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红牛-红山铜钼矿床主要矿物岩(矿)石(矽卡岩、大理岩、角岩、斑岩等)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其成矿阶段元素富集迁移规律,同时对该区蚀变分带特征进行厘定,为该区下一步找矿提供理论依据.发现该区共有三种成矿类型((1)大理岩→矽卡岩化大理岩→矽卡岩;(2)角岩→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3)斑岩→矽卡岩→矽卡岩矿石),其中(3)类型为矿区最主要的蚀变矿化类型,最主要的成矿元素Cu、Mo在该阶段中大量富集成矿,不同的是Cu为全阶段大量富集迁入,而Mo主要在斑岩→矽卡岩阶段大量富集,而在矽卡岩→矽卡岩矿石过程迁入趋势明显减弱.将三种蚀变矿化类型视为一个成矿系统,计算其元素质量迁移率,发现虽然都是主要的蚀变矿化类型,但是(3)类型的质量迁移率远大于其他两种,(1)的大理岩矽卡岩化阶段质量迁移率仅为-0.64%,原因是在大理岩矽卡岩化热液蚀变过程中CaO、MgO为矽卡岩化过程提供物质来源,他们的大量迁出为形成矽卡岩创造了环境条件,总体仍呈迁出状态.同时该区具有明显的垂直蚀变分带特征,大理岩、角岩、矽卡岩三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根据水岩反应理论,通过围岩与蚀变岩的对比分析,利用图解法求取惰性元素,对八卦庙金矿千枚岩在矿化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在金矿化蚀变过程中,不同元素的带入带出程度不同,迁移规律明显:重稀土元素均为带出元素,成矿元素和亲硫元素均为带入,顺层脉旁蚀变岩的Au、Ag带入量明显低于节理脉旁蚀变岩;但Cu、Pb的带入量则相反,表明热液蚀变早期形成的顺层脉主要偏向铜铅锌元素富集,而晚期节理脉主要形成金矿化;Bi元素异常高的带入量,可能暗示八卦庙金矿床成矿与深源物质的带入以及深部岩浆活动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辽宁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肖家营子岩体及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矿区内辉长辉绿岩-斑状细粒闪长岩时代属燕山期(177-113Ma),是一个来自深部同源不同期次侵位、富含成矿元素和挥发分的复式岩体,较我国典型斑岩钼矿床成矿岩体明显偏基性。以钼为主的金属矿体和围岩蚀变主要赋存于辉长辉绿岩-斑状细粒闪长岩斑岩体的内外带,并围绕着复式岩体呈半环形偏心式带状分布。矿床围岩蚀变以硅化、钾化和矽卡岩化最为强烈,且与钼多金属矿化关系最密切。主要成矿温度为250-400℃,δ^34S1.1‰-4.4‰,岩体和矿体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有一致性。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期侵入的斑状细粒闪长岩,随着成矿热液的演化、扩散和运移,在不同空间先后形成了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钼铜铁矿和裂隙充填型银铅锌矿的统一成矿系列,矿床成因类型为“三位一体”复合式斑岩钼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淋湘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旬阳淋湘金矿床产于南秦岭古生界泥盆系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金矿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第Ⅱ,第Ⅲ矿化阶段为金的主要矿化阶段,第Ⅱ-Ⅲ阶段石英包体中N2含量大于21μg/g,而第Ⅳ阶段矿物中的N2含量均小于1μg/g,说明成矿流体中的N2含量减少对金矿化不利;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变质水相当;矿石的硫同位素早期为18.21%,中晚期为17.83%-14.01%;铅具有正常铅同位素特征;不同矿化程度的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曲线,呈富轻稀土的右倾型,曲线形态基本一致,随着矿化增强其稀土元素含量明显增高。这些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金属元素和硫主要来源于造山带围岩地层,属容矿岩石为沉积岩中的浅层渗滤同生热盐水型金矿床,成矿时代为燕山期。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瑶山地区金矿的成矿构造类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流体型成矿构造,另一类为构造型成矿构造。其中:流体型成矿构造有流体脉型、流体角砾岩型及流体细脉型;构造型成矿构造有构造蚀变岩型、构造脉型。构造解析后认为:桃花金矿床的控矿构造(指控制成矿构造的构造)为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带,早期成矿构造类型主要为流体脉型,晚期为构造蚀变岩型;古袍志隆金矿床的控矿构造为逆-平型脆-韧性剪切带,早期成矿构造类型为流体细脉型、流体脉型,晚期为构造蚀变岩型;古袍湾岛金矿床的控矿构造为发育于顺层侵位花岗斑岩中的脆性破裂带,早期成矿构造类型为流体细脉型,属雏形成矿构造(控制特富金矿包),晚期为构造蚀变岩型;龙水金矿床的控矿构造为走滑型脆-韧性剪切带,其成矿构造类型为流体脉型;六岑金矿床的控矿构造为与隐伏酸性岩体侵位有关的节理-断裂型脆性破裂构造,其成矿构造类型为构造脉型及构造蚀变岩型。基于对该区金矿床成矿构造类型的划分及控矿构造类型的研究,本文对广西大瑶山地区主要金矿床(点)的成矿前景作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阿尔泰铁矿为研究对象,综述铁矿成矿背景,划分成因类型和成矿时期,对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描述,研究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以及成矿流体来源,最后探讨构造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结果表明:铁矿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岩型、矽卡岩型、伟晶岩型、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与基性岩体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型和砂矿型;矽卡岩矿床流体包裹体从矽卡岩阶段到退化蚀变阶段再到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的均一温度(从200℃~500℃到200℃~350℃,再到160℃~300℃)以及流体盐度(NaCleq)峰值(从4.5%~21.5%到3.5%~20.5%,再到1.5%~17.5%)逐渐降低;托莫尔特铁(锰)矿沉积期成矿流体以中低温(集中在160℃~300℃)、低盐度(主要集中在4%~9%和14%~20%)为特征;两棵树伟晶岩型铁矿成矿流体为中温(173℃~290℃)、低盐度(0.35%~16.05%);氢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火山沉积型铁矿沉积期成矿流体是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混合少量岩浆水,同时两棵树伟晶岩型铁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碳和氧同位素表明,矽卡岩型铁矿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少量来自海相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7.
南小尧金矿位于山东沂沭断裂带中段,发育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体。通过对南小尧金矿3种矿石(黄铁绢英岩化绿片岩、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糜棱岩和石英-硫化物脉)及黄铁矿主、微量元素特征分析,探讨其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特征、构造条件和成矿机制。结果表明:3种矿石整体富集Co、Ni,稀土元素总含量较低,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Eu异常为弱的负异常向正异常过渡,流体的性质可能发生变化;黄铁矿Au与Ag质量分数之比低于0.5且贫As,成矿流体的温度较高;3种矿石的形成可能与火山活动有关,其中黄铁绢英岩化绿片岩和石英-硫化物脉的形成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火山热液可能来自于燕山期的火山活动;矿石原岩可能为沉积岩和偏碱性的中—基性岩浆岩,矿石的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深部地幔。综上所述,南小尧金矿的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均来自于深部,由于火山-岩浆活动而向上涌入,随着大气降水的注入,成矿环境由弱还原向弱氧化转变,这种转变加速了Au的沉淀,使Au在不同的构造位置富集成矿,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图尤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综合评价其找矿潜力,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各类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图尤克金矿床在空间上受图尤克逆掩断层的次级构造——花岗闪长岩体内的构造破碎带的控制,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平行产出,矿化边界性较好;矿石矿物以高温矿物组合为主,矿石组构较为单一;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角砾岩化;成矿流体为高温流体,属构造控制的高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化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成矿条件及区域矿床成矿特征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图尤克金矿区成矿条件有利,根据岩体成矿专属性和构造控矿特征,对地表矿体实施深部揭露有望找到较好的金矿体.  相似文献   

9.
江西银山铜铅锌矿床热液对流与蚀变矿化分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山矿床空间分布与燕山期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并具有显著的蚀变-矿化分带特征.蚀变带以英安斑岩为中心,从岩体内部向外水平方向依次为(弱)绢云母化英安斑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英安斑岩带和千枚岩带→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千枚岩带→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千枚岩带→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火山碎屑岩带.原生矿化分带也以英安斑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铜矿化带→铜铅锌矿化带→铅锌矿化带→铅(银)矿化带,与蚀变分带呈明显的对应关系.热液蚀变过程中Ca,Mg,Na成分有被淋滤进入流体的趋向,Fe^2 的降低与Fe^3 的增高与Fe^2 →Fe^3 的氧化过程有关.成矿流体属酸性硫酸盐一氯化钠型流体.从黄铁绢英岩化英安斑岩→铜铅锌矿石→铅锌矿石,液相成分中K^ ,Na^ ,Ca^2 ,Mg^2 ,Cl^-,F^-含量均有降低趋势,SO4^2-则有升高趋势,显示流体的氧化程度增大;气相成分中,CO2,CO,H2含量呈增高趋势,CH4含量呈降低趋势,表明流体在从岩体向千枚岩方向运移过程中反应CH4 2H2O→CO2 8H^ 8e和CH4 H2O→CO 6H^ 6e是向右进行的.银山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岩体初始富集和热液对流两个过程.对流热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矿床蚀变-矿化分带及其空间耦合关系与热液对流作用有关,对流热液在岩浆岩、地层等不同性质岩石间的循环导致了成矿物质多来源性.在热液对流成矿系统中硫的循环和演化是导致成矿金属元素活化-迁移-堆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岔河软玉矿区野外地质现象以及所采样品的LA-ICP-MS测试数据、岩相学特征等的分析,从软玉形成的物源方面对矿床的形成模式提出了新的认识。根据野外地质现象,当仅有基性岩脉侵入到大理岩地层当中,或者仅有硅质流体侵入到大理岩地层中时,都不能形成软玉;而在基性岩脉侵入的大理岩地层中,后期有热液流体的参与时能形成软玉。样品中的岩相学特征说明了该地区大理岩中Mg含量不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U、Th、Rb、Ba、Sr的含量相对要高于高场强元素(HFSE)Ti、Ta、Nb、Zr、Hf、Y,说明在软玉形成的过程中有流体活动的参与。因此认为,该地区软玉的形成与大理岩、基性岩脉、后期的流体活动三者有关,后期的流体活动为软玉的形成提供了SiO2,基性岩脉为软玉提供了Mg,大理岩为软玉提供了Ca、Mg以及成矿场所。  相似文献   

11.
将华县西沟钼矿与邻近的金堆城、大石沟钼矿进行地质对比。华县西沟钼矿具有类似于大石沟钼矿的成 矿类型及金堆城钼矿的矿化蚀变特征;西沟钼矿中石英脉的气液包裹体测试,均一温度为200℃~300℃,属于 中温热液矿床;石英脉的稀土元素研究证明西沟地区兼有金堆城、马河、大石沟钼矿床含矿石英脉的稀土配分曲 线特征,具有多期热液活动。同时对西沟地区控矿因素与矿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本区具有钼多金属成 矿的潜力,并提出了其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大湖金矿区F5是小秦岭金矿田大型控矿构造之一,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并为后期含金热液所充填、交代、蚀变,F5断裂带为一韧脆性剪切带,断裂带内主要有金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两种金矿成矿类型.石英脉型金矿严格受断裂控制,断裂沿走向和倾向成舒缓波状展布,在断裂倾角较缓或构造交汇部位是石英脉型金矿较为有利的成矿段.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F5控制的含金石英脉外围一定范围内的次一级构造节理群中,蚀变岩型金矿具有矿体厚大、矿化均匀、品位较低等特点.根据以上成矿规律,通过工程验证在F5西段发现了两个具有工业意义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13.
西藏蒙亚啊铅锌矿床位于南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念青唐古拉(弧背断隆)成矿亚带,是本区较为重要和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矿石金属硫化物的稀土总量较低(ΣREE平均为31.03×10^-6),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LREE/HREE为8.07~16.14;δCe值为0.94~1.19(平均为1.06);δEu为0.45~0.76(平均为0.56)。矿石金属硫化物与来姑组岩石具有相近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为明显的右倾型,同时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Ce平坦型等特征,表明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来姑组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来姑组岩石可能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14.
吕友虎      李晓峰      徐净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490-509
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华夏地块西缘,是中国最大的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一。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晚白垩纪花岗岩体上覆新元古代新寨岩组的矽卡岩带内。矽卡岩蚀变矿化可划分为5个阶段:石榴子石-辉石阶段、阳起石-绿泥石阶段、磁铁矿-锡石阶段、锡石-磁黄铁矿-闪锌矿阶段、闪锌矿-黄铜矿阶段。以都龙矿床中的矽卡岩为研究对象,在识别矿物组合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与LA-ICP-MS技术对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辉石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都龙矿床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可分为3类,且具有一定的世代特征。Grt Ⅰ世代为早阶段形成的钙铁榴石(And95~99Gr1~5),多位于核部,呈残余状,与透辉石共生; Grt Ⅱ世代为形成时间稍晚的钙铁-钙铝榴石(And50~80Gr20~50),多围绕Grt Ⅰ世代形成,与钙铁辉石共生; Grt Ⅲ世代为最晚阶段形成的细粒钙铝榴石(And30~40Gr60~70),量少,多呈不规则状。石榴子石与辉石的矿物组合变化暗示流体氧化性具有逐渐降低趋势。微量元素特征显示Grt Ⅰ世代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型特征,Grt Ⅱ世代呈重稀土元素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的左倾型特征,表明稀土元素分配可能受石榴子石晶体化学结构和固溶体端元组分共同影响。不同世代石榴子石成矿元素In和Sn含量差异也较大。Grt Ⅰ世代In和Sn含量分别为(63.0~264.0)×10-6(平均值为159.0×10-6)和(2 790~13 100)×10-6(平均值为7 441×10-6); Grt Ⅱ世代In和Sn含量分别为(1.6~81.0)×10-6(平均值为20.0×10-6)和(436~4 740)×10-6(平均值为2 518×10-6)。石榴子石中In与Sn含量的正相关关系暗示了两者的同时性、同源性,并且在矽卡岩形成早期已经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富集趋势。因此,系统地研究矽卡岩中的矿物化学特征对有效约束成矿流体在矽卡岩蚀变与矿化过程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工作为基础,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观察,室内电子探针分析对比,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论述了德尔尼铜(钴)矿床成矿晚于超基性岩,矿床主体为海底喷流沉积成因,同时经历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和构造变位。其成矿过程为:在拉张环境下,蛇绿岩破碎,同时发生了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喷流物质沿蛇绿岩中的构造破碎带喷出与沉积,并萃取了超基性岩中大量的钴,矿体形成后又经历了构造变位。  相似文献   

16.
格棱铁矿床位于老挝长山成矿带内,铁矿体产于下—中三叠统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中,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分布;矿石构造以细脉状、角砾状及团块状为主;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镜铁矿,夹少量磁铁矿;3个矿体的平均品位(TFe)在50%左右。初步认为该矿床与长山成矿带内花岗闪长岩体有关,岩体提供热源及矿源,属于岩浆期后热液脉型镜铁矿床。找矿标志以花岗闪长岩体侵位、围岩强烈的硅化、绿泥石化及航磁异常为主。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矿相学综合研究,对陕西勉略宁地块车渡金矿床成矿期次进行了详细划分。根据岩(矿)石变质程度、矿物穿插包裹关系,将成矿作用划分为3期:①沉积-变质期,伴随磁铁石英岩沉积-变质作用,形成了高品位层状金矿体; ②热液成矿期,分为烟灰色石英硫化物脉和含硫化物碳酸盐脉两个成矿阶段,两类脉体均可见自然金; ③表生作用期,在磁铁矿被氧化为褐铁矿的过程中,Au进一步富集形成大量自然金。车渡金矿床中可见金主要赋存状态为粒间金、包裹金和裂隙金。基于石英硫化物脉和磁铁石英岩沉积条带中Au品位及分布规模,将车渡金矿床成因类型归为磁铁石英岩型金矿床,这对于该区域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广西佛子冲铅锌矿绿色岩REE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子冲铅锌矿田广泛发育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绿色岩,然而其成因归属却极具争议.野外考察发现该类特殊岩石存在4种产状类型:层状、块状、脉状和角砾状.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绿色岩具有高的ΣREE、LREE/HREE、LaN/YbN,负Eu异常,无Ce异常,这些特征均与花岗斑岩和钾长石化花岗岩比较接近;随着矿化作用的增强,绿色岩的稀土元素含量逐步降低.结合岩矿鉴定、地质特征对比研究认为,佛子冲绿色岩与典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特征相似,而与热水沉积喷流岩差别较大,表明佛子冲的“绿色岩”属岩浆期后热液接触交代的产物,绿色岩的发育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对矿床成因与成矿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