言完美的结合起来,是湖南省的餐饮文化空间设计中主题表达和深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