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绵斌  张洁  谢品杰 《电力建设》2012,33(12):91-96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由于招标工程量与竣工工程量存在差异,投标单位采用不平衡报价,导致建设管理单位存在超概算的风险。在深入分析投标单位投标策略的基础上,构建不平衡最优报价模型,得出投标单位的最优报价;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构建了输变电工程造价风险评估模型,对建设管理单位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度量,并根据风险大小采取适当措施,尽量减少超概算情况的发生。研究结果对工程造价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可以规范招投标规则,使输变电工程建设健康、合理、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传统造价管理结算模式的缺陷和弊端进行剖析,结合750kV输变电工程的结算实例,提出了工程量清单下造价管理模式和阶段性结算造价管理的创新理念,并分别从阶段性结算造价管理的内涵、管理模式、控制关键点、管理创新点、实施效果和推广应用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传统造价管理结算模式的缺陷和弊端进行剖析,结合750kV输变电工程的结算实例,提出了工程量清单下遣价管理模式和"阶段性结算"造价管理的创新理念,并分别从"阶段性结算"造价管理的内涵、管理模式,控制关键点、管理创新点、实施效果和推广应用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输变电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中,清单实体工程量的调整是有关建设各方经济利益的焦点问题。在招标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工程建设各方经常就实体工程量的准确性、完整性由谁承担责任的问题产生争执,严重影响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有效控制。为此,就清单计价模式的自身条件和特点,分析了在工程量自动变更、清单漏项及其他特殊情况下价款调整的特点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输变电工程中的管理流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结合输变电工程的特点及其实际情况,构建了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流程体系的综合评价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对某EPC输变电工程的管理流程体系进行实例研究,验证了该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流程进行分析,为EPC模式的在输变电工程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优势,以及在输变电工程中应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胡荣 《广东电力》2008,21(11):80-83
主要阐述了工程量清单模式在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3台9F型燃气机组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方法.分析了工程量清单模式在各阶段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同时认为,在招标和合同管理中,对已有较多类似经验的工程项目。宜采用总价承包方式;对较新且没有参照的工程项目,宜采用工程量清单模式。  相似文献   

8.
周圣栋  解蕾  宋若晨  陈浩 《中国电力》2019,52(5):142-147
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建设进程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整个变电站精细真实的数字信息模型。按施工管控步骤分解,实现模型按照工程甘特图进度建造增长。建立二维码扫码与模型的对应机制,落实数字化模型与建造过程中各真实节点的关联。同时,通过搭建相应的管控平台和开发App功能模块,实现对电网输变电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采用BIM技术对项目工程量进行精确计算,加强物料成本信息的管控,提高工程量计算效率,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9.
针对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在线监测系统网络结构,并对在线监测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中尚存在标准不规范、运行稳定性不高、维护管理需要加强等问题,提出了规范技术要求、提高装置性能和加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分析与应用结果表明:在线监测技术对促进检修模式的转变和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技术在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力的市场化改革,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企业生产管理的基础和核心。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已经不适用我国电力系统的管理要求,开展状态检修势在必行。结合福州电业局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实践,介绍了当前先进的检修模式——状态检修的概念和含义,阐述了当前电力生产信息化技术在实施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福建省电力公司实施状态检修的3个电力生产信息化软件系统:输变电设备生产管理系统、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和便携机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输变电设备反措流程基础上,联系实际巡视和检修工作流程,基于ASP.NET和SQL先进技术设计了输变电设备反措系统。系统采用的是目前先进的基于浏览器的三层B/S结构,利用网络技术和工作流模式,建立高效便捷的系统三级审核机制,克服了输变电设备反措工作繁琐、数据量大、信息实时性差的缺点,大大提高了输变电设备的巡视、检修和反措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基于周期的设备定期检修模式存在的检修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差、检修人员日益紧缺的问题,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为更好地对状态检修工作进行管理,设计开发了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系统基本模型,实现了试点设备初步状态评价,具备了开展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所有类型输变电一次设备触发评价、实时评价、定期评价与设备状态检修计划辅助编制的功能。该系统经过2 a的应用,实现了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全类型输变电一次设备状态评价与检修计划编制,完成了设备状态检修模式的转型,设备检修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传统基于知识模型的输变电工程设计方法,存在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粗糙、施工结果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三维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输变电工程设计方法,设计智能输变电工程的工作模式,基于该种工作模式得到输变电工程的三维协同设计流程,对输变电工程三维协同设计平台进行搭建,缩短输变电工程的设计周期,使输变电工程设计的效率大大提高。通过三维协同数据库的数字化移交对输变电工程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实现多人同时进行信息查看、修改的功能,设计输变电工程三维校验过程,实现对输变电工程的安全距离和碰撞的检测,提高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提高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效率和质量,具有较高的社会性和经济性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4.
工程结算管理是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传统的结算管理模式侧重于预算和决算,过程管理中电力工程项目的结算编制连贯性强、工作量大,针对结算的过程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因此,研究阶段性结算管理,进而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传统结算模式的缺陷和弊端进行剖析,将输变电工程项目的结算管理与全过程管理相结合,提出了输变电工程结算的全过程管控方法和体系,为电力工程建设的结算与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目前输变电设备缺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入零缺陷管理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梳理了输变电设备零缺陷管理过程控制和预防控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工作流程,提出了实现输变电设备零缺陷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孟凡政 《湖北电力》2005,29(2):43-44,46
通过分析输变电设备缺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入零缺陷管理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提出了输变电设备零缺陷管理过程控制和预防控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工作流程,提出了实现输变电设备零缺陷管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内蒙古经济的不断发展,输变电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对确保内蒙古蒙西电力的供给和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输变电可靠性现状进行了评价,深入分析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的输变电可靠性指标。输变电可靠性指标是衡量供电企业供电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考核供电企业管理综合实力的关键因素,只有全面加强输变电可靠性管理工作,才能使内蒙古电网输变电设施的可靠性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江西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目标框架和要求,依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MS),按照"两级部署、三级应用"的模式进行建设,规范各类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的数据处理、接入和控制,提供各种输变电设备状态信息的展示、预警、分析、诊断、评价和预测功能,并集中为其它相关系统提供状态监测数据,实现输变电设备状态的全面监测和状态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9.
电网的建设管理对于国民经济与电力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工程量管理,而目前我国电网建设项目的工程量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分析了我国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电网公司业主项目部工程量管理工作中引入全过程工程量管理,阐述了工程量清单应用的必要性,并分别从项目设计、施工、竣工3个阶段出发,构建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管理体系,明确了电网建设各阶段工程量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流程,以期为电网建设项目工程量管理提供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LCC的输变电资产的集成运维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输变电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电网企业实现综合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全新要求,其中输变电资产的运维管理被视为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核心环节.针对目前采用的运维管理模式存在信息分散和柔性能力有限等问题,将设备集成维护理念引入输变电资产运维管理中,建立了输变电资产集成运维管理的概念模型,构建了其管理流程框架,并介绍了此种管理模式体现的集成特征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